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宝瞳 >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

宝瞳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

作者:东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9:59:03 来源:小说旗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元代帝王墓葬

……

刘东已经无心去关注那个监视自己的白人的情况,因为这种监视对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毫无影响。

回到帐篷后,刘东看了一眼趴伏不动的悟空后,抬脚跳进了眼前出现的黑色深洞。

在那些觊觎地下墓葬的牛鬼蛇神们动手之前,刘东要抢先一步把里面的东西全都带走。

大约深入地下50多米后,刘东终于找到了这座墓葬的边缘。

看着眼前完全用青石垒砌,仿照汉族墓葬形式铸成的金刚墙,刘东不禁有些感慨:“怪不得元朝十几任皇帝的陵墓踪迹全无,就连很多大臣的墓葬都找不到。埋得这么深,地表又没有丝毫的标志,又是人烟稀少的茫茫大草原,真要找得到才真是怪了!”

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元代墓葬都是稀少的令人难以置信。别说是皇帝陵墓了,就是很多元代大臣的墓葬都少有发现。

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元朝蒙古人所谓的‘密藏’,就是火葬!当然这也只是猜测而已。眼前的陵墓的存在,显然让刘东明白元代墓葬确实存在,只是很难找得到而已。

平复纷乱的情绪,刘东挥手用舍利元光从金刚墙上打开一个两米见方的孔洞后,揉身跳了进去。

出于种种考虑,刘东并没有走墓葬的正门,而是打通金刚墙后,进入了一个耳室!

简单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不足30平方的耳室,以及已经化作白骨的牛马羊尸体后,刘东走到了东南角。

收起堵塞门户的沉重塞石,穿过一条宽一米。高2米,长度不足3米的狭窄墓道后,刘东进入了一条比先前墓道要大出近一倍的主墓道。

沿着这条主墓道。走了将近10米后,刘东来到了一座平面抹边八角穹顶墓室!墓室的整个造型跟蒙古包类似。不过体积更大。仅是高度就在5米以上,面积也不小,足有上百平方。而且,通体用长度52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砌成,中间用混合了糯米的黄土抹缝,极为结实!

不过相比建筑材料,刘东更欣赏几乎布满整座墓室。而且仍然保持着鲜艳颜色的精美壁画。

壁画的内容为一场战争,从双方战甲的样式和颜色上来看,很显然一方是元朝军队,而一方是明朝军队。

无论是元代军队长穿的‘辫线袄’,还是明代士兵的红色‘步人甲’,刘东都极为熟悉!

不过从墙壁上壁画表现出来的内容来看,这场战争是元军取得了胜利!

而这也是当然的事情,没谁傻得在自己的墓室里画上一幅失败战争的壁画!

除了精美的壁画之外,墓室的空地上还摆放着很多瓷器、陶器陪葬品。

这些陶瓷器有尊、壶、碗、杯、盏等,不过大部分瓷质粗糙。品相也不怎么好!而除了陶瓷器之外,还有烧制的男女人俑,马牛羊猪等三牲六畜的陶俑!

同样,在中室的墙壁上也有颜色鲜艳的壁画,不过壁画的内容不再是战争,而是古代皇帝上朝时的场景。

最中间的,就是头戴笠子帽,耳畔垂着两条发辫,身穿黄色‘质孙服’,腰扎金带,端坐在龙椅上的元代皇帝形象。

而在他的下首则是形象各异,但同时穿黄色衣服的朝臣百官。

这也是元朝服饰的特殊之处,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也称‘一色衣’!

除了皇帝和百官,在这幅壁画上,还出现了舞女、太监和侍者的形象,不过这些人地位卑贱,所以比起皇帝和百官,在形象上要小了很多。

除了壁画,中室自然也少不了陪葬品。

不过,除了十几箱黄金白银,以及一部分珠宝还算是不错的收获之外,其他绫罗绸缎什么的都已经腐朽了。就算是刘东的舍利元光都难以修复完整。

“真是可惜了!”

看着几个箱子中已经快腐化成灰的书籍和画卷,刘东忍不住叹了口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在幼年时,便随南人学者郑深,学习《孝经》等儒家经典。

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尤其偏爱宋徽宗的瘦金体,曾经收藏了不少有宋时期的名家手迹。想来这几箱子已经腐化成灰的故纸堆中应该有宋徽宗的手迹。

而宋徽宗的书法和画作,拿到现在可是个顶个的一级文物,好一些的几乎都算国宝了。

当然,就算刘东再可惜,面对一堆灰尘也是回天乏力了!

舍利元光虽然神奇,但到底不是万能的!

平复了一下心情,把中室里有价值的陪葬品搜罗了一下后,刘东顺着墓道朝后室走去。作为存放墓主棺椁的主墓室,防御设施要比前室和中室更多一些。虽然没有陷阱,但在中室与后室之间,一道厚实的汉白玉石门拦住刘东的去路。

而且,这道沉重的石门后面,还使用了中国帝王墓葬中常用的‘自来石’装置。

所谓的‘自来石’就是一根坚硬的石条而已。

解释起来也简单,一般来说,在开凿墓室的时候,工匠们会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雕凿出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门内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出一个前浅后深的槽来。

关闭石门前,人们先将那根有相当宽度的石条,放在地面的凹槽内,并慢慢让其前倾,使之与石门接触。

当人们从地宫中撤出后,石条借助其本身倾斜的压力和门轴轴端的“滚珠”作用,自动地推着石门关闭,直到它的顶端落在两肩石门的那个凸槽内。这时,谁若要从外面将石门推开,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是在现代科技看来如此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不发达的蒙昧时代,确是蕴含着工匠们聪明才智和对诸多科学原理巧妙运用的伟大发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