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零六章 走入长安城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零六章 走入长安城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色中,人们还在欢庆着新年,两人走出了承天门。

李淳风稍稍停下脚步,道:“告辞了。”

长孙无忌道:“袁天罡走了,现在你也要走了,往后的钦天监该如何?”

夜风迎面吹来,李淳风的衣衫猎猎作响,看着灯火通明的朱雀大街,言道:“晋阳公主继承了贫道的学识,贫道也再无牵挂了。”

两人在承天门前就要分别。

李淳风迈步走入人群中,长孙无忌在原地站了片刻,这才走入了夜色中。

翌日,一晚上的庆贺之后,直到天完全亮了,街道上也没有太多的行人,偶尔还有一阵阵的风吹入街道上,街道上的许多杂物也在风的吹动下,在地上滚动着。

一个慵懒的士兵刚刚爬到鼓楼上,打算开始今天值守,街道上空空如也,人们还没有醒来。

其实昨晚,这个士兵也在欢庆中,到了深夜才睡,早早睡醒就来值守,便来到了鼓楼上。

带着寒意的晨风一吹,他打了一个哆嗦,在冷风中吐出一口热气,风吹过之后,也清醒了不少,再回头看去,见到了朱雀大街上有个人影。

心说这么早是谁出了门,再定睛一看,原来那人提着一个扫帚,拉着一辆木车,正在将街道上的杂物扫起来,而后全部倒入木车中。

等对方近了之后,这才看清楚,原来扫大街的人是阿史那车鼻,都快忘了这家伙是怎么被抓到长安城的,听说还是一个西域的可汗。

身后传来了踩台阶的动静,原来是有同袍一起前来值守,还送来了早食。

两个值守的士兵一人一张饼,饼夹着一些羊肉,就坐在鼓楼上吃着。

其中一人的饼中还夹着一根大葱,而后就吹着冷风看着朱雀大街,渐渐地其他的鼓楼上也出现了士兵值守。

长安城很庞大,一个鼓楼看不尽长安城的景色。

阳光照耀在开阔的长安城内,在每个坊市都有一个或者三个鼓楼,鼓楼之间相望,用鼓声传讯。

因目光所及看不到全貌,或者是遇到混乱,遇到火情,鼓楼传递的讯息可以让长安城内诸多兵马与各处官邸迅速做出反应,这就是长安城中的治安体系的一部分,鼓楼就是这座长安城的一个个哨站,是坊市与坊市之间的纽带,保持着这座长安城的稳定。

而如今的长安城,有不良人,有大理寺,京兆府维护着治安与稳定。

当阳光逐渐升高,将长安城内一些较为偏暗的地方也照亮之后,街道上的行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今天是正月初三,李承乾一早睡醒带着儿女跑步完,两仪殿前已放好了饭食,杨内侍站在边上,等陛下与殿下们回来才禀报道:“听闻太上皇一早去长安城了。”

李承乾擦了擦汗水道:“安排人照看好。”

“喏。”

小殿下们洗手洗面之后就开始用饭,杨内侍微笑地站在一旁。

长安城内,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还有李孝恭走在朱雀大街上。

现在的长安城到底是与当初不同了,在安邑坊有一条街,那一整条街都是卖吃食的,大多都是一些饼干或者是糕点,还有柿子或者是果干。

李世民今天没有带太多侍卫,只有左右跟了两个,身边跟着长孙无忌与李孝恭。

从穿着上,路人也只能将他们当成勋贵人家。

李世民双手背负目光扫视街道两侧的食铺,道:“这整条街的铺子都是清河与高阳的,承乾这孩子说要给她们建设一个作坊,没想到建个作坊也就罢了,还送了两条街。”

当今陛下对兄弟姐妹向来是大方的,而且是十分地大方,长孙无忌笑着道:“向来如此。”

李孝恭道:“那老君山说不定就是要赐给晋阳公主的,纪王爱吃橘子,陛下就送了他一座山的果林,每年还从南方送来不计其数的果子,还有东阳公主,长乐公主……”

李世民神色多了一些不悦。

当今陛下是个很严苛的人,对待宗室兄弟姐妹也是极其严苛的,只要这些宗室诸王能够懂事,陛下很大方。

长安的早食还是以饼食为主,李世民走过一个食肆几个店家正在搬运着水桶。

那店家来人便当即跪拜行大礼。

李世民打量着这个店家的穿着与模样,就明白了他们的身份,就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

一个略显年迈的内侍回道:“当年陛下离开皇宫之后,宫里走了很多人。”

李世民记得那段时光,承乾登基之初宫里的人几乎都走完了。

“皇后念我们多年来辛劳,我们多数人离开皇宫都能够得到活计,这食铺就是皇后赐给我们的,足够养活我们五人。”

闻言,长孙无忌扫了一眼四下,大致明白了这里的情形,其实这里也有不少的内侍。

李世民走入这处食铺的后院,这里很洁净,这是宫里带出来的习惯,炉子内还点着火。

这里没有女人,洁净如洗,还有几个孩子在这里正在学着写字。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还有李孝恭安静地看着这一幕也没有说破。

听着他们的讲述,原来当年的那些人离开皇宫之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皇帝给他们安排了能够谋生的工作,甚至是产业。

宫女离开皇宫之后也能够改嫁,而这些人离开之后,那里也变得冷清清的,李世民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宫里多待。

见几个内侍疑惑,李世民道:“莫问朕为何会来长安城走动,当今皇帝让朕来的。”

留下这句话,李世民就带着长孙无忌与李孝恭离开了。

接近午时,长安城内热闹非凡,屋顶上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它们正在融化,从屋檐滴着水。

李世民来到崇文馆的食肆,在这里用了一顿饭,吃着可口的饭菜道:“朕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李孝恭颔首,又见长孙无忌与一个年轻的学子谈了许久,又小声道:“陛下,这赵公恐怕是要将这个学子收入门下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筷子,“这里是崇文馆,这里的学子都是皇帝门下的。”

长孙无忌将这个学子领来了。

“崇文馆学子苏味道,见过两位长辈。”

眼前就只有长孙无忌表露了身份,李世民与李孝恭都是一脸的笑意。

长孙无忌道:“说说你对如今的朝中政见。”

“喏。”苏味道又行礼道:“先前赵公与学生商讨支教之策,过了上元节小子就要去支教,但又觉得如今的支教还可完善。”

李世民喝着茶水没有当即开口。

李孝恭道:“如何完善?”

苏味道又行礼道:“在下以为应该增设学馆,让支教的学子能够留在各地,能够在各地成家。”

注意到陛下的目光,长孙无忌会意之后,问道:“你是武功县人?”

“回赵公,小子是河北人氏。”

这个苏味道在三人心中留下了印象,李世民离开了崇文馆的食肆,在没有打扰其他人的情况下,离开了崇文馆。

长孙无忌道:“陛下不去见见卢照邻吗?”

李世民道:“听闻这个卢照邻很是灵醒,朕要是走到他面前,三言两语就能看穿。”

长孙无忌道:“通经史者,的确善于辨人。”

为什么说卢照邻学经史呢,这是长孙无忌看过当年其人的文章所得出的结论。

与苏味道那样的人不同,苏味道给长孙无忌的感觉是惊喜,而卢照邻给他的感觉就是理所应当。

卢照邻本就是幽州大族一系,又是范阳卢氏,年幼时就跟随江南大儒读书了。

因此,对长孙无忌来说要查卢照邻很简单,世家子弟的踪迹太好寻找了,甚至可以将卢照邻的生平查一个干净。

即便不在朝中任职了,可对长孙无忌来说要查一个人,还是很简单的。

“听说张玄素要辞官,又被陛下给留下了。”

李孝恭忽然说了一句,李世民道:“朕记得这个人。”

长孙无忌道:“如今吏部侍郎有两人,一位是杜正伦,一位是张玄素,陛下不想张玄素离开朝堂,多半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手替上,若张玄素能够为陛下寻一个吏部侍郎,那陛下是可以准许他告老的。”

李世民道:“怎么?朝中老臣要告老,他还推三阻四?”

李孝恭跟在一旁听得心不在焉,抠着指甲缝。

当初张玄素也是贞观年间的旧臣,也是太上皇一手摆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的。

可新帝登基之后,十余年间一直在吏部侍郎的位置上,也没有得到升迁,哪怕是看在太上皇的情面上也该升迁了。

而当今陛下又是一个不讲情面只看能力的无情皇帝。

长孙无忌为其感到惋惜。

李世民也只能惋惜片刻。

还能怎么办呢?朝中权力都在承乾手中,这孩子集权得都有些不像话了,一个退休的太上皇什么都做不了。

当李世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已淡到不能影响这个儿子的决定时,心中又多了几分失落。

长孙无忌脸色上多了几分不悦,觉得李孝恭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他瞎说。

本就英雄迟暮就不该说这些事。

李世民从一个个的坊市走过,直到傍晚时分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甚至一边走一边还喝着奶茶。

这长安城的确是看不厌的,现在李世民有些明白儿子话语中的深意了,应该多来走走,多来看看,早就该来的。

“可朕还是想住在外面的村子里。”

长孙无忌赞同道:“是啊,这长安城太挤了。”

李孝恭道:“嗯,安宁村还有空屋子吗?”

李世民瞅了他一眼。

还没等太上皇说话,李孝恭又忙改口道:“某家自己去建个房子。”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这个时辰的长安城又下起了大雪,朱雀门的城墙上,李承乾与李泰,还有李恪吃着火锅。

李道彦急匆匆来报,道:“陛下,太上皇回去了。”

李承乾从火锅中捞出羊肉,道:“朕知道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新年前后或者是下大雪时,只要魏王与吴王在长安城陛下就会将两人请来,三兄弟一起吃个火锅。

雪花落下,也不觉得有多冷,李承乾从锅中捞出一些羊肉,颔首道:“朕知道了。”

“末将告退。”

李承乾道:“道彦兄一起用饭吧。”

言罢,一旁的内侍又递上了凳子。

李道彦正襟坐在边上。

李承乾饮下一口热茶,道:“父皇说我们三兄弟近来聚少离多,可我们三兄弟各自都有各自的事,等一切事了,朕希望在将来也可以如现在一般,坐在一起用饭。”

李泰拿起碗,从一旁炉子上的水壶中倒出奶茶,道:“青雀敬皇兄。”

李恪也拿起奶茶,道:“恪也敬皇兄。”

三兄弟包括李道彦一起碰碗,将碗中的奶茶饮尽。

当城墙上的一顿饭结束,关中的风雪越来越大,慢慢地就看不清远处的景色了。

这场雪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三天风雪停下,但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

一驾马车离开了长安城,城前的官兵经问询得知,这是魏王的车驾,连忙给放行。

魏王李泰带着家眷要去一趟终南山。

终南山位于关中境内,就在秦岭的山脉中,到了蓝田县再往东走,就到了终南山的山脚下。

李泰披着大氅走下了车驾,抬头看着白雪皑皑的终南山,在山下也是厚厚的积雪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山体,哪些是田亩。

李泰让家中部曲开始去清理上山的山道上的积雪,他望向山顶,今天是来告祭王珪老先生的,心中决定告祭了老先生,再将括地志交给朝中。

李泰捧起一些积雪,低声道:“其实皇兄一直知道括地志的编撰情况,只是皇兄也觉得在括地志成书之前,一定要来告祭老先生。”

待部曲将山道清理好,李泰开始登山,在山上有一座老先生的衣冠冢。

老先生在离开人世之际,也在惦念着终南山。

刚从积雪中清理出来的山道还很湿滑,李泰一脚踩下去差点滑倒,好在被身边的部曲扶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