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

姨妈巾还是赚钱的,一包哪怕只有平均两三毛钱的毛利,每天十几万包那也是好几万的剩余价值!

只要上了规模,资本家是真赚钱。

如果说卖腊肉给让卫东开启了每趟几百块的收益,抵得上这会儿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钛锭给让卫东带来了每个月近十万的收益。

照相机则让他可以即将每周赚十万。

现在这特么卫生巾每天赚几万。

1984年的每天几万啊!

一碗肉沫面才一毛五,一升油才九分钱的时代。

每天几万块是什么概念。

喝茅台都能喝一瓶摔十瓶助助兴。

反正茅台也只要18块5。

就算放到四十年后,这种赚钱力度只要不跟IT界比,也是相当惊人了。

对外当然宣称生产成本到卖价之间的钱,都是销售成本。

还要给管理人员发工资,每天都在购买设备。

可实际上只有让卫东和董雪莹,沈翠月才清楚,四毛八的产品成本,到六毛、八毛的内部价、批发价之间,也就是点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销售成本等于零!

因为这玩意儿是刚需,是没有竞争的新产品,拿出来就有人抢着要。

甚至让卫东试着发给高校销售团队们,他们还不是转手一元一包的卖,他们的提成都在那两毛里。

这种疯狂赚钱的局面,让卫东只顾忌两件事,赚太多被政策收拾,出现仿制竞争者。

前者他才使劲让利给工人、销售提成,后者就是赶紧打广告筑起护城河。

所以在商州,让卫东利用资金砸出来片玻璃建筑,何尝不是巩固局面。

起码也表达了扎根商州的态度。

反正他作为外行提要求,建筑公司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就行。

玻璃看起来炫目高档,窗明几净的更容易显得卫生。

造价其实没那么高,在八十年代绝对有清新脱俗的效果。

每天附近桥上,街上,对岸都挤满了好奇市民、农村人看热闹。

津津有味的欣赏那一块块玻璃“砖”被砌到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上。

当然这些日子,让卫东的重点还是要尽量把熟食做出包装成品。

每天几百斤成品的烹饪煮制,让生产车间已经基本保证了味道稳定,也不用到码头上卖,直接在厂门口的店铺,现在有了卫生许可证,每天往来人群几两半斤的买回去下酒、给孩子补油水。

机械厂又现开发制作了半自动切割机,几个工人操作就能很快切割成基本类似大小的标准块儿,边角碎屑收集起来都还能卖。

最后安装到玻璃大棚里的抽真空机,差不多有三四张台球桌那么长的尺寸,可以让三十名工人分坐在周围。

中间的传送带上就是切块儿的小食品成堆经过。

每人面前一台跟虎口钳似的夹口,拿一块抹个袋子用签子挑开塞进去,踩一下脚闸抽气封口。

效率很感人,每人每天只能做五百个,就很容易魔怔。

让卫东很怕他们要不是被竹签子戳了手,就是被抽气封口压了指头。

技术人员笑让主任想多了,我们这个设计是脚踩着才能压力,真要手夹了,不会松开脚吗?

让卫东心想你怕是不知道那么多车祸时候狂踩油门的司机。

可这就算是三班倒,一天也就能做四万多包指头大的小食品。

每袋儿净重大约二十克,也就是每天只能处理不到两千斤的烹制过食材。

可实际上隔壁屠宰场的下水产量是每天一万五千斤!

哪怕处理、烹饪、表面烘干以后还是有四五千斤。

这特么得三条线才够啊。

那就三个口味吧,总不能盐焗的和五香的混在一起做。

让卫东发现自己又有点闻到这味儿就想吐的感觉,身处其中反正很快失去了对这个口味的判断。

只剩下不停的算算算。

没有手机、电脑上随处可得的计算机,让卫东上回去粤州偶然看到过那种巴掌大的计算器,没注意就没买。

现在后悔死了。

经常算得稍不留神就错一位数,然后结论大相径庭。

只能反复算。

他之前不是给老领导表示过这玩意儿做出来,卖八分或者一毛一袋。

下酒的话,四五个就能滋好几杯了。

这么算下来,一斤就是七块多,其实也比腊肉贵不到哪里去。

还分零开袋即食。

唯独就是不知道这玩意儿,经过紫外线杀菌、抽真空包装、高温消毒以后,到底能存多久。

总不能现在做一批等到一年后确认没问题再卖吧?

纠结。

总之每回来食品厂,董雪莹看见让卫东想得头发都要掉了,尽是在做乘除法或者满脸闻不出肉味的纠结就笑得要命。

那几个西山厂过来的管理人员也是。

来之前还兴奋天天可以免费吃肉,结果闻了半个月就腻得不行。

更别说吃。

所以现在上班都是戴口罩甚至加鼻塞,口呼吸还好受点。

让卫东宽慰他们:“半年,半年后你们看谁不顺眼,就忽悠谁来这边上班,然后……希望今年把楼修起来,产线都安排进去,每层楼一个味道,没事儿上下多走走,可能就好受点。”

董雪莹正在跟着笑到胸疼。

李会计从即将拆掉的平房跑出来:“董经理,电话,说是省里面找过来的。”

这电话也是邮电局这一波顺着来买卫生巾,特批光速安装。

其实已经是层层传递的信息了。

冯主编联络韩国斌,再打电话到兵站招待所的办公室,又通知目前江州最高职务的工厂沈经理,她才知晓方位的联络到食品厂。

卫生巾进供销总社的事情,要让卫东去平京面谈。

层层转达的意思不知道有没有偏差,反正主题是实际上82年平京造纸厂曾经从东瀛引进了条卫生巾产线,现在当然在吃灰。

而平京销售的大学生们已经把第二批的五万包卫生巾拿过去跟收录机一起狂卖各大高校。

其中有个家伙差点还进局子了。

所以供销总社他们也去送过样品了啊,还叫让卫东去谈什么。

沈翠月请董姐姐转告男人的就是:“这种事情很得罪人吧,进京要小心点,把弟弟都带上,枪就不要带了。”

搞得让卫东回江州的船上,都有点怀疑沈老三是不是从古时候穿越过来,跟自己这个重生四十年的频道混淆了。

她还以为是押解进京要被八旗子弟收拾吗?

董雪莹就信了:“带上吧,鸡鸣狗盗总有自己的用处。”

让卫东主动报备:“她这是在强调要带着她吧,早就说了我去平京办事带着她,因为顺着老于,我还认识一人……走,船尾去说。”

本来让卫东是要把双排座开回江州的,但一同回江州的婆娘说算了,反正江州有面包车了,经常回商州的让卫东也要有车用,而且那空调是真舒服啊,所以就留下吧。

让卫东当时就笑她肯定是又想去船尾了。

董雪莹懒得打他,关于金卓群的故事听了,肯定没get到人家暗示过什么,只咂舌有些人真是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一个北方人呆在果州那地方居然能琢磨出这种套路,你这帅乡长大的咋没这些招儿呢?

说这话的时候该干嘛干嘛,的确郎情妾意的很快活,只是叮嘱让卫东别当着妹妹腻歪,尽量收敛点。

感觉她回老家这十多天也没想出来什么妙招。

过后更是对沈老三跟着去平京,没表现出任何提醒指示,仿佛还故意腾出机会巴不得出轨。

鉴于江湖局势如此险恶,让卫东还是把枪带着上路了。

他毕竟是个六十岁都没见过世面的少年郎,没那么深沉的心思。

再说这次到商州,他给丁海峰显摆了自己的77式,小警察认真翻看了持枪证和让卫东的新工作证,确认真的没问题,是合法合规的持枪。

就帮让卫东去制革厂做了个特制枪套。

以前的枪套都是全包大盖帽,就算挂腰间枪套也容易鼓起来一块。

恰好他这种便衣警察,有老前辈传授的经验,用两块皮革贴合在腰间,两头有孔穿皮带,却是藏在皮带内侧,属于压在腰间谁都看不出。

但开玩笑的提醒让卫东可别把枪这样别在小腹上,77式这护圈插进去的时候很容易就误上膛,走火了可是要断子绝孙的。

所以这块皮革枪套还带着护腿那样的松紧带,可以绑在腿上,算是藏匿于无形的高招。

让卫东顿时觉得甚好甚好,甭管沈老三怎么说,他就是觉得有枪在手,天下我有。

尤其他现在频繁往来各处,不是驾车穿行省道国道,就是飞来飞去当上辈子最梦寐以求的空中飞人。

可是隐约发生过好多起事件,

既不能因噎废食就不坐飞机了,也不能把小命交给别人吧。

所以他把老章那支五四式手枪锁在保险柜,自己还是腰揣77式去坐飞机。

算是实测下情况,之前坐了两次飞机,以他当过保安的经验,既没看见哔哔的金属探测器,也没人搜身。

结果人家对他主动出示枪支和证件很理解,装包托运、人枪分离就行。

这还有什么用,下回不带了,只能听天由命吧。

老老实实的把手枪和枪套都拆下来,塞进沈翠月唯一携带的人造革挎包办了托运手续。

反而俩孩子还一再被测量身高。

毛儿最后被补了全价票,这孩子确实在同龄人里面都算高的。

也终于按捺不住装老成的样子,兴高采烈的拉着大哥的衣服无比亲近。

主要是怕丢下他们不要。

买机票都跟着。

让卫东在江州检查了一圈工作,呆了一天买到机票才出发,这也比一般乘火车快。

最后是卫生巾厂待命的司机送副厂长跟沈经理还有俩娃去机场的。

口罩妹前面还拼命抑制自己的兴奋,结果到了江州那颇为简陋的半军用机场,看见铁鸟在天上飞过的巨大轰鸣声,就有点脚发软,想回去了。

让卫东这没心没肺的还乐:“你不是挺想出去看世界吗?”

上一位同坐飞机的姑娘就没这反应。

沈翠月也不硬撑:“我们都在下半城码头,哪里看过这……而且以前长辈有坐飞机摔死的,就码头边那个机场你不知道吗,以前民国的飞机都从那走,摔过好几架。”

你是真不吉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