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擅权们都坐下来后,刘彻就对汲黯吩咐一声:“尚书令,去将拟好的《平律》拿出来,分发给千石以上朝臣以及诸列侯勋贵、博士官六百石以上,以及特进元老!”
“诺!”汲黯恭身一拜,缓缓退下。
所谓《平律》,其实就是换了个马甲的《商律》。
不!
更准确的说,这部律法,并不仅仅只是商律。
它更是一部商人规范和指导性的法律。
收税,只是次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潜藏在条款跟各项有关规定之中。
半刻钟后,汲黯就带着数十位尚书郎跟侍中,捧着一册册装订印刷好的小册子走进殿中,然后,依照地位高低跟职位排序以及爵位,依次发放给在场贵族大臣。
丞相周亚夫是第一个得到《平律》的大臣。
虽然,作为丞相,周亚夫早就知道尚书台在忙着办这个事情,也看过一些草稿跟送到他面前审核的意见。
但,这部全新的法律的全貌,周亚夫却还是第一次窥见。
因此,他端坐于席位上,轻轻翻开了面前的册子。
这本装订好的书册很薄,大约也就三五页的样子,但它相当的宽。
用的是汉室律法传统的标准宽度——三尺规格。
因此轻轻翻开书页,入目的就是一行行竖排的整齐小纂。
“居然还有序言……”周亚夫扫了一眼,露出笑容。
自近代以来,文人墨客,已经开始流行给自己的文章跟著作做序,阐述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赋),以及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作为国家,‘序’还是第一次被应用在法律政策的制定之上。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能让天下士民知道,国家、天子和朝堂。为什么要这么做。
“《洪范》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尤其是第二十七条,第四十一条以及第七十五条,群臣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
这个时候,《平律》也被发到了擅权们手上。
能当擅权,自然不是文盲。
擅权翻开《平律》一看,顿时就被上面杀气腾腾的恐吓序言以及那一条条限制跟规定给吓尿了。
许多人心里,真是惶恐不安,他们甚至感觉,有人在他们的耳畔磨刀。
但偏偏,他们很清楚,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他们甚至不能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律法叫好……
直到,他们看到第二十七条,心里才开始温暖起来,才开始有了些活力。
这一条的意义,对商人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
家赀十万之上的冶铁、铸造及各种从事生产的作坊主,能进入闾里,跟百姓比邻而居,这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市籍之人,是不被许可进入居民区跟贵族区居住的,他们只能住在最偏僻最破落的指定区域,接受官府的管理。
但现在,他们不再被过去的规定约束,跟大众隔离了。只要他们能赚到十万身家!
这对商贾来说,就是最大的公平与公正。
不会有人愿意被人归类为异类,被强制跟其他人隔离。
而百万家赀,能授五大夫爵,这反倒没什么了。
家产百万的人,早就想方设法的脱离市籍了,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早已获得了接近或者超过五大夫的爵位。
毕竟,输粟捐爵制度就摆在哪里,四千石粟米,以现在的价格,也不过是二十万钱左右。
但到了千万这个级别,却出现了质变。
能出入官衙,上书论政,这在过去,是只有士大夫跟贵族才能有的权力。
而如今,这个权力,千万大贾也能享有。
这对商贾们来说,不啻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梦想——不用再去纠结自己的身份跟地位了,加油赚钱,赚够千万身家,你也能是一个士大夫、贵族,不用再受人白眼。
至于那些工匠的优待条款,则让这些擅权嗅出了某些味道。
“陛下,这是又打又拉,分明就是在告诉我等,应该怎么做买卖,做什么买卖……”大家相互看了一眼,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着。
这说明了什么?
向来就脑筋快,想的多,而且非常聪明的擅权们,还不知道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