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风起时空门 >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是最佳人选

风起时空门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是最佳人选

作者:芭蕉夜喜雨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4 22:42:29 来源:小说旗

如一滴水掉进油锅,西北来的战报,在京城很快就炸了起来。

大齐已经十数年对内对外无战争了。九边虽时常有外敌滋扰,但那都是小规模的战斗,都不会往至正帝龙案上递奏折的那种战争。

九边的将帅只把那些小规模战争当做练兵。

大齐立国已近三百年,对周边小国来说,大齐属实是个惹不起的大国,少有不要命地跑来挑衅的。

但这回不同了。

关外异族因去岁受灾,一年了都没缓过来,缺衣少食的,便在函谷关囤集兵力四十万,想入关来抢了。

对方兵力多,守将方胜闭关未战,亲自上了奏疏,八百里加急,请求支援。

收到战报之后的次日朝会,集英殿中再次挤满了王公和文武大臣。

至正帝肃着脸,一言不发。殿中众人也是大气不敢喘。

怎会料到太平了这么多年,竟再起战事呢。

囤兵四十万!竟比函谷关还多了十万兵力!函谷关一旦被击破,大齐西北国门失守,关外铁骑冲杀进来,一马平川会直逼京城。

后果不堪设想。

见众臣不说话,至正帝问道:“西北来的战报,想必你们都知道了,便都说一说吧,如何应对。”

殿中嗡声四起。

“方胜还是太年轻了。若是吕……还在,怎会千里迢迢派人进京求救。送进京的只有捷报。”

有大臣开始怀念起当年数代人镇守函谷关的吕家来。

有大臣点头附和,“方胜还是缺少经验。”

户部尚书刘启和晋王默不吭声。若真算起来,方胜还是刘氏族眷,几年前函谷关换将,还是他们力荐方胜担任函谷关守将的。

太子想了想,觉得身为储君,这会有必要刷一刷存在感,“父皇,函谷关兵力不足,不若从别处调集兵力支援。”

“从何处调集?”

呃?太子思索起来……

当年方胜把关度换掉,而关度是在吕国公出事之后的接任人选,后来被调至雁门关。那关度是他的人。若关度领兵击退敌人,将再无人质疑和动摇他储君的地位。

“可调雁门关兵力。”

赵广渊扭头看了他一眼,又收回目光。太子还是那样,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调雁门关兵力?

众臣和至正帝思索起来,秦王不同意,“雁门关离函谷关甚远,怕是支应不及。可从邻近的大散关和陇关调拨兵力。”

“不可!”太子不同意了。

“此次西戎和蕃厥合作,各囤兵二十万在函谷关外,怎知他们不会派兵再从大散关和陇关寻求突破?”

太子看向秦王,“若他们分兵另两关,另两关尚且自顾不瑕,如何再支援函谷关?”

众臣一愣,是哦,只说函谷关外西戎和蕃厥囤兵四十万,万一他们还联手了别人,分兵他处呢?

万一大散关和陇关派兵支援,敌人趁那两关兵力空虚,声东声西,一举突破呢?

楚王看不得太子把他三哥问住,跳起来反驳,“西戎和蕃厥能集结四十万兵力,已属不易,怕是倾了全部。还分兵各处?若真有那么多兵力,集中至函谷关外,一举攻破不是更好?”

太子很看不上他那副有勇无谋的样子,“西戎或蕃厥,他们要囤集这么多兵力是不容易,如今这四十万还是两国联手了,但你只知他两国联手,怎知他们未再多联手几家?”

还多联手几家,当打仗是开玩笑过家家呢!

楚王想反驳太子,但被秦王看来一眼,便只好把话吞了回去。

但一细想,往年,要么西戎要么蕃厥,两国单打独斗,你这个月滋扰,换我就下个月,这回怎么联手了?

这两国能联手,或许还真如太子所说,还联手了别国?

楚王便不作声了。

最后觉得从各边关调拨兵力风险太大,至正帝和众臣商议下来,便决定从京郊大营调拨二十万兵力前去支援。

只是,由谁领兵呢?

至正帝在集英殿里扫了一圈,文臣站一边,武将站一边,扫了一圈下来,眉头越皱越紧,竟无一将令他满意。

众武官被至正帝的目光扫到,如芒在背。

武将不是都凭军功加官进爵吗,怎么没人请战了?

赵广渊站在前排,余光看到上首的至正帝那黑青的脸色,只觉得讽刺至极。

当年他那好父皇非嫡非长,全靠身后有个好妻族。吕家守边百余年,数代人苦守函谷关,在大齐几任皇帝心中那都是极忠心的存在。

皇祖父也是看中了他身后的吕家,才力排众议,把他立为储君。

结果呢,对于扶持他上位的吕家,他是怎么回报的呢。卸磨杀驴,兔死狗烹,吕家最终还是落得一个阖族被灭的下场。

那之后,与外祖父齐名的武将,隐退的隐退,交兵权的交兵权,大齐朝上已找不到几个能克敌制胜的将军了。

还掌兵的将军,多是没有太多战争经验的新一代。这些年新旧将军得不到很好的接棒,断档得厉害。太平日子又过久了,早已失了血性和斗志。

赵广渊敛下眸中的讥诮,没有出声。

“无人请战吗!”至正帝厉喝。

随即便有十数人出来请战,可至正帝都不满意。

太子看了一眼这些请战的武将,也是皱起眉头。这些将领身在大齐京城,太平日子过久了,身上早已没了那股克敌的威势。

且都身份不够。

从京城领二十万兵力前往西北支援,一定要是一个身份足够的人,才能既领好这支队伍,指哪打哪,又同时能号令函谷关三十万大军。

这些人,身份不够。

定国公展矶出列,“臣展矶请令。”

展矶?

众人目光都投了过去。

定国公展矶,是至正帝的心腹,也是大公主的公爹,掌京畿九营,年轻时,也曾在战场浴血拼杀,国公这个爵位,虽是继承于他的老父亲,但定国公自己也是有累累军功在身的。

而且这身份,也足够。

至正帝刚想点头,又想着戍卫京畿的重任他交给了定国公,定国公一走,京城的安危交给谁?

扫了一眼站在前头的几个儿子,目光落在太子,秦王,最后落在越王身上。

定国公不能离京!

再议。

又议了半天,至正帝总是因这啊那的,不满意。众臣苦了脸,从天不亮就排队等着上朝,这会都正午了,还不放人。皇上不饿,他们饿啊。

前胸贴后背了。

心里直叫苦。

至正帝也饿,这一早上心力交瘁。“此乃头等大事,还望众卿尽快商议出合适的领兵人选。退朝。”

“退朝!”

司殿太监一声唱,众臣如听天籁。“恭送皇上!”别提多雀跃。

出了大殿,众臣早已没了聚在一起说小话的兴趣,脚步匆匆就出了宫。蒋项左右看了看,接近越王,“王爷?”

赵广渊朝他轻轻点了点头,“本王想领兵。”避嫌一样,提脚就上了马车,走了。

蒋项愣了愣。齐亲王走过来,手臂撞了撞他,“说了什么?”

蒋项看他,想着如果王爷是这个意思,那还需要齐亲王助力,立刻就挤了笑脸拉住齐亲王,“走走,先去吃饭,饿得我头晕眼花。”

“放开我,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齐亲王不满,可到底还是跟他走了。

回到府里,赵广渊召了幕僚,说了他心中的打算。众人错愕后,有同意有不同意。

“这会正是关键时期,王爷合该留在京城才是。”

“我赞同王爷领兵!只要此次击退西戎和蕃厥,对王爷将大大有利!”

赵广渊点头,“我正是这个打算。函谷关那边这些年咱们渗透得还算可以,那边有咱们的人,本王也一直想去彻底收复外祖父给我留的后手。这次是个绝佳的机会。”

而且此前皇上轻轻揭过太子的过错,他已试探出皇上的态度,他想得遂心愿,还需另僻蹊径。而此次机会,正好。

众人听他分析,精神大振。

“那咱们得寻些帮助,不能由王爷自已提领兵的要求!”

若由王爷提出来,不止皇上,太子那边估计也会多想,必要阻拦的。

而按皇上的意思,京中众将,已无拿出得出手的将领,都不如守边的将领善战。

那就肯定要选一个身份和份量够的,起监军作用,可以融合函谷关三十万兵力和前去支援的二十万兵力的人。

但凡这个人身份不够,两边人马,必是东风压西风,在战场上,为争功,你不听我的,我不听你的,是为大忌。

定了此事,接下来众人便开始商议如何策动各方,让他们保举,最终让越王可以领兵。

散会后,赵广渊拍了拍蒋文涛的肩膀,“你岳父那边,还需你出马。我怕先生不能说服于他。”

蒋文涛点头,“下官明白。下午我就带德阳回王府陪他们吃饭。岳父疼德阳,让德阳去求他。”

赵广渊笑了起来,“德阳要是缠起人来,齐王叔确实招架不住。你跟德阳说,此事若成,我欠她一个人情,将来有什么需要我这个堂兄做的,只管开口。”

“好。那我代德阳领下了。”

蒋文涛走后,赵广渊站在原地想了想,又分别派了数人出去。

燕宅,燕惊蜇也正在书房想着领兵人选,忽地就被猛地闪现在面前的暗卫吓了一大跳。心脏扑通扑通跳。

因为暗卫都藏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很多时候他都忘了他们家还有越王派来的暗卫。

缓了缓,才起身,“是越王有事交待?”

暗卫点头,也不说话,只交给他一张小纸条。人忽地又不见了。燕惊蜇愣了半晌,才去看手中的纸条……

越王想领兵?

而另一边楚王也被赵广渊约了出来。

“你想让三皇兄领兵?”

“正是。”赵广渊煞有其事地点头,“三皇兄比起太子,还缺了声望。此次,便是他最好的机会。”

“你怎么不去?”

“你想看我死在战场上?”赵广渊斜睨着他,“你那侍妾还有数月才生吧,就这么盼着继承我的王府了?”

楚王一噎。觉得自己真是猪头脑子,赵广渊如何能出京,如何肯出京。

他好不容易才从皇陵那里回到京城,苦熬十年就盼着撸倒太子,替他皇兄和外祖一家平反,他能主动去送死?

心愿未遂,怕是打死他都不会想要离京。

那三皇兄离京合适吗?

若是胜了,那真如老七所说,这个军功谁都压不住,父皇那里也会重新权衡太子和三皇兄谁最合适那个位置。

不过,要是有个万一,三皇兄在那边出了事呢?

那就留下我一个人了?

楚王心里砰砰跳起来。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番。那个位置谁不想要呢。可他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与太子和老七一博呢?

很快就撇开脑中的想法。斜了赵广渊一眼,“三皇兄出京,不会正好合你心意吧?”

摇头,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三皇兄还是留在京城更好。京城安全。”

“在函谷关能有什么危险?他是监军,又不需要出兵迎战。事态不对,还不会跑?”

跑?

跑也不是不行。万一关隘都破了,还能不跑?有那么多人护着呢,能出什么事。“行,一会我就去找三皇兄。”

结果,秦王一听,并不同意。

还不由得多想了一些。

现在父皇的这些儿子,最有实力的不过是太子,他和老七。他一出京,留老四在京城是绝计斗不过太子和不知深浅又隐忍十年的老七的。

而且战场之事,瞬息万变,万一他出了事,不说别的,只说伤了手伤了脚,那离那个位置也就无缘了。

而且就算在战场上不出事,万一那两方暗中动点手脚呢?

他还能回到京城吗?

这一刻,秦王不由得就多想了些。

本来力推秦王应下此事的楚王,一听他三哥分析,也觉得不合适了。“难道老七是故意说给我听的,就是想让三哥离京?”

好叫他捡着机会?

“那不如推举老七算了!”

推举老七?秦王眼睛一亮。与楚王再对视一眼,合适!还真就老七合适!

把老七支出京城,他兄弟二人趁太子分心,专注对付太子。若老七在那边有个万一,那正好。若不幸给老七捡着军功,那他回不回得来,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吗?

“那还得安排我们的人手在军中!”

秦王点头,那是一定的。“此事交给你去安排。”

“三皇兄放心。我一定把此事办妥!”

而太子那边,做为最信任的幕僚,当燕惊蜇把推举越王领兵的种种好处分析于太子的时候,太子也是连连夸赞。

“还是燕卿深得孤的心意。”

上次不能杀了老七,这次一定可以。

老七再有人手,能有他在军中的人手多?

这一回,必让他去得,回不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