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286章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因为让卫东算掉了一个他完全忽视掉的因素。

农民进城。

之前那么多人疯抢进卫生巾厂打工的机会,倒不完全是要赚多少钱。

而是把这看成了唯一成为城里人的渠道。

在还没有搞城镇化改造的1984年,苦了多少年的农民,尤其是接受过教育,又按捺不住到城里来开过眼的农村子弟。

城乡差别极大。

疯了一样的争抢这个买房机会!

让卫东自己断了手拿到编制,呆在保安间里,恰好没咋体会这个农转非过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结果。

如果说以前还要纠结是不是能拿到城里的户口。

现在已经上了几个月的班,这些农村来的打工人都无比清楚,那个户口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以前束缚农民进城,主要就是粮油关系,没有户口就无法吃公粮,没有粮票,在城里就没有生存空间。

偏偏就是卫生巾厂的食堂只要持有员工证卡就能吃饭,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外面的自由市场现在也能买到米粮,真要自己做饭也没问题。

关键就是得有个在城里落脚的家。

昨晚让卫东给伍曦提了句,三班倒的卫生巾厂日产可以达到四十万包。

随之而来就是大约有三千多农村员工挤在厂里宿舍。

好多宿舍都是十多二十人挤在一起。

其他两千来人才是城里员工可以回家住宿。

所以这个地方有迫切的巨大住房需求。

好些勤劳的员工能上三五百月薪,幸运的双职工已经每个月可以拿到七八百甚至更多。

这钱拿来买房简直天造地设!

没有房难道在宿舍里面干那事儿吗,都急死了!

就等于让卫东实际上把在江州买房给职工的事儿,完美复刻到了商州。

还暗戳戳的挪前一步,预售。

四十八套?四百八十套都不够!

而且因为布告最先就贴在自由市场和卫生巾厂门口,得到消息的职工二话不说冲到开发公司、工业园区报名排队,着急的直接带上两千元交钱,不收不走!

丁海峰后来不得不把老婆叫过来当财务,现场轻而易举的就收了四十八户。

其他人还是不愿离开,求着各位同志报名收费。

其实相处几个月,都知道这个办公室不强硬,只要守规矩就挺好说话。

秉承服务态度,做的事也是让大家过得都更好。

之前厂里招工就经历过,求的人多了,心一软又招了不少。

所以现在成片的堆积。

某种意义上也是慈不掌兵的后果吧。

然后市里面那些得到消息的,打电话咨询说已经满了,赶紧又跑过来参与。

好多人差点闹事。

在一念之间就可能会改变命运的时候,什么体面、尊严、面子,啥都不顾了。

不顾一切的闹腾。

越是穷困的地方也越信奉闹腾才有好果子吃。

亏得丁海峰有经验,连忙叫了不少联防、警署的人手来维护秩序。

举着喇叭宣布可以报名,但后续建设要一步步来,现在凡是不能有序排队报名的,那就踢出去不允许参加。

然后另一边到处派人找老大,最后得知他在食堂吃饭开会,连忙求着问主意。

还是知道不能随便说再修几栋楼。

那都是几十万一栋的投入。

让卫东想想只能自己去面对,让这边聊着,大马金刀的跟着来人去了。

伍曦肯定要去看看这民情沸腾的模样。

李二凤连忙端了给男人泡的茶跟上。

这剧组本来聊得热火朝天,让卫东也没吭声的坐旁边不起眼。

可他这一走,就好像带走了什么气场。

秦羽烨和虞晓秋都有点心不在焉的坐立不安。

汪志文看来是真懂女人心:“我想去看看,听描绘这么多人聚集起来的大场面,登高一呼是什么样子,我想去见识下,没见过。”

金卓群也觉得有道理:“都去都去,卫东的语言表达还是有他自己的特色。”

摄像师居然看了眼,就会心的提上了机器。

俩姑娘已经连忙小跑着到前面。

恰好她俩都十七岁,虞晓秋还大点月份:“东哥在平京,几百大学生对他都特别服气,到砖儿电视台,厉害的人多了去,他一样不怯场。”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秦羽烨现在听得已经没啥问题,只观察前面远处那个大屁股花衣服:“好难搞哦,这么多靓勒嘿唤他……”

虞晓秋吃惊,但没接话茬儿。

整个三岔路口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放眼看去很明显也有人在故意躁动。

首付两千块,绝大多数城里人都付不起。

尤其很多城里人一直都瞧不上农村,结果这些打工仔厂妹在卫生巾厂工作两三个月,就敢凑两千块买房。

酸溜溜的大有人在。

让卫东扎进人群都听见到处有人在议论:“也就是农民没分房资格,才花钱买房,不可能的!买了房就想当城里人吗?”

“都不管管嘛,现在拿钱就可以买房,我们排队十几年分房的怎么想?”

“不过真是不得了哦,上班几个月就拿得出两三千买房,每个月还要还几十块,我们这种吃死工资的想都不敢想。”

“这是资产阶级毒草,要铲除!”

都没触及到什么直接核心利益,也能引来这么大的非议跟抵触。

可想而知那些在改革中被首当其冲的利益群体,必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但更多还是议论纷纷在排队,越往前走,越看见队伍前胸贴后背的挤着排,深怕被人插队的连成条怕是有几百上千人!

让卫东被护着快速穿进去,又跳上台阶。

城开公司办公楼就两层,说了是临时违建以后肯定要拆,所以结构也非常简单。

普通的几十平米,一楼算是公开办事大厅,自由市场各种问题都能直接来这里询问办理。

侧面有水泥台阶上二楼办公室,让卫东接过丁海峰递上的电喇叭站高些:“大家好,我是让卫东,前年我还在码头上跟一帮弟兄当背夫抬东西,但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浪潮里,现在我走南闯北准备先花五十万在旁边给急需房子的群众修楼,为此,我们那边食品厂的楼都缓缓……”

这个从自己是背夫开始的话头,还是轻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安静下来。

包括让卫东抬手指小河对岸的食品厂时,真就如麦浪翻滚,齐刷刷的扭头看向那边。

其实因为石拱桥遮挡,根本就看不到。

又齐刷刷的转回来。

让卫东又指这边的自由市场背后:“楼就在这后面,钱由卫生巾厂、食品厂还有ZF先掏了修起来,你们的首付款放在银行作为定金,然后从下个月开始就每个月付点钱,叫月供,这是我去HK学习考察回来的办法,让大家能够用劳动所得尽快买到房,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总有人忍不住:“我知道!可太少了!现在是房不够,你就想想办法呗!”

又哄闹起来,但让卫东把喇叭放嘴边立刻就安静了:“任何事情,你要了快,可能就没那么好,你要好,可能就没那么快,这第一栋之后,肯定有第二栋,第三栋,第十栋,一百栋,只要努力劳动的人,一定会在那里有一间属于你的房,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话,无数个单身孤寂又无奈的岁月里,他明白自己是躲在那个小舒适圈里不敢直面生活。

这辈子没有残疾的借口了,那就要不枉此生。

这话里自然充满了感情。

哪怕隔着粗劣的电子音扩大,还是传遍了整个现场。

好多人眼里都有了光。

不是贪婪的见钱眼开,也不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就是被点燃了希望。

伍曦能看到。

他本来站在台阶下,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帮让卫东挡住台阶口,他才是想亲身体会下这个场面。

结果就看到这种无数人仰着头,憧憬幸福的模样。

忍不住悄悄把自己往台阶上一点,摸出那个随身带着的廉价相机,拍照。

让卫东还做选择题:“好了,我们下一栋建筑是继续这种八层楼的筒子楼呢,还是修二十层高的电梯房?那肯定贵点,但会更舒服,更美满,正好这段时间努力工作多存点钱,月供可能一百多两百,双职工家庭是不是就更应该选这种?大家觉得哪种好?”

还可以选吗?

当看到了希望,还看到了选择,刚才那种被鼓噪起来的戾气就不见了。

取而代之就是热烈回应:“好!都好!”

“便宜更好点!”

“电梯,是那个人站在里面就能上楼的铁屋子吗?”

没错,整个商州都还没电梯呢,市里面都没。

得到让卫东确认点头后,全场都是那种根本不相信这么先进现代的东西,只在电视里好像看到,书报上看到过的先进东西,也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吗?

让卫东是个成熟的优秀销售了:“筒子楼不能再高,因为爬上去很累的,所以一栋楼只有四十八户,但电梯房我们就能一栋楼一两百户,我们努力建设四化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都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这工作,这日子不就有盼头了吗?”

掌声就是这时候不由自主响起来的。

可让卫东给出选择,那就是全都要:“所以,现在我们就把筒子楼、电梯房的报名同步展开,这第一栋明天就开建,只要进度能跟上,第二栋、第三栋都会层出不穷的,任君选择,实行三包!”

立刻爆发出的热烈欢呼声,就像正道的光那样,把周围旁观鼓噪的那些冷嘲热讽全都打得粉碎。

电视剧组看得热血沸腾,他们就想拍出这种山呼海啸的气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