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家父暴君李世民 > 第二十七章连锁反应

家父暴君李世民 第二十七章连锁反应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3: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醴泉虽是新置,但不过短短数月时间,却已经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贩夫走卒、车队商旅、官府游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因,正是源于九嵕山昭陵的修建。

就像是后世的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往往能够带动、创造周遭经济繁荣。

醴泉县如今也是吃到了这一份昭陵修建的红利。

上到官府、下到百姓,因为昭陵的修建,几乎都得到了额外的实惠跟好处。

从而也使得醴泉县的手工业等产业变的越发蓬勃。

几乎每家每户所做的事情,都与昭陵的修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即便是不起眼的布鞋、粗布短打衣衫,都能与昭陵的修建联系到一起。

而他们的潜在客户,自然就是修建昭陵的工匠。

酒楼、饭庄、赌场、茶肆,甚至包括妓馆也因此在醴泉应运而生。

李治不清楚以前这里每天能有多少文的铜钱交易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醴泉每日的铜钱交易绝对要远远超过从前。

在长安城用铜钱买卖是最为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偏远州、县的普通百姓而言,以物易物才是最寻常的交易手段。

醴泉的繁忙热闹让李治感到有些吃惊。

但令他错愕的,则是在一家饭庄吃饭时听到的民怨声。

朝廷暂停修建昭陵,就像是按下了醴泉向上繁荣的暂停键。

那些最为基本的生活用品,那些开采山石的工匠,那些承担运输的马车、牛车,那些因昭陵修建拔地而起的饭庄酒楼商铺、赌场妓馆等等。

都因此而面临着收入与客人的减少。

尤其如今正是农闲之时,天气渐寒,无论是为了过一个好年,还是为了生活更为富足一些。

总之,在昭陵暂停修建后,他们当初定下的收入目标,可能就要落空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治走出饭庄,有些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在上马车时,李治脑海里突然闪过两个字:外包。

只是不知道,如此一来到底会肥了谁、又坑了谁。

本不打算在醴泉多做停留,便赶往烟霞镇。

但因为听到这些民怨声后,李治则改变了主意。

甚至为此还特意支开了周老实跟陈不同二人。

虽没能赶上醴泉县隔三差五的集市,但那集市时颇为热闹的横竖两条街上,此时也是人来人往。

两侧的商铺自然无法与长安东西两市相媲美,甚至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十字路口的拐角处,一家茶肆开在显眼的位置,李治带着王相和、姜楠两人,想了想后,还是迈步进入。

三人俱是一身颇为华贵的衣衫,自打一只脚迈进,就立刻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

尤其是随着身后的姜楠进入茶肆,整个茶肆瞬间变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李治要了一杯热水,倒是给王相和要了茶肆里最贵的茶。

反正都是姜楠付账,他也不心疼。

随着他们坐定,伙计开始上茶,整个不大的茶肆也在适应了三人的到来后,开始又慢慢变的热闹起来。

只是时不时的就会有人装作有意无意的瞟向他们这边。

听着这些人天南海北的高谈阔论,时不时也会像在饭庄一样,唉声叹气的抱怨着朝廷暂停了修建昭陵一事儿。

斜对面的五个汉子,年岁都已经在三十岁往上。

其中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嗓门儿极大,李治就算是不刻意去听,都能听到那家伙的抱怨。

而后就慢慢听出了门道,除了有人抱怨朝廷迫使自己今冬收入减少外,便有人会去攀比、羡慕。

比如对于谁谁而言,根本就不会有影响。

不管朝廷打算什么时候再开始修建,反正那谁谁已经捞足了油水,根本不怕。

李治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楠,因为在诸多的抱怨中,还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昭陵暂停修建,致使他收入减少,从而连去妓馆都去不起了。

姜楠一脸平静,像是根本没有听到一样。

只是察觉到李治看向她时,才抬头给予回应。

“殿下,您听,刚刚有人提起陈不同的名字了。”姜楠小声在李治耳边说道。

依旧是斜对面那五个汉子,其中一个此时正说道:“陈县尉的兄长在九嵕山可是管事儿的,自然不怕昭陵停建了。”

“话说回来,昭陵停建还真不怨不得朝廷,要是陈老大他们不弄出坍塌死人的动静,朝廷会停吗?”

“话是如此,可陈老大的小舅子,不也被埋了,现在断了一条腿,接也接不上,往后啊,只能在榻上过活了。”

“陈老大干的也不过是苦力活罢了,就算是之前照顾了七大姑八大姨、远亲近邻,但这一次小舅子断了腿,谁知道还能不能在远亲近邻面前抬得起头来?”

“当初央求着陈老大帮忙,十来岁的半大小子都被带到了昭陵干苦力,现在出事儿了,陈老大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有陈县尉撑着怕什么?只要陈县尉还在,陈不同就不怕那些当初央求他的远亲近邻、七八姑八大姨。”

“所以啊,说到底,县尉还是不如县令啊。听说了吗?烟霞现在又开了两口窑……。”

“那又如何?现在都停建了,开几口窑烧出来砖给谁用?”

“但总有重新开始的时候啊,到时候你小子可别抢着去啊……。”

“那也得看是不是农忙的时候。”

一边听着茶肆里的客人扯天扯地,李治一边死死盯着王相和。

王相和茶碗的茶吃的已经见底了,但依旧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最后还是无奈叹口气,一脸苦相的起身,招手向伙计又要了一壶好茶,却是示意送到了不远处那桌上。

随即王相和上前行礼,倒是把人家给吓了一跳,局促不安的不知道是该起身还礼,还是该请人家坐下。

茶肆一时之间,也再次变的安静了下来。

“请几位……喝茶。”

王相和有些手足无措:“不坐了,站着就行。”

自小就被送进了宫,不到二十岁就开始侍奉在大唐皇帝身边。

所接触的都是些坐在“云端”、掌控天下大势的高层人事物,与真正的乡野村夫几乎所处的就是两个世界。

也根本就没有打过交道、主动上前攀谈的经验。

所以若不是李治刚刚死死的盯着逼迫他,他也绝不会来跟这些泥腿子们打招呼的。

“敢问烟霞镇不是只有一口砖窑吗?”王相和略显笨拙的问道。

离他最近的中年男子,张了张嘴,一时竟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充满了礼貌与距离感的问题。

李治在不远处已经开始低头憋笑,实在没想到,还能看到王相和如此憋屈、笨拙的一面。

“马家。”

另外一位呵呵着,神情之间有些玩味儿:“马家知道吗?这位贵人要是不知道马家,打听打听就知道为啥又开了两口窑了。”

“还望这位先生不吝赐教。”王相和下意识的又想行礼,但又觉得不应该行礼。

可……这……仿佛觉得好像又对人家不尊重。

不远处的李治看着王相和的窘迫样子,已经笑的双肩抖动不停。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李治这才直接走了过去。

而他走了过去,姜楠也不可能独自一人坐着,只好跟着走过去,与王相和并肩而立。

姜楠如今不过也才是十四岁,但已经是个身材高挑的美人坯子。

如今即便是用花容月貌来形容她都不过分。

所以姜楠的到来,瞬间让眼前这几桌的茶客眼睛一亮。

但李治隐约还是能感觉到,面对一个美少女时的那种心动与惊艳,还是给这些茶客带来了一丝局促跟不自在。

“敢问大叔,这马家不会是跟县令有关吧?”李治毫不客气,自来熟的一屁股坐在了中年男子边上问道。

“这娃还是真聪明……。”

不远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胡须都已经有些花白,听到李治如此说,不由赞叹道。

而旁边的另外一位则是打断了老人的话:“公子猜的不错,马河正是县令夫人的亲哥哥。”

“这么说来,他建砖窑也是为了给昭陵供砖石了?”李治好奇问道。

“那倒不是。”胡须花白的老人再次开口。

“哦?敢问老丈,这其中可是有什么弯弯绕?”李治说完后,不忘看了一眼王相和。

王相和瞬间明了,又招手让伙计上茶。

这一次整个茶肆都欢呼了起来,其中还夹杂着夸赞李治的声音:公子气派。

于是李治也高兴:“每桌都有,我请各位喝茶。”

“公子是真聪明,也是真气派啊。”

胡须花白的老人,显然也知道该如何称呼李治了。

随着李治起身,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后。

老人便说道:“马河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些力气活、苦差事儿呢?就是打着建窑的幌子,在烟霞弄来地,而后转手一卖就是了。如此一来,有他马河的名头,还有县令撑腰,谁会去触霉头?”

“照老丈这般说,那这朝廷修建昭陵,岂不是富了不少人?”李治问道。

“有人吃肉,就会有人啃剩下的骨头,嚼不动的骨头还会有人抢来吮吮味儿,最后便是那带肉腥味儿的汤了。”胡须花白老人旁边的那人隐喻说道。

“那不知这马家吃的是肉,还是啃的骨头?肯定不会是喝剩下的汤吧?”李治眼珠子滴溜溜转。

“公子果真聪明。”

那人由衷的对李治竖了个大拇指,继续道:“至于马河吃的是肉还是啃的骨头,这个我们就不好说了。但如公子所言,肯定不是只带肉腥味儿的汤。”

看得出来,这一桌中,显然就属他能言会道,知道的也多。

“敢问公子是……?”那人话锋一转,神情诚恳的请教道。

这一桌茶客,甚至是包括临近几桌的茶客,顿时也不由竖起了耳朵。

“跟家父打赌,狂言我不靠家里也能找到生计。这不,就想着来醴泉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吃上肉、啃上骨头。”李治看似憨厚实在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