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启明阁立长立贤之辩,杨文远:走的更加悠然!

寿安堂。

明兰屋内。

马上便是春闱,到时候天气还有些冷,而哥哥们去贡院又只被允许带入单薄的衣物,以防衣服里有夹层,所以明兰此刻正在绣护膝。

不过手中动作却不甚利索,反而神情有些失魂落魄地不时往外面张望。

这时,传完话的小桃走了进来。

“如何,小公爷什么模样?”明兰连忙放下针线,朝小桃问道。

小桃如实禀告道:

“小公爷开始还挺着急的,后来似乎又生了气,然后又不生气了,临走问了我一句姑娘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话带到,我回话姑娘只交代这些,然后就不和我说话了。”

“哦!”明兰怔怔地点了点头。

随后自己坐在椅子上发愣。

从理性上来讲,她知道必须要和齐衡分开,从此之后两人再无瓜葛。

她下得了决心,也做得出来。

本应轻松长舒一口气,但是真到了这时候,明兰心里还是难免难受,只觉得呼吸间都有窒息的味道。

只用微不可察的声音喃喃道:

“生气也好,不想说话也好,都好,都好。”

“嗯?姑娘你说什么?”

“没什么。”明兰勉强笑了笑,说自己有些饿了,让小桃去后厨那里拿些吃食过来。

“可是姑娘马上就要用饭了,若是老太太看到姑娘你没胃口……”

“去吧。”明兰轻声道。

“好的。”小桃点头离开。

屋内登时清静下来,独留明兰一人黯然神伤。

‘庄学究说得对,人贵有自知之明,多少祸事都是逞强显能惹出来的……’

第二日。

齐衡依旧想找明兰说话,不过却是被长柏提前拦了下来,随后引他到书房说话。

“元若你自小没有兄弟姊妹,瞧着妹妹讨人喜欢也是有的,不过如今也当避嫌了。”

长柏和那日同样的一句话,让齐衡脸色一白,刚才脸上因跑动而涌起的血气陡然消失,白皙的脸上没有显现出丝毫血色。

这话再说出口,齐衡心中的侥幸瞬间被打破。

那日长柏便知晓了一切。

不过是为了自己和齐家颜面,才不直接把话说出来,只委婉提醒。

‘所以明兰不见自己也是因为长柏?’

齐衡这时候脑子里还余出了这一声念想。

他知道这事肯定没有被盛家长辈发现,不然也不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别的情况发生,而是长柏独自一人找上自己。

长柏对着齐衡语重心长道:

“小公爷还是先将心思放在科考上为好。”

齐衡这时心里立马涌上一股冲动,想要告诉他更在意明兰,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的科考。

在他心里,什么科考不科考的,远没有近在眼前的明兰重要。

不过齐衡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就听长柏继续说道:

“而且若是这事被两家长辈知道,小公爷你有齐国公府和郡主娘娘,我家小六就只有一个垂垂老矣的祖母能帮衬一手……”

长柏摇头叹了口气,不欲多言。

这话说出来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郡主娘娘……”齐衡嘴里喃喃自语道。

若说别的的什么时候,这声“郡主娘娘”便是他齐衡,甚至整个齐家最坚实的后盾和大树,能给予足够庇护所有人的余荫,但是放在明兰这事上,却变成了一座牢不可撼的大山。

不过齐衡已经准备好和平宁郡主提出相中明兰的事,当即开口道:

“二哥哥,这你放心,等我考试中榜,到时候立马便会让母亲来盛家提亲!”

见齐衡似乎觉着自己一定能考中一样,长柏微微无奈。

不过春闱在即,这打击人的话长柏不好说。

“你说的在理,那怎么现在还来找我家小六呢?”

长柏只能继续苦口婆心道:

“当下郡主最看重的便是元若你的科举,你只要考上了,什么事都有商量的余地,但若是因为旁的事扰了心绪,怕是什么都成不了,甚至还有别人要因此吃挂落,元若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想必也是明白的……”

就齐衡这状态,长柏很有些担心他没考中后,还找平宁郡主提亲了。

到时若是平宁郡主心头不爽利,说不得还得上自己门来找麻烦。

齐衡也知道自己不占理,低声道:

“我只是想见明兰最后一面,和她说说自己的心思……”

长柏当即道:

“这话我帮你带到便是,你现在安心读书即可,现在还是科考要紧。”

见长柏这样说,齐衡虽心里有些不得意,但人家哥哥都亲口答应了帮自己带“情话”给妹妹,齐衡也不好再说什么了,轻轻行了一礼:

“那就麻烦二哥哥了!”

这才离去。

目送着齐衡离去,长柏微微轻叹一声:

“冤孽啊!”

长柏虽觉着这话不要让明兰听到最好,但长柏权衡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给两人保存一丝机会,最后还是把话带给了明兰。

“二哥哥,小公爷……”

不过长柏没说话,只是略显沉默的走了。

原地的明兰美目生盼。

她思索片刻,又重新将原本缝了一半丢进箱底的护膝拿了出来。

这一幕落在了小桃眼里,她当即奇怪道:

“姑娘,你不是刚才还说这副护膝绣错了,不能再送出去了吗?怎么才放进箱子里又拿出来了?”

明兰横了小桃一眼,嗔道:

“我拿绣错了的练练手艺不行啊!~”

“可是给大姑爷、二公子、三公子的护膝都绣完了,怎么还要练手啊?”

小桃微微瘪嘴,低声道:

“姑娘你以为那护膝我没看过啊,分明没出差错,这下又拿出来,怕不是给小……”

“你还说!”

明兰美眸瞪圆,气势汹汹的吩咐道:

“再去给我弄一盅八宝茶过来!”

“啊?”小桃当即哭丧着脸。

八宝茶可是个很耗费时间和心思的点心。

小桃很有理由怀疑自己因为实诚说了真话,被自家姑娘打击报复了。

……

二月下旬,最后几日。

淡黄色的四季桂悄然挂了果。

启明阁。

“眼看会试临近,各位,也该实战试试身手了。”

庄学究从案牍中取出一本书,缓缓开口道:

“我今日就以这本孔子家语为蓝本,随便翻开一页指一句,便可以此为题,进行策论。”

台上的庄学究说着话,台下的杨文远听着则觉得心里诧异。

不会吧……

这时间不定,人员也不一样,但这庄学究问的话居然丝毫不变,莫非接下来还是……

在众人注视之下,庄学究略微摩挲了会儿,旋即慢慢翻开书本一页,食指中指并拢随意轻轻一点。

“哈哈,倒是应景。”

庄学究将手中课本闭合,朝着众人笑道:

“诸位听好了,今日的策论题目是‘立嫡长乎?立贤能乎?孰佳?’。”

‘果然……’台下的杨文远心中暗道一声。

这策论的题目竟是也没变。

这样想来,庄学究的“随意”一指怕也是很有说法了。

毕竟庄学究手中点的字只有他自己能看见,别人都不知道,还不是由着他自己怎么说。

而且这问题也很是应景。

如今朝堂大事按理说有三件。

也可以说是两件,毕竟灵州之事含糊其辞,只有诸位大相公和实权将军才能了解内情。

而依庄学究的身份,大概率不知道灵州之事的内幕消息。

所以庄学究这一嫡长、贤能之问,立马能将两件事串联起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邕王和兖王的储君之争。

之后便是即将到来的春闱。

这两者一关联,庄学究这问题便极大可能是处心积虑了。

若是再论说一下在场人的身份地位,这问题就更是有意思了。

盛家人明显的嫡庶不清,很值得辩一辩。

而杨文远、齐衡和顾廷烨三人,都是勋贵大家的嫡子,而且都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

至于顾廷烨,即便他的哥哥顾廷煜托着不死,他还有襄阳侯的爵位可以选择。

而这一番论证,也隐隐代表着这三家对于朝堂之争的看法。

但偏偏庄学究不喜朝堂,不慕功名利禄。

这是为何?

杨文远只能暗暗猜测,庄学究这一番处心积虑,怕大多是出于“老小孩”的好奇心。

庄学究这一番“立长立贤之问”,当即让台下的众人神情一怔。

“果然是应景。”

顾廷烨最是不怕的,当即第一个开口。

“如今汴京里最热门的话题,便是邕王和兖王的立储之争,就连科考都是比不过。”

“先生,此题目怕是不妥吧?”长柏无论有没有猜出庄学究是否故意,但明白这嫡庶之争单论在平常人家都说不清,更别说事关皇家了,于是当即起身回问道。

“无妨无妨。”

庄学究却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摆手道:

“如今京城里随意一个酒楼茶馆都有人议论这个,在场的都是同窗,关起门来偷偷说一说,不妨事。”

“倒是诸位不要相互泄露出去就是。”

长柏心想这可是在自家谈论这事。

若是普通人家还好,但自家可是官宦人家,万一聚众谈论这嫡庶的事传到官家耳里,怕是讨不得好,给官家留一个妄议朝政的印象。

当即便要再劝。

不过还未说话,便被庄学究摆了摆扇子,吩咐坐下。

先生的话不好违背。

再念及在场的都算是自家人,长柏也只能无奈坐下。

“既然先生说无妨,那咱们就论说一番,权当个笑话说。”

顾廷烨最是不怕出风头,当即抬眼看了眼左前方坐着的长枫,这才继续道:

“当今陛下并无子嗣,朝堂相公们纷纷逼着陛下过继子嗣,立为储君。

邕王年长而能力庸碌,毫无政绩,但是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妻妾成群,日夜耕耘,每日累的眼冒金星,留下了一大院子儿女。”

这话一说出来,上面的庄学究第一个偏过了头。

他虽想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但是可没想到竟是这个畅所欲言法。

杨文远当即憋笑,心里暗道顾廷烨果然不是常人。

旁边的三位盛家姑娘还未出阁呢,骤然听到顾廷烨这腌臜话,顿觉耳朵受到了污染,纷纷投来嫌弃的表情。

“仲怀,这里还有我家妹妹呢,你说话注意些!”长柏虽不打算说话,但是一听顾廷烨这般口无遮拦,当即回头怒目而视。

“噢!”

顾廷烨摆手表示歉意,随后继续道:

“邕王年长,子嗣又多,立他便是,有什么可争的。”

长枫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回头对顾廷烨反驳道:

“兖王只比邕王小半岁,虽只有一子,但父子二人均是精明强干,甚得人望,有此贤王为储,也是为国家社稷着想。”

“小半岁也是小啊!”

顾廷烨立刻回道:

“总不能违背了长**序,须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若天底下的人都看才华的话,这事也就罢了,偏偏大家都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这事就不光与才华有干系了。”

长枫是站在自己是庶子角度考虑。

而顾廷烨则不光是立在嫡子的角度,因为他并不是顾家的嫡长子,他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母亲白氏。

自己这个顾家嫡次子的身份,在顾廷烨心里,是自己母亲白氏用性命,以及外祖父用百万两银两换来的。

既然为这个身份的高低贵贱付出这么多,那若是之后再也不论,岂不是成了笑话?

“二哥哥你说得轻巧,这事关皇位,又不是小门小户抢田地铺子,若不论清了名分,岂不乱了套?”

“诶,这怎么就是分不清了。”顾廷烨当即便要辩驳,不过却是被看出争吵苗头的庄学究制止。

随后庄学究走到前桌杨文远的前面。

“文远,你说呢?”

杨文远当即起身回礼。

“学生心中略有思绪,但是一时唐突,还得琢磨琢磨,先让弟弟们先说吧。”

这种意见不是好乱发表的,就算这事不会传出去。

杨文远向来稳健,在这等事上主打一个圆滑。

其实在杨文远心里,什么邕王、兖王,就算是那原本故事线里被顾廷烨硬挺挺扶上位的禹州赵宗全,在杨文远心里都不是好皇帝的人选。

对于杨文远来说,没什么皇帝能比现在的官家更好了。

官家现在需要依靠杨家,所以杨文远的生活过得舒坦。

而若是随便换了一个皇帝上位,不管是谁,对杨文远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皇帝是一个冷血的生物,特别是中途上位的皇帝。

就算顾廷烨在赵宗全的上位之路上勤勤恳恳,出力最大,但还是比不过那个皇后的弟弟,沈国舅。

就算好处得的不少,但对比顾廷烨的身家和爵位,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大,更多得到的却是危险事、脏活累活。

这些都需要顾廷烨这个“外人”去干。

所以相比于一个不知底细的壮年皇帝,杨文远更倾向于从皇室宗亲里选一个年幼的天子。

让曹皇后垂帘听政,代为掌权也未尝不可。

反正曹皇后出身的曹家虽是将门,但底蕴不足,不担心对自己造成致命威胁。

而且随着这几年杨宇卿在杨文远的授意下,和曹家往来比往常频繁多了,关系亲切了不少。

大家又都是将门,一切都好商量。

至于随后的一切,未来到底该如何走向,杨文远也能从容安排,晋升为棋手的地位,而不是只能被一道圣旨之下,就洗颈就戮。

这事须得从长计议,杨文远已经开始谋划了。

不过相比于这些,杨文远更希望现在的官家活得时间更长些。

杨文远这一步就能走的更加悠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