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眼睛,在这些博士官身上扫来扫去。
在场的博士们,全部都是汉兴以来,天下知名的大学者,超级学阀,尤其是那些两千石的某经博士,随便纠一个出来,都能镇压一郡,让无数士子闻风景从。
自然,他们的学术造诣,非常深厚。
尤其是儒家的大学阀,在如今,简直是超级赛亚人一般的存在。
他们不仅仅熟读本身的经典,能深入浅出的从三百六十个角度,将先贤的学问阐发出来,脑洞大的可能就是孔子韩非复生,也要膛目结舌。
另外他们的数学跟地理造诣,也是高的令人发指。
刘彻就记得,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受命于武帝,编篡《太初历》。
《太初历》编篡委员会,拢共就十来个人。
其中除了一大堆星象家跟数学家之外,还有儿宽这样的儒家大臣。
而儿宽是孔安国的弟子,至于孔安国?
现在他只是个小虾米,还宅在曲阜老家种田呢!
哪怕就是他日后最牛逼的时候,也不过官至郡守而已。
跟董仲舒、胡毋生、张恢这样能影响天下舆论,手握话语权的超级学阀,完全不能相比!
所以,他才会跟刘余合伙,捏造了今文尚书这样的弥天大谎,忽悠了世人千年之久。
换句话说,其实,现在,无论黄老儒法,只要能成为博士,哪怕是六百石博士,其实也完全够资格去太学教学生数学跟地理了。
只是,刘彻实在很担心,这些家伙上着上着数学、地理课。讲着讲着,就开始大谈特谈‘尽地力之教’或者‘黄老清静无为’‘仁以爱人’之类。
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掺私货。这是文人与生俱来,不用学习就能掌握的天赋。
所以。刘彻并不打算选用这些博士们。
“数学,朕会让尚书令汲黯跟尚书丞颜异还有大农中丞商容等轮流去督导……”刘彻站起来说道。
汲黯他们这帮潜邸之臣,兼职老师,已经是传统了。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
当今之世,伏生就是最大的学阀兼学霸。
顺便说一句,此时《尚书》并非是儒家的独享的经典。
它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先王著作,与《易经》一样,有着超然的地位。
《尚书》跟儒家的关系,可能是孔子曾经编篡和整理过。
但这并不说,孔子整理过,就是儒家的了。
儒家,也还没有这么不要脸跟没节操。
博士们不怕皇帝,但却怕那些执掌了权柄,尤其是汲黯这样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巨头。
旁的不说,汲黯只要稍微的跟下面的人暗示暗示。
保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讨好汲黯,而来为难甚至打压博士官们。
为难跟打压,或者不算什么。
但,可怕的是,人家干不掉你,奈何不了你,但拿你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出气。
所以,很多学者跟文人,敢跟皇帝唱对台戏,却不敢跟权臣唧唧歪歪。
因为,惹恼了皇帝,无非回家种田嘛。
对博士们来说,他们来长安当博士,只是来镀金的,回家种田就种田,甚至很多人,更喜欢在老家当学阀,而不是在长安当博士。
但,若是得罪了权臣,尤其是某些没节操没下限的权臣,那就要悲剧了。
人家既然没节操没下限,那么专门走下三路,盯着自己的门人弟子跟亲朋上措施,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在沉吟片刻,思索过后,博士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皇帝在自己的地盘继续掺沙子的举动。(未完待续。)
ps:今天还有2更,起码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