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四十八章 喝酒的朋友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四十八章 喝酒的朋友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既得利益者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对皇帝来说是这样的,对大唐来说更是这样。

当吐蕃要成为大唐的一部分,所有的利益都要进行重新分配之前,大唐已经给了吐蕃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准备,对大唐来说足够了。

吐蕃都护府内,李安期安排着一批又一批的兵马离开这里,前往吐蕃腹地。

禄东赞坐在都护府的门口道:“你们会让吐蕃人自相残杀吗?”

李安期道:“长痛不如短痛,只要杀极少数的人,流放极少数的人去荒漠种树,用这点代价就可以让吐蕃长治久安,对大相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

禄东赞双目无神地坐在都护府的屋檐下,自从郭待举去见吐蕃赞普之后,他就一直守在吐蕃的都护府。

看着李安期脸上的笑容,禄东赞又道:“记得当初,我还见过你的父亲李百药。”

李安期低下头,苦涩一笑,“家父过世了。”

“你父亲虽说不在,可大唐有了很多更厉害的人。”禄东赞回想起了当初与李百药在礼部叫骂的场面。

当年的对手有几个都已过世了,可禄东赞心中没有半分的高兴,甚至更忧虑了。

再看李安期的神色,禄东赞又道:“你看起来很有兴致。”

“嗯,只要忙完这里的事,我就回长安了。”

闻言,禄东赞拿出酒囊递给他,道:“朋友,这是我自己酿的青稞酒。”

李安期接过水囊,饮下一口酒水道:“等回了长安,我还会让人来买你们的青稞酒。”

禄东赞坐在一张胡凳上,后背靠着都护府的木门,身后的都护府内还有一张巨大的地图,这张地图所画的是吐蕃的全境。

唐人所画的地图与吐蕃人的地图不同,不过在唐人说他们的地图更好。

在唐人的地图中,其实吐蕃很广袤,而吐蕃的人口却很少。

这张地图是唐人的文学馆学子在吐蕃数年走动所画出来,禄东赞每每看到这张地图都会感觉到天可汗的野心。

其实在很早以前,天可汗让人来画这张地图的时候,就开始图谋吐蕃了。

李安期走回都护府,就有一个裨将走上前,小声问道:“李都护,这个吐蕃大相怎么一直在这?”

自从郭待举去吐蕃腹地之后,禄东赞就一直坐在这里。

李安期没有回这个裨将的话,继续看着递来的文书。

要是唐人真的开始屠戮吐蕃人,禄东赞多半会第一个冲进都护府拼命。

这个大相还是很爱惜吐蕃子民的。

到了吐蕃六月的时节,一群吐蕃贵族被押送到了都护府,李安期吩咐道:“押送西域种树,为首三个送去长安城处置。”

这些天,禄东赞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看到这样的事,被押送过来的这些吐蕃贵族,禄东赞认识。

这些贵族都是当年赞普一统吐蕃后形成的。

“大相!你要救我们啊!”一个年迈的吐蕃贵族大喊着。

禄东赞没有理会他们,而是闭着眼继续端坐着,任由吐蕃兵将他们押送离开。

若是唐人押送他们,禄东赞或许会反抗。

可押送这些贵族的是吐蕃的孩子,吐蕃的孩子押送着吐蕃的贵族前往长安城,禄东赞就会漠视旁观。

一道道文书从吐蕃腹地不断送出来,李安期将人手吩咐下去,让他们将文书送去长安城。

今天的高原阴云密布,看起来会起大风,听着天空传来的雷声。

吐蕃也是有春雷的,今年四月的时候就响过春雷。

到了现在的六月份,是吐蕃雷雨最多的时节,雨点从高空砸下,落在地上面,打在人身上甚至还有些疼。

李安期扶着禄东赞走进都护府内,转身间再回头看去,外面已是倾盆大雨。

禄东赞要求很简单,只要唐人在这里行事不要越过他的底线,也就是不能杀戮吐蕃的平民。

松赞干布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现在的皇帝依旧坐在皇位上,求得安宁。

都护府外是倾盆大雨,甚至还有雷光闪过,刹那间闪过,而后又消失。

李安期与禄东赞坐在温暖的都护府内,两人喝着奶茶,说着以前的事。

禄东赞与大唐的过往要从他在贞观七年来使大唐开始。

第一次来使大唐就见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陛下,禄东赞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之后禄东赞又说起了关于以前与礼部往来的事。

李安期也听着他与家父的过往,疑惑道:“如此说来,当年与家父动手在鸿胪寺打架的并不是大相,而是桑布扎?”

禄东赞喝下一口奶茶,颔首道:“嗯,我不会与大唐的官吏动手,若要动手我只会与大唐的兵马动手。”

李安期感受到对方话语中带着警告的意味,现在他还是吐蕃的大相,在吐蕃依旧有号召力,只要他下令,吐蕃依旧可以拉起一支兵马,与唐军作战。

“对大唐来说,大唐希望吐蕃的平民也能够安宁,若吐蕃有乱军,大唐也会将其铲除。”

禄东赞放下了奶茶,又拿起了水囊往口中灌下一口青稞酒。

李安期蹙眉道:“听说大相在长安时不会这般酗酒,那时候的大相喜喝茶。”

“你们唐人喜欢将这种事当成酗酒?你们唐人也喜喝酒。”

李安期闻到对方身上传来的酒气,又是无奈一笑。

谁也不知道郭待举是如何行事的,这是兵部的事,就连吐蕃都护府与崇文馆都无法得知,也无法参与,只能从旁协助。

李安期也只是猜测,郭待举带着兵部的调令,带着兵部的人手,甚至还有礼部与刑部官吏。

这件事兵部直接下达,朝中直接派人,皇帝直接下令。

其中缘由是如何,以及郭待举如何进行牧场划分,都护府与崇文馆都没有过问的权力。

禄东赞自顾自喝着酒水,外面的雷雨也减弱了,见他神色并不好看,又问道:“你在想什么?”

李安期啧舌道:“你知道吗?现在的朝堂与以前不一样了。”

“皇帝都换了,当然不一样了。”禄东赞有些醉了,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

“大相在长安多年,可能大相所听到的,所见到的都是人们口耳相传,或者是史书上的记录。”李安期低声道:“我在关中任职县令时就感受到了,虽说朝中官吏都是吏部指派,皇帝批复的。”

禄东赞追问道:“你们的每个官吏皇帝都会记得吗?”

李安期道:“每个官吏在上任前,皇帝都会批复,都会亲自查阅。”

“每一个?每个人的名字都会看?”

“听说是这样的。”

“那又有什么不一样的?”

“行事不同,地方官吏不能干预朝中的官吏的行为,朝中官吏到了地方不会干预地方官吏,在一些原则上,双方其实是两批人。”

禄东赞打了一个酒嗝,使劲眨了眨眼,“就像你与郭待举?”

李安期点头,“让大相见笑了。”

“嗯,的确不一样。”

这句话说完,禄东赞就醉倒在了都护府内。

李安期往口中送了一片牛肉,而后从一堆风干牛肉中挑选了一些较好的,装入一个盒子中。

“来人。”

裨将走到门前,道:“都护!”

李安期将装了风干牛肉的盒子递上,“交给东宫太子。”

裨将双手接过木盒,行礼道:“喏。”

见李都护点头,这个裨将又看了眼躺在地上的禄东赞,道:“是否……”

李安期扛起醉酒的禄东赞,“你把牛肉送去长安,我会照顾大相的。”

“喏。”

这位大相的安危事关吐蕃与大唐的稳定,所以李安期要保证他活着,至少要好好地活着。

将他放到榻上,看着这位已年迈的吐蕃大相,李安期感触良多。

处置完眼前的事,李安期还要为长远考虑,从长远来看他不会在吐蕃留很多年,李安期也需要为自己考虑,为将来的晋升做准备。

当年太子在葱岭两年,那时候就听闻太子经常吃牛肉。

现在李安期听说太子想念葱岭的牛肉了,多半是太子还在怀念葱岭的生活。

这个消息是礼部的官吏送来的,李安期便这么做了,等待着东宫是否还会再送来消息。

如果将来能够回到长安,或者说将来的太子还记得自己送过的牛肉,那也是一件好事。

做这些事,李安期并不觉得丢人,再者说只是一些牛肉而已,御史台也不会过问。

“都护,兵部的文书。”

李安期接过文书,让送文书的官吏先下去了,听着禄东赞的鼾声,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吐蕃到了八月,李安期才见到了时隔两月不见的郭待举。

郭待举憔悴了许多,也瘦了许多。

李安期本想与他再商议一番吐蕃的事宜,可郭待举并没有在这里久留,拿几道文书就离开了。

他这一离开,李安期又很失落,在都护府门前坐下来,看着策马离开的郭待举。

浑身酒气的禄东赞凑过来,问道:“他的事还没办完吗?”

“不知道。”

两人喝着青稞酒,一起望着郭待举的兵马走远。

李安期道:“你说家父若得知,我和你成了好友,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

禄东赞爽朗一笑,道:“只要你在吐蕃,你就有喝不完的青稞酒。”

换作以前,李安期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与禄东赞会成为朋友。

原本也没想着与禄东赞成为朋友,只是禄东赞几乎每天都来,两人就此成了朋友。

人与人之间很奇怪,李安期觉得如果自己与禄东赞成为了生死仇敌,才应该是正常的,莫名成了朋友才是不应该。

喝不完的青稞酒……

李安期苦笑,在禄东赞这里的确有喝不完的青稞酒,大唐都护府的都护竟然被酒水收买了。

又过了半月,有文书送到了都护府,说是郭待举在吐蕃腹地的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数十个吐蕃的贵族被拿下,吐蕃的牧民在欢呼,有很多人在庆贺这一次成果,唐人的官吏在吐蕃的行为赢得了巨大的人心。

李安期与禄东赞走在藏布江边,“你到现在还不肯相信这个结果。”

禄东赞笑着道:“西域也是,唐人在西域的治理成果赢得了西域人的称颂,因为郭骆驼在西域开垦了很多的坎儿井。”

“治理吐蕃不容易啊。”李安期颇为骄傲地道:“我们还是做到了。”

禄东赞无言摇头。

治理吐蕃,还需要安排很多事,郭待举回来了之后,就离开了吐蕃回了长安城。

李安期依旧留在吐蕃都护府,似乎自己给太子送去的牛肉,没有引起太子的注意。

心中尽管失落,可那又如何,李安期还要应付各种事。

兵部的郭待举回长安之后,户部与吏部,甚至来了三位中书侍郎。

与先前一样,不论朝中派人的官吏来吐蕃做什么,但凡有什么需要,都护府都要全力协助。

禄东赞笑道:“哈哈,皇帝派了这么多人来吐蕃,看来这里的事让皇帝很头疼,郭待举回了长安城没带走你,你就还要留在这里,朋友!与我一起喝酒!”

乾庆十三年,九月下旬,朝中在吐蕃建设了官邸,任用一些吐蕃人为吐蕃的官吏,执行唐人的规矩,并且将吐蕃的律法进行了规范。

深夜时分,松赞干布正在看书,听到门外的羊叫了。

禄东赞就在门槛上坐下来,夜风吹起白发,他语气疲惫地道:“这吐蕃还会变成什么样?”

松赞干布道:“天可汗说过,总不会变得更差了。”

“你给天可汗写一封书信吧,让李安期回长安,就说他不适合在吐蕃。”

未等赞普回话,禄东赞又道:“我知道赞普与天可汗还有书信往来,三天前赞普给天可汗送了信。”

这些事瞒得住吐蕃都护府,瞒不住禄东赞,因为书信是吐蕃人送去长安城的,送到了鸿胪寺卿郭正一手里。

谁能想到吐蕃的变化其实是吐蕃的赞普与天可汗合谋的,不然……又怎会有这么多人支持。

“大相和他不是朋友吗?他走了大相又该与谁喝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