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67章 奇怪就对了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367章 奇怪就对了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突突突突突……”

钻头穿透沙层,直入地下。

每次一米,接了九次钻杆之后,钻头才钻穿墓顶,进入墓室。

卸钻机,提钻杆,只留下直径约两公分的不锈钢管。

“采集气体标本!”

“李老师,含氧量百分之六!”

“姚组长,做好密封防氧,邢队,下镜!”

邢峰点点头,顺着钢管下内窥镜。

李定安打开笔记本电脑,呼啦啦一下,身后围了一堆。

没人说话,都紧紧的盯着屏墓。

镜头很小,约摸一公分,但清晰度很高。外圈布满点状的激光灯头,包括连接光纤上也有灯头,映着不锈钢管壁,电脑屏幕亮的刺眼。

但没多久,屏幕猛的一暗:

左朋眼皮一跳:“断线了?”

“不是断线!”

马献明低声解释:“这是镜头进入了无光环境,光线猛然扩散的缘故!”

“镜头进入幕室了?”

“十有**……”

“看,有墙?”

“还有壁画……八成是主墓室!”

“哈哈……快看,有石器……”

一堆人兴奋不已,李定安点着鼠标,慢慢的转着摄像头。

墓墙很高,约摸五米,直接砌到了墓顶,非常长,至少也有十几二十米。

正中是一道假门,左右有壁画,保存的很完好,只有边角部分裸露着青砖。

镜头放大,看壁画剥落的地方:白灰下面抹着黄泥,黄泥中间有隔层,之下是青砖。

由此可知墓墙结构:青砖砌成,内裹两层黄泥,再裹白灰,然后做画。

图案很清晰,色彩也很鲜艳:红日高悬,绿草如毯,一匹健马扬蹄疾驰。

马上军将身披左祍裘袍,头梳髡发(头顶和后面剃光,只留眉毛上面和耳侧,然成编成辫),上身半伏,引弓欲射。

周围还有扈从,但大都虚化处理,由此推断,这十有**就是墓葬主人。

但李定安觉得有点怪:一是髡发。

辽太宗(阿保机之子)汉化之后,契丹人无论男女一律留发,所以这种发式只存在于阿保机时期或更早。

二是发辫上佩着金花。

这是早期的契丹贵族才有的佩饰,且只有遥辇氏九帐可汗才能佩带。

大致就是阿保机立国前,契丹的九个部落联盟,萧氏也是九帐之一,但当时还没有被阿保机赐姓为萧,称之为拔里氏。

如果以此推断,这座墓应该建在阿保机立国之前。

当然,也说不定是为了缅怀祖先而画成这样……

想了想,李定安又把镜头拉远了一点,顿然间,两匹大马闯入镜头!

不是壁画中那一只,而是石马,立在墓门两侧。看体型,完全是仿照真马大小雕刻而成。

镇墓兽很常见,从战到民国,但大都是虎、狮、豹,或是神话中的异兽,但用石马镇墓的,真就第一次见。

关键是马具太全,有鞍,有镫,有笼头,有垦驮(驮具),甚至是马嚼、衔镳(音biao,马嚼外部)、障泥(马鞍下部遮土的皮革)、胸带、鞧带等等等等。

感觉凡是马身上能佩带的,一样都没差。饰物还贼多,形状五花八门:有桃型,有如意形,有环,有圆,以及虎豹貔貅之类的兽形。

上面落满了灰,看不出具体材质,但能推断:放了一千年之久,没腐没朽,也没有一点锈迹,那就肯定不是木制或是铁,以及铜。

如果不是金和银,就只可能是玉……再粗略数数,两匹马身上至少有上百件饰物。

李定安再次调转摄像头角度:墓墙下有明器,器形很杂,有碗、有盏、有瓶、有壶也有罐,同样落满了灰。

质地逃不脱铜铁器与瓷器。

镜头升高,再左右旋转,可以看出墓室很大:但地下只有葬品,而无棺椁。

远处有墓道,两壁均有壁画。

大致就只能看到这么多,乍一看,好像很正常,但李定安越看越觉的不协调:

一是髡发,二是金饰,三是左祍裘袍,全部属于阿保机时期或更早。

但石马身上的佩饰,以及前室中的明器,都是辽太宗(耶律阿保机之子)汉化之后的产物。

特别是细颈瓶和鸡冠壶,这是辽朝吞并后晋,河北定窑的工匠将白瓷工艺与契丹文化相结合后创造的辽瓷,到辽太宗的孙子,也就是萧燕燕时期才成型。

两者之间差了上百年……

想了想,没什么头绪,李定安合上了电脑:

“这是前室,棺椁或尸骨应该在后室,可能还有中室……邢队,往东三米,错过墓墙钻孔,深度依然为九米,注意密封……”

“明白!”

随即,钻机又“突突突”的响了起来,大概半小时,窥镜再进下到墓室。

顿然时,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近四百个平方,竟然被塞的密不透风?

葬品有,也不少:瓶瓶瓶罐,石羊石虎、狻猊麒麟……但全摆在四个边。

再看中间,简直能亮瞎人眼:上百樽石人和石马,全是真人大小,关键的是:人马俱甲?

虽然已锈迹斑斑,但依旧能看出锻工之精美。

左朋笑的牙都呲出来了:秦氏皇陵才只是陶佣,这儿竟然是石刻的?

石刻的也就罢了,还披甲?

铁甲!

别说见,听都没听过。

早知道有这么稀奇的东西,还挖什么石桩……

他兴奋的搓了搓手,又扎起了耳朵:

“老马,这墓葬很怪!”

“确实有点怪,感觉时空隔裂了一样?而且第一次见陪葬这么多铠甲的?”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这是句网上的顺口溜,但并非网友随口瞎编:从汉到清,私藏甲胄三副以上,一概以谋反论处。

也包括辽代。

何况是上百副,还是人马俱甲?

要说这不是为造反做准备,李定安打死都不信:李世民以一百甲士夺玄武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家……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把铠甲埋进墓里而伺机造反的,这也不是第一例:西汉名将周亚夫父子就干过。结果被人告发,周亚夫被汉武帝刘彻活生生的饿死……

但这不是最奇怪的是地方,而是墓室正中,也就是那一百甲士的中间:一座砖砌的高台,上面摆着一樽巨大的石椁。

“契丹土葬,从不用棺椁,包括皇帝……但这儿,却这么大一樽?太奇怪了……”

左朋更兴奋了:奇怪就对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