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69章 鼻子真灵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369章 鼻子真灵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3:08: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男戴缕金流云冠,中间为二龙戏珠,龙生三爪,昂首翘尾。双龙后各有一凤,龙凤间再填流云坟,又以草叶纹为底,冠边缘压印凸起的如意形小云朵。

凤冠居中錾刻火焰宝珠、两侧为两只展翅鸣叫的凤鸟,冠两侧饰折枝菊花,冠顶正中再缀鎏金金翅鸟。

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做工精致……

这只是其次,关键是工艺:宋朝与辽朝并立,手工业够发达,宫庭专造金银器的裁造局文思院的能工巧匠也够多,但类似的缕金钉缀型金冠也没传下来几件。

原因很简单:构造太复杂,耗时耗力耗钱。

对于辽代而言就更难了,而明确属于辽代,构造与这两件相近的金冠也只出土过一件:收藏在甘肃博物馆的一级甲等文物,缕空凤鸟纹金冠。

据考证,为辽朝末代皇后萧夺里懒(胡没里七世孙)的凤冠。

所以,左朋的嘴都合不拢了:甭管胡没里是不是皇帝,你就说这是不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佩戴的纯金皇冠,是不是迄今为止面世的第二件和第三件?

可能还不止:李定安很肯定,类似的大墓旁边还有三座,说不准也有类似的金冠。

再加上木俑身侧那密密麻麻的玉器、金器、银器……光是这一座墓里就这么多,其它三座加起来又是多少?

顿然间,左朋就发自内心的感激:如果不是李定安,就凭他们局的堪查水平,再找一百年估计也找不到这里。

代价只是给项目组提供了一个多月的食宿,又调来一伙冬天里无事可做、闲的发慌的下属打了打下手。

但说实话,那才是多么一点?

赚大发了……

左朋兴奋不已,其他人却是震憾不已:同样是人,区别为什么就这么大?

风水、堪舆之类的东西,马献明确实不懂,姚川、卫自立和车斗明这三位组长也不懂,程永权和项目组的研究员同样不懂。

当然,李定安也不懂。

所以左朋第一天接待他们,拿出罗盘和朱古钱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新奇,都跟着鉴定过。

吴湘、吕本之把资料发过来,他们也捎带着了解过。

包括李定安从沈阳回来,与姚玉忠谈话的录像、手抄的《青囊书》,以及李定安从乱七八糟的地方搜罗来的风水学知识,他们也看过。

忙里偷闲,姚川、卫自立和程永权还研究了一下。

可然并卵,感觉就跟看天书似的。

也主要是这东西的学习难度太大:除了能把人绕一头包的星相和玄学知识之外,还要背口诀、术语、公式、算法,更要学习蒙文、八思巴文、辽文。

特别是后两种,早成了死文字,能查到的资料少的可怜。与之相比,什么英、德、俄之类的外语,都是弟中弟。

所以都放弃了,就只有李定安坚持下来。

这倒也罢了,问题是李定安的时间并不比他们多多少,甚至是比他们更忙。学习这些东西的时间,完全是他从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里挤出来的。

但现在,其他人看八卦和五行都还是一头浆糊,李定安就能拿一块罗盘,跑山里找墓了?

一找就是大墓,而且是四座?

马献明想不通,三位组长和研究员们也想不通:等于所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得到的相同的资源,但仅仅还不到两月,他们和李定安的差距就这么大了?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也好在李定安没走歪路,不然绝对是第二个姚玉忠……

李定安转移地点,以斗魁四星为参照,让邢峰对其它三处进行钻探。

没出意外,这三处都是大墓:天玑位为胡没里长子,赠政事令胡鲁只,天璇位为胡没里次子,赠侍中尼古只。

这两位死的早,没赶上辽太宗将胡没里这一支并入国舅帐,所以依旧用的是契丹名。

同样用的是石棺,但只有正常的棺材大小,棺中木俑同样为真人大小,所以李定安怀疑:俑中并无尸骨,应是假冢。

最让人惊喜的是天枢位:胡没里第三子,魏王、赠楚国王、燕国大长公主驸马、承天太后萧绰之父,尚书令萧思温之墓。

所以墓非常大,棺椁也大,长九尺,宽七尺的石棺内,平躺着两樽两米多高的木俑。

墓室内虽然没有石人石马,但金器和玉器铺满了棺底,鎏金、錾金、掐丝金银器在尸床下围了三四层,目测没有两百件,也有一百五六十件。

鸡冠壶、长茎瓶、净瓶、兽雕之类的瓷器和铜器更是塞满前后两座墓室,三彩器足有数十件。

辽三彩本就稀少,比唐三彩少的多的多,且具有“汉瓷和少数民族相结合”的特点,意义更为突出,艺术和研究价值更大。

但文物只是其次,更主要的是萧思温本身所代表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没有萧思温尚燕国大长公主,胡没里一氏还是萧氏远宗疏支,没有萧思温助辽景宗继位,萧绰也当不了皇后,更不可能成为临朝摄政二十七年,将大辽推向巅峰的承天太后。

不管怎么论,他都是辽代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人物,不可或缺……

左朋兴奋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其它人早被震的麻木:四座大墓、七八座小墓……这么大的墓葬群,除了各朝代的帝陵外,这还是首次发现。

而且是考古历史中相对处于空白的辽代墓葬群,妥妥的辽代古遗址。

其次,文物太多:金器玉器成堆、瓷器铜器不计其数,更有缕金皇冠和辽三彩……所以无论发掘与否,评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轻轻松松。

但李定安很淡然,探完天枢位,就让邢峰收队。

“李老师,才两点?”左朋看了看表,“时间还挺早?”

他说的是四座大墓旁边的小墓,还不少,已确定的位置的有七座,说不定还有。

“放一放吧,先上报!”

李定安笑了一下,“左局,说句煞风景的话:我劝你别高兴太早!”

左朋愣了愣:啥意思?

李定安想了想:“这么大的墓葬群,这么多的文物,你们能发掘的过来?”

跟牙疼似的,左朋下意识的咧了一下嘴:市文物局和考古队才几个人,几台机器?

当然发掘不过来……

不对。

这根本不是人手不够,机器不全的问题,而是技术。

看墓墙上的壁画、棺内的绸缎、木俑身上的彩衣就知道,这些墓葬保存的有多完好。

同时,也意味着发掘难度有多大:其它不论,只是一个防氧密封做不好,壁画就能碎成渣,绸缎、彩衣,乃至是木俑就能化成飞灰。

相关的例子不要太多……

也别说是市一级,估计区一级考古单位都没有这个技术和能力。

再退一步,既便区文物单位有这个能力和技术,但他们来了,这个项目还和市级单位有毛线的关系?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请更高一级的考古单位协助,比如国博。

人家可研究的项目和课题够多,级别也够高,至少不会和地方单位争抢。

要是李定安带队,那就更好了……

左朋犹豫了好久:“李老师,能不能帮帮忙……”

应该会拒绝吧?

说心里话,李定安帮的已经够多了……

“可以!”

“啊?”

怎么和想像的不一样?

他朴棱着眼皮,李定安又点了一下头:“只要何馆答应就行!”

左朋反倒愣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好好……我现在就给何馆打电话!”

“可以!”

他欢天喜地的到旁边打电话,马献明却叹了一口气:这根本不是何安邦同不同意李定安帮忙的问题,而是这么大的墓葬群,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

但结果显而易见:十有**不会批。

“估计上面不会让挖吧?”

“当然!”

除了盗墓贼,谁愿意挖别人坟?

都说文物局、考古单位只是披了一层官方的外衣,和盗墓贼没什么区别,但这话有失偏颇。

包括发掘墓葬最多的那段时期:除了郭院长主动发掘的定陵,其它全都是被动性的、抢救性质的发掘:因为发现了盗洞,再不发掘,就被盗墓贼给盗空逑了。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有关部门更是慎之又慎:既便发现盗洞,也是以保护为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大部分的考古项目都是以发掘古遗址、古建筑、研究古代科学工艺和文明为主,而非墓葬。

李定安估计,这一次也不例外……

果不其然,没过五分钟,左朋垂头丧气的回来了:“何馆说,帮忙的事情后面再说,让我们先报上去……但他估计,立项的难度很大!”

猜到了。

“别灰心!”

李定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既便不让发掘,评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还是没有问题的,而青龙山的风景也不错,好好宣传一下,还是大有可为的……”

左朋又叹了一口气,安慰着自己:至少比之前什么都没发现的时候强多了。

更何况,事在人为……

……

一路上,左朋的电话就没停过,向这个汇报,向那个汇报……凡能管到的领导,几乎汇报了个遍。

然后不大的一会功夫,李定安的电话就响了:

“你好米书记……对,刚刚堪查完:大小墓葬十二座,可以确定为辽代萧氏墓葬群……对,有金冠,也有辽三彩,都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其它有多少?以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出土三千多件文物来推算,至少也在一万件以上……不用谢……真的,您太客气了……”

“你好秦市长……哦,米书记刚打过电话,说你和他都在首府开会……啊,让副书记和副市长过来?真不用……还要办庆功宴?您太客气……嗯,好吧……”

三两句挂了电话,李定安叹了一口气:“领导太热情了!”

左朋没说话,心里默默的念叨了一下:应该的。

对李定安而言,只是顺手的事情,好像微不足道,但对当地政府而言,意义重大:

拉动内需,发展旅游经济,这不但是大趋势,还是方针政策。

不信你去听听,今年的两会是怎么开的。

但这东西不是说拉就拉,说发展就能发展的起来的,淄博也不是谁想复制就能复制的。

说直白点:有东西可宣,有地儿可游,得有自然景区,更得有名胜古迹。

前者通辽有,全国知名:科尔泌大草原、银沙滩、大青沟。

但后者少的可怜,就一座奈曼王府,只余建筑,没有文物,而且内蒙每个旗都有,压根没什么特色,更没有吸引力。

等于一条腿走路。

现在突然有人把剩下的那条腿补齐了,当地怎么可能不重视?

所以,接到通知之后,原本准备召开“两会筹备工作”的市领导连会都不开了,近一半拥到了青龙山庄。

五十二度的蒙古王,整整拉了十箱……

……

疼!

头疼,腰疼、关节疼……感觉哪哪都疼。

脑袋晕乎乎的,有一种不知所以然的感觉,甚至连思考的**都没有。

还好,没断片。

努力的回忆了一下:宴席九点结束,是马献明和左朋把自个送回的房间,三人还聊了一会天。

再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吐了一口气,准备下床洗涮,手机又响了:苏秀?

稀奇了?

他顺手接通:

“李老师,你在通辽考察蒙古瓷遗址吧,当地宣传或文物部门有没有认识的人?”

何止认识?

昨晚上还坐一块喝酒来着。

“认识一两位!”

“那能不能帮忙介绍一下……是这样的,听说通辽发现了辽代大型墓葬群,我们准备过去考察一下,如果理想的话,很可能会出一期节目。”

好家伙,央视的鼻子这么灵?

左朋要是知道了,估计嘴都能乐歪。

“可以,我帮你们问问!”

“谢谢李老师……”

道了声谢,苏秀挂断了电话,李定安扔下手机进了卫生间。

打开了水笼头,他才反应过来:苏秀要来,身为助理兼学生,于徽音是不是也要来?

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在广东,一个在京城……哦不,可能过几天就会到内蒙,应该碰不到一块吧?

但不知道为什么,老感觉有点心神不宁……(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