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夏 > 第203章,履任

临夏 第203章,履任

作者:吃红薯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祖诰返回淮安,当日下午就是上门,一年不见,也不见生疏,一个大大的拥抱后,送上礼物。

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一些京师特产,重在心意,还有专门为秋秋这个侄女专门准备的礼物,一块美玉。

不消说,其后,自然是喝酒了。

两人推杯换盏间,说起一年间各自经历,说起今年春天隔空默契配合、死斗章家之事,酣畅淋漓,仿佛回到从前旧时光。

“董兄年纪也不小了,这在京师,可曾定下亲事?”方临关切问道。

听闻这话,董祖诰竟罕见露出些羞赧:“不久前,我座师家请媒人过来纳彩,征询意向,我这次回来,也是请示家中父母……”

方临听闻神色复杂,怕不是当初在章家之事上,董祖诰为帮助自己,借用了座师之力,才不得已只能献身吧?

他有此想法,便就直言:“苦了董兄,竟为了我的事,牺牲色相!”

董祖诰听闻,怔了一下,哈哈大笑,也开玩笑道:“要说还真是如此,正因为章家之事,同窗故旧看重我人品,也获得座师青睐,后来才有这份姻缘。”

“那这份亲事,董兄可是心甘情愿?”方临忽而认真问道。

“自是甘愿。”

董祖诰说着,叹息一声:“我年少之时也曾想过,将来,非是真心喜爱之人不娶,但年岁日长,方才知当初想法天真。世事难圆,世上如方兄这般,找到真正喜欢、且还彼此相爱之人,何其难也!”

“方兄,以你我的关系,我也不瞒你,对座师之女,我说不上喜欢,但也谈不上讨厌,想必世间婚姻多是如此吧!更且,当座师提出婚事,我心中一时茫然之余,竟还有些功利想法,想着成为座师女婿,借助座师的人脉,对我将来仕途必大有助力……我也窃为之羞愧,方兄,我如此是不是卑鄙了些?”

“怎会?人生在世,情与理、道义与功利,很难泾渭分明,不逾底线,问心无愧即可。”

方临劝说着,与董祖诰碰杯。

“对了,蒲知府迁转,也是董兄帮忙,最后,却是让我得了人情。”

“方兄,咱们兄弟,何必说这话?”

董祖诰顿了一下,道:“说到蒲知府,蒲知府之后,淮安知府如今都还没有定下,这还和方兄有关。”

“我?”

“正是。”

董祖诰说起来:“这淮安府,方兄所在,圣心瞩目,做出成绩,容易被圣上看到……更不用说,蒲知府青云直上,做出示范,如此风水宝地,可不是香饽饽,被许多人盯上么?如今,朝中好几方势力都在角逐呐!”

“如此说来,下一任淮安知府,必是背景深厚之人?”方临说着,皱了皱眉。

“哈哈,方兄不必担心,淮安乃是财税重府,来的定不会是什么酒囊饭袋,必有手腕才情。”

董祖诰顿了一下,又道:“再者,以方兄的圣眷,这新任知府想来也不会轻易得罪方兄。”

的确是这个道理,都知道方临圣眷隆厚,他又不在官场,没有利害冲突,对方只要不是利令智昏,就不会得罪方临。

两人喝着聊着,天南地北,从淮安说到京师,醺醺然之际,董祖诰说起朝中格局。

“方兄,你不知,我进入朝中,才清晰认知到,我大夏就如一座遍是漏洞的破屋,危若累卵。天灾**,地方贪污**尚且不说,只说最核心的朝堂……”

他叹息道:“如今,陛下似是厌倦了和文官的勾心斗角,渐渐沉迷炼丹,如先皇一般不理政事。朝中大事多是交由阁臣处理,如今朝中多个派系,党争愈发激烈……此种关系之微妙,一個不好,就是社稷大乱啊!”

前面说过,顺成、弘德年间,皇帝连续十多年不上朝,大夏一切却也在有条不紊运作,各级衙门机构好似没事人一般,照样自行运转。

背后原因,一为信仰,读书人的信仰,修身治家平天下,实现政治抱负,从皇帝手中接过权利,好如媳妇熬成婆,对这个家有着感情;二为利益,不同派系虽有争斗,但要维持国家平稳,才能持续、长久地从中攢取私利。

方临听闻这些,心中有些心虚,说来,洪泰帝沉迷炼丹,不理政事,其实还和他稍有些关系。

洪泰帝年龄渐长,《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神魔,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更助推了他对长生的追求,炼丹服药。

‘洪泰帝吞服金丹,恐怕达不到延寿的目的,反而会折寿!’

‘若说进献红薯,对大夏是正面影响;但洪泰帝折寿这个影响,恐怕对大夏国祚就是负面了。一正一反,蝴蝶效应之下,大夏国祚到底会延长,还是缩短,还真不一定。’

——因为封建时代,皇帝对一个王朝的兴衰,真的是具有极大影响。

方临如是想着,也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朝堂局势,问道:“董兄可是担心党争走向极端,一发不可收拾?”

“不错。”

董祖诰眼光敏锐,忧心道:“早前,乃至如今,文官的信仰还是真的,拿信仰规范约束皇帝,利大于弊,但如果说党争愈发剧烈,进入极端化,人心就会改变,到时,文官只把信仰和道德作为党争的武器,口口声声为了国家,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利益,那就成了假仁义、假道德的面目可憎之徒。”

方临听着,微微颔首,当党政走入极端化,的确恐怖,那就是非此即彼,你赞同的我就要反对,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

若是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到了那种程度,对一个国家乃是极为危险的。

“朝堂英杰数不胜数,陛下也应有分寸,我想陛下,不会是对朝堂没有半点关注吧?”

方临印象中,洪泰帝是颇有手腕的,决然不会彻底放弃权利。

“是,锦衣卫、东厂,监察百官……”董祖诰没细说,摇头道:“但陛下有如此手腕,新皇……”

言下之意,这个平衡极为脆弱,洪泰帝御极多年,手腕纯熟,炉火纯青,尚且能够维系平衡,但到了新皇,还能做到么?

“想来陛下会有考虑,布局给新皇留下后手。”

方临如是说着,心中却也生出危机感:‘洪泰帝应该的确会布置后手,但就怕后续皇帝中出了蠢货,胡乱折腾,就如崇祯帝那样,清算阉党,却又没能力建立新的平衡,让东林党没了制约,不顾后果地疯狂争权夺利、挖国家墙角……逼得百姓造反、将士离心,局势彻底崩盘。’

“唉,只希望天佑大夏吧!罢了,不说这些,方兄咱们喝酒!”董祖诰摆摆手。

发现问题容易,但解决问题困难,对此,他也无法,只能是相信后续皇帝的智慧。

……

当日喝酒分别,董祖诰离去,方临静思着蒲知府走后、淮安府城局势,以及董祖诰所说的朝堂格局。

‘朝堂局势微妙,洪泰帝又沉迷炼丹服药,如此下去,恐怕……我这边必须加快进度了!等新任知府到来,摸清秉性,就立刻扩大厂坊建设,扩展更多班底,并组建自己船队,找寻海外武器渠道……’

方临有过预估,自己圣眷正隆,不是软柿子,又与新任知府没有利害关系,对方想来不会轻易交恶。

另外,自己的存在,也是面对城中范、谷、马、邵、段五家,多出的一枚筹码,若是与谷家发生争斗,对方多半是不偏向任何一方,两不相帮,因为这般作为裁判,才是利益最大。

当然,纵使不考虑新任知府的因素,此举,与有着核心路线之争的谷家对上,也是不可避免。

‘不过,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啊,但也不能硬做,要讲究技巧。’

方临盘算着,收回思绪:‘无论如何,淮安府城中,新任知府都会是其中关键一环,就算不能化作助力,也决不能变为阻力……明年开春对方就会履职,就看看此人何等样的人了。’

……

时间匆匆,春节很快过去,董祖诰辞别,去往京师,淮安也迎来了新任知府。

方临是城中最先得到对方消息的一批:“颜时登,此人就是蒲知府之后,淮安新任知府了,背景深厚,内阁中那位颜姓阁老就是此人长辈。”

“不过,此人只是三甲出身,如今不到三十,就青云直上,做到了四品官、一地知府、封疆大吏,这已经不是背景深厚可以做到了,过往政绩必然极为凸出。”

当日,颜时登到来,或许是从当初那场辩论大会得到启发,在全城百姓面前组织了一场宣讲会。

“淮安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方大人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传于圣阙,就连我今日之宣讲,都是效仿方大人,拾人牙慧……”

颜时登说着,看向方临,这话极给面子,展露善意,姿态放得颇低。

城中大家族、百姓目光纷纷都是望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方临自然不会失礼,露出和善笑容,谦逊作揖:“颜知府过誉!”

“忝为淮安知府,是颜某人之幸,为官一方,必兢兢业业,造福一地百姓……”

颜知府具体宣布了三件事:一、注重水利,修堤固堤,使淮安不再遭受水患;二、注重学政,上报朝廷,对寒门加大资助,为淮安在应天国子监争取更多名额;三、鼓励商业,开放包容,团结大族,共谋发展,共为百姓谋求福祉。

这三条一一对应百姓、士人、大族,极大获得了淮安各方好感。

回去路上,方父、方母都在说此人好话。

“这个颜知府,看着是个好官。”方父说着。

方母附和点头:“是啊,我也瞧着,是个干实事的。”

田萱倒是没说话,不知为何,她总感觉颜知府此人……嗯,有点假。

方临心中同样有些异样的感觉:‘这位颜知府,不过三甲进士,年纪轻轻就升官如此之快,可谓青云直上,背景深厚的同时,还要求履任各地,皆是在短时间内做出不小政绩,一次能如此,可次次皆如此……’

也可以解释,是对方背景深厚,选中了好地方,同时能力极强,不过,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协调。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人不是好相与之辈啊!’

……

半月后,府衙。

颜知府带来的齐师虔齐师爷汇报道:“大人,近半月来,城中各方都送来了拜礼,尤其是范、谷、马、邵、段五家,出手极为阔绰,除了银钱外,还有美人……”

“这是试探来了!我颜家可是大族,绝非那些小门小户出身的官员可比,区区一些银钱、美色,就能腐蚀。”

颜时登追求,乃是更高的官、更大的权,相比之下,这些算什么?

“夏虫不可语冰,大人光风霁月,岂能那些蠢虫可知?”

齐师爷恭维了句,笑道:“这些东西,我已按过往规矩尽数退回,并差人在城中暗暗宣扬……”

颜时登微微颔首,没说什么。

他为了城中百姓,可是拒绝了诱惑,这种光风霁月之事,宣扬开来,让城中百姓赞一声清廉,岂不是应该?

同时,这也是手段,提升官声民望的手段。

“大人,淮安水利方面,前任知府打下的基础不错,修缮一二即可,不过有一个问题……”

齐师爷道:“城外沿江有一片地域,官府、大户、百姓关系犬牙交错,城中大族想要在这里修建鱼塘,还有集观河、客栈为一体的酒楼、望江阁……”

“上任知府本打算,将这些尽数迁走,疏通、清理河道,作为泄洪渠道,可左右挚肘,阻力不小,耽误了下来。”

“这种事情,阻力大、耗钱多、见效慢。”

颜时登斟酌了下,问道:“可还有别的法子?”

“有,在这片地域建立荡田、鱼塘,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外围,仍旧可以修建酒楼种种,带来巨大利益。不过,此为一时之法。”

“一时是多久?”颜时登眯了眯眼睛,问道。

“若是修建荡田、鱼塘,作为缓冲,从宽预估,三年五载也不会出事,若是不遇到特大洪涝,甚至十多年都不会有问题。”

齐师爷顿了下:“就是此法,治标不治本,等起到缓冲的荡田、鱼汤被淤泥填满,若是再爆发水涝,那就恐怖了。”

“至少三年五载,长则十多年啊!”颜时登玩味笑了:“那就选用这治标之法吧!”

“大人。”齐师爷终究还有些良知,犹豫了下,又是道:“如今这个节点,其实极为关键,如果选择饮鸩止渴之法,后续就无可挽回了,再想用治本之法,近乎不可能。”

“齐先生啊,你知道的,我背景足够,只需要立竿见影的政绩。”

颜时登道:“选用后者,便宜办了大事,百姓不用迁走田地,在我任期内也得了平安,自然高兴;城中大族得了利益,也是高兴;我则得了政绩,同样高兴,这种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为什么要让大家都不高兴呐?”

“至于隐患,那是将来,那时我必然已经升迁走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他转过头,直视齐师爷眼睛:“我走后,管它洪水滔天!”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