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3章,到达

临夏 第13章,到达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吃过午饭,休息过后,继续上路,对这最后的一段路程,村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终于,到了傍晚,一堵灰褐色城墙出现在眼前。

县城到了!

村人眼里都有着惊喜的光,那是一番艰难困苦过后,达成目标的欣然。

“不容易啊!”乔村正感叹着,也是如释重负,一路上,他生怕出个什么事情,所幸没有辜负村人的期望。

‘这就是海宁县城!’

方临看着这个时代的县城,期待感有些落空,墙体是灰褐色,还有些坑坑洼洼,显得有些丑陋,进出城门的大多数人瘦弱矮小,身上同样有着补丁,只是比小和村人的少些——眼前这一幕,就如老旧相机中的灰白照片。

一个皂衣小吏过来,和乔村正确认过,将他们带去棚户安顿。

路上,方父、方母在前面,方临、田萱稍后一些。方临左瞧右看,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突然哎呦一声,差点摔跤,凭借着身体良好的平衡能力,才仅仅只是打了一个趔趄。

回头一看,原来路边有着一处半尺深的小坑,因为位置原因,又不反光,视觉上很容易忽略过去,纵使他观察周围的同时,并没有太过心不在焉,留着些心也还是没躲过。

“临弟!”田萱过来扶他。

“我没事。”方临摆摆手,看着额头挂着细汗的田萱,给她顺了下耷拉到眼前的头发:“走了!”

……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就到了安顿的地方,各家各户纷纷放下东西,放松下来,没形象地就那么坐在地上,说笑着,这是这么些天来难得的轻快。

本来就到了傍晚,差不多赶上吃晚饭,有不要钱的粗米汤喝,这般的白嫖,自然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乔村正喊了一声后,一哄去打汤。

和其它逃难来的村相比,今天小和村算是来得早的,村人排着队,不少小娃娃都垫着脚尖往前看,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

最前方一个人打到了粗米汤,却是没走,小声道:“这汤怎么这么稀啊?”

“新到的村吧?县城预备仓的粮食也不多,况且不要钱的米汤,还要求什么?”打饭的小吏语气不耐:“走走,下一个!”

听到前面的对话,小和村人的好心情一下子打落下来,不是饭食没有期待的好的落差,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这也不算什么,关键是那句‘县城预备仓的粮食也不多’,让人心浮动。

他们逃难过来,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本来以为到了县城一切就会好了,现在却听到县城预备仓粮食也不多,心头不由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已经如此,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只能接受,粗米汤也能将就着喝,总比野菜、草籽强得多。

方临家领过粗米汤,回到安顿的地方,方母拿出米团子,准备就着粗米汤吃——这般条件,已经是小和村中为数不多的较好人家了,又收获了旁边耿家一波羡慕的目光。

“没柴火,就是不方便。”方孙氏分过米团子,嘴里嘟囔着,不过还好,它们本就是做熟的,凉的也能吃。

她分给方父、方临、田萱都是好的,自己留了一个受潮粗米做的米团子——在知道县城预备仓粮食不多后,更舍不得浪费了。

其实,方母本来想给田萱的,可又怕给了她,又给方临说,然后被儿子‘教训’,所以想想,还是自己吃了算了。

“唉!”

方叔有叹气,眉头皱着,显然是在想着县城预备仓粮不多的事,心不在焉,食不甘味。

‘不管什么情况,总得得到更多信息,不能这般两眼一抹黑。’方临也在思索着。

……

吃过饭,方叔有放下碗,起身:“我去村正家看看!”

“爹,我也去吧!”方临跟着。

去到乔村正家,发现乔村正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方叔有、方临,打过招呼,也在叹气:“是来打听县里预备仓粮食的事吧?我刚去旁边受灾的村的村正打听过,听他们说,有官府传出来的小道消息,县里预备仓粮食是不足,咱们可能还要到府城去,府城的预备仓储粮多些,那里还有大户建的义仓。”

预备仓,顾名思义,起到的是预备作用,功能是灾后赈济;义仓则是民间自发设立的粮仓,丰年之时,条件好的人家多出些,一般人家少出些,不好的就不出,或者意思一下,等遇到荒年,条件好的人家从中借贷,一般人家、穷苦人家酌情赈济,无偿给予;还有一种叫作常平仓,是在灾荒年,遏制米价上扬,调节、稳定市场,减轻百姓负担。

“怎么会粮食不够呢?”

乔村正还在喃喃自语:“我去看了,明明今年逃难来的村子规模不大,比最严重的那两次差多了,那时都没要到府城的程度。还有,往年遇到困难的灾荒年,能从常平仓借调拨粮,这次也没听说。”

打听到消息,方临父子回去,回来路上,还遇到不少人去找乔村正,刚到家,又碰到耿父过来找方父商量。

总之,就方临感受到的,整个小和村人心惶惶,见到的人无不唉声叹气,不过面对官府的决定,除了彼此交谈来获取一些底气外,也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只能无力等待命运的降临。

‘不行,不能稀里糊涂,至少要做个明白鬼!’方临没有坐以待毙,打算用眼睛去看,用嘴去打探。

“我出去看看。”他给方父、方母说了一声,出去了。

……

方临在安顿的棚户区走走,眼见为实,确认了从乔村正那里得来的一个消息:今年逃难来的村人规模并不大。听说最严重那两次,这边棚户区都住满了,还要在外面搭建,可即使是那次,都没有严重到要去府城。

之后,方临又去了发粗米汤的地方,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从方父、方母那里听说过,以往受灾相对严重时,这般的粗米汤,这些分发的小吏敢在众目睽睽吞没小半,拿回自己家里吃,剩下的才分发。

——按照方父、方母的说法,这叫救民先救官,先让官吃饱了,才能救民,这些小吏自然也属于‘官’这个金字塔中的一环,哪怕是底层。

而这次,分汤的小吏们竟然没有吞没,似乎是……对这些粗米汤看不上!

‘县城的预备仓真的缺粮吗?’方临看着这一幕,思索着,眉头深深皱起。

“看什么看?去!去!”有小吏横眉竖眼呵斥。

“哎!哎!”方临赔着笑脸,转身离开。

等离开这里,他又去寻路人,想要打听讯息。

“大兄弟!”

“伯伯!”

“这位老倌!”

……

方临厚着脸皮叫住人,想要攀谈,可一个个都不搭理人的,很是冷漠——也是,基本上都是苦命人,谁愿意陪一个陌生人闲聊?有那功夫,还不如坐着歇息会儿,还能省些力气。

他想了想,去找到那个差点让自己摔倒的坑,在不远处等着。

没多一会儿,一个额头有颗痣的老妇人路过,经过那个坑,果然中招,身子一晃向前栽去,眼看就要扑在地上,这时,却被一只有力的臂膀搀扶住。

“哎呦,可谢谢小兄弟了!”这老妇人心有余悸,连连道谢——她这把年纪的人,若真是重重摔一跤,那可不得了。

“应该的!”方临笑呵呵将对方搀扶到路边:“这位娭毑(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您过来歇一下脚……问个事哈……”

他和对方聊了两句,并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等着老妇人离开,继续故技重施,用这个方法,但凡帮扶的人,哪怕不知道什么有用信息,至少也会给个好脸色。

如此守株待兔了七八个,方临确认了从乔村正那里得到的另一点信息,今年,官府的确没有从常平仓借调粮食,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比较有用的信息,今年,官府也没有向大户募捐!

——而无论从常平仓借调也好,向大户募捐也罢,都是往年灾荒严重时必有的措施!

‘不对啊,种种信息都在表明,今年县城压力并不大,即使县中的预备仓缺粮,也不需要到府城去才对。’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难道,因为某种因素,官府希望百姓往府城去?’

方临思来想去没有头绪,感觉自己距离真相,还缺少一块重要拼图。

这时,一个额头有着条疤的皂衣小吏路过,经过这个坑中招,方临一把扶住,正想借机攀谈。

“卫兄弟,快来,换班到你了!”

“来了!”这个卫姓小吏答应着,对方临道了声谢,急匆匆走了。

对此,方临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情绪,估摸着时间,再不回去方父、方母该担心了,便没在这儿再守,回去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