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4章,萌芽

临夏 第14章,萌芽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去,方临将自己得到的信息,以及判断说了,想让方父、方母安心。

方叔有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说是应该不缺粮,可那些当官的,谁知道呢?”

“是啊,那些当官的,好多坏得很,特别是那些鼻孔朝天的,感觉贪了……”方孙氏絮絮叨叨。

“可能吧!”

方临其实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即使那些官员贪了,在自己吃饱的情况下,在有办法的情况下,也是不会不管百姓死活——毕竟,救灾关乎政绩,死人多了官员也是要追责的!

但现在常平仓没调拨、没号召大户募捐,这些方法都没用,官府态度暧昧,似乎就是想以预备仓缺粮为名让百姓去往府城,这背后显然是有隐情的。

‘还是身在底层,知道的信息太少啊!’方临心中暗叹。

……

次日早上,粗米汤更稀了一些。

村人一个个愁眉苦脸,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半上午时,终于有了准信儿,乔村正被叫去开会,回来又喊来全村人。

村人忐忑望着乔村正,知道有了结果,紧张忐忑的同时,却也是松了口气——靴子落地,总比悬而不定,一直提心吊胆地好。

乔村正开口了:“官府说,预备仓储量的确不足……”

闻言,村人脸色齐刷刷变了。

乔村正顿了一下,又道:“不过,这个缺口不太大,只有少部分人要前往府城,大部分人可以留下,以后供应的粗米汤,也会加稠些。”

这一刻,村人反而大大松了一口气,感觉能接受。

——人心就是这么奇怪,若是昨天一开始来,官府就告诉村人,要有小部分人还要继续赶去府城,那村人肯定会骂娘,但现在么,先是米汤稀疏,又有小道消息传出全部人都要去府城,村人惶惶难安之时,这时官府突然退了一步,只用小部分人去,留下的人也能吃好一些,村人反而感觉已经相当不错了。

“愿意去府城的人家,官府每人发三升米,去了府城后,愿意留下的,官府还会免费附籍,在居住一段时间后,就能占籍。”乔村正继续道。

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大夏的户籍政策。

国朝初年,夏太祖有鉴于元末民乱,将百姓分为民、匠、军、乐、医、商等籍,不得逾越,逃籍、异籍者,轻则入狱,重则发配砍头。

到了国朝中期,人口流动之大已渐渐无法管束,才开始渐渐放开,允许附籍,即:逃逸人户,不再追究其罪,允许在所在地居住;再后来,又有寄籍,即在所在地居住一段时间,就允许占籍,相当于认可户籍迁移。

但无论附籍,还是寄籍,都不是寻常百姓能办到的,一开始需要关系;到了现在,变得简单些,但还是需要花钱去找这方面的蛇头。

对这个福利,村人普遍态度却是不在意。

若是搁十年前,恐怕他们还真会心动,但这两年,官府有政策,乱七八糟的杂税、徭役,全部摊入田亩,折算银子,多地多交,少地少交,百姓日子已经好过多了。

这时,有村人提出自己担心:“变更户籍,那去了府城,还能回来么?若是不让回来,村里的地怎么办?”

“变更户籍,全凭自愿,你想回来,肯定能回来,就当去吃饭一趟。”乔村正笑着解释道。

村人闻言,这才放松下来,开玩笑:“哈哈,不回来,留在府城吃什么、喝什么啊?”

“还别说,官府说了,愿意留在府城,到处都是活儿,许多豪商将生意做到了海外,还在兴建厂子,船厂、瓷器厂、布厂……”乔村正转述官府的话。

对这些话,村人并没听进去,对大半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他们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下意识排斥不确定性。

是,他们的确也希望后代们能跳出去,不再和土地打交道,但不是这个方式,而是读书做官,或者有亲戚,能给介绍个不用出体力的好差事。

方临听了,却是心中一动:‘原来是这样,最后一块拼图,原来是那些将生意做到海外,开厂大量需要人的豪商!’

他倒是有点清楚了。

昨天的分析是对的,海宁县的确不缺粮,但官府希望部分人去往府城,这背后是府城的豪商在发力,他们打通了关系,让这次受灾的部分百姓离开土地,去往府城,补充劳动力不足。

‘官府不该有那么强的能动性,所以,籍贯变动,想必也是豪商在背后暗中出力。’

弄清楚这些,就是思索如何从中撺取利益了。

方临眸光深沉:‘这个时空,大夏在元朝之后,已历十朝,到了中后期,极有意思的是,恰好也有一场赋税变革,杂税、徭役等摊入田亩,这不是就是明朝的一条鞭法吗?所以,量子纠缠,相似时空?’

‘而豪商将生意做到海外,兴建各种厂子,这是……和明末类似的资本主义萌芽?!’

方临心中一跳,可没人比他更清楚了,社会大发展中,遍地机会,只要抓住一个,哪怕是一头猪,都会被时代带着飞起来。

——而这般的大时代中,身处其中的个体往往不自知,只有等风潮过去,回头看,才会发现那是一个何等波澜壮阔的时代,彼时抓住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

可以说,在这一刻,大夏从上到下,上至皇帝公卿,下到豪商百姓,没有一个如方临这般,有着对当前社会如此清醒的认知——也就是他,两世记忆、五千年文明底蕴,才可纵观一二。

‘若真如我猜测的那样,这绝对是一个阶层跃迁最好的机遇!’

不得不说,方临狠狠心动了,他是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乡下的,而眼前,不正是一个好机会?

只是,这般心动很快被他压下——去往府城的路上很乱,到了府城如何,也不确定,若是只有自己,冒险一次也无妨,但不可能带着家人豪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暂且隐忍,徐徐图之!确定这个风口多大,等之后,再选择更保险、更安全去府城的方式。’

方临暗暗道。

且说,如方临这般看到背后机遇,评估风险之下,仍然暂且选择观望;而在其他村人眼中,这完全就是一件没好处的苦差事,避之唯恐不及,如果能拒绝,根本不带考虑的。

村人七嘴八舌,推脱着分配名额。

“行了!”乔村正喝止众人,叫去各家老爷子,如方家老爷子方祖望这种。

显然,大事小会,小事大会,这是要找各家做主的人,尽快敲定去府城的人选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