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八十三章,鹿鸣宴重才之宴

情结大明 第八十三章,鹿鸣宴重才之宴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是鹿鸣宴,大明的重才之宴。

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终于拿到了仕途的入场券,其中的狂喜是不可想象的,新进举人个个兴高采烈、意气风发;

宴会逼格极高,食材奢靡精致,据说其中有一道叫“蜜渍鱁鮧”的菜,耗时达上百日之久;宴会上用的羊肉是极品,一只羊只取羊腿上最精华的半斤肉而已;冷热菜品甜点汤膳达五十八道之多

鼓瑟吹笙,唱《鹿鸣》。

看着满桌的奢靡佳肴,听着耳边喜庆的鹿鸣乐,朱平安却是一点胃口也没有,昨日午后小巷子里的场景一幕幕在面前回放:那奄奄一息的、乞求的、无助的眼神

其他的人都是兴高采烈,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吃的好喝的好交流的也好,只有李财提着筷子几乎一口都没有吃。

李财童子试时可是有着“饭桶”称号的,在这么丰盛的美酒佳肴面前,竟然一筷子也没动,这正是太不正常了,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李财因为考了最后一名,羞愧的吃不下饭了。比如说对李财充满羡慕嫉妒恨的郭子谕就是这么想的。

这次的鹿鸣宴,是按照名次分配席位的,李财等最后十名举人坐在了最边缘的一桌上。

郭子谕在李财前面一桌,尽管相邻,但是却是往里进了一个档次,此刻看着往日胃口好的不得了的李财一筷子也没动,心里面不由有些优越感:你院试案首又怎样,三品大员青睐又怎样,现在还不是在我后面 ?不过是一运气好些的方仲永罢了。

“李贤弟。虽是榜尾又何必介怀,你二十三岁便中了举人,除了大名鼎鼎的杨阁老又有何人能比得了你。”

“就是,你与我等不同,我等是暮秋之蝉。你如此年轻,日后肯定大有可为。”

“就是,现在整个应天城都知道咱大明又出了一位二十三岁的举人。”

与李财同一桌的榜末的举人见朱平安面对美酒佳肴,筷子动也不动,也以为是李财对最后一名有所介怀,所以同桌举人纷纷宽慰李财。

听着同桌数人的宽慰。李财有些哭笑不得。

“多谢几位仁兄关心,能中举我已经很满足了,或许是昨夜着凉,身体有些不适。几位仁兄慢用,莫辜负今日盛会。”李财拱手向在座诸位举人表示感谢。推脱口身体不适,让大家慢慢享用。

听了李财的解释,众人也都释怀了,想一想也是,二十三岁就中举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于是,桌上大家觥筹交错,畅所欲言。一派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感觉。

鹿鸣宴是文学盛宴,自然少不了文字唱合。

在座的众人在欢宴之时也都做些助兴的文字游戏,比如对联什么的。能写好八股文的,这些都不是问题。李财虽然没有胃口,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扫大家的兴,轮到自己的时候,也都是四平八稳的接下来,行云流水但也没有刻意出彩的地方。

众人皆是其乐融融。

宴会正酣的时候。喝好声传来,原来是最上面那一桌席位上曹解元做了一首诗词。得了在座众位考官及应天府知府等人的赞赏 的赞赏。

最上面一桌都是宴会的大腕,应天府的知府等僚官。南直隶的提学官赵大人,两位主考官,然后就是本次南直隶乡试的前三名了。

这一桌是本次宴会的重心,影响力颇大。很快,这首诗词传到了附近几桌举人手里,读后,不由得发出阵阵喝好声。

《竹》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有好事者抄了数份,有一份流传到了李财他们这一桌上,旁边有位仁兄抑扬顿挫的读了一遍,引得众人赞不绝口。

只是李财听完后,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当然诗是极好的,又是用典又是感慨,借竹述己,表明自己的清、洁、高、雅却未遇伯乐,一副不耻折腰于富贵官僚,不愿沾染靡靡之风,拥有远大抱负的极高逼格。

不过君年二十有五,应下了赵同知的捉婿,将家中妻儿置于何处?!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宁折不弯!

“李贤弟以为如何?似乎面有不屑?”

旁边一桌传来一声不怀好意的询问,李财抬头就看到了郭子谕正带着挪揄的看着自己。

这一声询问,吸引了周围众人的关注。大家都认为曹解元的诗词写的好,这个时候却有人不屑,能不关注吗,关注之后发现是最后一桌榜末中的人,而且还是在座年纪最小的举人,不由兴致更浓了。

“解元大才,诗词极好,自惭形秽而已。”李财自嘲的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的化解了郭子谕带来的不利境况。

一言既出,大家也都释然了,理解的笑笑。郭子谕却是面有不甘,但也没有继续发作,等待更好的时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果然,很快郭子谕就找到了一个机会。

因为曹解元这首《竹》写的很好,所以呢最上面那一桌大腕们有了雅兴,让在座的诸位新进举人以岁寒三友为题,任意择一做首诗词来,同乐一下。

这等机会可是扬名的好时机,在这里扬名,很快便能传遍南直隶,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于是众位新进举人一个个卯足了劲的想要表现。

郭子谕很快就写就连一首《咏竹》,然后便将目光转向李财那里,然后就有些兴奋了,因为李财迟迟没有动笔,而且面有愁思。诗词易作,好的诗词可是难求。看他那满脸的愁思,即便能写出来,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没错,李财一点动笔的意思都没有。

看着周围这些大明朝未来的掌舵者们在这里,闷头思考憋诗词,费心遣词造句,觉的很是讽刺。

诗词?

太白在世亦有何干!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需要的不是诗词书面,他们也不喜欢诗词书画,他们不需要什么宁折不弯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奄奄一息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哪怕掺着沙子的米饭。

众人潜心构思,挥毫泼墨,一时间,墨香盖过了菜香。

不时有人写好了诗,不时有人将诗词传于众人,不时有诗传到最前面那一桌,在座的都是举人之才,科举中的佼佼者,做的诗也都不差,所以不时就有两三篇佳作得到大佬们的肯定。

《竹》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郭子谕的《竹》诗也传了上去,而且还得到了首桌大佬的肯定,这让他不免有些沾沾自喜,放眼望去,只见末席李财仍旧只字未写,不免觉的此天赐良机。

于是,郭子谕向其他串桌交流的举子一样,端起一杯酒慢悠悠的来到了李财他们那一桌,跟在末座的诸位举人,寒暄一番,交流诗词一番,共饮了一杯。

然后,郭子谕好像突然发现李财面前那空空如也的一张白纸,做作的惊讶出声:

“李贤弟素有才名,怎么此刻却尚未动笔啊?”

郭子谕的这一声惊讶,吸引了临近几桌的举人们,大家都写好诗词了,虽然不是都得到了首座大佬的肯定,但也都不差。此刻听说有人还没有写出来,不由好奇的转头来看。

末座的末席,可与杨阁老相比的年轻的天才

可是此刻却是只字未写,是吸引众人注意?还是徒有虚名?

然后大家不免有些自己的想法。

“李贤弟出自山村,山上也多有松竹梅吧,可是平时所作好诗太多挑花了眼了?”

郭子谕又装作替李财说话似的,不经意间将李财出自山村的底细抖落了出来。

然后众人看向李财的目光就微微有些异样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听说李财出自寒门,多了几分赞赏,但并非主流而已。

古代门第观念还是很根深蒂固的,古代文化太讲传承,古代官场更是最看重门第。这也是事实。显赫的世代官宦和世代书香门第,代代都有名人辈出。而地位低下的百姓要想跻身社会上层比鲤鱼跳龙门还难,少有名人。这个残酷的现实不能不使人们对门第看的很重。

所以当众人知道李财出自寒门时,除了部分钦佩外,大部分还是异样的,寒门走出来的小子。没有关系没有钱财,能有多少发展。

此刻只字未写,再联想一下他这次中举是最后一名,不得不让众人有些怀疑。乡试时,数万生员奔赴考场。多少出自书香门第的生员从小就被长辈教书写字,寒暑不殆,除了吃喝就是学习了,可以说是职业考生,教育环境又好;他一个寒门子能在一堆职业考生中脱颖而出,对这位少年天才来说,运气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李财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郭子谕,看着他挑衅又淡淡轻蔑的脸

不清楚为什么总有人看自己不顺眼?

嫉妒吗

如果放在平时也就一笑了之。可是此时看着他们费尽心血的遣词造句,想一想整个大明有多少昨日的场景,自己心里面有一股抑郁之气难以发泄。

忽然有一种打脸的冲动。

不好意思。谁让你上赶着过来呢,正好自己某些情绪无法发泄呢。

写诗,自己还真没怕过谁,毕竟明后期到清朝到近现代那么多的诗词歌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己的。

“新进举人中,李财最是不肖,诸位珠玉在前。李财倒是自惭形秽了。”李财微微勾起唇角,向着郭子谕拱了拱手。

你还挺擅长转移话题的。不过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我怎么会让你得逞呢。郭子谕心中如是想道。

“李贤弟切莫谦虚,若你二十三岁中举都说自惭形 自惭形秽的话,我等岂不是要寻棵歪脖树,自挂东南枝了。”郭子谕伸手点了点众人和自己,摇着头笑道。

“就是。”郭子谕的话引的好事者附和道。

“李贤弟,切莫推辞了,山野多松竹,李贤弟定早有佳句,若是腹中好诗太多不好选,不如写来让我等一同帮你选选看。”郭子谕再一次催促道,眼神里满是挪揄。

这一下不仅是让李财写一首了,而是让李财至少得写好几首的架势。

在郭子谕的带头下,好事的人也多了,起哄声也多了。

李财看着郭子谕,腹诽道:还真当我写不出啊,我分分钟能写出几十首咏竹咏松咏梅的诗,你信不信?

是你要的。

在郭子谕的一再催促中,李财取过纸笔,在众人哄声中落笔: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一写出来,刚才叫的最响的郭子谕哑口无言了,这首诗仿佛专门打自己脸的,偏偏打的姿势还超帅无比!

立根破岩,仿佛在回应自己说他出自山村寒门。

千磨万击,任尔东西南北风,几乎就是在映射自己了!

可是,这只是自己的理解,因为这首诗任谁一看,满满的都是坚定顽强,风骨强劲

“好,李贤弟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同桌的一位举人,对李财的这首《竹》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