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29章,开始

临夏 第129章,开始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七夕宴会回来,又过了两日,方临感觉发酵差不多了,事不宜迟,便决心开始。

这日傍晚回来。

晚饭是凉粉,白色透明,呈水晶状,浇了辣蒜汁,颇为可口。

油灯一穗金黄的火苗跳动,小猫乖乖趴在不远处,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吃着饭,话着家常。

方母说起辛家:“小云有了芽儿,日子不大好过,要照顾孩子,也没个婆婆帮衬,家里变得邋遢了,我前个去坐,地下、椅子、灶台、床前踏板,好多鸡屎,都没地方下脚……还有,小云一天到晚赶着给人做衣服,一门心思赚钱,听说现在做衣服时,有时候还会偷布……”

“小云姐以前不的,如今跟别人不一样,要为芽儿考虑,为她往后打算着,也没办法。”田萱看得明白。

方临听着,稍后,说出了开书肆的事情。

“你是有主意的,可得想好,做生意可不只是盯着生意本身,好好经营就行,还有黑的白的,不好做的。”方父在码头当了这么久管事,也不是白过的,对府城社会看得明白。

“爹,你放心,我都有考虑的。”方临说着。

“还要你说?临子知府大人都认识哩,你忘了你那管事怎么来的了?咱儿子可比咱们聪明、有本事。”方母白了方父一眼,说道。

“嗯!”方父认同点头。

若是搁在来到府城前,听到这话,因为一家之主的面子,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失落,但现在么,心态早已躺平,你说‘儿子比你有本事’、‘依仗儿子’,那就是你说得对,说得好像伱儿子不是我儿子一样。

很多情况下,许多事情的苦乐,真就是一个想法的转变,放下面子,一念天地宽。

“萱姐,到时你来店里做饭。”

“好呀!”田萱答应着,想着到时去了,就能有更多时间和方临一起,自是乐意。

“看着你早有盘算,都想得周全,那就放手去干吧,有啥要我做的,就说一声。”

“对的,我们也就帮着做些零碎的,别的什么大忙也帮不上,就像你爹说的,放心干……就是不成,大不了再去找个活计,还有粪便生意,还有我们……再怎样,还能比去年这個时候更差?”

“也是。”方临心中一暖,压力尽去。

他自有筹算,其实也不要家中帮什么,家人充当坚强后盾,心灵港湾,就是最大作用了。相比许多家庭,他的一家人已经很好,至少不会后方不稳,不会因为鸡毛零碎的事情,让人分心。

‘获得家里支持,下一步就是分股,构造利益共同体。预计共需五百两,我如今也积攒了三百两,占据六成,剩下两百两,请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入股,他们各自带着资源,由上到下,高屋建瓴,事情瞬间就能解决大半。’方临暗道。

……

蒲知府那一成干股早就说过,人家也不是重视这一成干股本身,更多是为《三国演义》保驾护航,过去一趟,彭师爷就给办了,签订契书。

董祖诰那边的两成干股,也很顺利,饶是在准备秋闱,也抽出时间出来见了一面,听说方临自己要做生意,没多问就投了,还说这边的关系随时借用。

最后就是徐阔老了。

……

“如今朝廷放开通俗,这是一股潮流、势头……我打算开一家书肆,总投入五百两,想请徐大哥出五十两,掺和一股。”方临分析行情,说出来意。

徐阔老转动着手上的血玉扳指,面无表情细致听了,点了下头,看出方临此来用意,拉上自己庇护。

“这生意我投了,不过一成干股太少,没什么意思,这样……三百两银子,三成干股。”他看过来,人如其名,扑面而来一股阔气。

——总计五百两,一成干股五十两,这三百两,只要三成干股,直接就是溢价一倍。

“对这个生意,徐大哥这么看好?”

“不是看好这生意,是看好你!一门生意说到底,还是要人来做,我不会看生意,只会看人……今个儿我话放在这,就算这次生意不成,投入打水漂,全赔了,我也没二话,下次还敢投你。”

“感谢徐大哥信任,不过,实在让不出更多干股,就是蒲知府,也只占了一成。”方临说道。

“好小子,你连蒲知府都拉上了?蒲知府在府城的名声,可是油盐不进,这次竟能为你破例……哦,我想起来了,城中最近流传的《三国演义》,是你……看来,你此来不是来让我帮忙,而是送我一场富贵啊!”徐阔老眯起眼睛,笑着指了下方临道。

七夕宴会后,这两日间,博南山人的《临江仙》,还有蒲知府盛赞的《三国演义》名声传出,但不留心这方面,还真不知道,《临江仙》、《三国演义》背后是方临。

蒲知府评价不逊于《水浒传》的《三国演义》、书肆生意,这两者结合起来,闭着眼都知道定能大赚特赚。更何况,既然蒲知府掺了一股,给《三国演义》站台,何须自己?那拉上他,不过是团结更多力量,换句话说,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更多是来送钱、送人情,利益绑定。

“也不是,蒲知府的确入了一股,却也不好麻烦,官面上的小事,是董兄那边负责,徐大哥也见过,正在准备秋闱……”

方临顿了下,道:“一些帮派上的事情,还要徐大哥帮忙。”

他有些话点到即止,蒲知府的一成不必说,董祖诰的两成干股,除了两人关系外,还有将来的潜力投资。

徐阔老是聪明人,自然听明白了意思,不过还在争取道:“两成干股,三百两,我私人再无息借贷三百两,也能多囤些货。”

“这……徐大哥,实在拿不出更多干股。”

“你这才分出去多少……”

徐阔老一改初见的阔气,百倍奉还,不拿当钱回事,此时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锱铢必较,不过锱铢必较的是干股,宁可多掏现银、无息借贷补偿。

最终,两人达成一致,一成五的干股,作价三百两,另外无息借贷三百两银子囤货。

签订契书,定下此事。

敲定后,徐阔老立刻拿出态度,为书肆生意考虑、出力:“你想的对,蒲知府那边关系,还是能不用,就不用,经营书肆官面上的小事,交给董兄弟。”

方临点头。

他也是如此想的,蒲知府那边关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家书肆,官面上的小事,董祖诰那边就能顶着,比如过年前夕见过的钱文堰,就是问起桂花嫂那人,凭他府衙文书的身份,就差不多了。

“黑的就让我来吧,我派两人过去盯着,若真有不开眼的,交给我……”

徐阔老明明在笑着,身上却泛起一丝冷意,这是对方临,在别人面前,他可不是这么和善的。

“好,那就谢过徐大哥了。”

“客气了不是?这生意也有我的一份,分内之事。还有,我认识个印刷坊的冯东主,让他印书时,给个折扣,另外印刷时,我也再派些人盯着,以防泄露……”

不得不说,徐阔老这人方才的锱铢必较是真的,此刻共事后,办事也是真的,大的小的,一应考虑周全,方临一些没说的,自己就主动承担了。

等商量一番,方临离去,徐妻出来埋怨道:“就一成半成的干股,你和小方在那斤斤计较的……”

方临常有过来,每次来还从不空手,有给徐阔老的礼物,有给她的礼物,还有给孩子的礼物,周全备至,客客气气,因而她对方临印象很不错。

“你懂什么?就凭《三国演义》一本书,那书肆的生意就不会差了,我估摸着,挣钱能力不会下于船队、码头的干股。”

“这么多?那岂不是下金蛋的母鸡?”徐妻惊讶了下,旋即,又没好气道:“我信你个鬼?你这斗大字不识的,还能知道一本书好坏,有这个眼光?”

“嘿,我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但我会看人,我摸爬滚打,能走到今个,就凭这一双识人的招子。再说,你不信我,总该信蒲知府吧?蒲知府都敢在方老弟身上押宝,我还不敢跟了?”

徐阔老说着,摆了摆手:“算了,跟你个妇道人家说什么?你就瞧着吧,不出二三年,这淮安府城必有方老弟一席之地。”

……

定下股份分配,解决货源,黑白两道关系,剩下的就是书肆选址、招募伙计,还有辞职了。

这两日方临除了等待七夕宴席的名声发酵,也是想着在轩墨斋干完满月,有始有终。

正好,今日发工钱。

这些日子,轩墨斋生意冷清,可刘掌柜发工钱,仍是按照成世亮走后,店中最忙碌时,方临四两,黄荻、柴一苇三两八钱银子。

方临三人没收,店中这个光景,受之有愧。

“都收下吧!”刘掌柜说了掏心窝子话:“如今,世道变化太快,一天一个样,看不明白,跟不上时代,老喽!就是不做活,只经营铺子,都感觉力不从心,我有想过将铺子卖出去,可想到你们……唉,坚持个一年半载,再看看吧,今个说这些,也是让你们心里有个准备。”

黄荻、柴一苇听了,心中都是忐忑、迷茫,店中生意不好,他们都是见到的,可将来万一真的关门,又该何去何从?

黄荻这边,和仇娘子在一起了,要拉扯两个儿女,离开轩墨斋,真能再找到这么好的活计么?柴一苇更不用说,家庭在府城下的乡下,轩墨斋若是转卖,难道要回去,面对偏心亲爹、后娘?

方临本就在盘算书肆选址,听到刘掌柜心生退意,说出自己打算:“掌柜的,我和朋友凑了些钱,正准备开一家书肆,掌柜的若不想经营,我愿意出三百两银子,将铺子买下,荻子、一苇也可留下。”

轩墨斋铺子市价,大概在两百五六十两,他出三百两,也算是溢价,全两人情谊了。当然他也不太亏,轩墨斋名声深入人心,继续开书肆,多少能转化一部分老客户,这就是无形价值。

刘掌柜听了,沉思了下,突然道:“也行,这事我答应了,不过,我也不要银子了,铺子就折算一成干股吧!”

此言石破天惊。

黄荻、柴一苇在一边听着,都是呆住了,先是和自己同样的伙计,突然说自己要买下整个店,变成老板,然后刘掌柜不仅答应,还说不要现银,将铺子折算一成干股。

他们知道刘掌柜看好方临,却没想到这么看好,价值三百两银子的铺子,只要一成干股,那总共作价岂不是三千两?

“不瞒掌柜的,我这小打小闹,总投入也就五百两,您说拿铺子占一成干股,不是寒碜我么?”

方临之前没说股份,就是这个原因,轩墨斋铺子价值相对太高,注入进来将他股份稀释太多,就相当于给别人打工了。

“你们当我傻的?”

刘掌柜看向三人反应,笑道:“我这两天,就说忘了什么,又想不起来,刚刚听方临说开书肆,才一下子反应过来。方临,这两天城中盛传的《临江仙》,还有知府大人作序的《三国演义》,就是你写的吧?一本不比《水浒传》差的通俗,这是什么价值?拿铺子换一成干股,一年半载就赚回本了,将来就是纯赚,此事说来还是我占便宜了。”

黄荻、柴一苇听了,再次震惊看向方临。

“是我。”方临想了一下,道:“掌柜说拿铺子还一成干股,也行,我答应了,不过契书上可加上一条,掌柜的随时可以退出,拿回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换一成干股,相比原价五十两溢价了五六倍,但这是他自身《三国演义》带来的附加价值。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三人,那是有着潜力、附带资源投入等等。

拿铺子换一成干股,虽说多有溢价,但方临自信也不会让刘掌柜亏了,只是这事没有证实,考虑外人心情,他还是给刘掌柜留下一条退路,随时可以再选择拿三百两退出。

‘买铺子节省下的钱,还是囤货,抢在盗版印刷出来之前,狠吃一波,吃得盆满钵满。’方临暗下决定。

听着方临、刘掌柜的三言两语敲定此事,黄荻、柴一苇都是心情复杂,一方面,不用再担心店里关门,安心了;另一方面,半天前的伙计,一下子变成老板,这种心情……

“方哥,恭喜,咱们以后还能一起做事!”柴一苇高兴道。

“临子,我知道你将来肯定会起势,只是没想到这么快。”黄荻唏嘘说着。

“这事这么解决,也挺好,没想到,最后还是靠着方临你,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刘掌柜看向方临:“方临,我最后想求你两件事。”

“掌柜的说的哪里话?什么求不求的,您说,只要我能做的,一定尽力。”

“第一个,这轩墨斋啊,我大半生的心血,你接手后,能不能不改名字?”

“掌柜放心,在我手里一天,轩墨斋就不会改名字。”方临神色认真,承诺道。

其实,刘掌柜就是不说,他也不打算改,毕竟,轩墨斋也是老字号了,真等《三国演义》大卖,说不得能将从前的老客户都拉回来。

“再一个就是,我想让我儿子刘洪文过来你这里做事,他被洪应亨坑了一下狠的,心气没了,我想让他出来做做事,调节一下……你不用顾及我面子,该怎样就怎样,就把他当成店里一个普通伙计。”

“我正说少个人结账,刘大哥来了正好,他还是秀才,放我这里大材小用了,这事肯定是行的。”

方临也答应了,刘洪文此人有些傲气,但毕竟是刘掌柜、欧夫子教出来的,人品没太大问题,只要不让参与管理,单纯作为一个伙计还是没问题的。

‘这一下,店中伙计也差不多了,不过考虑到《三国演义》大卖时可能很忙,人手不够,还是将耿石也拉过来,除了收银结账,其他工作有人带着,熟悉起来也快。’方临盘算道。

之后,刘掌柜又交代了方临一些经营书肆的经验,如选书,老客户维护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过去的老东西了,方临你听听就行,做个参考,不必全抄……还有,城里做生意,也要打点关系,这个你想必也心里有数,我不多说了。”

他是知道方临和蒲知府、徐阔老、董祖诰等人关系的,知道撑住一个书肆不成问题。

“谢谢刘掌柜了,这些对我有大用,能让我少走不知道多少弯路。”方临说的是真心话,的确受益匪浅。

“有用就好,就好啊!我走了,不用送了,你忙吧!”刘掌柜摆摆手,走了。

夕阳下,他佝偻离去的背影,仿佛预示着轩墨斋一个时代的结束。

方临心中稍稍感伤,但很快就收拾心情,向前看:‘来府城之后,将近一年的苦心经营,如今,诸般积累终于足够,万事俱备,就如一支蓄满燃料的火箭,只差真正点火,一飞冲天!’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