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 第217章 龙场悟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第217章 龙场悟道

作者:男儿带吴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3:46:18 来源:小说旗

听到王守仁乃是圣人,朱元璋顿时肃然起敬。

“圣人!我大明朝也有圣人,哈哈哈,这是天佑我大明朝啊!”朱棣也是抚掌大笑,大明孕育出了一个圣人,这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朱佑樘更是激动的全身都在颤抖:“没想到我大明也能出一位圣人,好,好得很啊!朕回去后就要重用王守仁,然后让他教导厚照,从小有圣人的教育,我儿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王守仁从小心思就不同常人,小时候与教书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先生说科举就是最要紧的事情,可王守仁却说读书是为了做一个圣贤之人。”

朱元璋认可的点点头:“好一个圣贤之人,平常人说这样的话,大多只是空话,没想到这个王守仁却真的成为了圣贤,此等人物确实不凡啊......”朱元璋说着,眼珠子咕噜咕噜的转,一看就是在想什么不好的事情。

朱棣一看朱元璋这个样子,顿时笑道:“父皇不会是想着要去弘治年把王守仁带走吧?”

“什么?带走我的圣人?不可不可,就算是太祖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啊!”朱佑樘顿时急了,他本来就敬重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而现在知道了王守仁将来会成为圣人,本就想着要重用王守仁呢,怎么可能把圣人拱手让给别人,就算这个人是太祖也不行啊。

朱元璋有些气恼的瞪了朱棣一眼,自己的小心思竟然这么轻易的就被朱棣给看穿了。

“为什么不能让他跟咱走,你治下的大明乌烟瘴气的,皇权旁落,身为皇帝竟然还被大臣们牵着走,留在弘治咱觉得可惜了。”

“不可以,不可以,朕以往只是不愿意去争,可是并不是代表朕不会争,朕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以往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确有些不妥,朕原本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可现在看来人的**是不可能被填满的,朕越是退让,这些人就越是蹬鼻子上脸,朕可以受委屈,但是绝对不能将来让朕的儿子也受委屈,朕已经决心回去之后就要改变当前的局面,而王守仁乃是大才,留着能够帮到朕。”

朱元璋见朱佑樘突然有了决心,努了努嘴算是暂时不提这事了。

朱佑樘见朱元璋不说话了,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张了张嘴打算说什么,这个时候赵长歌却说道:“圣人并非轻而易举的就能成为的,王守仁也是历尽千帆才最终完成了蜕变。”

“在弘治二年,十八岁的王守仁与夫人一起回余姚,路过广信的时候,王守仁拜访娄谅,娄谅向他讲授了“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是喜欢,随后他读遍了朱熹的着作,思考所谓的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定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却什么都没有发现,反而人病倒了。”

“就因为这个,王守仁开始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后来中国的哲学史就称这件事情为“守仁格竹”。”

朱高炽此时也说道:“一般人对于大儒所说都是推崇之至,程朱理学更是被无数的儒生认为是至理,没想到这个王守仁竟然会去质疑,光是这样,就证明了王守仁并不受思想的禁锢,他的确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王守仁的一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弘治五年的时候,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中举后学业有成,他开始喜欢谈论军事,可惜二十二岁的时候考进士落榜了,二十五岁时王守仁再一次参加科举,原本以为这一次十拿九稳,可没想到再次落榜,他的状元父亲就开导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王守仁回答,其余人都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到了弘治二十八年,王守仁继续参加科举,这一次因为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王守仁从此踏上了仕途。”

“好心性!”朱瞻基轻轻的拍了拍手:“朕听过不少人因为科举落榜而心灰意冷,甚至再无勇气参加科举,而王守仁两次落榜,却能越挫越勇,不俗,确实不俗。”

赵长歌点点头:“与他的父亲相比,王守仁在科举之路上走的的确不顺,有一个状元父亲,王守仁的压力也挺大的。”

“谁能想到未来的圣人竟然会在科举上屡次失败,或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义吧,受尽挫折,方能使王守仁蜕变成为圣人。”朱祁钰也缓缓的开口说道。

“王守仁的确受了不少苦,这科举失利只是其中一处磨难。在正德元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书想要救人,因此触怒了刘瑾,被杖四十,贬到了贵州龙场给龙场当驿站驿丞。同时王守仁的父亲也被赶出了京城,调任到了南京当吏部尚书。”

朱元璋此时不悦的轻哼了一声:“宦官当权,可恨!”

即使赵长歌也说了这刘瑾专权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朱厚照想要刘瑾等人对抗文官集团,可是朱元璋听到宦官乱政依旧觉得非常的气愤,若是刘瑾这些人站在他面前,他一定下令全部拖出去凌迟处死。

“刘瑾自然可恨,他是一个小心眼的人,王守仁得罪了刘瑾,即使被贬了,刘瑾也没有想过要轻易的放过王守仁,在去贵州的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来的人追杀,为了活命伪造跳水自尽才躲过了一劫、王守仁逃到了南京,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可王华却对他说朝廷既然委命于你,那你就有责任在身上,你还是去驿站上任去吧。王守仁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赶往了贵州龙场,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改变了王守仁的一生。”

“龙场在当时还是一个未开化的地方,不过王守仁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到了龙场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很快就受到了民众的爱戴,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对于《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非常多的感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也是在这个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