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又是一岁新年。
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今年是庚寅年,在后世来说,属于虎年。
一年一度的大朝仪,此刻正在举行。
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刘彻端坐于御座之上,冠冕堂堂,威严赫赫,殿堂之中,百官俯首,群臣叩拜。
无数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因为,天子即将按照传统,封赏先帝功臣。
此事,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早就跟群臣透过气了。
虽然,没有透露,那些人会受封又将受封什么爵位。
但无数自以为自己是功臣的人,都是眼巴巴的期盼着今天。
大家伙给刘家拼死拼活,献完青春献子孙,不就是为的这一刻吗?
正因如此,最近朝野舆论,甚至掀起了一股歌颂和吹捧先帝功绩的风潮。
在这其中,最卖力的,当然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的家伙们。
第二:陛下恨屋及乌,因其母故,故不封。
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要被人喷的。
以长凌幼,以大欺小,仗势凌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不齿的行为。
甚至东宫都有些忍耐不住了。
尤其是薄太后,已经几次三番催促刘彻,要早作打算。
但刘彻真不敢早作打算。
这三个弟弟倒是没什么,都还不懂事,能知道些什么?
且这么小的年纪,也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
但问题是他们的老妈子啊。
万一出去了给皇帝老爹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老刘家的脸都要丢到爪哇国去了。
看着三个粉嘟嘟的可爱弟弟,刘彻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清楚,已经拖不下去了。
再拖着,万一王娡姐妹跑去哭庙,这就要出大丑了。
而王娡姐妹绝对有哭庙的胆子和智慧!
挠了挠头,刘彻将视线移向了辽东、新化,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妥。
幼弟远封,本来就容易让人非议。
“看来,只能把淮南跟赵国拆了去封刘彘、刘越兄弟了。”刘彻心里想着。
也只能是如此了。
但王娡姐妹,让刘彻犯难了。
不是刘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实在是老刘家出奇葩的传统太悠久了,而王娡姐妹,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安分的主。
“罢了,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朕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刘彻登基后,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的无奈。
没有办法,皇帝虽然权力无限大,但面对家务事,却必须束手束脚,小心处置,不然,稍微出了点问题,天下人的议论,马上就要来了。
尤其是在有了淮南厉王刘长的故事后,老刘家对自己的兄弟的处置问题,就更加敏感。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皇帝敢在一些小问题上面,为难自己的兄弟了。
就像刘端吧,在自己的封国闹的鸡犬不宁,刘彻还不是得硬着头皮帮他擦屁股,甚至连责罚都不能责罚。
好在刘端很聪明,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然刘彻面对自己的问题弟弟们,脑袋都要被他们弄爆炸。(未完待续。)
ps:过度一下先,最近两天怎么感觉状态不太好啊,调整调整,看看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