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无标题”(中)

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无标题”(中)

作者:胆小橙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42 来源:小说旗

送葬步伐般的三连音动机在重复。

小号独奏的引子苍凉、孤独,像蜷缩在薄暮里的寡居,敛迹在雨雾中的叹息。

又像顾影自怜者朝向天空的故国哑然而笑。

“#do-#do-#do-\/mi——”

“#do-#do-#do-\/mi——”

“#do-mi-#sol-\/#do——————”

范宁一直推进着小号的拍点,直到全体乐队的强奏,从引子最后两个升F音和A音上爆开。

“轰!!!”

送葬的三连音步伐被乐队背景接替,力度弱下去了一个大的层次,低音弦乐器拉出长线条的黑色悲歌主题。

尽管没有任何标题凸显,但这段悲歌的尘世素材,仍是来自于民俗诗集《少年的魔号》的其中一篇——“鼓手小卒”。

该诗歌和曲调描绘了一名被处决的士兵,不需要隐喻,其为露骨的、字面意义上的死亡之音。

仿佛具有自传色彩。

在发展中,它同样被范宁处理成了两组对置的成分,一个的整体线条朝上,一个朝下。如果说前者是苍凉的歌唱的话,后半主题就更倾向于内心的恐惧与孤独。

而起初的那支小号,也由此开始了它在这其中真切而痛楚的挣扎。

似乎是在厚重的层层帷幔中,竭力地拨开,竭力地拨开,以求获得哪怕一丝喘息的机会。

无法言说的永恒悲叹,构成着人类悲哀的本质和基调。听众们不断听见它,当一切表象沉寂下来的时候,它仍在继续。

“#do-#do-#do-\/#do——”

“#do-#do-#do-\/#do——”

序奏的孤独高歌又起。

但这一次,整个世界突然在声调的末端跌落,扎入一片更为狂响和混乱的扭曲中!

尤其从155小节处起,这里的小号已在极高的音区上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哀嚎!

“轰卡!!!——”

夜空中突然迸裂出一道闪电,范宁的指挥棒劈裂重重压抑的雾幔,将一滴雨珠甩至高空。

在此轮递进的过程中,小提琴声部经历了从八分音符到三连音再到更高的八分音符的狂奔,在220小节的高音d上,以fff的力度达到顶点!

“属于标题音乐的能量已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无保留地爆燃,这里不再拥有余料,只能选择另一条无标题的道路......这应该是他早就计划好的选择!......连他最得意的合唱手笔都被尘封,毅然以无标题的纯器乐作为最后一击,试图向着当年本格主义时代的‘掌炬者’登顶过程寻求某种同一性、甚至是超越性......极其狂妄、极其危险、不留余地的野心!......”

在场的乐评家与各界听众,在音乐发展至如此精彩的境地时,无不动容!

或者,这里可用一种更危险的描述方式。

范宁这次不是拒绝了“用标题写音乐”,而是将其关系反转了过来,“用音乐产生标题”!

“没有哪一音乐有如此抽象,又没有哪一音乐有如此具体!......因为,无论是他的曲式结构中那种无规律、无目的循环,还是指挥手法中所表现的一泄千里、不可遏制的感情,以及各种动机、意绪、连绵不断的永恒进行,都是艺术家对他所生存的那个世界的描述!......”

他成功了。

至少从开篇来看,他的确成功了。

每个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性,创造自己的标题,去归纳其中任何引起自己触动的东西!

这里的一切自始至终,处于压抑的、难以排遣的悲哀气氛中。

铜管组的乐手们一路以来,似乎做了不少积极的抗争,却在最后的时刻彻底失去力量。

尾奏,三连音送葬动机重现。

乐队很快陷入死寂,加了弱音器的管乐号角之声,在时空中渐行渐远。

仅仅作为空谷回声的独奏长笛,以极轻的力度吹出最后的分解#c小三和弦。

“咚。”一声沉闷的低音提琴拨弦作结。

仿佛很有预见性。

这个第一乐章的气氛,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如今的现实”还要略胜一筹。

接下来是否会有喘息之机?

听众们如此猜测,但就在此时,他们看到范宁手腕猛然翻折,像折断一根枯枝。

低音弦乐手的琴弓同时离弦提起。

那是暴风雨来临前,云层与大地之间绷紧的寂静。

下一刻,a小调的狂暴序奏倏然劈裂而出,如同闪电贯穿阴云!

第二乐章,“如暴风雨般激烈,并更加激烈”!

低音弦乐器发出痛苦的嘶叫,铜管与打击乐以癫狂愤怒的姿态竞相回应!

听众们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之前第一乐章的曲式其实“很有问题”,通篇下来去看,只是一个“死亡的引子”!

只不过一个引子而已!

真正的奏鸣曲式从这里才开始!

他似乎终于进入了正常的创作程式,但极端的调性游离、种种动机变形、还有不正常的属于第二乐章的位置......实则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结构。

主题狭窄与陡峭交替的音程、痉挛般的节奏,已经让人无法呼吸,随后,木管组又在副题中奏出哀歌般的旋律,被标注“回到葬礼进行曲速度”演奏,再度形成死亡的回声结构!

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绝望,一发而不可逆转。

在一片寂静中,大提琴哀悼般地独奏着,背后是定音鼓微弱的伴奏。

这里是展开部,副题转入降e小调的进入是个标志——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切昏天暗地,并没有一个明确界限。

Klagend(悲叹)的指示再次出现,似乎万念俱灰。

范宁为听众所熟悉的“利安得勒”舞曲动机,在这里呈肢解状态地闪现,低音提琴与大管的持续音如地底岩浆般涌动,一切都在往偏离古典奏鸣曲美学范式的道路上而去,一切情绪的冲突......都通过更为晦暗、更为恐怖的形式呈现出来,传统调式和对位的秩序,被屡屡推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

“‘如暴风雨般激烈’的指示?暴风雨么......”

坐席同样靠前的位置上,已结束下午场演出的尼曼与席林斯大师,凝视着指挥台上的身影喃喃自语。

“这里的暴风雨不是自然的隐喻,而是灵性内爆的声学造影!......吉尔列斯式的英雄抗争已成历史,这里,只有工业社会的人被抛入理性与虚无的夹缝之后,所发出的尖叫呐喊!......”

再现部出现之前,以及末尾,出现了一个类似众赞歌的素材,被突兀地两次打断。

第一次在316小节时,留心听记的人还不多,但464小节的第二次打断,终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甚至有部分眼光毒辣之人,被触动了起先留下直观印象的记忆——之前在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时,似乎也有一个这样的众赞歌素材,从第一乐章阴郁的升c小调中短短升起了五六个小节,给予光明的d大调调性暗示!

如此痛苦而压抑的开局与发展,它会是一处伏笔,或是隐喻最终基调的线索么?

整部无标题交响曲的主线似乎已见一些端倪了:生与死的转换,光与暗的斗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