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无底洞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五十四章 无底洞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治只是造了一个炉子,这个炉子像一个高压锅,一个大号的高压锅正在不断喷着蒸汽。

这个高压锅做得还是不够好,锅炉外壁看起来很脆弱。

当火熄灭的时候,锅炉也平静了。

李承乾收起了鱼竿,与东阳在河边走着,说着近来弟弟妹妹们的变化。

稚奴的高压锅炉距离能够应用到实际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不过是迈出了动力学的一小步而已。

而往后的学科涉及范围很广,涉及气压,金属特性中的五金学问,甚至还有相关的物理学。

如果稚奴是一个高级的钳工,给他足够的资源,或许能造出更好的锅炉。

现在,稚奴缺少的是大唐如今最高精尖铸造水平的铁匠,而他所需的庞大资源,只有他的皇兄,也就是自己这个皇帝,能够帮他将各种资源整合。

毕竟是钢铁产业,这东西玩起来真的是吞金子的无底洞。

人类文明从开始使用铁,其间花费了多少资源与岁月,用了多少年才造出了一个个拥有钢铁洪流的国家。

而现在,大唐想要攀升人类文明的高点,在这个还只是以两河流域为主的农耕文明。

在这个中原各地,绝大部分地区,依旧以刀耕火种的农园为家庭单位的古典经济体的当下。

想要提前达成,往后千余年才出现的成就,这大抵要付出极其庞大的成本。

说来也很有意思,说是长兄如父,稚奴这个孩子对自己这个皇兄还有些畏惧。

李承乾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河道,低声道:“稚奴还是与临川,还有你走得更近一些。”

东阳又瞧了一眼远处的大炉子,道:“以前在东宫,皇兄与皇姐对他太严厉了。”

“以前总觉得你说稚奴是大器晚成,是在安慰他,原来你早已看出来了。”

东阳明媚一笑道:“当初的确是想安慰他的。”

李承乾啧舌道:“安慰着,就真的成了这样。”

父皇与母后过了六十大寿之后,兄弟姐妹就需要自立,也需要能够独当一面,其实临川在北苑已是独当一面。

相较之下,稚奴与慎弟还有些不沉稳。

走过咸阳桥的另一头,东阳还要去看望长安城的几位老国公。

李承乾坐上车驾,送别了东阳。

英公行礼道:“陛下是要去何处?”

正要开口,李承乾见到了一个穿着官服的官吏正匆匆而来,来人是一个秘书监的文吏,他双手递上奏章,行礼道:“陛下,工部急奏。”

来送奏章的年轻人讲话声音有一些颤抖,举着奏章的手也有些颤抖。

英公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是第一次来面见陛下,便不动声色接过奏章,转交给陛下。

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他多半是第一次交送奏章,第一次来面见陛下,心中很激动又很畏惧。

可陛下就坐在车驾内,这个文吏根本看不到陛下。

英公将奏章送入了车驾内。

有皇帝的禁军看守着四周,皇帝在车驾内看着奏章,四周一片寂静。

“文学馆的事,朕会让中书省安排。”

听到陛下沉稳的话语声从车驾内传来,那送奏章的文吏吓了一个哆嗦忙行礼道:“喏。”

“黄河治理一直是社稷大事,但凡文学馆所需朝中鼎力相助,让文学馆的主事苏勖制定章程,朕要知道中原各地的黄河河道情形,天黑之前送到承天门。”

陛下的话语就是旨意,每一句话都在这个文吏的心中重重落下,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不出现颤音,行礼道:“喏。”

言罢,见英公将奏章递了回来,他接过奏章就飞奔着离开。

英公扫视四下,这才亲自赶着车驾一路离开这里,随行的禁军护卫在两侧。

车驾内,李承乾闭着眼思考近来黄河的情况,去年的奏报来说运河一切正常,黄河的安危事关运河,一旦黄河有失,运河也会跟着遭殃。

无论中原怎么变迁,黄河依旧是中原的命脉,自古都是。

距离上一次治理河道已有二十余年,大唐也该进行下一次治理,治理黄河要持之以恒,从来不是说治一次就够了,要持之以恒地维持黄河的稳定,期间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李绩道:“陛下,新罗有消息了。”

“英公直言,无妨的。”

“喏。”李绩应了一声,而后才道:“驻守新罗的将领送来消息,说是有很多的新罗人出海前往倭人地界劫掠了,末将的人想要去拦也拦不住,又遇到东海的风季,一个人出海就有大群的人出海,想要去那里谋求一个富贵。”

车驾内的陛下沉默良久。

英公就像是抱怨一样地说着,说着新罗人不是,英公又觉得新罗王金春秋就应该来陛下面前谢罪。

大唐是劝新罗人不要去劫掠,但劝不住,只能待秋后算账,便是。

金春秋就在长安任职一个将军,而且还是一个闲职将军,这人得到唐人将领的身份,完成夙愿之后,大有一副不管新罗人死活的架势。

一行人到了安宁村,李承乾刚下了车驾,就见到了老丈人苏亶。

这位老丈人一手拄着拐杖须发皆白的模样,行礼道:“陛下。”

李承乾扶着这位老丈人,询问道:“怎么得闲来这里了?”

“老臣从皇后处得知,陛下今天会来这里,就早早让人送老臣来此地等候了。”

李承乾扶着他坐在凉亭中,问道:“是因家事吗?”

苏亶摇头,道:“老臣想向陛下要一个人。”

“什么人?”

“老臣年迈了,崇文馆需要有人来主持事宜,待老臣不能再理崇文馆之事,还有人替上。”

“不知是何人选?”

苏亶道:“在太府寺有一个叫苏味道的年轻人。”

李承乾看着老丈人的目光,重重点头道:“好,朕回去之后,让吏部安排。”

“谢陛下。”

苏亶笑着道:“今年来各地的才俊越来越多了,老臣注意到一个少年人。”

“不知道是什么人,能让岳丈看中?”

苏亶解释道:“那个年轻人叫贺知章,经过支教考试,来到了长安城就学,此子天赋不错,但却为人张狂,被京兆府责罚过,老臣念他天赋难得,让京兆府从宽处置,便没有进了京兆府的大狱

李承乾询问道:“是因何事犯错?”

“是贺知章说如今天下最强大的世家,就是长安李家。”

长安的李家就是皇帝家,还能是谁?

现在的李家就是世间最强大且最有权势的家族。

听着岳丈的讲述,李承乾也算是听明白了,贺知章原本是江南人士,年幼时便能熟读诗文,少年时就在江南两道颇有名气。

正因其人的天赋,此人为人张狂,年少轻狂也就罢了,还好酒,喝酒就会闹事。

讲完贺知章的来历,苏亶又道:“此子若能多加管束,将来是个可造之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