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61章,归去

临夏 第161章,归去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临、方赫、方传宗、方传辉两队人相继回来,拿回来材料,修补了屋子。

午饭,一大家子一起吃饭,方传宗、方传辉说起了上午之事。

大娘方柳氏听了,气道:“南坪村孙家的人,这真是脸都不要了。”

若是孙大娘听到这话,恐怕会说,若能给女儿找到个好婆家,攀上老方家的高枝,脸算什么?

“也亏得你们精明,若是真下水救了孙家玲玲,这事就说不清了,最后,恐怕还真得娶了人家。”二伯方仲贵感叹。

“南坪村孙家好可恶,就不怕咱老方家报复?”方赫同仇敌忾道。

“若是事情成了,成了亲家,自然不怕;若是不成,咱们心里知道,可明面上也没法说什么。”

二伯方仲贵教育儿子:“你看,就像现在,人家只是拉着你传宗、传辉堂兄救人,别的也没做啥,明面上,咱家也不好拿这当由头找上门。”

这时,小叔方季平冷不丁道:“若是孙家脸皮厚,说不得,还不会罢休。”

“咱家也不怕事,隔壁村孙江真要不罢休,我倒要问问他们脸皮有多厚。”

方爷说了句,又叮嘱方赫、方草儿、方小小等人:“你们堂哥这次,也算是个教训,以后要多长个心眼。”

方草儿等人都是点头。

方临听着这些,没说话,想到回村的种种见闻,若有所思:‘善与恶,淳朴与奸猾,精明与愚昧,这就是村子,既有着人性的闪光,也有着阳光照射不到的丑陋,不必赞美它的好,也不必贬低它的坏,这都是它。’

“也是因为临子家,咱老方家如今成了香饽饽,才会这么让人稀罕,抢着说亲,不然人家哪会花这些心思?要是能多娶几个媳妇就没这些事了,咱老方家的小伙子,每人娶他十個八个的。”二娘方王氏说道。

听了这话,一大家子都是笑起来,气氛重新变得轻快。

正吃着饭,外面突然传来嘈杂的说话声,起身一看,原来是乔村正、覃师爷,还有七嘴八舌的村人。

覃师爷这般村人眼中的大人物,此时进门,却是下意识弯着腰,态度放低三分,这也让村人明白,村里的好事为是因为什么了,纷纷开口。

“覃师爷来说了,过年那几天,咱们村要来个唱戏的戏班子,一连唱七天,还不要钱。”

“这可是大好事啊,今年过年可要热闹了。”

“都是沾了你们老方家的光。”

……

老方家四房的人听着,都是高兴,感觉有面子,虽说主要是因为三房方临家,但他们也与有荣焉嘛!

‘知县倒是会做人情。’方临意会这一点,暗暗点头,不过却也不在意,以他如今人脉、势力,这点小恩小惠受得起。

外面,孙家孙大娘、孙玲玲全家人过来了,如小叔方季平猜的那样,孙家下那么大本,果然不肯罢休,想过来看看能不能讹个好女婿回去。

来到小和村,听到小和村人都在传,‘小和村过年那几天,有不要钱戏班子过来,大唱七天’,孙家人心中羡慕,想着到时候一定要过来看,却也没忘了正事,来到老方家,正好看到覃师爷对方临的热络态度,不由眼睛瞪大。

平时,他们交粮,县衙中一个小吏都能将他们折腾半死,更何况覃师爷这般大人物?是的,在他们眼中,覃师爷就是大人物,只有乡饮酒礼才可能看到一面的大人物。

而现在,覃师爷对着方临低头哈腰,这是何等面子?给他们造成的冲击,实在太大。

可以说,覃师爷如此态度,直接扼杀打击了村中许多人家的小心思。

“孙大娘,你不是说,来老方家有事,什么事啊,还要全家人过来?”有人问道。

孙大娘本来目的,自然是想让方传宗、方传辉兄弟俩一人娶了自家女儿,可现在哪还敢说这话,顿时改口道:“上午,我家玲玲落水,是老方家大房的传宗、传辉喊人救的,这不过来感谢么?”

“没事。”面对这么多人看过来的目光,方传宗、方传辉兄弟俩摆着手。

场中不少人看出些什么,却也看破不说破,气氛倒也融洽。

……

覃师爷这次拜访,让方临家在小和村的地位,更加超然物外,一些算计纷扰纷纷远离。

——当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对许多人来说,连小心思都不敢有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

等再去县城买东西时,方母给福婶请了个有名大夫,那大夫来了也看不出来病灶,没办法,只能让对方开了许多药。

去县城还买了其他东西,方母做了些米酒,过了几天做好送过去。

从福婶家回来,方母高兴道:“米酒用开水冲泡,她一连喝了两大碗,福林都说,好久没看到他娘吃这么多了。”

高兴之后,又是感叹:“这次,我坐了一会儿,看到福婶盖着的被头油腻得发亮,摸着溜光,还有味,人的味儿、尿的骚味、发霉的味儿……”

“我看着福林、王家大媳妇,不像是那样人啊!”方父说道。

方临、田萱闻言也是看来。

“也不是福林、杏花对福婶不好,是他们本身,就不是太爱干净的人。”

方母说着:“你们不知道,他家屋檐下,砌了个泥巴灶,锅又炒菜,又要烧开水,烧出来的水有一点点油腥味,锅盖像是涂了一层黑漆。椽子下吊着灰尘,墨黑墨黑,长长短短,一串一串,风一吹,摇摇摆摆像是没声音的风铃一样。我找个毛巾,毛巾就像泥鳅,抓在手里滑溜溜的……”

方临听着,暗暗叹息,这种事情就不好说了。

次日,方母又忙碌起来,说是要做霉豆腐。原来,福婶喝了米酒,方母问她还想吃什么,福婶说想吃霉豆腐,方母就记下了,一方面是感念过往恩情,一方面也是享受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

过两天做好给对方送去。

“这霉豆腐好吃。”福婶说道。

见对方享受的样子,方母高兴道:“你喜欢吃,我明天将剩下的全部拿来给伱。”

这次回来,方母身上却有一种无以名状的伤感,对方临他们道:“福婶没一点好转,越来越严重,整个人没了精气神,像灶膛的余火一样,不再刺眼火爆,只剩下平和温顺,就那么安静的躺在床上……怕是……”

后面的话她没说下去。

又过了些天,王福林过来,说他娘恐怕不行了,想见方母一面,方临全家都是过去了。

这时,福婶已经卧床不起,听到声音,看到方母来了,挣扎起身想说话,可没有太多力气讲话,声音如枯柴从中折断了,丝丝缕缕全是裂纹,轻得如同一阵风。

方母使劲听着,也没听出名堂来。

最后,或许是回光返照,福婶终于榨干身体最后一点力气,看着方母道:“方家妹子,谢谢!”说着,硕大的眼泪从眼角汩汩流出来。

没一会儿,屋内传来哭声,王福林晃晃悠悠来到门口,一下子坐在门槛上。

福婶去了后,方母很是难过,买了香、鞭炮、黄纸,去上坟回来,就没说话,晚饭都没吃。

直到月亮升起,月光从木格子窗照进来,如同白昼,方母才悠悠说了句:“老天不长眼,又死了一个好人。”

方临听了这话,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何滋味。

……

福婶走了,方母很是难过,可日子还要继续过。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临近过年,今年,方临家在小和村过年,去县城买了许多年货。

一天天数着、盼着,过年这天终于来了。

老方家四房在一起过,屋内几个火盆烧得旺旺的,饭菜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有,极为丰盛,热气腾腾,香气喷喷,分量极足,各人也都穿上新衣服。

鞭炮炸响声中,一顿红红火火的年夜饭开始了。

这晚上,村人各家也都拿出了家中最好的东西,至少要让小孩子荤腥管够,还有就是,今年村中各家年夜饭要稍早些,因为有戏班子唱戏。

小和村不比府城,戏班子过来,可是了不得的天大喜事。

在村中人家差不多吃过年夜饭时候,戏班子过来了,开始‘闹头场’,所谓‘闹头场’,就是光敲锣打鼓不演戏,敲得十分热闹,声震全村,传出老远,告诉人们,好戏即将开场。

听到‘闹头场’的锣鼓声,村中少数年夜饭还没吃完的人家,家中小孩儿们吃饭心思就没了,一边慢慢地放筷子,一边瞧着父母的脸色,今年大过年的父母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于是他们就起身溜之大吉。

村中各家的孩子们,过来村子打谷场空地上会师,凑一起,说着‘二蛋,你过来了’、‘秀秀,你也过来了’,结伴高高兴兴去抢看戏位置。

老方家一大家子来到,这里已是人山人海。

不仅是小和村的人,还有周围十里八村的人,翻过山头过来看,人老多了,乌央乌央的。

有的搬着凳子,有的往早就占好的位置上挤,吵吵嚷嚷。如此巨大的人流量,都不比赶集差了,这就造成,还有些带着东西过来,葱油饼、炒栗子等等,在这售卖。

“上次去府城,也看过戏,可和咱们村里大不一样。”

“可不是?相比府城,咱们村子这就是小排场了,也乱糟糟的。”

“也不能这么说,各有各的好,咱们村里热闹多了。”

……

方临看着听着,到处是人,耳边遍是喧嚣,如这般氛围,倒是有一种与府城看戏不同的魅力。

自家村里唱戏,自然给自家村人留有位置,他们进去。

随着敲锣打鼓,唱戏开始,欢庆的一晚过去。

这次唱戏有七天,从除夕,直到大年初六。

每到傍晚,小和村就格外热闹,特别是许多小孩子,最喜欢往戏场里挤,若是遇到看过的戏,就在戏台下跑来跑去追逐,还有趁着人多,在父母面前说‘谁谁吃了什么之类,我也要’。

在村里,吃零食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不过大过年的,各家父母也不会吝啬几文钱,当小孩子手里买到吃的,就聚在一起炫耀,有小和村的,也别的村子这两天相熟的,一起玩。

小和村的孩子是中心,这个说‘这戏我们昨天早看过了’,说出其中几个详细的桥段;那个又说,‘那个戏文演员我们认识,昨天下台,看过卸妆的样子,跟台上一模一样,可漂亮了’。

老方家的孩子站在‘食物链最顶端’,如方玉玉、方小小等,就能说‘今晚唱完戏,那些戏文演员就会去我们老方家吃点东西,你们要不要去看’?方岁安也会炫耀,‘我堂兄送我的人物卡卡牌,你们见过没’……

每每说起来,就能引起一片羡慕。

——从前,戏班子来村子唱戏,村里会做两件事,一是挨家挨户筹钱,多少不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也不论筹到多少,少了就少演两场,多了就增演两天;戏班子演员吃饭问题,就是轮流吃,早中晚吃饭,基本上几天唱下来,村子每家都会轮到一次。

这次戏班子连唱七日,不要钱,戏班子吃饭也不是像往常轮流,老方家包了,更准确说,是方临家包了,因为村人送的好多菜啊什么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又不值得带去府城,这次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如此,让老方家在村里的声望更高一截,更得村人信任,为将来可能拉人之事做下铺垫,也让方玉玉、方小小、方岁安等方家小孩子多了个炫耀令小伙伴们羡慕的话题。

……

除夕过去,初五过去,元宵过去,这个年也就过了。

欢聚过后,便是离别,方临一家要回府城了。

这日,老方家一大家子帮着收拾东西,装上马车。

方父、方临、田萱还好,方母倒是更感性些,临走前,又回到老屋,仔细检查各个房间,脸上难舍难分的样子。

也难怪,府城的家万般好,可这里才是根。

“娘,咱们走了,又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最后,还是田萱挽着方母向车子走去。

方临家也没刻意说,从村子经过,许多人家才知道今日方临家回府城,纷纷出来,到了村口,已然是乌泱泱一片人,都是来送别的。

——这次,方临家回来,他们没少沾光,从分的吃食什么,再到戏班子过来等等,有此举动也不奇怪。

村口,方临一家和方爷、方奶说哪里留了钱,和大房、二房、四房说若是有事情去信给他们,又和村人道别,上车。

“一路顺风!”

“保重!”

“明年再回来!”

……

村人挥着手。

如方玉玉、方小小年龄小的,这些天方临带着她们玩,给她们讲故事,感情甚笃,更是喊着‘临子哥哥’追出好一段。

拉开车帘,方临一家同样挥着手,在清晨的阳光下马车粼粼远去不见。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