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零四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

李世民从儿子身边的位置离开,来到妻子身边,看她也有了许多白发,低声道:“观音婢,你看看承乾。”

长孙皇太后先是看了眼丈夫,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道:“怎么?还在抱怨他不给你建设夏宫?”

李世民板着脸又没再多言。

这件事已过去很多年了,至今还搁在父子俩心上。

虽说没有明确的旨意,但承乾的举动大有要将整个老君山都赐给小兕子的架势。

当今陛下只是给了老君山赐了一个地名,那么从此老君山就成了一个与皇帝有关的地方。

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给一个地方赐名当然也可以。

李承乾将六个字递给一旁的明达。

李淳风一手拿着拂尘,行礼道:“谢陛下。”

李世民看着承乾只是用一个老君山就留住了李淳风,而且这个老君山所谓的天文台,还没有正式去建设,只是用了一个由头。

再看这个儿子,李世民低声道:“观音婢,朕总觉得……”

长孙皇太后笑道:“陛下觉得如何?”

李世民压低声音,挪了挪椅子,不动声色地靠近坐在桌边的妻子,道:“朕总觉得,以前高估了承乾这孩子的人品。”

长孙皇太后摇头道:“承乾不是圣人,他为了社稷总需要用些手段的。”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一旁望着自家的宗庙,蹙眉良久不语。

长孙皇太后看着儿子的背影,又对边上宁儿与苏婉道:“是承乾拥有的太少,他才更需要这些手段。”

宁儿稍稍点头,低声道:“其实当年还在东宫,陛下就清楚,父皇拥有的能力,是独一无二且得天独厚的。”

苏婉也道:“要说子如父,但陛下成不了父皇那样的人,陛下很早就知道了。”

不是谁都能活成太上皇那样,一个天下英雄都敬仰的天可汗。

哪怕现在的陛下是一个严苛的皇帝,那又如何?陛下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活成父皇那样的人。

宁儿道:“母后莫要担忧,陛下很明白要治理好社稷绝非要成为父皇那样的人,而是要治理社稷需要什么样的人。”

长孙皇太后点头,苏婉是名门之女,宁儿久居东宫时常陪着承乾看书,这两个女子的见地都与寻常女子不同。

以往,苏婉的坚定还在那种很古典的名门之女的想法,可她嫁给承乾之后,变化也越来越多,一直在改变着武功苏氏,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长孙皇太后思量完这些,对这两位儿媳妇十分地满意,这世上恐怕没人比她们更适合承乾了。

宗庙前,香火依旧旺盛,老太爷与老太公的灵位立在上方,只留下了两行字,再无其他。

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拜祭祖先,现在的老太爷与老太公也是李家的祖宗了。

杨内侍颤颤巍巍拿着一炷香,给李家的祖宗们上香。

这支香是陛下赐给他的,他能够给皇帝家的祖宗上香,一时感动得老泪纵横。

小兕子道:“皇兄,明达先去找鹊儿她们了。”

李承乾颔首道:“去吧。”

她的道袍随风而动,手执拂尘离开了这里。

李淳风低声道:“陛下,贫道已将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了晋阳公主。”

这位道长是不是真将一身所学都传给了小兕子还不好说,况且从以往的了解来看,这位道长很有可能藏私。

注意到陛下还带着怀疑的目光,李淳风道:“陛下,贫道的确将毕生所学都传授了公主。”

“当真?”

陛下的神色像是刚刚回神,显然还是一副不信的样子,李淳风又道:“难道陛下还不信贫道吗?”

“朕不是这个意思。”

“放眼如今道门,但凡道门子弟能与晋阳公主的学识比肩恐怕世上并无几人,再者即便是那些道门中的隐士也未必能比公主殿下更通星象,公主殿下天赋异禀。”

李承乾道:“李道长,朕很感谢你治好了兕子的先天不全。”

李淳风叹息一声,神色又平静了下来,道:“陛下大可不必言谢的。”

“李道长。”李承乾的话语顿了顿笑道:“朕会让人在老君山建设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望远镜与天文台,朕会在山上重新建设一个道观。”

“谢陛下。”

“你不让朕言谢,道长也不必。”

李淳风又问道:“近来可有人再向陛下进言有关封禅之事?”

其实皇帝也可以封遍天下名山的,也不是没有朝臣这么进谏过,就是当初说迁都的那些人提起过,再者说泰山封禅这种事,名义上还是太子时就已算是封禅了。

大唐自立国以来,算是第一个以太子身份在泰山封禅的。

再之后,李承乾就对封遍天下名山没什么兴趣了。

李淳风又说了他对数术与星象的见解,李承乾安静地听着,在李道长的讲述中,他这些年走了中原许多地方,正在寻找着大地自转的奥秘,但这又是一个难题,譬如说大地为何会自转,并且自转的动力又在哪里?

很值得高兴的是,李道长的专研中终于有了一种类似重力与气压的假说,虽说只是推论还没有正式地做出结论,可也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大唐终于有它的重力学说了,并且这个学说还会在皇帝的作势下,从老君山开始发扬光大。

尽管,李淳风也觉得这种想法太过荒谬,在人们想当然的生活中,早已习惯了如今的环境,人们本能地以为现在环境就是应该的。

因此,李淳风也不打算在这个学说上多费心血,而是想要推测出,太阳,月亮与地球在更广袤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李淳风十分真诚地道:“陛下,是否可以让老君山延续数百年,记录上百年的日月规律。”

“这对皇帝家来说轻而易举,李道长多虑了。”

“谢陛下。”

“祝愿李道长能够完善大唐的天文学识,人们不能忘了时常抬头看着星空,朕甚至觉得人的第一次启蒙就是从看星星开始的。”

李淳风道:“陛下,贫道以为该是第一次有人知道了节气的变化规律与耕种的规律,那么那人就掌握了权力。”

这话让李承乾不知该如何反驳,应该说没法反驳,其实人们想要获得权力很简单,只要得到别人所不知道的知识,并且这个知识是必要的。

那么你就能获得绝大部分的资源与权力。

再到了后来,从人类历史观来看,之后的权力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集权。

就像是一个通晓天时地利的人,能够统治一个村落,教导这个村落的人们耕种与繁衍,那么这个人就成了这个村落的领主,再之后这个领主需要保护村落就需要有兵马。

领主需要教化村落就需要有文臣。

慢慢地,这个体系就出现了阶层,也出现了一个个更多复杂的利益团体,或者是权力的许诺下,养出了一个个的门阀与世家。

这是在李道长理解下,权力的形成逻辑,一个颇具道门风格的想法,也颇为深入人心。

其实李淳风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李承乾忽然觉得与他谈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接下来要与父皇一同去凌烟阁,李承乾一路上还在与李淳风说着话。

几个内侍跟在一旁,可能是太上皇觉得陛下与道长的话语声烦了,脚步声也更快了一些。

太上皇就快要走到凌烟阁了,陛下还远远落在后方与李道长说着话,一旁的内侍们很着急,他们也不知道该跟着陛下走,还是该跟着太上皇走前面。

看这个架势,太上皇多半是因陛下只顾与李道长讲话,还有些恼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凌烟阁,当大唐的两位皇帝走入凌烟阁,众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李承乾与李淳风从人类文明出现了集体观念开始讨论,甚至讨论就快讨论到了人类文明的最后形态。

这并不奇怪,李道长虽说痴迷天文,但对于皇帝在人文上的困惑,这位道长还是很愿意解答的。

在李道长的论述中,他觉得人类到了最后可能就没有所谓的集体,而是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并且不再有战争。

闻言,李承乾道:“李道长,朕不这么认为。”

李淳风道:“贫道愿闻其详。”

李世民先一步走上了凌烟阁的台阶,忍受着儿子这种一边走一边论道的话语声。

李承乾听着父皇踩在木制楼梯的脚步声,跟上脚步一边道:“朕以为以后恐怕没有这么美好。”

李淳风问道:“为何?”

“李道长,千百年来,人们熬过了一个个寒冬与酷暑,可人所需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哪怕现在还有人为温暖挣扎,却有人还在兼并土地。”

李淳风点头,颇为赞同。

“李道长所言的未来太美好,可朕觉得未来是黑暗的,因为朕是个皇帝,站在皇帝的视野看天下,对资源的梳理也更清晰,对朕而言,土地是资源,粮食是资源,人!也是朕的资源。”

“放眼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们为了仅有的资源你死我活,朕以为以后的战争会更残酷,因战争死亡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朕眼中的将来,一个很黑暗的未来。”

听着这番话语,从陛下的话语声中听出一个黑暗且无情的未来。

可太上皇还是神色平静地给郑公与梁公上香。

李承乾也拿过内侍递来的香,解释道:“可能是因为朕是皇帝,朕的所想所虑,更现实也更残酷了,人应该往美好去想的,只不过是些短浅之见,李道长不要误会。”

言罢,李承乾向着凌烟阁画像行礼上香。

在凌烟阁二十五位功臣中,还在人世的不用上香,那些离开人世的功臣前都放着香炉。

未来数百年,皇帝会对凌烟阁更崇敬,只要皇帝一直这么做,人们就会为了登凌烟阁为社稷而奋斗。

李世民道:“承乾,你觉得人是恶的吗?”

李淳风退到一旁,看着两位皇帝的背影行礼。

李承乾揣着手道:“父皇,儿臣也不知,李道长觉得呢?”

人应该想得美好一些,可听完陛下的话,李淳风也沉默了,可能或许人就该是恶的,或许未来就该是这么黑暗的。

小兕子一路走到千秋殿,看到李渺笑着道:“骢儿。”

一个六岁的孩子快步跑来,他是皇兄最小的儿子。

千秋殿是安定公主的住处,明达牵着李渺的手走入殿内,这座宫殿自从赐给鹊儿,这里就成了小孟极与李渺玩闹地方。

李渺道:“姐姐,姑姑来了。”

正在写着字的小孟极先上前,拉着姑姑的手道:“明达姑姑。”

小兕子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再看小鹊儿还在写字,她又道:“今日得闲来看看你们。”

李渺道:“姑姑要去老君山了吗?”

小兕子解释道:“姑姑不去,李道长他老人家去老君山,说是要在老君山上建设一个很大的望远镜,要看星星。”

李渺疑惑道:“那站在老君山上,不是距离星星更近吗?”

小兕子道:“我们所站的几百尺高算什么,哪怕是到了老君山的山顶,其实我们依旧距离星空很远,那一点距离算不得什么。”

李渺穿着有些宽大的衣裳,胖脸带着疑惑。

小兕子耐心地解释道:“如果天很高很高,我们抬头所见也不过是星空的一小片,即便是爬上了老君山,我们也碰不到星星的,至于究竟有多高,就算是爬上老君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小孟极问道:“那李道长去老君山做什么?”

小兕子又道:“星星的位置是会变化的,如果得到天时到了,或者是某一颗星星距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就像是月亮距离我们最近时,能够算出星星的移动规律。”

李渺问道:“那李道长要在老君山上很久吗?”

小兕子思量片刻,道:“嗯,可能会很久吧。”

李渺一脸崇拜地道:“我可以拜姑姑为师吗?”

“好呀。”

小兕子当即就答应了,又道:“但想要学好,你从现在开始就要学好数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