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情结大明 > 第八十四章,一枝一叶总关情

情结大明 第八十四章,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种意境简直让人一想就浑身充满力量!

“此诗极具风骨,堪比于公的《石灰吟》!”

附近都是举人之才,看了李财的这首诗,推崇不已,至于刚才曹解元的《竹》,则是相比之下,相形见绌了。

听着周围人的推崇,郭子谕感觉自己的脸热热的,可是此时却是骑虎难下,由不得退缩,只好硬撑着夸了一句,再一次催促道。

“妙,妙不可言,这一首就这般让人叹为观止了,那让李贤弟斟酌难选的其他诗篇岂不是更是绝妙,佳文共赏之,李贤弟切莫要吝啬、佳文自藏啊。”

承认你这一首很牛,但是我不信你还能做出堪比这一首的!郭子谕心想。

李财看了郭子谕一眼,便又提笔写来。

不信是吧,那就抱歉让你失望了,谁让自己心里这么不痛快,你还上赶着来呢!

《竹》

陋室卧听萧萧竹,疑是乡邻疾苦声。

些小吾曹后进辈,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一首写出来,周围的人全都哑然了,对末座末席的这位青年充满了敬意了。

这一首诗一扫在座众人的咏竹叹竹赞竹之风,另辟蹊径,不,可以说是有感而发吧。

直接升华了一个境界!

从竹到情,上升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

先前那首诗在咏竹风骨上可以说冠绝全场,这一首却是上升到了民生疾苦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人人都会说,可是做呢?在一众咏竹诗中,这首诗可谓石破天惊。

“如此两诗,如若是我也是两难。”

有人如是叹曰。

郭子谕此时已经瞠目结舌,愣在当场了!面赤耳热!怎么还真能写出来啊!

李财写的这两首竹都是郑板桥的诗,第二首诗李财稍微化用了一下让他更适合自己,其实老郑关于竹的诗还有几十篇呢,不过这两首就足够了。

自己若是都写来,也太惊世骇俗了!装逼什么的,自己本来也就不喜欢!若不是自己心情实在抑郁难以发泄,而郭子谕又上赶着来撩拨自己的话,自己一首诗也不会写的,对于出名什么的,自己并无多大兴趣。

见好就收,李财写了两首后,就放下了毛笔,淡淡的说了一句:

“献丑了。”

献丑了这三个字仿佛化作一个耳光,再一次落在了郭子谕的脸上,郭子谕无语的看着李财,听着他的献丑了三个字,满腔有苦难言啊,你献丑什么了,明明是我献丑了好不好!

很快李财所作的两首诗便有好事者抄写数份,传遍了整个鹿鸣宴,引得叫好声,此起彼伏。

很快就传到了首座一桌,这两首诗在这一桌引发的反应比今天所有的诗引发的都要强烈。

写完这两首诗大约只过了十几分钟吧,李财便听到周围人纷纷起身恭敬的喊了一声,“张大人。”

抬头便看见一位身着官服的白须老者正站在自己面前,含笑看着自己。

在鹿鸣宴开始前,这位大人还讲过话呢,所以李财一眼便认出了这位张主考官,于是赶紧起身,躬身行礼道,“见过张大人。”

张大人看着李财。捋着胡须,即是欣慰又坦然的对李财直截了当的说:

“是老夫坚持将你排在榜末。”

是老夫坚持将你排在榜末!

这一句话引发了一片轩然大波。这四周的人全都惊呆了,这怎么是主考官故意将人家朱平安排在榜尾的啊?

有仇?

李财得罪主考官了吗?

那李财本来应该是多少名?

一时间四周一片议论纷纷。

闻言。李财抬头看了看一脸坦然毫不隐瞒的张主考官,尽管他没有多余的解释,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李财读懂了。

这尼玛的当初刘伯温才有的待遇,这是让自己也见识到了?!

不过,榜首,榜末,李财一点也不在意,怎么说呢就像那首仓央嘉措的诗:

榜首。或者榜尾

水平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自己的实力水平不会因为榜首或是榜尾而有增减,而且在自己看到自己处于榜尾时,还平添了几分更加努力认真的劲头,可以说基本上也达到了张主考的效果。

就在众人认为李财这个二十三岁的青年肯定会拍案而起、分分钟就能狂躁起来的时候,只听李财毫无怨言,反而一脸感激的拱手道谢:

“多谢大人爱护,仁政虽年轻,亦懂大人深意。”

看着李财心神纯净,毫无怨言。张大人闻言甚是欣慰,“初看你试卷,叹为解元之才,及至填草榜拆糊封时才发现汝年仅二十三。担心锐气太盛,唯恐拔苗助长,官场上多一个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青年。也是我大明的损失。若要刀利,就要多打磨。不过今日观你举止。观你之作‘一枝一叶总关情’,将你排在榜尾 在榜尾。这是我老夫的过错,但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负,戒骄戒躁,一步步扎实做学问,要做伊尹,做萧何,不要做少年成名的举子。”

伊尹,萧何,都是名传千古的宰相大才。

众人闻言,皆是有些吃惊张主考官对李财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戒骄戒躁,一步步扎实

这几个字像是醍醐灌顶,让李财一下子感觉浑身轻松。

自己刚刚因为昨日所见的场景而吃不下饭,岂不是也陷入了误区,想咬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只能撑死自己。

愤青了,呵呵。

要求是,要有抱负,但是更要一步步来!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李财脸上的愁思一下去了,豁然开朗,不由深深一拱到底,向张主考官表示感谢:

“多谢大人教诲,平安感激不尽!”

看着李财豁然开朗,张主考官不知道李财是对昨日场景的愤青中豁然开朗了,还以为是自己的一席深意被李财深深理解了呢。

于是,张主考官更加欣慰了。

一时间,很是爱护后辈的张主考,深明长辈深意的李财,在众人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长辈提携照顾后辈的佳话,或许不久之后,这段佳话还是流传得更远,甚至可能还会成为后世经常提及的一段文坛佳话。

“这样老夫就放心了,来,随老夫去前方共享此宴。”张主考官捋须,邀请李财一同往最前面一桌享用鹿鸣宴。

张主考官的邀请,让众人对李财更是赞叹不已,就凭张考官的这个举动,就知道那个榜尾的青年,真正的试卷成绩肯定会很好很好,如果张主考不是爱护后辈心切的话,解元大约就是姓李了吧。

“今日同桌赴宴,将来还是老夫占了便宜,以后像我这种品级的怕是排不上队了。”

张主考捋着胡须,开着玩笑的说。

虽是玩笑之语,但是在众人心中怕是不亚于惊雷,连张大人这种品级都不够格跟朱平安同桌享宴的话,那李财得是多高的品级啊

张主考怎么对李财这么一个青年这么高看?

众人尽管不解,但是看向李财的目光还是高看了几分。

“张大人莫要拿小子玩笑了,仁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若不是张大人教诲,仁政怕是误入歧途了。”

李财看着众人的眼神,一脸苦笑着,向张大人躬身行礼。张大人这一席话,怕是又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了。

刚才还说担心自己锐气太盛,怎么这会又不怕了呢?!

其实李财的这两首《竹》诗是罪魁祸首,俗话说字如其人,其实诗更如其人,第一首《竹》以竹喻己,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表露露自己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坚韧形象,感情真挚,意味深长。另一首诗更是表明了自己不是一个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少年,而是出自寒门更懂民生疾苦。

除此之外,再加上李财领会了自己的深意,原本的担心不复存在了,所以张主考官也就没再掩饰自己对李财寄予的厚望!

数九寒天,北风扑面,尤其是夜晚时分,犹如刀割。

鹿鸣宴了一整天的李财,在傍晚宵禁前回到了客栈自己的房间,呼吸间都夹杂着酒气,带着些许醉态。李财曾经下过决心不喝酒的,但是鹿鸣宴上那么多大佬你一杯我一盏的,自己怎么好意思在那干吃菜?!所以尽管非常克制,但还是不免有三分醉意。

回到房间后,李财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坐在靠窗的书桌前打开那神秘老道赠送的《传习录》,挑亮了油灯看了起来。

三分醉意,头有些沉,难以集中精神,李财给油灯遮上灯罩后打开了窗户,寒风簌簌吹来,几分刀割的感觉,让李财瞬间清醒了很多。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张三丰的“道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因为有着数百年的经验,李财在看《传习录》的时候却是看出了一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百战百胜的法门,其核心就是张三丰的八字箴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

夜未央,雪入窗,某位临窗看书的青年渐渐沉入书中。

第二日一大早,李财便起床洗漱完毕,斜挎着书包,夹着黑木板和往常一样出了门。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字做学问强调的就是坚持不懈。

数九寒天,在寒风中练字看书,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及至来往的行人渐多之后,李财便收了毛笔、竹筒、黑木板等物,施施然走出树林,在街上店里面要了一碗鸭血粉丝汤就着油饼吃了一个早餐。

吃过早饭后,李财便斜挎着书包往应天城外的码头走去,准备询问一下逆流而上的客船。了解一下情况。应天的码头在这种天气也比较繁忙,李财去码头那询问情况,码头上的人看到李财的长衫也都不敢怠慢。

经过询问,李财大体了解了情况。一般的小船在这种天气是不会逆流而上的,只有大一点的客船和货船才会在帆、桨或许还有纤夫的综合作用下逆流而上,而且船资也比顺流而下时贵了三倍之多。

不过有一艘大型货船的东家主动接洽了李财,这艘货船明日一早便会启程逆流而上,要到巴蜀一带。中间有一段是和李财的旅程重合的。

东家找上李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借助李财的身份。明朝没有高铁,没有飞机但是有水路、驿路。驿路类似今天的国道,驴友可以自驾游,不收费,不过驿站只负责接待官员和公差。一般的水路是免费的,但是有些水域还是像京杭运河一样设有钞关的,也就是大明的收费站,小船之类的免费,但是大型的货船之类的还是要收费的。

不过大明朝重读书人。有规定做官的船不收费,太监的船不收费,进士、举人、秀才的船不收费。

明朝人也喜欢占便宜,想方设法不缴费,偷点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逃费,手段很多,核心是作假。比如假冒官船,在船头竖假牌子,写什么大官官职之类的越大越好。吓唬收税差役,让其赶紧放行。再比如,自己不是进士、举人、秀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个进士举人之类坐船,这是护身符啊,税务官要收费,自然有“护身符”出面对接,一样免费。假冒官船风险很大,于是。商贾们纷纷聘请进士 聘请进士举人护航。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