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889 起因

唐谋天下 正文 889 起因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陛下,臣于前些时日刚刚整理完我大唐各个道、州、县的税收,但其中一些细节,臣还未全部加以证实,因此今日下朝后,臣并未进宫向陛下详秉。所以今日各位同僚,但凡听到的数字,或者是税赋的分布,还希望暂时莫要全部当真,还需再进行一遍校算后,方可作为户部今年上半年赋税的文书。”恒彦范站起身来,从袖袋里掏出一份文书打开,而后开始缓缓向在座的十几人汇报。

就像是如同刚才吏部一样,大唐的税赋在去除了往年的赋税大户外,则是一一比对由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跟豪门显贵、朝臣宗亲有为臣于当地的赋税比较。

自然,户部的政务向来是六部之中最重的,钱粮两项则都是需要细化、规整且不可有一丝差错的政务,恒彦范能够担此大任已经是足够费力了。

所以户部的比对,在细化到以国子监等为首的县、州一级的赋税,特别是那些贫瘠的地区的赋税时,自然是不能够与豪门显贵、朝臣宗亲所举荐或者是通过科举后,以强大的人脉关系,在富裕的州、县所上交的的赋税数量相比较。

在每年的赋税收入增加、减少中,国子监学子出身的官员,所担任的州、县赋税,最起码在纸面上,与显贵豪门、朝堂宗亲所担任州、县的赋税没有一丁点儿的可比性。

在国子监出身官员所担任的州、县赋税中,甚至还有三成是不增反减,非但是如此,户部的粮仓竟然也加大力度为其拨发官粮,才能使其县得以为继,不至于出现百姓无饭可食之事儿。

所以这样的政绩,在道、州、监察御史的考核中,就没有办法相比,甚至没有被罢免官职,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豪门显贵与朝堂宗亲中出身的官员,在考核中往往都是名列前茅,往往都是好评如潮,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也深受百姓爱戴,成了当地的青天大老爷。

“那这么对比出来的数据,到底是可信还是不可信?”李弘按住了上官婉儿继续记录下去的手,轻轻的拍了下问道。

“回陛下,此次数据是户部第一次做到如此细致分类,臣没办法保证其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差距,不过臣认为,从大的数据上来看,这些数字都是极为可信。而且自臣掌户部以来,在这一方面,还未曾出现过大的差错。如今的数字,当作参考绝对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即便是臣再仔细核实一遍,怕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恒彦范站着回答李弘道。

而后看了看一些有些不解的同僚,恒彦范加以解释道:“户部本就是与统筹、算筹、数字打交道,所以在记载入册时,往往都需要多加核实几遍,今日呈报给陛下,以及各位同僚的数字,户部只不过才过了两遍,未达标准,所以还请各位同僚见谅。”

李弘点点头,放开上官婉儿的手,看了一眼依然奋笔疾书的李令月,叹口气说道:“这么说来,从数字上最起码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有豪门显贵、朝臣宗亲为背景的官员,这些年来不过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毕竟那些赋税大户,在细化后,依然是比那些国子监、寒门士子为官者要高出很多。”

“寒门士子、国子监为官者近四成的赋税往往会减半,甚至是全部减免,户部还有要说的吗?或者是工部?可有什么要说的?”李弘长出一口气,这些数字与他想象的倒是没有差别,也与御史台呈上来的,关于贫瘠州、县的地方景象相吻合。

当然,前提是,如果一会儿工部跟户部,还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钱粮、商品,以及水利整修、荒田开垦这一项项的政务工程后,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国子监、寒门士子为代表的为官者,并没有玩忽职守,与豪门勋贵或者是朝臣宗亲比起来,并没有像每年的吏部考核一样,与他们相差很远。

随着工部与户部两个尚书齐齐发声,用事实证明寒门、国子监的士子并未玩忽职守,而是因为条件所限,所以才不能达到吏部的考核标准。

甚至在工部出具的文书中,在兴修水利、道路、开垦荒田这几项上,那些看似玩忽职守的寒门官员,或者是国子监的官员,在其中则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虽然朝廷的赋税少了,但当地百姓的民生却得以改善,甚至一些原本常年需要朝廷拨发粮食给养的贫瘠县,如今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前提自然是,不能把朝廷的赋税算进去,或者是赋税减半。

而这也是如今朝廷对于贫瘠之县的政策,并未像对待富裕县一样,给予同样等量的赋税或者是压力,从而使得,这些贫瘠县的县官,在吏部的考核中,往往因为种种现象拖了他们自己的后腿,但也因此让百姓得了实惠,从而感恩朝廷。

礼部在这次京兆府衙门内的议事厅内,并没有多少发言权,所以整个过程,吏部尚书要做的便是倾听倾听,再倾听倾听。

刑部尚书同样总结了这些年道、州、县流民的情况,甚至连道、州、府每年发生了多少不法之事儿,都进行了统计。

而在这个统计中,得出的一个结论那便是,豪门显贵、朝臣宗亲的不法行为,比寒门士子、黎民百姓高出了足足七成的概率。

特别是富裕的州、县等地,不法之事儿、人命要案中,多多少少总是能够看到豪门显贵或者是朝臣宗亲的影子,而这些案子中,大部分的起因却都是发生酒楼、画舫等娱乐场所。

而在各个都护府,因为都护与驻军的关系,治安相比其他州、县来说,经过会发生成规模的刑事,但这些刑事案件,无非都是因为牧族争夺草场,或者是牛羊数量的这些民生争执上。

即便是发生了因为女人而起的冲突,但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此事儿自然是不能与华夏中原这些,一向以礼为尊的汉民族相比。

无论是苏瑰,或者是他的儿子,以及其他三人,此时此刻却是听的冷汗涔涔,陛下用一组组不会说谎的数据,完完全全的向他们说明了国子监等学府对大唐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对于天下民生一方面,国子监等学府出来的官吏,完完全全、实心实意的在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而五姓七望或者是天下名士所教授出来的官吏,则是玩完全全的用嘴在论天下大势,用嘴在抨击朝堂以及官府、国子监的不作为与误人子弟。

“太乙城每年有大量的金钱来去不明,白纯,此事儿你做何解释?”李弘瞟了一眼身后的淡然出尘的白纯,而后在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恒彦范后问道。

“陛下,去年我大唐多地出现旱灾,朝廷开仓放粮,但有些地方,即便是用热气球运粮也是无济于事,所以才有了英王李哲再次冒险试验的结果。”户部尚书恒彦范在白纯说话之前,突然站了起来说道。

只是这一次,在座的每一位,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凝重了起来,去年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历历在目,因为旱灾不单在长安周遭有发生,更为重要的是,灾情严重的地方却是离长安、洛阳等几个大粮仓近千里外的地方。

而想要前往这些地方的道路,就像是从前关中前往剑南道的道路一样艰险难走,英王李哲的热气球,带着千斤粮食,竟然也翻不过那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最后只能心疼的看着粮食飘走,散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白白浪费。

官府的粮食无法补给到旱灾严重的地方,自然就需要官府出钱从大户人家购买,或者是给予百姓钱财来购买粮食,也正是因为此,旱灾最为严重的几处州、县,豪门显贵或者是富贵人家则是开始干起了坐地起价的买卖,一斗粮食的价格三日之内翻了数倍,但依然是行情看涨。

而正是因为此,太乙城以及皇家银行,不得不开始亲自出马买粮解灾情,也从儿使得众多大户,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赚足了近三年才能赚到的银两。

“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常把天下苍生、江山社稷的福祉挂在嘴边的天下名士何其多啊,但一旦到了大唐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需要他们为老百姓做点儿真正的实事的时候,他们却变成了低贱的商贾,开始坐地起价、剥削百姓血汗钱。不过好在,去年旱灾,最起码每一家、每一户百姓家里的田地总算是保住了,并未因为天灾**而抵押给他人,被他人兼并土地的机会。”李弘叹了口气,去年所发生的旱灾,则是他这一辈子从未见过的大唐最为困难的情形。

甚至,当时朝堂之上,已经有不少臣子谏言自己该向天下下罪己诏,就是连父皇跟母后,两个一路从千难险阻中走过来的两口子,也时不时的把自己招到兴庆宫,隐晦的向自己提议下罪己诏以安民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