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的300斤省长千金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抓紧站在风口上飞起来

蒋辰豪不犹豫的接起电话,“郑书记,您好!”

他尽量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对着话筒平静的说道,掩盖自己内心万分的紧张。

这个电话,郑良才肯定会告诉他此次的省委之旅到底有无收获。

蒋辰自然是希望这次能有个大收获,最好是能一步到位的把资金问题解决。

只要有了资金,接下来的一切都可以很好的解决,当然,人才和技术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资金是一切的基础,只有钱到位了后续的才能继续做下去。

钱不到位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现在是一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

“今天开完会之后,楚省长接见了我,我和他把我们湖山的芯片产业链项目和他都说过了,他的意思是支持我们这么做的。”

郑良才也不绕弯子,直接把结果说了出来。

这一下子,让蒋辰原本悬着的心,一下子收回到了肚子里。

“但是呢,他说国发行的贷款,上面是有政策的必须专款专用,必须用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这个芯片项目严格意义上而言肯定不算是基建。

所以把贷款出来的钱投资到这里面去,多少是有些违规的。

这个责任得我们自己承担,换句话说,你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资金的调度权也在你这边,这个责任嘛,你懂得!?”

郑良才最后的一句话只说了一半,但是蒋辰已经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就是说,到时候真的在资金方面出了事情的话,背锅的只有蒋辰自己,连郑良才都不会替他担这个责任。

但是蒋辰却是在这个事情上豪不犹豫,“放心吧,这个后果我早就考虑过了,也有心里准备的。”

“哎,蒋辰,这个事情.......真的是为难你了!”

郑良才见蒋辰一点都没有推诿的意思,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没事的,郑书记,这个项目的构想本就是我先提出来的,而且也是我力主去建设的,资金挪用的想法也是我想出来的,于情于理,都要我自己去背这个锅的,不可能再把责任转嫁给别人,

多拉几个人垫背其实对我个人的处理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蒋辰随即说道。

其实他这番话,算是吧问题讲透了,也就是说真的在资金挪用方面出事情的话,即使把郑良才牵扯进来也不会降低蒋辰的责任一分,反而是会让郑良才同时被调查,这样能为他说话的人也就少了一个。

其实这也是体制内的游戏规则之一。

真的事情搂不住的时候,宁可牺牲小兵也不能牺牲大佛,这样才能保住大佛的能量和资源,才能有翻盘的可能。

当然了,如果这尊大佛很不做人,一点都不顾念旧情不拉小兵一把,甚至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反而想把小兵赶尽杀绝拼命泼脏水的话,

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郑良才眼见蒋辰如此懂事,什么道理都很懂,也就欣慰的点了点头,没有就这件事情继续说下去,只是再交代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之后,便把电话挂断了。

而蒋辰得到了郑良才得讯息之后,立马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立即命令手下的党政办所有工作人员行动起来,连带着把街道副主任刘静蓉也叫了过来,一起弄贷款申请。

既然郑良才已经说通了楚政生,向国发行省行打招呼的话,那么蒋辰判断贷款的事情应该很快就能办下来。

毕竟,这次中央的四万亿基建专项贷款,实际上就是一次应对对岸次贷危机的大放水。

这个节骨眼上,是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够把贷款用充分用足的,换句话所,不怕这些贷款哗啦啦的洪水一般流出去,而是最怕这些贷款像蓄水池里的水一样沉淀在银行的账户里。

只有流到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国企了,才能够通过这些部门继续流向更低处的社会各界。

这样,才能起到短期内的货币大水漫灌的效果,

才能够有效的刺激经济,从疲软向繁荣转变。

零九年的这个四万亿,肯定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应该是建国后第一次通过短期增发货币的方式,来刺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景气经济。

而且效果之好,完全超出了预期,导致零九年到一二年,又是连续几年的两位数爆发式增长。

国内经济总量在一零年的时候一跃而且超越了隔壁的小日子,达到了惊人的五万亿美元的水平,而到了一五年的时候,国内经济总量就超过了十万亿美元,

瞬间达到了小日子的两倍。

所以那几年的经济发展,真的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超级繁荣!

甚至繁荣到了五年就再造了一个小日子的程度,说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不为过。

当然,这种繁荣是注定要有代价的。

只不过,蒋辰处于这种风口浪尖上,也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深思,这个四万亿的政策今后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后果和代价了,其实去思考了也没用,

毕竟他只是一个最最基层的街道书记,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处级干部。

就算知道了一些后果,知道了执行四万亿政策中的一些问题,蒋辰也没有机会去纠正。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所在的湖山街道,不要错过这次站在风口起飞的机会。

其实那些所谓的后果和代价,蒋辰因为上辈子经历过,其实是知道的。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钱全部以各种渠道流到了钢筋水泥里面。

而冷静下来想想的话,其实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是不需要这么多钢筋水泥的,也就是说,这一轮的大基建,以及带动起来的房地产热潮,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浪费。

当然,这也是蒋辰个人的一些看法,他毕竟只是站在基层的角度去看问题,屁股决定脑袋,受制于视野,他能看到的情况和真实的情况不一定完全相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知道把这些大基建的钱款套出来一部分,投资到芯片产业链里肯定是不会错的。

用他的话说,“就是京海其他地方搞大基建,我这个湖山搞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也是不影响上级整体方针政策的在京海的贯彻落实程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