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进考场、地利因素

王老五快速接过长柏递来的包裹,嘴角带着淡淡的阴笑,就要对手中的被褥下手。

但是眼角的余光,却是刚好瞥见已经检查完的两位贵公子在那原地停了下来,正朝自己这边看来。

四人互相点头示意。

“长柏,长枫,我们先进去了。”

虽然还没开始考试,但贡院本应该噤声。

不过旁边负责看护考场的兵卒,默默看了眼杨文远和齐衡,立马把微微抬起的左脚收了回去。

目不斜视!

“嗯!”

毕竟是贡院,简单打了个招呼,杨文远和齐衡就先去找到自己号舍。

徒留王老五在原地呆滞。

难怪你们全都是要把家搬到这的架势,合着都是一伙的?

这不由得让王老五手中动作一顿。

听说近些年,京中很是出现了些猎奇的事。

尤其以勋贵子弟居多。

这些人平日里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扮猪吃老虎”。

先示弱,让别人以为自己好欺负。

然后再突然表露身份,站着理还有显赫身份的加持下,常常当众“装逼打脸”。

甚至还有一些名为“钓鱼执法”的场面。

虽然其中的具体含义王老五不懂,但大致意思却是明白些。

杨文远:没办法,我只提供想法,但是荣显显然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且乐此不疲。

此时此刻,王老五看向长柏和长枫的眼神中,就带着强烈的怀疑。

怀疑中带着看破一切的睿智眼神。

今天是科考,这么严肃的场合,你们还玩这套?

在王老五的认知里,就刚才那两位富贵公子的亲热样,眼前的两人肯定也是身世不凡。

不过也对。

毕竟是富贵出身,科举之路又是艰难无比,恐怕之前的府试是侥幸过了,仙子阿知道乡试的难度,自己根本没希望,所以才不放在心上。

看着眼前的两人,王老五心中冷笑:

‘哼!你们还是太嫩了,这么大的纰漏,在我王某人的眼中根本无所遁形!还敢把主意打到我的头上,我必要让伱们无功而返!’

王老五喜欢看乐子,但是当别人的乐子是当不了一点。

因此对待长柏和长枫可谓是和颜悦色,没闹出半点毛病。

等把四个大件全部搞定,王老五心中满是得意。

今日的经历实在是跌宕起伏,还好自己运筹帷幄,才避免了惹祸上身,今后又有和同伴吃酒吹牛的资本了!

不过杨文远四人过的轻松,但是后面的考生却倒了大霉。

王老五有怨气没处撒,于是从后面的人里随机挑选幸运儿。

不时就有一两个学子捧着碾碎的干饼,或是被划了一条口子的被褥欲哭无泪。

杨文远那边。

他先是从墙壁上的名单找到自己的号舍名:天字四号舍。

杨文远嘴里小声念叨着“天字四号舍”,一边心怀忐忑的寻找自己的号舍。

不是杨文远的心态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

实在是这挑选号舍,也是一处决定科考最终水平的一大因素,并且比重很大。

按庄学究的话来说:“方是之时,或喜或戚。”

说的就是自己号舍的位置。

“喜”自然说的是那些正常的号舍,没有什么别的影响。

“戚”首先就是那些处于厕所旁边的“底号”。

若是运气差,选在了厕所旁边的房子,那你这九天六晚都得在茅坑旁边,被臭气熏着。

尤其是现在汴京还有些夏日的余温,那味道更是酸爽无比。

闻者伤心,嗅者流泪。

纵使你有再大的本领,才情出众,若是位置不好,本来号舍的地方就狭小拥挤,要是还选在了“底号”,那也很难在那样的“洞天福地”里,写出让考官满意的答题出来。

还有别的偷工减料的号舍,称为“小号”。

位置更是狭小,“广不容席”,连席子都放不下。

还有破旧的“席号”,连风雨都遮挡不了。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全靠老天吃饭。

一旦下了雨,自己就得靠边站,让考卷在被褥里歇着。

听庄学究说,他以前就有一位学生,不幸抽到了“席号”。

偏偏那几天又下了雨,刚开始便感了风寒。

强撑着一场秋闱下来,整个人瘦了好几圈,一出考场就倒下了,修养了一个多月才缓过一些。

杨文远希望自己不是那个倒霉蛋。

杨文远寻寻觅觅,沿着天字号一排的号舍往里走。

不多时,杨文远站定。

看着眼前狭小的地方,他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比自家的茅房还小,但到底不是“同行”。

挤进号舍。

杨文远将包袱中各种各样的东西一一取出。

笔墨纸砚全部排开,随后便是被褥,吃食以及竹筒中装的清水。

虽然考场里有水可以饮用,还足足放了好几大缸,主打一个量大管饱,但杨文远只能敬谢不敏。

缸洗没洗另说,就那露天一直摆放了不知多长时间的水,喝了肯定闹肚子。

杨文远觉着自己应当给那些号舍在厕所旁边的学子一些面子。

人家都这么惨了,自己就别给人家添堵了。

第一场,儒家经典。

这方面庄学究打的基础很牢固。

并且杨文远“不耻下问”。

仗着未来姐夫的身份,经常拉着长柏这个学霸请教,爆小舅子的金币。

再加上前世积攒的些许“阅读理解”的经验,杨文远觉着自己答得不错。

杨文远着实没想到,自己都穿越了,还是逃不了阅读理解的怪圈。

三天两夜后,一众考生统一放下笔墨,一脸蔫蔫的坐在位置上,静待考官收卷。

试卷收完,誊录院立马开始糊名和誊录。

随后便将一份份重新誊抄好的试卷,立马送入比考生还先入贡院的另一批考官手里,正式开始阅卷,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公正。

长时间待在这号舍里,纵使杨文远恢复精力快速,也被这环境搞得头脑有些发胀。

接下来的便是第二场,策问。

题目大致是谈谈大周当前的军事处境,是否有对西夏和辽国用兵的可能。

对于这一问题,有杨宇卿这个军中高层和平阳侯府提供信息,杨文远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