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谋天下 > 正文 890 禁令

唐谋天下 正文 890 禁令

作者:青叶7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好在,去年的一切焦头烂额的事情,他终于从中熬了过来,罪己诏这个不到最后时刻,没有帝王愿意向天下苍生下的旨意,终究是没有发出去,也为他李弘执掌大唐后,保住了颜面。

但从去年的天灾**一事儿上,也让他更加充分、清晰的认识到了豪门显贵的品性,以及朝臣宗亲在国子监以外受学事情的利与弊。

虽然他并不主张因此要作废这些高门显贵、朝臣宗亲、直系在大唐官吏队伍中的任何一人,但显然,掌握着更多的官场资源的他们,就像是当初的五姓七望一样,会给天下士人造成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恶习。

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剥夺了寒门士子在朝堂之上的功绩与资源,使得有能者不能升迁,而有背景者却可以轻易的升迁,占据朝堂更大的资源,从而再次形成以豪门显贵、或者是宗亲为主干的官场集团势力。

是非对错、是非曲直,在六部尚书以及三省长官的禀奏下,就像是一堂专门为苏严、杜并、杜闲以及崔永珂而准备的解释汇报。

即便是京兆府府尹苏瑰,在听到三省六部的禀奏后,也已经尴尬的低下了头,虽然他在任职京兆府府尹后,就已经有资格知晓朝廷上的一些重要数据。

但像这种还未公报的数据,他还是第一次得知,而且在这之前,即便是他心里已经明明白白的清楚,国子监、寒门士子为首的为官者,相比起五姓七望以及朝臣宗亲的为官者,前者对大唐社稷、黎民苍生的福祉贡献更大。

但从来不曾真正琢磨过此中味道的他,依然还是坚信着自己为官升迁这一条老路,依然信奉着裙带关系,以及党羽势力,对一个为官者更加有用的准则。

所以这也是他为何,从来不曾想过让自己的儿子进入国子监或者是弘文馆,毕竟以他自己为官经历来看,能够在五十有三的年纪,做到京兆府府尹的位置,凭借的可不是国子监、太乙城的那些关系与事物,给百姓乃至大唐社稷带来的温饱跟影响。

完全是凭借自己身后的同僚,或者是豪门显贵之间的密切关系,加上自己的能力以及陛下的点拨、提拔,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现在可明白?无论是太乙城,还是国子监或者是朕当太子时执掌的崇文馆,对天下百姓、江山社稷起到了如何举足轻重的作用跟影响力?你们四人不问是非曲折,不去验证自己亲耳听来的消息,便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跟着疯传谣言。太乙城一炸,死了成百上千人,热气球一事儿是朝廷逼迫而为,实乃草菅人命,这些你们可曾都验证过真假?教授你们的先生,就是如此教导你们仁智礼徳的?甚至连佐证都不用去做,就可以把听来的风言风语当成真相?如此污蔑国子监、太乙城,身为一个文人士子,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李弘一只手放在桌面上,神情悠然的看着苏严等四人说道。

苏严四人在听到朕字时,已经是噗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身体如筛糠般趴在地上颤抖个不停。

原本坐着的苏瑰,刚一起身想要解释,却被李弘伸手在虚空按了下来。

回过头的李弘,扫了一眼貌若天仙、静如止水的温柔、上官婉儿与李令月,眼神中散发着更多的冰冷,继续自顾自的说道:“不管你们四人与朕的两个皇妃、以及公主殿下最初起争执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因为无所事事,所以才会闲的无聊与她们起争执,还是说真是认为太乙城、国子监,甚至朝廷存在草菅人命之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朕今日让你们四人倾听这些朝廷之机密政务,并不是沽名钓誉,想要搏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头。天下文人士子多如牛毛,朕也没有心思对每一个文人士子的误解,做到把半个朝堂之上的臣子拉过来,给你们做解释。”

“大唐如今不缺乏自信,更不缺乏文化的传承,也不缺乏百姓对朝廷的爱戴与拥护。大唐缺的是有勇气创新的为官士子,缺的是敢在职位上为百姓犯错的臣子,而不是你们这些只知空谈,但会误国的士子。看不惯他人的行为,你们可以大声的说出来,看着他人犯错,你们可以迁怒、攻讦于他人,但……身为文人士子,身为心怀天下,受先贤大儒之恩的士子,难道就只会用嘴来说话,你们可曾想过有一天亲力亲为为天下百姓做点儿真正的实事?

苏瑰此时已经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感到害怕了,面对四个没有任何官职,甚至连他们这些做父亲的爵位,都未继承的几个人,陛下这一番话,可谓是已经够重了,而且经今日一事儿,他们四个人显然是与仕途是绝对无缘了。

毕竟,被陛下点名过后,还想着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或者是朝廷的为官者队伍中,这种可能性简直是太小了。

何况吏部尚书就在此坐着呢,他又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出来陛下虽然表面未动怒,但心里已经对这些出自五姓七望的士子们不满了吗!

护子心切的苏瑰,顿时在李弘说完后,立刻起身离座,跪地求情道:“陛下,臣管教无方,所以才致使陛下如此动怒,逆子不懂陛下之爱民如子、以天下苍生为重之己任,加之……。”

“苏瑰,你刚才没有听到刑部尚书说吗,刑部今年统计的州县冲突案件中,大部分都有豪门显贵、朝臣宗亲的影子在里面吗?而且越是繁华富庶的州县,发生冲突、刑事案件最多的地方却是多聚集在酒楼、茶肆、名胜风景处,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是与女人有关。”李弘说道最后的时候,眼神则是看向了跪伏在地的四个人。

特别是当李弘说完最后一句话,那跪在苏瑰身后的四个人当中里的杜闲跟崔永珂,则是双臂一软,整个人直接趴在了地上,就像是犯了羊角风一样,在地上不受控制的全身乱颤。

“你也不用替他们辩解,也不用替他们开脱,朕也没有打算治罪他们的想法,大唐向来崇尚言论自由,从不会在乎他人在背后对朝廷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朕有自信,相信那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当然,你这个身为父亲的,未能好好管教,那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私事儿,朕更不会横加干涉。”李弘悠然的继续说道。

而一旁的李令月在听到李弘的话后,不满的抬起头瞪了一眼大唐皇帝,脸上埋怨的表情一览无余,毫不掩饰,像是在质问她皇兄:“你既然不治罪,也不干涉人家如何管教自己的儿子,那你把三省六部这些尚书,大张旗鼓的弄过来干什么?就是为了不计身份的给他们区区四个士子一个解释?”

“陛下可曾是吃亏的主儿?你先稍安勿躁。”白纯看着李令月要站起身,急忙从身后按住她的肩膀,在耳边轻轻说道。

李弘看着一直跪在地上请罪的苏瑰,再看看坐在其他在座的神色凝重的十几人,打断苏瑰的请罪话语继续缓缓说道:“不治你们的罪,是因为你们原本便无罪可治,并不是因为朕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所以今日与皇妃、公主冲突一事儿,朕不会跟你们计较。”

“多谢陛下宽宏大量。”苏瑰立刻打蛇随棍上,不等李弘说完,立马急急跪在地上谢李弘。

而李弘在被他打断后面的话语后,也并没有生气,反而是继续轻松的笑了下,等苏瑰一连跟后面的四人,谢了自己好几遍,终于不再言语的时候,顿了片刻才继续说道。

“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谢恩,不过也罢了,朕就给你个定心丸吧,你的官职没人会动,你依然还是你的京兆府尹,毕竟你又没犯什么罪。但你身为朝廷重臣,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屑太乙城、国子监等等行为,却不加以管束,甚至不像你的儿子说明太乙城、国子监对大唐江山社稷的重要,究其原因是你也不懂其中的重要性,还是你也不屑太乙城、国子监对朝廷的贡献?”

“罪臣心里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乙城、国子监对我大唐江山社稷的作用,即便是之前有所懵懂之处,今日听了几位尚书的禀奏,臣心里已经是完全明白了,深知太乙城与国子监,为我大唐的强盛与繁荣,带来了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力。所以还请陛下切勿怪罪罪臣以及罪臣之子,他们不懂国子监、太乙城的重要作用,臣即日起便会……。”苏瑰跪在地上,额头上汗如雨下,就连地板都被汗珠子打湿了大片。

“那倒不用了。”李弘仰头叹口气,想了下说道:“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即日起监管他们四家……哦,应该是三家。”

李弘拿过吏部尚书递过来的纸条,看着上面京兆府尹苏瑰、洛阳丞杜审言、以及大理寺少卿崔融的名字,而后说道:“即日起,严禁苏瑰、崔融、杜审言三人家里用跟太乙城、国子监有关联的任何东西,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等等,但凡是跟太乙城,国子监有关联的,一律不准用。既然认为太乙城,国子监无用,那么就让他们试试,撇开这些东西后,他们是不是能够做到真正的心怀天下,为民祈福的壮举吧,朕拭目以待。”

(ps:唉……原本脑子里想的情节还不错,写出来就变味儿了,大家凑合着看吧,对不住大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