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二十章 朝廷动向、科考结束

首先,对于辽国。

据杨文远了解到的各种信息,整个大周都是没有什么丝毫掀起兵争的想法。

即便前些年辽国大军叩关,老平阳侯因此丧生,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没有一个嚷着要打回去。

甚至就连杨宇卿自己。

即便他心里痛恨辽国突然宣战,害死了自己的哥哥,但其实内心也没有多少对辽国主战的想法。

一则是因为先帝同辽国签下的盟约,周辽约为兄弟之国,大周向辽国每年提供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约定两国之间不轻易掀起战争。

对于富庶繁荣的大周而言,一年不过银10万两、绢20万匹,根本不算伤筋动骨。

只需要赏赐那些“乡巴佬”一些钱财,就能不用兴兵戈之事,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这也是当初老平阳侯能安心抽调杨家子弟去辽国边关,并且还没有人反对的原因。

两国都安稳这么多年了。

平常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微型战役,怎么看也是一个磨炼自家人的好地方。

但谁知道辽国皇帝不知道抽的哪门子风,突然就大军压境,逮着杨家这根硬骨头死磕。

杨文远猜测可能是辽国觉着大周太听话了,以至于嫌岁币有些少,想要借机敲打大周,抬升保护费。

结果被杨家蹦坏了一颗牙,最后也没劫掠成功,只能灰头土脸地撤兵了。

按理说,大周这一战也算胜了。

不过据杨文远所知,今天大周给辽国的岁币一分不少,依旧是一副哥俩好的姿态。

二则还是当今官家年迈,储君的位置悬而未定,怎么看都不是挑事的时机。

三则是大周当年有些被打怕了。

这些年又是承平已久。

本着“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大周最精锐的军队都在汴京周围,但是偏偏官家现在严重安全感不足,怎么也不会抽调汴京的军队去前线。

所以认定“自家主力”不出的情况下,大周没人想同辽国征战。

四则嘛……

则是因为大周有同西夏开战的念头!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大周想对西夏亮一亮肌肉。

大周虽然自从先帝开始,就患上了“对辽恐惧症”,但是对于西夏,这些年恢复过来的大周,还是有些跃跃欲试的。

打不过辽国,我还打不过你西夏吗?!

正好也是之前辽国同大周动兵的时候,惹得西夏也对大周的灵州虎视眈眈。

虽然辽国雷声大雨点小,但西夏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旁边的辽国每年平白从大周这收取这么多的岁币,西夏再看看自己每年就那么点“岁赐”,当然不乐意了!

我也要!

名头不重要,钱你得给足啊!

其实给西夏相同的岁赐,其实大周也不是很在意,毕竟同和西夏互市比起来,给出去那么点钱也并不多。

但是和打不过辽国相比。

伱西夏就这么大点地方,你说要钱我就给你,我大周的面子都不要了?

所以大周高层已经有了同一意向。

既然你西夏要打,那就打!

正好拿你西夏练兵!

没错,大周还是有些武德在身的。

军中大佬们都想着先拿西夏练兵,验证实力,若是没陷入战争的泥沼,那就考虑再向辽国动兵。

况且灵州是大周的养马地。

本来大周适合养战马的地方就不多,战马产出受限,每年都需要从西夏高价购买战马。

若是这下灵州也没了,那大周雄起的日子恐怕还得无限往后推延。

而杨文远的堂兄杨文彦,就是身处宁远侯顾偃开的帐下,在灵州驻防,相当于前头兵,后续还有更多的军队准备往灵州开赴。

因此,杨文远看着眼前的题目,心里的想法那是再清晰不过了。

杨文远一边写,一边心里升起些许怀疑。

莫非这就是皇帝之前答应的赏赐?

毕竟以杨文远的出身,只要平常多看些这方面的消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其实这是杨文远想多了。

毕竟这又不是殿试,还不值得皇帝亲自制定题目。

之所以会出这些题卷。

其实是朝廷在释放出一种信号。

毕竟若是同西夏开战,肯定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朝廷才会在各方面释放出自己的态度。

说不定这些天朝廷的邸报里,关于西夏和灵州之间的各类信息也会逐渐增多,诸如西夏挑衅边境,不臣之心昭然若是之类的。

先同一大周内部声音,突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然性。

接下来大周“无奈防守反击”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纵使接下来的税收重一些,在国家大义面前,也不会激起太大的民愤。

杨文远洋洋洒洒写下答案。

又是三天两夜。

停笔,收卷。

第三场,诗赋。

杨文远:总算来到舒适区了!

科举考试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诗歌韵律和格律的作品,并不能像平时那般随意挥墨。

好熟悉的感觉……

命题作文?

考题是如今正是八月,请以八月作为开头,作诗赋,后边便是对于韵脚的要求。

杨文远思考许久,随即添墨,开始书写。

随着最后一笔落完,也宣告着本次秋闱正式结束。

尘封的贡院再次打开,一群精疲力尽的考生从狭窄的号舍内疯狂涌出,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之下,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文人风范。

杨文远走出大门,一眼就看到等候在不远处的杨宇卿和陈大娘子,杨如锦已经等在了马车里。

杨文远走上前,杨宇卿见杨文远精神不错,又看了看旁边齐衡那一脸浓浓的黑眼圈,一副碰一下就要栽倒的样子,不由点了点头。

“不错,看来你这武没有白练,挺精神的嘛!”

陈大娘子嗔怪了杨宇卿一眼,赶忙对旁边已然脸黑的平宁郡主报以歉意的眼神,随即催促道:

“走走走,先把文远送回家,让他早点用膳洗漱。”

上了马车,陈大娘子怜惜地看了杨文远一眼,略显心疼道:

“你看看,文远在贡院待了这么些天,都瘦了,一看就是没睡好。”

杨宇卿略微揉了揉自己的腰,再看了一眼杨文远。

贡院的号舍不是很闭塞吗?

这小子的精神怎么看起来比我还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