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排戏码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排戏码

作者:抢你辣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9: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

曦光落在水面上,铺洒波光粼粼。

兴许是幸运逃离的船只靠岸后报了官,今天一早,官府县令和附近指挥营的将军便到了。

人需要讲道理,但权力可不通人情。

县令和指挥营的将军得知船上人身份后,登时皆是被吓得一身冷汗。

若是这船人出了事……

如果说昔年勇毅侯府的独女是个烫手山芋,那这位年轻的平阳侯府夫人,便是能把自家坟头族运倾覆的平地惊雷!

虽看出华兰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两人都连忙欠身说些自己看管无力的话。

万一若是杨家上报朝廷,说自己治下有水匪肆虐,那日后的官员考评是不用想了。

华兰也不计较。

只让人把李徐氏带了出来,简单说了情况后,便想让县令派人把李徐氏母女护送回去。

县令闻言心中一喜。

既然是有要求,那想必这位年轻的平阳侯夫人是不打算计较了。

这时,他又想到早间蜷缩在自家衙门口报官的少年,再两相结合,不由脱口而出道:

“这民妇的儿子兴许没死!”

紧接着,他便把今早见闻说了出来。

一番相貌特征论述后,便已确定那少年便是李徐氏的孩子。

听到自己儿子没死还活着,李徐氏当场喜极而泣,又对着县令和华兰感激涕零起来。

“这下怕是还要麻烦韩大人了。”

华兰索性也送到西,一边吩咐翠蝉取来银钱,一边开口道:

“这些便算是那少年的看诊养身钱,还望能再等些时日,待那少年身子将养好,再劳烦把她们一家送回去。”

韩林一眼便看出女使递上的银钱不止这些,这怕是连把那一家子送回金陵的路费都算了进去,于是连连推诿道:

“治下出了水匪,害了他们一家子,我本就于心有愧,盛夫人便是不说,我也会尽心尽力派人把她们送回去,这银钞就不必了!”

弥补的事都做不过来呢,怎么还能收别人钱呢?

韩林自是不肯收下这些钱。

说完话,他也不在船上久留,让李徐氏先上船,随又让县尉押着水匪回了船上。

被押解时,那水匪中文人打扮的师爷,还一直对着长青吹眉瞪眼,一副恨不得吃了他的表情。

翠蝉和长青站在一块儿,见水匪对自己官人“挤眉弄眼”,不由朝身侧长青问道:

“他这是怎么了?为何一直看着你?”

长青耸了耸肩,随口道:

“怕是因为我说他是愚氓伤了他的清高,毕竟做了水匪还是这一身打扮,想必是将儒生二字刻在了骨子里,被我嘲讽目不识丁,心中肯定是气极了。”

“不过我也说的没错呀,他这样子怕是连个童生功名都没混上,读的书肯定没我多。”

作为跟着杨文远自小一起长大的亲随,长青日后可是往侯府大管家培养的,做学问的水平不知如何,但自小到大读的书已是不少。

再联想到昨夜这水匪师爷漏洞百出的计策,长青觉得自己这话说的问心无愧!

水匪之事告下段落。

楼船继续朝着黄州方向航行。

昨夜之事听起来有些惊心动魄,但她们的实际经历,也不过是就寝时被中途喊醒,然后在船宫内干坐了一个时辰。

华兰还有些后怕,回不过神。

但明兰和如兰已经是全然忘了昨晚的惊惧,现在正你一言我一句述说着自己昨晚的“经历”呢。

当然,她们没亲眼看过水匪肆虐的细节,只不真切的听着周围的惨叫。

因此两人的话语不像是在描述自己经历过的事,反而像是在揪出账本的错误,然后一一改正。

“我昨晚……”

“不对,应该是这样……”

“哦哦,那肯定是我想岔了,是这样没错了,不过然后便是……”

“……”

随着两人你言我语的梳理,一套《官宦小姐险象环生,船上迂回智斗水匪》的戏本已经粗略排好了,接下来只差“灵光一闪”的雕琢,便可在小伙伴间收获憧憬的仰慕。

“嗯嗯,大抵就是这样了!”一顿口干舌燥的说完,明兰和如兰互相对视一眼。

一切尽在不言中!

“怎么,可是还有什么心事?”

华兰在船头吹风清醒时,盛老太太走了过来。

自己祖母面前,华兰也没藏掖的心思,只面露恍惚道:

“祖母,孙女只是觉得有些不太真实,天下间居然有这么凶…聚众劫掠的水匪,昨晚一夜还怕是死了不少人……”

虽没有亲眼见过人死在自己面前,船上也没沾染血渍,但那入耳的哀嚎却是那般真切,让她短时间里看不开。

盛老太太轻声笑了笑:

“你还年轻,经历的少,又是一家主母,急着把什么东西都担到自己肩上,心里那道坎自然不容易过去。”

说着,盛老太太指了指旁边的如兰和明兰:

“你两位妹妹昨夜心里也怕得很,比之你更甚,但她俩还未曾出阁,没有那么多思虑,自然看得开些。”

盛老太太说话间,又是笑了笑:

“昨夜经历水匪一事也好,这能让你稍稍体会些武勋人家的荣华富贵都是从何处来,自你之前是靠杨家祖辈,自你之后你也得抻着面子站上去。”

“就是可惜文远把你护的太好了。”

武勋人家的大娘子不应该沉溺于陶冶适性,也应该有着果决冷冽的一面。

这本该是家传启蒙,随后由后宅院里磋磨才能学会的本事。

自家没留种子,而平阳侯府女眷长辈就一个杨都指挥使家的陈大娘子,更是宠的比家里还过,全然使得华兰现在不似个具有威严的大娘子,更像是个权爵人家未出阁的受宠嫡女。

很像是邕王家的嘉成县主。

除了跋扈睥睨没养出来,其他别无二样。

盛老太太其实觉着,昨晚让华兰当面见见血也没什么不好的。

“祖母……”

华兰当即不依,但心中的惆怅已是去了不少。

“这也是为何大家族主母被称为‘后院女将军’,管着那么一大家子人,不仅是享受荣华,肩上也是要有担子要挑的。”盛老太太语重心长道。

“嗯嗯!”华兰用力点头应是。

准备稍后有闲暇时,把祖母这番话好好琢磨琢磨,自从嫁了杨家,她就如同个海绵一般,从周边人话里吸取了不少自己不曾注意的学问。

所以此刻华兰也从祖母的话里品出了些味来,于是当即朝盛老太太求证道:

“祖母,您是觉得孙女性子有些软了?”

事情过了盛老太太也不欲再谈,没有重来的机会,再说,自己思量的问题,杨文远和杨家长辈难道没有过考虑?

但自己却是全然没听华兰说过,孙女的行事作风也未曾更改。

想来应当是不在意。

自觉外边风风雨雨吹不到家里来。

又如同杨家那位嫡女杨如锦。

杨文远莫非不知杨如锦和长柏亲事的利弊?

那肯定是心中一清二楚。

但杨文远却是未曾有过阻碍之举,甚至在其中推波助澜,自从上次平阳侯府饮宴后,便经常拉着放衙的长柏回家谈事喝酒,每次杨如锦都恰巧都在。

王若弗那边也是被陈大娘子捧着。

盛老太太心中也如明镜一般似的,这一切的根结,无非是杨文远对长柏知根知底,杨家“贪图”长柏是个能对妻子好的官人罢了。

庶吉士的身份?

三年一次,并非必选项。

其中弊端?

想来也是如华兰一般不在意。

就如同昔日父亲、母亲对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后,也只能顺从自己的心意。

强求反而不美。

“这也未必。”

盛老太太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或许文远正是因此中意你呢?若是换个冷漠无情、心思暗沉的,兴许当初之事也不能成。”

闻言,华兰沉默了半晌,心中思绪流转。

盛老太太也不说话,只是伴在一旁,时不时看一眼在一旁说的乐呵的明兰、如兰,嘴角含笑。

末了,华兰感叹一声:

“祖母,这世道有些乱了,我记得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外地流任,也颠簸了好些年,可是从未有过什么匪类祸端。”

盛老太太轻轻颔首,声音在风中飘落:

“国无储君,如无国本……”

“国无储君,如无国本!”

华兰到了黄州地界时,她从驿站快马加鞭送回汴京的信,也落到了杨文远手上。

平阳侯府内。

杨文远又照例拉着长柏回家喝酒饮宴。

没办法,老婆回老家了,偌大的侯府只剩自己一个人。

新婚娇夫孤独寂寞冷,只能找人来作陪。

也不光长柏一人,顾廷烨也在。

只不过长柏是杨文远顺路拉回来的,顾廷烨则是自己上赶着上门。

他现在需要婚前“守节”,为了自己的风评,不好出入娱乐场所,所以现在除了装修自己的婚房外,也是无处可去了,只能和杨文远一起“抱团取暖”。

至于本该由华兰来负责的工作,自然落到了杨如锦头上。

长柏羞赧,每次见了杨如锦都是一副纯情小书生的模样,因而杨文远怕长柏夺门而逃,视自家为虎狼窝,也不敢让杨如锦多待,只见上几面便让杨如锦回去。

案桌上。

此时杨文远已经看完了华兰寄来的书信,将其递到了长柏手上。

信上华兰描述了经历水匪的前因后果,又道了声平安。

在场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顾廷烨大放厥词完,又继续道:

“官家迟迟不立皇储,不光汴京朝堂动荡不安,看来下面州府也是一样,现在还起了水匪,想来还有更多强人匪类在乡间横行霸道!”

顾廷烨这话属实合情合理。

相对于毫无成本可言的山匪、强盗,水匪这种品类还是需要前期投入的。

毕竟没有船,你怎么在水道上抢劫?

这就有点像“当家里出现一只蟑螂的时候,意味着在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有了一窝蟑螂”。

需要天使轮的水匪都有了,其他创业类的板块岂不是更多?

长柏面露担忧的看完了书信,确定姐姐和祖母、妹妹们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恰时听完顾廷烨的话,不由得点头道:

“仲怀此言有理。”

不过纵使长柏如何忠君体国,现在也什么都做不了。

庶吉士只有观政权,你还想要议政?

哪凉快哪待着去!

况且就算给官家上奏折,那也是起不了什么风浪。

毕竟现在官家御书房的书桌上,早就堆满了关于立储的奏章,至于下面闹匪患的折子,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官家年迈体弱,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继承人,使得立储风波越闹越大,官员关心自家立场问题都来不及,如何还有心思治理下面的疥癞之疾。

下面闹起匪患,朝堂也是火热一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继宗室的态势可以说是越来越压不住,已然是进入“立储决赛圈”!

每次朝会,都能看到五品以上的官员们互相攻讦,这些都是分属邕王和兖王一系的官员,时时刻刻都在玩“找茬”游戏,同时吹鼓自家王爷的英明神武。

一开始还稍有克制,但嘴上功夫的事,可以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

于是事态就有些不受控制了。

什么治理国家?

还是把自家王爷捧上位才是正理!

我把自己工作做的再好,若是新君继位不是自己老大,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直接卷铺盖回家倒不至于,但肯定会被发配到苦寒之地磋磨。

没人愿意到头来棋差一着。

为了在官家面前增加印象分,降低对面的评价,邕王和兖王两家可以说是在朝堂甩开膀子干了。

阁老们也无能为力,亦或是根本没想管,皆是保持着缄默状态,任由两位王爷在朝野上驰骋。

他们也想逼着官家选出储君。

“我们又能如何?”

杨文远不动声色道:

“我和长柏动不了,只能干看着,仲怀你倒是有空,但你舍得抛了媳妇,去南边从军平患?”

顾廷烨讪讪一笑。

他明年开春便能迎娶余嫣然入门,自然不会选在这时候去从军。

再说,他还有科举之路可以走。

心里念叨一句不敬的话,当今官家怕是等不了六年了,就是三年都不一定。

恩科眼看着便要来了。

说不得到时候新君还要拉拢宁远侯府,免了自己中间一次科举间隔,直接允许自己参加恩科。

既如此,还从什么军?

只等着看戏便成!

见顾廷烨不说话,杨文远自然清楚他的心思,只笑道:

“便也是说了,国事自有阁老和枢密院的大人们考虑,我们只需私底下说些牢骚话便可。”

说完,杨文远表情揶揄的看了长柏一眼,挤眉弄眼道:

“不过则诚,我和顾廷烨皆是有了指望,你……?”

“自有祖母、父亲、母亲帮着做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