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接受不能啊!
有些博士,甚至已经是怒不可谒了!
两千石《春秋》博士董仲舒首先就站了出来。
他出列奏道:“臣《春秋》博士仲舒昧死以奏陛下:臣窃闻圣人制礼乐各有由,王者定制度各有因,今陛下立太学,以诸子百家授业,兴礼乐教化于天下,施大德于四海,臣谨为天下贺……只是,这数学、地理,格物诸课,臣愚以为,此三代所未有,列国所不用之课,陛下当三思之……”
黄老、法家等诸子巨头,也纷纷跟进,奏道:“陛下,太学,国之重器也,礼乐教化之地,不可不慎啊,还请陛下三思!”
刘彻笑眯眯的看着这些家伙。
若没有重生一回,这会,刘彻的思路肯定要被这些带到沟里去,去考虑什么文人相轻,吐槽不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数理化了。
甚至可能跟这些家伙撕破脸皮。
但重生一回,刘彻已然知道,在政坛上,很多事情在表达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一个很隐蔽的方式。
诚然,这些博士,不算政客。
但,谁告诉过你,学术界,就不是政坛了?
在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学术界比政坛还政治!
你以为搞学问的,就全部是清心寡欲,品行高尚的贤达名士?
但在事实上,古今中外,学术,从未远离政治,学者从来都是政治人物。甚至他们陷得比政客还要深!他们之间的斗争之残酷,比政坛上的政争,还要可怕。
皇帝得到自己统一天下话语权跟思想的好处,而董仲舒则得到了自身派系独尊的名义。
于是,刘彻想了想,然后,道:“朕闻天地不变,不施其化,阴阳不变,物不昌茂,是故易云:通其变,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其所选!今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乃命太常于太学,益数、地理、格物三课程,本欲令天下士大夫,率民更始,诸子不明朕意,有所疑虑,本是正常,如今,朕详作解释,诸子当明朕意,若有疑虑,可直奏朕前,朕将亲览之!”
这些话的意思呢,非常简单。
首先,向博士们阐述自己这个皇帝的立场坚定不移,不因任何反对而打消自己的决定。
在皇帝阐述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后,学阀们,若有什么不怀好意,或者打着些不现实的主意的,就该醒醒了。
然后,戏肉来了。
刘彻说‘有所疑虑,本是正常’‘朕将详作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
意思是,你们有什么条件,就提出来吧,别藏着掖着了。
果不其然,嗅觉异常灵敏的董仲舒,马上就心领神会的闻出了味道。
当然,他也不确定刘彻是否知道了他的潜台词,所以呢,不能直接就说出自己的要求,要委婉一点。
于是,董仲舒叩首拜道:“陛下嘉天下以大惠,臣愚昧,不明圣意,伏请陛下赎罪,只是,陛下即立数、地理及格物,未知陛下属意谁人为此三课之师?”
然后,董仲舒跟其他诸子百家的巨头们,就纷纷抬起头,眨巴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拼命的眨眼。
看到这里,刘彻若是还不明白这些家伙的意思是什么,那他就实在太鱼了!
“原来是这样啊……”刘彻心里冷笑一声,已然清楚,这些家伙是看上了那数学、地理跟格物三门课程的讲师。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
太学之中儒法黄老三国争霸,显然,这些家伙一点也不希望,有第四方势力加入进来。
而这数学地理格物三门课程,却是随便谁都可以上去讲一讲。
这样一来,万一放进了墨家或者杂家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岂非是大大不妙?
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竞争者,所以他们抢先反对,以此作为筹码跟刘彻谈判。
而刘彻刚才的话语则告诉他们,他并没有让墨家或者杂家什么的搀和进来的意思。
于是,他们的态度就迅速的从堵死竞争者入局,变成了——呸!对面那个渣渣,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历来道统之争,向来都是寸土不让,血流成河!(未完待续。)
ps:今天卡文了,明天会多写一点,应该会有3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