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92章 又一新课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2章 又一新课程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了让他们更加了解宗教是什么,陈景恪决定从头讲一讲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不可考,据推测很有可能在部落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的人不了解大自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日月星转。”

“就以为是有伟大的存在,也就是神灵,在操纵这一切。”

“出于敬畏和祈求风调雨顺,就诞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朱元璋眉头一挑,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陈景恪为什么不畏惧神灵?

这特酿的是压根就不承认有神灵存在啊。

不过还好,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无神论者,其中很多还是知名的大学问家。

所以朱元璋也并没有觉得,他的这种想法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

不信就不信呗,又不影响什么。

事实上,他还真想错了。

陈景恪以前或许是无神论者,穿越后想法就变了。

连穿越都能发生,有神灵也不奇怪。

从此,他对神灵的看法就有所改变了。

更偏向儒家,怪力乱神敬而远之。

你存不存在,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敬而远之就行了。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真的有神,也是为了维护天地运转的,哪有心情去关心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在祂眼里,人和蚂蚁是没区别的。

人类的祈求,对神来说压根就无所谓,又怎么会给予响应。

既然神灵至高至伟至公,不会因为我的信仰有所改变,那我为何还要信仰,为何还要恐惧?

“最早时期,人类施行的应该是政教合一体制……当然,这只是推测。”

“有些文明一直保持政教合一,传承至今。”

“有些文明则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政教分离,也就是世俗化的王权,华夏文明就是如此。”

见他们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陈景恪就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政教分离意味着什么。

就强调道:“政教分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一个文明未来的走向。”

朱元璋三人都露出不解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宗教将一切伟力都归于神灵,一切荣耀归于神灵,一切的成绩也归于神灵……”

“神灵就是一切。”

“按照宗教思想,神农尝百草,那是神灵让他去做的,功劳是神灵的,和神农无关。”

“人类应该感谢的是神灵,而不是神农。”

“祭祀祖先,也是对神灵的不忠诚。”

“大多数宗教,都反对祭祀祖先。”

“基教明文规定,祭祀祖先就是对神灵的不忠是异教徒,要被处死。”

“死后也要下地狱,永世受苦。”

“伊教虽然没有强迫不许怀念祖先,却也反对厚葬,不建议祭祀祖先。”

“就连佛教,最初也不赞同祭祀祖先。”

“后来传入中原,为了传教不得不修改了教义。”

朱元璋勃然大怒:“竟然不许祭祀祖先,简直就是邪教行径,此等宗教决不允许踏入我大明半步。”

朱标和朱雄英都深以为然,别的都好说,不许祭祀祖先绝不能容忍。

陈景恪心下暗暗开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一個崇尚祖先崇拜的文明来说,不许祭祀祖先简直无法忍受。

百姓可以不在乎国家,不在乎族群,不在乎文明,却不能不在乎祖宗。

至少对于现在的华夏文明来说是这样的。

“一个文明一旦被宗教思想禁锢,就会变成死水一般,无法再发展出灿烂的文化。”

“所以我们要庆幸,华夏文明早早的就实现了政教分离。”

“我们的祖先拥有自由的思想,去探索世界解释世界,才有了现在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时,朱雄英突然说了一句:“现在的儒家,和宗教又有何区别?”

朱元璋心头一震,像,实在太像了。

朱标毕竟是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虽然他不是唯儒家论,却也不想看到别人诋毁儒家。

“莫要胡言乱语,儒家思想乃世俗化思想,怎么能说它是宗教呢。”

陈景恪也有些惊讶,朱雄英这小子可以啊,竟然能认识到这一点。

“殿下,我倒是认为太孙说的没错。”

“从宋朝开始,真正实现了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和宗教还有区别吗?”

“尤其是理学出现之后,三纲五常、种种条规,比宗教的清规戒律还要森严。”

“孔夫子的话成了真理,任何人但凡质疑,都会被打上异类的标签。”

“所有的新思想,都要从儒家经典中来。”

“没有儒家经典做备注的思想,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尊圣人言。”

“虽然不会被处死,却也再无容身之地。”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华夏的学术界恐怕也会变成一潭死水。”

“这也是为何我要分裂儒家,要给其它学派提供复兴的机会……”

见他都支持朱雄英的话,朱标终于不说话了。

朱元璋深吸口气,庆幸的道:“咱曾经想将程朱理学定为儒学真意,要求天下读书人学习。”

“还好,还好,还好遇到了景恪你,否则险些酿成大祸啊。”

陈景恪心道,上辈子你就是这么做的。

至于后果,不说也罢。

这话当然不能说出来,所以谦虚了几句之后,就再次将话题拉回了最初:

“我们的祖先具体是什么时候实现政教分离的,已经不可考。”

“不过根据神话传说,颛顼大帝绝地天通,从此人神分离,神再也无法干涉人间。”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很可能是从他开始,华夏完成了政教分离。”

“世俗王权压倒了宗教,这极大的限制了宗教的发展,促进了世俗人文思想发展。”

“但当时的世俗思想还不够完善,依然需要借助宗教力量来建立社会秩序。”

“所以,宗教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干涉王权。”

“这一点从夏商时期频繁的人祭就可以看出一二。”

“世俗王权彻底压倒宗教神权,应该是周朝建立之后。”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世俗思想终于在周朝完成了升华。”

“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世俗化思想体系,正式形成。”

“宗教彻底被赶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周朝之后,华夏虽然还有零星的神灵崇拜,却再也没有系统的宗教组织。”

前世网庙十哲之一的商纣王,被网友誉为人类最后一任人皇。

还说他因为反对祭祀神灵,遭到了诸侯王的反对。

然而现实是,出土的文献资料显示,商朝频繁的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神灵活动。

而且还是人祭。

动不动就用几千人祭祀神灵。

也就是说,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商王,才是最喜欢祭祀神灵的。

商纣王的具体作为已经不可考,但现在为他平反还为时过早。

至少现在的文献资料,还不足以为他平反。

那一个个祭祀坑,反而在佐证他或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辜。

“正因为世俗彻底压倒了宗教,才有了百家争鸣。”

“在那个时期,思想界百花齐放,可谓是最辉煌的巅峰时期。”

“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宗教几乎被挤压的失去了生存空间。”

“虽然当时的人依然相信神灵存在,相信巫蛊之术。”

“却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更没有统一的宗教思想和清规戒律。”

“直到佛教东传以及道教的出现,才填补了这个空白。”

朱元璋三人回想周朝和秦汉时期,貌似确实是这种情况。

除了一些自称见过神灵的方士,一些跳大神的巫师,貌似真没有什么宗教。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但很多神灵其实就是祖先或者当地大贤化成的。

大家祭祀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缅怀,远算不上是宗教。

朝廷确实会祭祀昊天,却并没有围绕昊天形成宗教体系。

直到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华夏才再次出现了成系统的宗教。

朱标点点头,问道:“为何佛教和道教没有被世俗思想摧毁,反而大兴了?”

陈景恪解释道:“世俗思想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宗教思想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宗教思想就一定是落后的是错误的,世俗就是先进的正确的。”

比如前世主流国家采用的一夫一妻制,就是基督思想规定的。

我们在认同一夫一妻制的时候,却全面否认基督思想,是不是有点吃完饭就砸锅的嫌疑?

“只是现阶段,世俗化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

“所以,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世俗化。”

“我们做个假设,当有一天神灵真的出现了,或者宗教思想在先进程度上超过了世俗思想。”

“那么形式就会逆转过来,宗教将压倒世俗。”

“所以,宗教确实有种种缺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它的积极作用。”

这话有点绕,又有点反常理。

朱元璋三人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理解其中的内涵。

但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等他们想明白了,才继续说道:

“世俗思想在不停的进步和完善,宗教思想也一样。”

“最初只是出于对天象的敬畏,产生的自然崇拜。”

“后来就围绕这种崇拜,演变出了宗教思想。”

“祭祀仪式、清规戒律等等,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形成的。”

“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甚至演变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统治体系。”

“最关键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的需求正在改变。”

“为了适应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改变。”

“而这种改变,也是佛道能够昌盛的根本原因。”

朱标好奇的道:“哦,如何变的?现在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陈景恪回道:“前面我们说过,最初的宗教是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所产生的。”

“当时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对未知力量的崇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就开始产生了新的需求。”

“这种需求各有不同,有的是祈求平安,有的求财,有的求子……”

“所有的需求,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希望。”

“人类信仰宗教,就是想获得一个希望。”

朱标喃喃的道:“希望吗?在痛苦、绝望之下,神灵、来生,确实能为人提供最后一丝慰藉。”

陈景恪恭维道:“殿下英明,人生不如意事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最无奈的是,大多数人的苦楚终生无法解决。”

“这个时候就需要某样东西,能给他们一个希望。”

“不论这个希望是欺骗还是麻痹,都比一直生活在绝望中要好。”

“面对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产生了变化。”

“从原始对力量的崇拜,变成了为人类提供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残酷绝望的真实,美好的虚假憧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没有错。

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我们没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对别人的选择横加指责。

相反,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对别人的选择肆意批判,那才是真正的狭隘。

朱标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叹道:“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佛道顺应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才没有被世俗思想所瓦解。”

朱元璋终于听懂了,不过没有插话,而是在一旁暗暗点头。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止于此,个人需要宗教,国家也一样需要宗教。”

“对个人来说,他们想要通过宗教消灭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

“对于国家和朝廷来说,需要宗教来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

“还有些国家,需要宗教来麻痹人心,削弱百姓的反抗精神,维护自己的统治。”

“天竺的身毒教就是如此。”

“当然了,华夏文明是特殊的,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的任务,由世俗化的儒家来完成了。”

“所以朝廷对宗教就没有什么需求和依赖,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灭佛行动的原因。”

“在别的文明体系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