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162章,回城

临夏 第162章,回城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临一行到了县城,在约定地点找到季广祥商队,知道商队是下午出发,让方父、方母、田萱、方传辉、方赫在这里歇息,方临自去办一些事情。

……

卫家,就是那个卫姓小吏卫清的家,前些日子过来海宁县城采买,也有来过,如今算是熟门熟路,带东西过来。

正好这日卫清休沐,热情将方临迎进去。

门口,本来和邻居唠嗑的卫妻,也是一下子起身,准备往家里回。

“卫娘子,你家那个客人又来了!哟,这次带的是同福斋点心,还有烧鸡的味儿……出手这么阔绰,上次问你也不说,这位到底是你家什么人啊?”

“贵人!”卫妻扔下这么一句话,头也不回转身回去。

“方兄也不是第一次来了,何须如此客气,带这么多东西?还有,方兄今日不许推辞,一定要留下用饭。”卫清拉着方临手腕,往家里走。

前两次方临过来,因为是来县城采买,匆匆而来,匆匆离去,自然没有多留,让他好生抱憾。

“好,这次就麻烦卫兄了,正好有些事情问询。”方临说着,进门放下东西。

“走,方兄进去,我让贱内做些吃食,咱们慢慢说。”卫清闻言认真起来。

午饭,卫妻准备了好酒好菜,极为丰盛,让一对儿女都眼馋直吞口水——虽然这才距离过年不久,但今日饭菜,可比他家过年还要丰盛得多啊!

按规矩,女人小孩儿是不能上桌的,尤其是方临说了还要谈事情,故而,卫妻、两个儿女是在厨房吃。

方临看着眼巴巴的两个小不点,招手让他们过来,将桌上的肉菜,如鸡鸭等分出一半,装碗让他们端过去。

“方兄,这……”

“咱们也吃不了这么多,就让嫂子、侄子、侄女尝尝。”

“也罢,还不谢过你们方叔?”

“谢谢叔叔。”

两個小不点欢天喜地去了,回身关上门,卫清过来坐下倒酒,两人边喝着,边说起话来。

两人聊着当初相识,各自经历……很快,卫清说到《三国演义》,大为恭维。

是的,这些天中,他打听过方临之事。

方临从当初一个逃难村民,如何到如今地步,卫清自然要探究,这倒不是出于什么龌龊心思,而是这些东西一点不知道,见面聊起来尴尬,还以为不重视对方呐!

打听得知,方临在府城开了几家书肆,将淮安府城其他书商打得抬不起头,一本《三国演义》名满天下,知府大人作序……他不是升斗小民,也是官府体制内的,深深知道,方临能做到如此,背后必有强大的人脉支撑。

这两日,甚至还找了一本《三国演义》来,看得入迷。

“不值一提。”方临摆摆手,说起正事,问道:“卫兄,对侯知县如何看?”

说这话时,他语气平静,没表现出任何倾向。

卫清拿不准是有侯知县的好事、还是坏事,咂摸了下,客观道:“侯知县如何,是好是坏,要看从谁的立场看,侯知县初来海宁县,对城中大户示之弱,后来经过数次斗法,终于一举压服……去年大夏多地受灾,咱们江淮之地加税,赋税压过来,侯知县强让县中大户承担大半……对县中大户,侯知县自然是不好;可对县中百姓来说,却算是好的。”

“当然,要说侯知县清廉无私,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也不算。断案方面,基本公正;县中实事,也会办;不过未必清廉,以侯知县的俸禄,那么大的院子想来是住不起的,背地里应有龌龊,但据我所知,前年的灾后救难银子,却是如数发了下去……”

在官场,分清立场很重要,卫清就知道,自己虽然是侯知县手下,但能有今日种种,升职也罢,上司同僚另眼相待也好,一切光明前途,都是因为方临,故而,当方临问到侯知县,他立刻将自己知道的,无论该说的,还是不该说的,毫不犹豫全部说出来了。

“我知道了,卫兄,来喝酒。”

方临点点头,这些时日,他也在县城别处打听过,不过还是从卫清这里得来的信息最为详细,互相印证之下,心中差不多有数了:‘人是极为矛盾复杂的聚合体,很难用单纯的好、单纯的坏来评判。当今时代背景下,总体来看,侯知县虽有瑕疵,却已经算是个好官了。’

……

辞别卫清,方临去寻侯知县。

一番客套不必赘述,很快进入正题:“早前些月,淮安府城奢靡之风愈盛,蒲知府对此痛心疾首,因而,才有了乡饮酒礼上……另外,蒲知府在我面前常常提及府中‘诡田’之事,为之扼腕叹息,引为心腹大患……”

离开府城前,蒲知府说过,遇到侯知县此人具体看看,不遇到就算了,还有更进一步交代,若认为此人不错,可以透露一二,给一个考察机会,一个进入蒲知府派系的考察机会。

——这也算是蒲知府卖方临的一个人情。

侯知县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方临的言外之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既然当官,自当为民解困,为上分忧,我海宁县也该响应府城,一杀奢靡之风,打击诡田之事,更是义不容辞……”

他不怕什么考察,因为自信自己的能力,只怕没有一个这样的机会。

这次,方临没说话,只是笑笑,对方明白就好,他话已带到。

“谢过方小友了。”侯知县沉吟了下,承诺道:“若方小友有事,可来信于我,只要不违律法,一定去办。”

不违背律法,这个限制虽大,但也就是如此才可表诚意,若是他说什么‘力所能及、能办的一定办’,那反而是套话了。

“大人客气。”方临想听什么,这就是了。

这次结下善缘,也是给将来铺路,如可能的拉人去海外等。

等方临走后,侯知县将与他的对话,与覃师爷说了。

覃师爷听闻后,感叹道:“我只以为蒲知府为方临作序,已然是关系不错,没想到此种事情也说与方临听,讲给方临,看来,蒲知府与方临的关系比预想中还要亲近……之前与此子拉近关系,果然是对的。”

“是啊,俗话说,深山里出凤凰,没想到,小和村那个小小村沟里竟也出来了个麒麟子。”

侯知县想了下,交代道:“多照顾些小和村……对了,今年修堤的银子拨下来了,你盯着些,莫让人伸手,有些蠢货,根本不知道什么钱能动,什么钱不能动……还有,小和村一片的堤岸,优先加固。”

“大人放心,我明白。”

……

下午,从海宁县城启程,商队依旧是为方临一行腾出来了一辆太平车,不受颠簸之苦,吃食种种,多有野味,肉食不断,更多时候停靠村落,在村正家用饭,受到款待,吃喝堪比寻常人家过年。

匆匆几日过去,走了小半路程,将至昌黎村,尤其是方传辉、方赫两人,脸上都明显可见有着一种期待。

方临也想起了那个如山中清泉,如田间野花,无邪、纯净,美而浑然不知的姑娘,以及那个热情的人家、那日喝到的红萝卜和白萝卜丁的茶、吃到的极为可口的饭菜。

在这种期待下,明明阴沉的天气,却不妨碍心情的明媚。

这日中午,商队在村口休息,方临一行去了村中,却不见那位秀莲姑娘出来,只有杨村正和他妻子,以及一个女娃,这是秀莲的妹妹,那日也过来送别了他们。

明明只是一两月不见,却见杨村正头发白了好多,整个人都好似失去了一股精气神,方临等人问起秀莲。

“她……死了。”杨村正道。

方临一行都是惊讶,就是季广祥,都是不知道这事,因为若是商队中没有贵客,他也不会进村吃饭。

杨村正详细说起来:“那日好天气,天上飘着云,太阳一点不烈,在云里一会隐没,一会儿出现,这种天气最好做事,秀莲是个勤快的,和村里另一个姑娘朝上山小路走去,准备去砍柴。

山坳的柴都被砍光了,她们边走边看,仰着头巡视,看见山顶还有一片灌木,没人砍过,两人商量着去那里。

朝山顶爬去,秀莲一不留神,踩到一块凸出的石头,脚下一个趔趄,身子一歪,人便跌倒了。周围都是砍过的灌木,没来得及抓什么东西,就那样朝山下滚去。滚了好几丈,脸正好撞到一个树桩上,树桩斜斜的一面像是一把尖刀,刺穿了腮帮……

看到秀莲,她已经满身是血,血经过下巴流进脖子里,从嘴里一口冒出来……没挺过当晚,就死了。”

方临一行听了,都是安静,不敢相信,那般一个如纯净美丽的姑娘,就这么没了。

午饭,杨村正妻子做了腊肉、梅干菜、蒸鸡蛋,可方临一行却是食不甘味。

下午离去。

轰隆隆!

春雷炸响,下起了雨,太平车中,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方临一行却是沉默了许多。

……

离开昌黎村,又是几天过去,雨过天晴,已然快到府城了,这日晌午,又是路过长流村。

村口不远处,又见那几棵两人合围都抱不住的老樟树,巨大的树身鼓着歪歪扭扭的疤痕。还有树下躺着几头水牛或黄牛……

如同回去小和村时经过的那日一般,这日也是午时,大大的太阳笼罩着村子,有一些小孩子围着商队,似乎和那日相比什么都没有变。

一如惯例,商队在村口歇息,季广祥带着方临一行进村,去范家吃饭。

来到村东头,却是看到范家大门大开,穿着打着补丁衣服的村人进进出出,拿着摊子、木桶打水。

“季主事,这……”方临看过来。

“我也不清楚。”季广祥苦笑摇头:“在过去海宁县城时,我还拜访过范老爷,带来了些最新的通俗。”

这时,一个村人经过。

“伍大哥!”方临喊住对方。

这就是那日,范庆增让陪着方临、田萱逛逛村里的两个长工之一,名叫伍良。

“方官人?”伍良认出方临来了。

方临问道:“伍兄弟,打听一下,范家这是?”

“被韩大人抄家了。”

“韩大人,韩元敬韩大人?”

“对,就是这个大人,说是因为什么‘诡田’,咱们小百姓也不清楚……我听说啊,韩大人早就在查这事,搜集罪证……正月十六那天,一下来了好多衙役,将范老爷抓了……不仅是我们村,还有好多村……”

季广祥听了,脸上满是震惊。

方父、方母、方传辉、方赫只是感叹世事无常。

方临却想到更多:‘乡饮酒礼后,韩元敬有重要事情,离开欧夫子家,就是因为此事?要明察暗访‘诡田’之事?当日在欧夫子家里,我说了去范家见闻,奢侈程度,对方或许也因此盯上了范家?公报私仇不至于,但范家本就有问题,那就是恰逢其会了。’

‘说来,这其中还有我一部分关系?’他哑然失笑。

伍良还在继续说:“范家一倒,官府就让我们长工、丫鬟、粗使仆妇散了,分了以前的田地……私塾先生什么的也走了。这个大屋啊,本来说是要拆了,韩大人没答应,说太浪费了,屋子拆补给占了地皮的人家,井算是我们全村的,都能过来打水……”

方临想到那日所见,村人打水都在池塘,是一池塘死水,男男女女,男的洗脸,女的洗头发,打的水都可见其中泥垢,如今换作井水却是好多了。

他想着这些,向屋子里看去,依旧是雕梁画栋,却换了主人。

那个种着月季花、栀子花、鸡冠花等各种花卉,还有梅子树、桃子树、橘子树、石榴树等果树的园子,村人走来走去。

花园旁,石头砌着水池中,里面鱼儿游来游去,村里的孩子们趴在旁边看,看得目不转睛。

那口水井,井上架着个轮轴,村人双手摇着把手,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声音,一桶桶水吊上来。

再一抬头,一些鸟儿从园子里飞出去,飞入村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方临忽然莫名想起了这么一句诗。

“这没法子,范老爷家这……中午只能将就一下了。”季广祥赔罪道。

“这是应该的,承蒙季主事照顾,怎敢挑剔?”

不知为何,没吃到一顿好饭,方临心里,反而却比吃到了一顿满汉全席,还要高兴。

出村,路过那个很大的池塘,池塘那边,上次看到的,一些小小的茅草屋,如今却是没人了。

方临又想到那日所见,十几户人家,有的一家四口,有的老少七八口挤在一口小茅草房里,蝇虫嗡嗡作响,漫天乱飞,散发着臭气。

还有那个坐在一把烂竹椅上睡着的男娃,嘴上、脸上落满了会飞的小虫,黑黑的就像是一圈胡子,两只眼睛的四个眼角,每一处都爬着三两只苍蝇,黑黝黝的胸前和裤裆,也有一些小虫飞停……

‘现在那些人家,如伍良所说,都搬入曾经的范家了。’他心中暗道。

田萱显然也想到这点,脚步轻快,嘴里还不由哼起了小曲。

两人拉着手,走在后面,某一刻,不经意对视一眼,同时露出意会的笑容。

在他们身后,午后大大的太阳下,耀眼刺目的阳光笼罩而下,泼洒向大地,天地间的阴影在这一刻被挤压到最小。

……

过了长流村,过了来时看到的八角亭子,终于淮安府城依稀在望,可见江流中,千帆驶过,时隔多日,方临一行回到了阔别的府城。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