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33章,火爆

临夏 第133章,火爆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天火爆销售,让方临、田萱,还有店中伙计黄荻、柴一苇、刘洪文、耿石都是疲惫不堪,但累并兴奋着,晚上吃过饭后说了会儿话,迷迷糊糊睡去。

次日一大早,外面就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

方临习惯早起,听到声音开门,发现是七八个小学童。

“这里是卖《三国演义》的地方吧?现在开门了么?”

“对啊,我们绕道过来的,现在能卖书了嘛?”

“我们都要《三国演义》。”

……

这些小学童如一群早起的小小鸟,七嘴八舌叽叽喳喳说着,生动活泼,一个个可怜巴巴盯来,眼中都满是期待。

方临看着,好像自己说出不卖,感觉就跟大恶人,罪大恶极似的,而这些小家伙们更是能哭给他看。

这种情况下,《三国演义》卖得飞快,哗哗如流水一般,不多久就要上一次货,上货不多久再次补货。

今日生意,因为《三国演义》持续发酵,口碑口口相传,刚刚开门,就开始爆满,很快又是客人挤出店外,不逊色于昨日,不,比昨日更火爆,堪称门庭若市。

甚至,渐渐都有些变得畸形,要《三国演义》的客人过多,别的客人买了《三国演义》后,想挑些别的东西,后面有人骂骂咧咧,其他人跟着附和,一片倒的声讨,等发展到后来,基本每人一本《三国演义》要了就走,主打一个效率。

方临还能说什么?也是想起曾经废寝忘食的自己,去给他们拿书。

中午吃饭时。

“凭什么?咱们仨一起凑钱的,这样,给书撕开,咱们轮换看。”

……

“我爹娘知道,我昨天求了爹娘半天,他们才给我钱,不过时候太晚,不让我出来。不然,我昨晚就过来买了。”

早上的一群小顾客,为今日轩墨斋一天的火爆,拉开了序幕。

方临看着这一幕,笑着摇了摇头。

“你们还在说什么啊?快跑了!咱们到这边,可是绕了路,等会儿要迟到了!”

于是,就见这些这些小学童‘啊啊啊’叫着,在初升的朝阳下撒开脚丫子跑远了。

迫于形势,轩墨斋暂时只能卖《三国演义》,于是改变模式,方临、黄荻、柴一苇、刘洪文、耿石一人一摞子《三国演义》,给书收钱,《三国演义》价钱固定,这般傻瓜模式,黄荻、柴一苇、耿石不识字也能参与进来,独当一面。

“我看的最快,让我先看!”

预估一天的数量,一个时辰卖完;预估三日的数量,仅仅一上午,就出空了!

方临发现,自己一千两银子的囤货,都未必能撑得住!

……

“噫,你昨天过来也买不到。我昨天放学就来了这边,看到人好多,咱们個儿太小,挤不进来的。老板,我们今早一大早过来,饭都没吃,你就可怜可怜卖给我们吧!”

……

“说来,今天还比昨天轻松些。”黄荻开玩笑道:“今天的客人催着赶着,别的东西都卖不出去,只有《三国演义》,倒也好算账了。”

“还没开门,不过,可以先给你们拿。”他想了下,又不放心问道:“这买,你们爹娘知道吗?”

“叔叔,你真笨,这种事怎么能让爹娘知道啊?我们三个是零花钱凑起来,合买的。”

这些小学童接了书、付了钱,一个个兴高采烈,跟得了什么宝贝似的。

目前吃饭嘛,方临、黄荻、柴一苇、刘洪文在里面,吃过的耿石在外面守着一列,暂时支应一下。

“可不是?这样我也能结账了。”柴一苇道。

“此情此景,实在闻所未闻。”

刘洪文笑着感叹,这两日店中火爆氛围,让他从被洪应亨坑的阴影中走出来。

对轩墨斋生意如此好,他倒也没什么想法,毕竟亲眼见证客人都是要《三国演义》的,自然清楚因为《三国演义》轩墨斋才能起死回生,真要没了《三国演义》,恐怕生意十不存一。

‘从前因为傲气,倒是眼高手低了,经过洪应亨那一遭,如今放平心态,越是接触方临此人,才越是佩服。’

刘洪文暗道着,又是感叹:“也多亏方临你有先见之明,囤了许多货,这才能维持火爆形势。”

“我知道囤了不少货,可看今天这形势……临子,咱们囤的那些,够么?”黄荻问道。

“以前我大概会说够的,可现在,却不能保证了。”

方临说着,心中都有一种荒谬感,他认为自己准备足够,能割一波狠的,但现实却是,韭菜一**冲过来,割不完,根本割不完。

他也有分析原因:‘《水浒传》先出,将市场培育相对成熟,我时机拿捏得准,趁着读者对好的通俗最饥渴之时入场,再加上《三国演义》的高质量,才会有这般破圈效应。’

“来来,都再吃些。”这时田萱过来,给他们添饭、添菜,菜中油水汪汪的。

“够了,够了,不用了。”

“劳烦了,我也不用了。”

“这一天天的,吃的太好了,简直跟过年似的。”

……

“那好,你们吃自己加,店中事情,我帮不上什么忙,也只能让大家吃好喝好。”田萱笑着道。

她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真太抠搜,影响店中生意,那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喧哗。

“怎么就剩下一列了?多开两列卖啊,我们这么多人呐!”

“是啊,我听说上午有五列,到饭点就剩下一列了。”

“吃什么饭?老板快出来挣钱了!”

……

“得,我出去看看,给耿哥帮下忙。”方临放下碗,准备起身。

“别,伱和黄荻刚进来,我吃好了,我出去吧!”刘洪文道。

“我也好了。”柴一苇也是站起身。

……

两人出去,又开了两列,这才将一群迫不及待、嗷嗷待哺的顾客安抚住。

……

下午依旧火爆,因为改变模式暂时只卖《三国演义》,出货效率大大加快,相对应的,单位时间内财源广进的速度也大大增加。

不过,方临也有烦恼——他上午时的担心,变成现实了,这么卖下去,恐怕撑不到下一批印刷交货,囤积的《三国演义》就不够了。

看到今上午形势,他见微知著,立刻让人联络冯庆基,加印《三国演义》,可上月的疯狂囤货,已经是让冯庆基的印刷坊超负荷运转,这两天工人都在放假,今日收到消息,冯庆基不得已又紧急召回来工人。

这倒不是方临不知变通,不去寻别的印刷坊,这其中是有原因的,一个是信任问题,涉及到书稿保密,另一个问题,雕版也需要时间,冯庆基印刷坊有之前的母版,别的印刷坊可没有,重新雕版未必就比盗版快了。

说到盗版,蒲知府上月整顿那一场,扫黑打恶,震慑住了不少人,让许多书商心有顾忌,有所迟疑,再加上,盗版的雕版需要时间,印刷、运输、宣传、售卖,同样需要时间……

这就造成,在盗版出来之前,形成了一个短暂空白,有一段时间内《三国演义》到了一书难求的程度,拿到一本还要人情,就比如:经不住同窗央求,董祖诰来走了好几次后门拿书。

你说董祖诰也就罢了,更离谱的是,徐阔老斗大字不识的,也都过来拿了三次,说是替朋友拿货,你说他们那群混帮派的看什么书?

方临也问了,得到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徐阔老那些朋友不知道从哪里听了些《三国演义》内容,对书中关二爷尤为喜欢,买《三国演义》回去是想要供着……简直就离谱!

瞧见了吧,混帮派的都开始买《三国演义》,市场已经彻底疯狂起来。而当市场疯狂起来,理智这种东西是什么鬼?

整个淮安府城掀起了一场《三国演义》潮流,大街小巷,茶馆酒肆,男女老少,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在谈三国,仿佛你不知道三国,就落伍了似的。

这种大环境下,不仅读书识字的,就是不识字的大老粗,只要手上有闲钱,都会跟风来买一本——不识字可以请人读嘛!再不行,买一本当传家宝珍藏也好啊!

火热的需求,匮乏的供给,轩墨斋人满为患,许多人抢都抢不到,欲买一本《三国演义》而不可得,愿出高价购买,然后,黄牛就被市场倒逼出来了。不过不得不说,黄牛在哪个时代都讨人恨,这个时代也没有‘还手就是互殴’的条例,武德充沛,其他买书人也不会惯着黄牛,结果就是,短短几日,轩墨斋外闹出十多起打架事件。

蒲知府关注着这边,还专门安排了十个衙役过来,负责维持秩序。

方临也因此调整了销售模式,一人限购一本,不过这也杜绝不了,有人买过一本,重新过去排队的。

他就见过一人,一个上午见了七八次,眼神古怪盯着对方时,这个大聪明还分辩了句‘我是方才那人的弟弟’……

因为《三国演义》火爆,的确闹出了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轩墨斋一家火爆,不仅是附近铺子,附近几条街道跟着沾了光,近来生意明显好了不少。

不过两条街道之外的书香阁,洪家兄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销售情况很不理想。

本以为《三国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同日发售,想着能够绑定炒作热度,设想很美好,奈何两本书质量相差太大,《三国演义》这种超现象级的作品,一本书吸走所有热度、讨论,无数读者宁可反复去刷,也不愿意来买一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看看。

这个道理洪应亨后来才想明白,他自己也看过《三国演义》,知道《三国演义》的质量,情急之下,出了一个昏招:降价。

这一降价,事情就坏了!

该不买的读者,依旧不买——能买得起通俗的读者缺钱么?不!他们缺的是高质量通俗,《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都不配跟《三国演义》过招,在《三国演义》掩映下,那真是黯然失色。

本已经买了《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读者,现在一看你竟然降价了,好啊,我这不是亏了么?退货!

其实退货也就罢了,洪家兄弟还见过最扎心的场景,这边人家客人气势汹汹退了货,出门就直奔轩墨斋,屁颠颠去抢《三国演义》了。

这简直让洪家兄弟简直牙都要咬碎了,尤其是一天天的,看着人家轩墨斋生意火爆,自家生意半死不活,终于沉不住气了。

“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洪应斗道。

“那又该如何?你也看过《三国演义》,咱们《大兴中兴通俗演义》质量实在比不上,非战之罪啊!”洪应亨叹息。

“哥,咱们的《大兴中兴通俗演义》是打不过《三国演义》,但咱们也可以做《三国演义》生意啊!”洪应斗的意思很明显,打不过就加入。

“你是说,做《三国演义》的盗版?可是,我听说,轩墨斋的背景是蒲知府……”洪应亨是谨慎性格,迟疑说着。

“兄长,京师督查院、应天府国子监的《水浒传》,也没霸道到要别的书商不能印刷啊,《水浒传》都能盗,《三国演义》不行了?蒲知府又怎样,朝廷目前又没有明文律法,法无禁止即可为。”

“这还是不一样的,《水浒传》作者是元末人,早已故去,而写了《三国演义》的方临,还好好活着呐!”洪应亨摇头道。

“哥,那方临吃肉,咱们喝口汤都不行么?哥你要不放心,咱们拉上其他书商一起?”

洪应斗看洪应亨态度有所松动,又是道:“哥,想想近些日子,咱们店中的亏损!”

“好!”洪应亨一咬牙,终于答应下来。

……

不仅是洪家兄弟,淮安府城中其他书商亦是蠢蠢欲动,《三国演义》近来盛极一时,其中巨大利益早已让他们眼馋不已,如今有人牵线搭头,默契联合起来,开始大规模跟风盗版。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