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六十六章 死前,生后,你我

诏道于天 第六十六章 死前,生后,你我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5: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生渺渺,经声阵阵。

如哀乐,似悲鸣。

天琼峰顶的湖水如有真灵,闻此诵经声翻涌之势渐淡渐弱,雾气随之而轻微散开,重见天光。

然而湖中央那块剑石却是正在颤抖,就像是正在遭受到某种强烈的冲击,细微的石砾不断从中落下,与周遭的越发平静的湖水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在此之前,白南明的身体早已飘了起来。

那道直抵天空与落日争辉的气息丝毫没有因此而衰弱半分,置诵经声如若罔闻,似盛夏蝉鸣。

纵是一言不发,沉默不语,整个世界也能感受到她的骄傲与不屑。

下一刻,这种态度真实地降临在人世间。

只是瞬间,满山诵经声骤然大乱。

站在满山坟前的守坟人们,于这一刻身形晃荡几近跌倒,鲜血从枯瘦的双唇中溢了出来,分明就是心神受到了极其强烈的冲击。

与此同时,本已趋向平静的湖水再次沸腾起来,蒸腾出无数雾气。

水雾随着白南明残留的意志而浓郁,不断往外扩散,直至淹没整个天琼峰顶。

雾中有声音响起。

“这是它们的唯一机会。”

余笙看着顾濯,轻声说道:“不要让前功尽废。”

顾濯明白话里的意思。

白南明之所以留在这里,为的是镇压白家历代先祖残魂。

那么,在她的遗蜕即将灰飞烟灭的今天,无疑是那尊羽化残魂挣脱囚笼的最好机会。

或许也是最后的机会。

话音落下刹那,顾濯神魂旋即遭受强烈冲击。

以抵在白南明眉心上的手指为桥梁,无数道诵经声涌入他的识海当中,反复响起,嗡嗡而鸣,吵闹不休,偏生经文里的意思又是教人平静。

这种极致的矛盾冲突意味,带来沉重到极点的负担,哪怕是踏入无垢境界的修行者也无法长时间承受,否则自身的神魂定将被诵经声撕裂,以至身死,又或是沦为傀儡。

就像此刻山上那些正在诵经的守坟人。

顾濯不是无垢境,但他更不是寻常的修行者。

那些本该恐怖到极点的诵经声,落入他的识海当中成不了狂风暴雨,只是盛夏时节窗外林中的蝉鸣,于心烦时听着几分吵闹,仅此而已。

他的神魂不曾失了自我,便能看得清眼前事物。

伴随着湖中的雾气越发浓郁,覆在白南明颜容上的那层山水却是在不断地淡化,似是被风吹散,流露出真实一角。

顾濯看着这一幕画面,如何还能不懂?

何以为无数阵法所保护的天琼峰,唯独在天琼峰顶这个最为重要的地方毫无禁制的痕迹,气息寻常到让人直觉不寻常?

是因为白南明以一己之身,挑起这千万重担,让波澜起于神魂心湖当中,不曾往外泄露半点于天地。

当顾濯与白南明于今朝相遇,所有这些她曾经历过的风雨,便也重现在他的世界里。

彼此相处同个世界,共受风吹雨打霜雪洗礼,可以撑起同一把伞。

当顾濯走进那把伞下,过去那些看不到的风景于此刻为他所见。

站在伞下的姑娘神情淡漠,眼神却温婉。

她的眼里蕴藏着春日的第一缕晨光,灵动而富有光泽,那是对待生命的真挚热爱,不曾因漫长时光的流逝而老去,始终如一。

百年岁月未能为她带来风霜,她仍旧是多年前那个端坐在奇松枝头上,潇洒垂竿入云钓鸟的姑娘,看轻天下人。

在她的眼眸里找不出任何挫败的憔悴情绪,哪怕这时的她即将舍弃所拥有的一切,又要再去经历那千般艰险,不知可否再看到当下的风景。

顾濯沉默不语。

忽有风来,再一缕山水淡去。

那姑娘似是为风所动,偏过头望向顾濯,唇角微微翘起。

没有久别重逢后的激动与感慨,她不过是以温柔嗓音,与顾濯说了句简单的话。

——你来了啊。

……

……

顾濯微垂眼帘。

他知道,那四个字很有可能只是自己的错觉,因为当今这一切不为过去所知。

谁也无法看到今天的到来。

此时此刻,唯有那些徘徊在他识海当中的诵经声最为真实——那是白家历代帝王残魂正在竭尽全力地试图挣脱镇压,重回人间带来的动静。

他听得越来越烦,识海渐渐被这些声音掀起的波澜淹没,不复先前平静。

然后,所有的动静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旧时光在顾濯眼中重映。

……

……

祖宗之法可变否?

多年以前,白南明来到这湖泊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很快,她就得出了一个答案,是理所当然的可以。

与那人结伴同游世间之时,相似的问题两人其实讨论过几次,但不怎么多,不是因为彼此意见相冲突,而是因为他们都很欣赏喜欢彼此的选择。

正是那次同行,让往后的她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过一次的动摇。

哪怕是亲手杀死他。

于是白南明往前,踏满湖静水,把整座白帝山踩在脚下。

连带着山中安眠的历代白家先祖帝王。

自那天起,她独以此身镇压数百年岁月风霜。

……

……

余笙的出现不是意外。

根据白南明的计算,只要她把现状维持上两百年,白家先祖留下的这个问题将会被彻底解决。

随之而来的风险显而易见,即是漫长时光迁移过后,她的心境是否仍能不变,心神是否会在某个空隙中被先祖残魂之念侵入,以至于此身为残魂所用?

除却面对那人,她对自己抱有近乎无限的信心,当然不会把这两个问题放在眼中。

事实上,这对她而言也不是问题。

这其中真正的问题在于两百年着实太久,足以发生无数意外。

思虑至此,她在数年时光流逝当中,得出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办法,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镇压白帝山的事实上不是她,而是她这一身境界。

那么,她是否可以通过将这一身通天境界留在此间,让其成为无识无觉般的存在,依托其遗蜕而真实存在着,不受那些吵闹杂音的影响,深入白帝山的阵法当中,如若顽石般长存数百年时光?

白南明认为这是可行的。

可行,即行。

哪怕这代价是她百年修行付诸一炬,直面生死。

……

……

落入顾濯眼中的画面十分清晰。

白南明在往后数年时光中,开始为转世重生之事做准备。

以她的骄傲性情,根本瞧不起旁人的身躯,自然不会做出夺舍这样的无趣选择。

就像余笙在登山之时与顾濯说过的那样,如今荒人正在做的那些尝试,白家在大秦立国之初就已经在做了,奈何在各种缘故的影响下始终不得圆满,但也足以能用。

然而先帝残魂依白帝山而存,两者纠缠至难舍难离,为白家降下大劫,此法自然不会为白南明所取。

故而她真正的选择是众生。

不是众生,而是那把名为众生的铁枪。

自那一天起,众生被重新祭炼,不再是从前那把肃杀人间的铁枪。

无数珍贵的材料通过最为隐秘的渠道,在太监首领的亲自操办下秘密送往白帝山,呈现在白南明的身前,供其使用,铸就新生。

最终她成功了。

……

……

那日天晴,无风无雨。

天琼峰上春光明媚。

白南明坐在湖心石上,抬头看了一眼太阳,心情很是不错。

但她的神情依旧淡漠如初,唯有眼眸里倒映着的春光,才能窥得她的真实想法。

在此身将死之时,她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美好与幸福,以及遗憾。

“今次我路过。”

她收回视线,看着湖中倒映着的自己,感慨说道:“人间已无你。”

说完这句话后,白南明微仰起头,再次望向太阳。

满天流云为之一滞,笼罩着白帝山的阳光骤然冰冷,仿佛入冬。

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死去。

真不知是哀悼,还是别的什么。

直至站在湖水里的少女睁开双眼,阳光才得以温暖,湖水不再如镜,开始流动。

她有些不太熟悉地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总觉得哪里都不对劲。

她心想,这种陌生的感觉想来还要很多年来适应。

她望向不曾闭上双眼的白南明,想到了一个之前刻意忽略过去的问题,有些头疼。

那个问题是……自己叫什么名字好呢?

她想了很久很久,直至太阳下山的那一刻,才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余笙。”

她对白南明轻声说道:“当年他喝醉酒后唱过几句,其中一句是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我取的是这个笙字,因为我直到现在还是很喜欢接下来的那一句。”

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

……

……

回忆消散在风中,为暮色所淹没。

未曾与旧时光作别的是万物霜天真意。

百年修行所得,与登仙仅差一步的浩瀚感悟,为顾濯得见。

这一切无所遗漏地袒露在他的眼中,成为他仿佛真实拥有过的经历,不差分厘。

这无疑是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机缘之一。

去年修行时,余笙曾经指出顾濯的修行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即天地衡早已失衡。

失衡之处在于顾濯本身对元始道典了解太深,而作为天地衡中的另一面的星霜劫却不为他所熟悉,两者在天平上的分量相差甚远。

这个缺陷近乎无法弥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他通过漫长的时光,让元始道典与星霜劫得以处于一个水平的位置,不偏不倚。

何其之难?

余笙当时对此不解,无法理解他为何执意让自己踏上这样一条修行路,直到后来知道他命不久矣之时,才是明白这是对延续自身生命的一种激进尝试。

如今,这个缺陷已被弥补。

以最为完美的那种方式。

——千年以降,在万物霜天劫上有资格与白南明相提并论者,屈指可数而已。

……

……

夕阳渐沉,天地间一片昏暗。

自天琼峰顶升起的气息未曾衰弱,仍旧肆无忌惮地向这人世间宣告着自己的强大,因为事情并未完全结束。

在白南明的计算当中,这一幕画面不该这么快出现,理应是要在余笙重回无垢境的那一天。

时间的不同,带来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给予白家先祖残魂挣扎的机会。

满山诵经声正是因此而来。

直至此刻,守坟人仍未抬起头。

哪怕他们的衣襟早已被鲜血染红,仍旧依循着神魂中被浸染出来的执念,不断重复着同样的经文,试图以此唤醒先祖的残魂,让其得以归来。

白浪行尚未下山。

在经声笼罩整座白帝山的那一刻,他便已从修行中醒过神来,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没有任何一位守坟人理会他,他在这荒唐世界中茫然无措,神魂渐渐为经声所熏染,将失自我。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守坟人突兀地抬起头,睁大眼睛盯着白浪行,发出了一道嘶哑的声音。

那是很简短的三个字。

“杀……了我。”

……

……

残魂与白帝山的关系如跗骨之俎,故而白家历代先祖所采取的办法是消磨,凭借万物霜天劫的肃杀冰封之意,通过漫长时光的消逝让其神智尽失。

为了加快这个过程,白家的君主更是让白家人长住山上守坟,以血脉带来的天然亲近吸收残魂所溢散出来的念想。

这也正是守坟人不允离开白帝山的根本原因。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种囚禁,是一种冷血到以人作为耗材的残酷手段。

然而如今身在此间的守坟人,无一不是自愿。

因为他们都是来自于百余年前大秦即将崩塌的那个年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们除却这一身看似尊贵的血脉之外,既无境界更无实力,在亲身经历过残酷的鲜血清洗后,很自然地生出了一个无法熄灭的想法。

——复仇。

于是他们成为了守坟人,为白家做力所能及之事,心甘情愿地成为耗材,让白皇帝不必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这就是他们最大的贡献。

……

……

天琼峰顶。

暮色浸染满湖春水,雾气如血。

顾濯睁开双眼,望向天地。

余笙的声音随之响起。

“我已经把最好的送给你了。”

她的声音里满是倦意:“不要忘记你的责任。”

顾濯沉默片刻,问道:“你要先睡上会儿吗?”

余笙望向白南明,唇角微微翘起,自嘲说道:“死后自会长眠,生前何必久睡。”

顾濯说道:“也对。”

说完这两个字,他放下了手,指尖离开白南明的眉心。

不再相触,并非别离。

白家先祖残魂的意志仍旧在他的识海当中,不曾停歇片刻,始终翻云覆雨,试图让他沦为一位崭新的守坟人,为其诵经守墓。

余笙走在他的身旁,伸出左手。

顾濯给出右手。

接近。

握住。

无须十指紧扣,气息依旧相融。

下一刻,两人眼前的景色骤然变幻,置身层云之上,与落日平齐。

整座白帝山无有遗漏,尽数落入眼中。

不仅是风景,更是天地元气流动的趋向,铭刻在山体上的无数阵法,以及与白帝山近乎融为一体的白家历代先祖残魂。

残魂与白帝山的关系如跗骨之俎,根本无法分开,故而白家历代先祖所采取的办法是消磨,凭借万物霜天劫的肃杀之意,通过漫长时光的磨灭让其神智尽失。

在顾濯与余笙执手的此时此刻,这种关系不再亲密到可以共生,有了可见可入的缝隙。

人间之大,唯有他们联手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那么。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在满山诵经声中,那道直抵穹苍的清冽孤寂的气息不再缥缈,有了真实的形状。

落入众生眼中,即是一道无与伦比的白光。

以白帝山为中心,方圆千里的天空再次被照亮,如若返昼。

下一刻,这道白光自天穹如瀑而落,没入白帝山中。

那道白光是天地间最为锋利的那把剑,也是最无敌的那把铁枪,它如流水般没入山与山的缝隙之间,依循着天地元气的流动而不断前行,斩断那些无形无质的系带。

伴随着那些系带的断开,天琼峰上有坟墓悄无声息崩塌,烟尘四起。

越不过千年的铁门槛,就连安身的土馒头也不复存在。

这当然不是鞭尸,因为它们的尸体早已作无。

万物霜天劫所化之剑锋铁枪,继续往白帝山最深处斩去,依循着顾濯和余笙眼中所见之脉络,不留半点余地。

白家先祖残魂越发惶恐愤怒不安,竭尽所能地绽放出自己的气息,让守坟人口中的诵经声更为响亮,让那满湖水尽可能地平静下来不再沸腾,让那云消雾散。

但这一切都已没有意义。

都是无意义的挣扎。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数十道声音在顾濯和余笙识海中响起,如雷轰鸣。

那是生命即将走到末端时的强烈恐惧。

两人听都不听。

自天穹落下的光瀑,渗入白帝山的每一个角落,不留半点空余之处。

天琼峰上坟墓尽数倾塌,四起的烟尘就像是死亡前的哀嚎,被淹没在无尽白光中,无法向外流淌出半点。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道直抵天穹的气息终于消散了。

天与地间的白光渐散,直至不复存在。

人间一片漆黑。

原来,太阳早已下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