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4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 第4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作者:妙音0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8: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面。我们看戊二,杀戒。

我们念佛人,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念佛的方法:有一种是用善念在念佛;有一种是用善根在念佛。当然他们的因地不同,他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善念式的念佛,这个人对净土的功德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信仰,他的生命完全靠信仰支持着。所以他心中是没有根的,他只有遇到障碍才想到佛号,在他生命当中,对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目标去期许,因此这个人要进步相对困难,他对往生也充满了变数。因为你没有根,你被业力的风一吹,那就到处飘了,你的生命就由业力主导了,由业力来主导你了,该去哪去哪,因为你没有发愿。所以用善念式的念佛,这个人是很难进步的。

第二种人是用善根式的念佛。他内心有真实的善根,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安住、调伏、引导,虽然他现在不够好,但是你别忘了,他是有善根的人,他会不断地进步,他未来看好。修行者更重要的是你的未来。其实佛教不重视你的过去,你看佛陀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不管你屠刀拿多久,关键是你能够把它放下。佛法的修学,我们看到很多实际的例子,他过去有一些种种的不堪,但他只要有善根,他就很快能从过失里面跳脱出来。你打开佛陀的经典那多了去了,多少人是造杀盗婬妄,遇到佛陀几句话,就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问题在那里呢?因为他有善根。所以有些人是很容易从过失里面跳出来,有些人是跳不出来。他一沾上了过失,他就跑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自我反省调整能力。

所以你如果有志于成就了生脱死、往生净土,你最好是要有善根。因为我们的因缘太复杂,你不能把生命交给业力,你一定要把生命交给你的愿力!一个往生有把握的人,他平常就是要用愿力来取代业力。那么他为什么能够成功,把业力转化成愿力呢?因为他有善根。他改变不了外在的环境,但是他心中的坚持他不放弃,这个很重要!只要你善根还在,你就有无穷的希望,虽然你现在不够好,但是我们可以预言你未来一定会好,因为你的根没有坏。所以我们最好是能够从一种善念式的、信仰式的念佛提升到一种观照式、誓愿式的念佛,一种善根式的念佛,然后你的生命开始变化,你不是活在业力当中,你开始慢慢活在你的愿力,以愿力来引导业力,这个是往生最有把握的事情。

好,我们看戊二的杀戒。前面要断的第一个生死业力就是婬欲的放纵的内心,这个地方讲到是瞋心。

我们看第一段的持戒功德。请合掌。

持戒功德: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这段经文跟前面一样,你一定要对这种杀害的瞋心,有一定的调伏力跟引导力。即便你在生命当中,偶尔有一些杀生的过失,但是你的善根力必须要存在。这个时候,你就有办法去克服生死的业力了。

我们看第二段。假设一个人对杀心是放纵的,他完全没有抗拒的,那么他有什么后果。我们看第二段,犯戒过失。

犯戒过失:汝修三昩,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襌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剎。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好,我们修学念佛三昧,本来的发心是要了生脱死、往生净土,但是假设我们放纵我们的杀心,那么尘不可出,你就会启动强大的生死业力。即便你多智襌定,假设放纵杀心,它的后果是堕入神道。前面的婬欲是魔道,这个地方是神道。

什么叫神道呢?上品的神道叫大力鬼王,某某国王,某某帝君;中品的神道是飞行夜叉,祂的福报比较大,不是在地上走,是在空中飞来飞去,比方说这种大将军、大鬼帅等等;下品的福报祂只能在地上走、地上爬,就是地上的这些罗剎。这种鬼神,当然都有祂的眷属,也都是邪知邪见,以杀心为功德,那么“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个以杀心为功德的人,在历史上来看绝大部分都是革命的烈士。革命的烈士他可能有一种理想抱负,做一些革命的行为。革命的行为如果他为了众生,那就无可厚非,但是他如果把杀生,就是说为了要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把革命当作一时的过渡时期,这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他把革命这件事情,当作目标,那就不好了。所以在经典上说很多革命烈士,在祖师的开示中很多革命烈士,死掉以后多堕入鬼神道了。

我去年去参加大专斋戒学会的一个开示。有一个大学生,他学医学的。学医学,他在学校要去抓这个小白鼠来解剖,他才知道这个生理结构。他要解剖,他学佛了,知道因果,这个杀生不好,他就递一个纸条给我说:法师啊,有没有办法让我在解剖这个动物的时候,我不再生起愧疚之心?我说你要是没有愧疚之心,你就完了!你就是应该有愧疚之心,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我让你没有愧疚之心,那我不是害了你吗?就是说你今天去杀生,你知道这件事情有更大的目标,我虽然把一只老鼠杀了,但是我得到更多的知识,我未来会成就更多的众生,那么以惭愧心,偶一为之,这个问题不大,因为你没有伤到你的善根。但如果说你杀生到最后已经形成一种无惭无愧了,变成习惯性,那就糟了。

诸位!任何的过失你都不要给它任何的理由!真的,你给它理由你就糟了,你只能够当作一时的过渡。革命烈士他为什么堕入神道?因为他给杀生冠上了一种非常合理的理由,因为他要维持正义。任何的过失,杀盗婬妄,诸位都不能给它一个正当的理由。你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起惭愧心,偶一为之,可以。你不能说,唉呀,我要维持正义,所以我必须把某些人给消除掉。瞋心,没有任何理由!因为它本来就是因为你,关键不是佛陀制不制,关键你起瞋心,你加强它的力量。这个缘起法就是这个道理,你自然的变成神道,这个规则不是谁定的,因为你心态改变了,你以瞋心为根本,你自然就变成神道了。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注意,关键在这个“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他把瞋心当作功德想,而失去了增上心、惭愧心来自我调整。

好,我们看下一段,预记末法。

预记末法: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前面它主要制的是杀心,就是瞋恨心,但是这个地方兼制吃肉,兼制。佛陀说在灭度之后末法当中,很多很多鬼神的眷属出来活动。他说什么观念呢?食肉得菩提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宣扬这种概念。但是事实上你酒肉经常穿肠过,佛陀已经不在心中坐了,谁在心中坐呢?你往下看就知道了,罗剎在心中坐了。我们看下面的经文就容易了解,就是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产生变化。他本来发了菩提心,他经常吃肉,为什么他的种性改变了呢?

这个地方往下看。有两段,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废权防难: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剎,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好,有关食肉,佛陀有两段开示。

第一个,他说,阿难啊——当然佛世的时候,比丘是托钵,托钵有时候就托到所谓的五净肉,这五净肉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不见杀;第二个不闻杀;第三个不为我杀;第四个自然死亡;第五个鸟兽的残食。那比丘当然他不事生产,他只能够拿着钵去托钵,有时候也托到五净肉。但这个五净肉是怎么来的呢?佛陀说: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是佛陀的神通力变现出来。我们都知道佛陀的神通力,不能变现一个众生,因为有情众生他是自己业力熏习而变现的,神通力它所变现的只是一个众生的假相,它不能变成一个实体的众生,所以它本无命根,它是没有生命现象的。

佛陀为什么用神通力变现五净肉让比丘吃呢?这以下有一个道理。据说在印度、尼泊尔,那边的环境,湿气特别重,而且有很多很多的砂石,蔬菜根本种不出来。假设佛陀不变现五净肉给比丘们吃,很多比丘就饿死了,饿死就不能修道,所以佛陀以大悲神力的加持,变现这个肉,它只是一个外表有肉的形状跟肉的滋养,但是它没有生命现象。他的目的是干什么呢?汝得其味,让众生得到这个肉的滋养。

但是佛灭度以后神通力消失了,你再吃肉这个是真实生命,这个地方就牵涉到命债跟肉债的问题了,这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当然有些人说,你叫我们不吃肉,但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的立律里面是允许比丘吃五净肉。但佛陀做了交代,那是佛陀在世的时候用神通变现出来的。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每一块肉都没有因果的。那佛灭度以后,就不一样了,每一块肉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

当然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提出一个问题,就说有些人问:佛陀您老人家当初在世的时候,就不要变现肉,你干脆直接变成蔬菜就得了,佛在世的时候变现蔬菜给比丘吃就没有争议了。佛陀说:不可以!因为印度的环境都是石头,你变现蔬菜很奇怪,你不能说所有的石头上面长很多蔬菜,这个是怪异的现象,佛陀不坏世间法。佛陀在世时候的肉,它是没有生命现象,所以它没有牵涉到这种生死业力。

但是诸位你不要忘了,佛陀灭度以后,每一块肉都有生死业缘。这件事情这样想好了,我做为一只鸡,我福报差,我有罪业,那我做一只鸡,我来偿还我的罪业,但不表示说我愿意让你吃啊。你看过哪一只鸡死的时候是心甘情愿——没事,我让你吃了。牠心甘情愿给你杀的,有没有?几乎没有。好,牠心不甘情不愿!你福报大,你把牠夺过来杀了,只要牠不是心甘情愿,这个地方就有业,一定有生死业缘。你说我没杀牠,没有杀牠你没有命债,你也有肉债。牠即使被杀了,牠也不想把牠的肉给别人吃。只要牠不是心甘情愿,诸位!你都欠下那个肉债。肉债就是一种业力,对往生净土就不吉祥了。

我们希望我们创造的每一句佛号,业力的成分越来越少,愿力的成分越来越多,这个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你要保证你念的每一句佛号,从你的内心创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愿力是强大的,它往下坠的业力是减少的。所以你每吃一块肉,你的佛号的业力就增加一点。因为它已经不是佛陀神通变化的,它是一个实体的肉,问题在这儿!这里佛陀讲得很清楚了。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因为牠已经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了,所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他有两种过失:第一个皆大罗剎,你的种性改变了。吃肉的问题,还不只是欠下肉债、命债,因为你慢慢吃久了以后,你可能刚开始吃肉,你还有惭愧心,但是很多事情哪,习久成性。当你吃习惯以后,你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些理由来解释你这个行为,所以慢慢的你就无惭无愧了。

那么无惭无愧以后就开始伤到根本了,你的慈悲心就消失了。你好不容易在佛前所发的愿,你当初在佛前,你真诚地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最重要的根本,有众生才启发你去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成佛之道所有的激励来自于对众生的悲悯,这是所有动力的来源,而你对众生的悲悯失掉了,后面三个你就没有了,所以你的菩萨种性转成了罗剎种性,这个是最严重的。你吃肉吃习惯了以后,破坏你的大乘的善根,变成罗剎种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跟这个众生结下生死业缘,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你今天吃牠,以后你把福报享尽的时候,就开始牠吃你了,所以就产生一种生死业缘的互相的牵扯。你吃肉有两个过失:第一个,你种下了生死业力;第二个,改变了你的慈悲种性。

我们再往下看,诸佛的教诲。

诸佛教诲: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前面的这个断杀,佛陀也兼制断肉,这个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是一个非常决定性,而且非常清净明确,几乎是没有模糊讨论空间的一种明确的教诲。这样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模糊空间。你吃了肉,你的善根失掉了,生死业缘增加了,就这么回事。

我们看这个解脱之本。先看它的比喻。解脱之本,“举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假设一个人他修习禅定,也修习智慧,但不断地杀生吃肉。当然他的目的想要去求一个解脱,但是这样的行为就会产生矛盾。就好像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但却同时高声大叫,那么他希望这个叫声别人听不到,事实上只有自己没有听到,别人是听得清清楚楚,叫欲盖弥露。就是说你自己所做的行为,跟你心中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你想要离开三界,但是你又不断地增长生死的业力。

我们看“合法”。它的法说有两段。

法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时候,尚且不踏生草,作为一个生草它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却充满了生机。那么菩萨为了保护自己的慈悲心,对有生机的生草尚且不去踏、不去用手拔,那怎么可能以慈悲心去食众生肉呢?牠是有生命现象的这个众生肉。所以佛陀以下有三种告诫:

第一个是最严重的,不服东方丝绵绢帛。所有的丝织品这一条,大小乘都不开许,不管你是什么理由。因为一条丝织棉被,是有多少个众生生命的牺牲换取的,所以你跟众生结的缘太深了!这个丝织品是绝对不开许的。这是最严重的过失!

第二个,其次的过失,靴履裘毳。靴就是皮鞋,履就是皮做的衣服,裘毳就是兽毛做的衣服。那么这一块小乘开许,大乘不开许。因为小乘有这个身体虚弱的因缘,可以用皮制品,但大乘因为考虑到慈悲心,大乘不开许。这是第二个过失,次严重的。

第三个是比较轻的,乳酪醍醐,就是牛奶的制品,这个地方大小乘都开许。但是即便你有身体的需要,也是要保护自己的善根,以惭愧心、增上心来服用。

这样的一个比丘,如果能够远离前面三种过失,“于世真脱,酬偿宿债,不游三界。”也就是说假设我们不要去服用众生的任何的东西,那么我们今生,就不再使令这个生死业力相续了,因为不再造三业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你穿牠的衣服,穿牠的皮,吃牠的肉,你就跟牠结下生死业缘。

比方说有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这个譬喻是说,佛陀在经典上说,这个地球为什么有人呢?地球刚开始是没有人的。因为光音天的天人,以神通力来到地球游玩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有这个百谷,他好奇,吃了地上的百谷以后,就产生了地气,从此以后就有地心引力,就是业力,他就再也飞不出去了。因为你吃了它的这个东西,你就产生一种生死业缘,就足不离地,因为这个是有地心引力了。

按照佛陀的意思,如果你要你的持戒是一百分的持戒,你连牛奶都不能吃,由此类推蜂蜜也不能吃,因为那个蜂蜜,牠不是制造给你吃的,牠是要给牠的子孙吃的,是你福报大把它抢过来,哪一个蜜蜂是特地创造蜂蜜给我们吃的?没有。

如果说,你要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的,每一句佛号都是干净的佛号,你最好动物的东西都别碰,牠的皮、牠的毛、牠的肉,还有牠所产生的任何东西,都别碰。按照《楞严经》是这个意思,这样子你今生的生死业力就很干净了。

诸位!我们要知道,业力的问题它在哪里呢?在断相续。这个很奇怪,不管你以前的业有多重,你只要不相续,它就慢慢枯萎了,只要你把这个轮盘转动的力量断掉。所以带业往生关键在这里——断相续心!佛教真的是不论你的过去,只看你的未来,为什么忏悔它能够把业给调伏下来?为什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因为你不再造作,它业力没有得到相续的滋润,它就慢慢地沉淀下来。虽然这个业还在,但是它的势力薄弱了。业力最可怕的是你每天造作,辗转相续叫做增长业,这个最可怕。

诸位!你不管造什么业,只要你每天都要造一次的,你都要注意!比方说你每天都要吃一块肉,你要注意,虽然它不多——关键不在多不多,关键在你不能让业力相续。如果你又没有惭愧心,那更糟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那就伤害善根了!我们不能让过失不断地相续下去,这个很重要!

所以我们看下面总结:必使身心。对众生的色身,还有牠身体所分泌的牛奶、皮毛等等,我们的色身也不吃,内心也不去贪着,不穿也不食,那么这个人你对三界的生死业力,就慢慢慢慢地调伏下来了。虽然这个业没有断,但这个业是可以带业往生的,因为你不再去刺激它,不让它相续了。

好,我们看总结:判决邪正。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以上的说法是佛陀所宣说的正法;假设违背这个说法,就是魔王的邪知邪见,这里做一个总结,做一个邪正的判断。

这个地方有些人是有疑惑,说这个吃肉为什么伤害慈悲心?这肉是一个物质世界,慈悲心是一个精神的层面。但诸位你不要忘了,在唯识学上,它把我们的生命分成色法、心法,可是这色心二法是互通相通的。诸位你看啊,你身体虚弱的时候,你的心力会不会比较薄弱?肯定会!你身体生病的时候,你的专注力也受到影响,虽然你的心法是没有行相的,但是色心二法是互含互摄的。

《宗镜录》讲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比丘,在森林里面结夏安居,修习止观。当然比丘们威仪具足,在打坐——结跏趺坐。有一群猴子去摘水果的时候,就经过这些比丘们修行的地方,看到比丘们威仪具足就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起恭敬心,所以回程的时候带了很多水果,猴子们就拿一部分水果去供养比丘。经过三个月以后,比丘们如法地修学,有些人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走了。

走了以后,外道也游化到这里,看到这个地方有人修行过,都是现成的,外道也住下来。但是没有佛陀的教化,外道威仪不具足,有些人躺在地上,有些人是一只脚站着,奇形怪状。这些猴子过来的时候一看,这些人怎么动作不一样了?刚开始看也就算了,看久了,这些猴子就受不了了。一群猴子就冲上去,把外道挤下来,叫他坐着,强迫他们双腿一盘,眼睛闭下来,结这个法界定印。这些外道,一开始抗拒,但是他们觉得,欸!这样子坐,这样子姿势,的确是很好摄心,结果这些外道也证得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那么永明大师在《宗镜录》里想要说什么事呢?他说由此可知,外表的行为会影响到你的内心。就是说我们相信你曾经发了菩提心,我们也相信你的菩提心是发得很真诚。但是如果你为了贪求口腹之欲,因为这个吃肉的问题在那里,因为你每天都要去做这件事情,不是十天、半个月才做一次,你每天都要去做,所以你很可能会失去惭愧心,你不可能每天警惕自己,不可能!你很难!你也可能警惕几次,时间久了,你就习惯了,慢慢慢慢你的慈悲心就消失掉了。慈悲心消失掉,你的大乘种性就消失,这个更可怕。

你已经不是走上了菩提的跑道,你走上了鬼神道的跑道了。因为你已经接受食肉的行为,不再抗拒它,你接受它这最可怕!所以《楞严经》它很重视你的因地发心,就是说当你出现一个错误行为的时候,你是怎么面对它,这个很关键!非常关键!关键到你未来是不是从这个行为能够突破出去。如果你全盘接受,你就很难从这个地方再改变了,因为你产生一种强大的相续的力量,问题在这里!所以这个吃肉的问题点来自于辗转相续,无惭无愧。

在《楞严经》里提到两个问题,当然这个杀盗婬妄,它的重点在于生死业缘,但是生死业缘也影响到你内心的善根,它会破坏你前面好不容易所栽培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两个是互动的。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里,还有点时间,诸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们有问题可以问。大概只有今天有时间,明天可能就没有时间让你们提问了。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就是有些东西在临终的时候会让你起颠倒的,有些东西会在临终去触动你生死业力的,这两块你要特别注意,最好少碰,就是会加强你的颠倒妄想,会加强你生死业力的这两块要小心,因为你带业往生。真的可以带业往生,但是你要让你的妄想跟业力的势力降到最低,在你的控制范围,起码你的愿力是主轴。

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内心一天有很多想法,我们不可能达到一心,我们有多心。我们内心肯定有时候起善念,有时候起恶念,这才叫生死凡夫,那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你不能让恶念生根,关键在这里!你偶尔起起恶念,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让恶念变成无惭无愧,产生根,来取代你的菩提心,不可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把往生的心态、成佛的心态,作为我们生命的主流,它已经形成一个根了,至少你的根本是清净的。虽然你的行为有过失,但是透过你的惭愧心跟不断地发愿,至少你的根没有伤到,你就有往生的把握,你的善根没有坏,你就有把握带业往生。

当然很多生死业缘尽量不要碰,尤其跟众生有关的——吃牠的肉,还有偷盗、妄语,这个业缘你也是不要碰。起码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你赶快忏悔断相续心,让业力沉淀下来。在《楞严经》上说,你一个杯子里面有很多的污泥,你不能再搅动它了,我们虽然不可能把污泥拿走,至少你让它沉淀下来。带业往生,带的是什么业?带的是断相续心的沉淀的业,就是你现在不再造作了,这个业可以带。你现在每天还在造作,这个业你绝对带不了,因为你还在搅动它,它业力炽盛,你怎么带呢?结果是它把你带走。

带业往生,什么业是可以带的?这个业你经过忏悔以后,你不再造作了,这个可以带,它没有势力了,它是一个种子位,它不是一个现行位,我们能够带的业,就是一种沉淀的业力,不能带活动的业力,不可以!你可以让你的过失慢慢减少,你以前每天要吃肉,结果变成半个月、一个月吃一次肉,这个业可以带,因为你已经开始在抗拒调伏当中,慢慢减少,这个业已经变成不增长业了,不增长。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所有的善念生根,而不让恶念生根。就是在一种调伏引导的状态,这样子就可以带业往生了。

问:请问师父,益生菌可以吃吗?

答:益生菌喔,你说呢?它是这样。佛在世的时候,很多比丘是有神通的,他喝水的时候,他用神通力看那个水很多虫,因为每一个水都有很多细菌,所以比丘就不敢喝水了。但是不敢喝水就渴死了,就跟佛陀报告,佛陀说:“以后喝水,你不能用神通力看,用肉眼看,要不然弄得你连水都不敢喝。”

还有一件事,佛在世的时候,厕所很脏,叫一个比丘去扫厕所。这个比丘用神通力一看,唉呀,这个细菌,里面很多霉菌,不敢扫。

佛陀说:“我叫你去扫厕所,我没叫你伤害众生”。“我叫你去扫厕所”你们听懂吗?听不懂喔!我讲那么清楚,你们还听不懂,你不要打太多妄想。就是说你一定要喝水,但你喝水的时候,你如果想说这水中有虫,你这杯水就暂时先不要喝;如果你已经想,喔,这水有虫,那你就先不要喝了,等到你不这样想的时候再喝。如果你确定有虫,你真的不能喝,因为你伤害慈悲心,你明知故犯。等到你恢复正常再喝,因为你要保护你的慈悲心,关键在这儿。

有些东西我们很难去弄得很干净。比方说你吃蔬菜,这个蔬菜它要去喷农药,很多人是不是去洒农药?我也没叫你洒,但他去洒了,这个也算到我的身上。但是你不能造太重的生死业,故意的东西特别重,有些东西。其实我们在娑婆世界活一天,你想一想,很难干干净净,共业!除非你自己种菜。但是你把精神体力拿去种菜,就糟了!所以我们很难百分之百干净,但至少在你能够控制的范围。菩萨戒“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它要的是你那种尽心尽力,绝不放弃,因为你活在众生的共业里面,你很难离群索居,大家的业造得这么重,你只能够相对干净。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你了,这样就回答了,你不要再问下去了啊。

问:请教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一段经文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两个问题,是去佛不远,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佛是妙觉的果位,那去佛不远,是要等觉或者是十地的法云地,九地的善慧地,或至少是八地的不动地,七地因为会退转的,所以他就去佛很远。

答:我们不用把它讲得这么高,因为众生心忆佛念佛就去佛不远,就是这样。它不一定要解释成几地几地。就是说我们身体没有香气,那我们经常跟香接触,我们跟香就有互相的感应,就跟香很靠近。也就是说佛有无量的功德,但佛的功德他是因地发愿要跟众生分享,但是我们的心不可能跟佛的大般涅槃接触,我们到不了。所以佛陀怎么办呢?他创造一个音声,说:你念我的音声,然后你就会跟我靠近。

就是说佛陀必须要创造一个众生能够达到的、一个有相的东西来接触,来当作跟佛沟通的一个桥梁。如果佛陀不创造音声,那你说佛在哪里呢?佛在大般涅槃,谁到得了大般涅槃?没有人!我们的心只能够在有相因缘活动,所以佛陀为了让众生靠近,他要创造一个音声,创造一个形相,叫从空出假,一个假名、假相、假用。所以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就去佛不远,这样解释就可以了。

就是我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在哪里?当你创造一个音声,你又听到音声的时候,你就跟佛同在,就去佛不远,因为佛陀就在声音当中。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陀的法身可以用任何形相出现,他可以用音声出现,用形相出现。当然音声对我们最有利,因为我们的耳根最利。你看你用眼睛看一个佛像,你看一个小时你就累了,就疲累了,所以用眼根不是好方法,因为这个眼根的工具不好。但是你用耳根,你听一整天你不觉得累。印光大师说,不但摄心而且养神,你越听精神越好。所以为什么用耳根呢?因为我们六根里面,耳根这个工具最强大,它不容易疲累。

所以唐朝以后,以持名为根本,理由很简单,因为音声对我们来说,虽然我们跟佛陀感应有很多管道,可以观想、观像、持名,但音声是最好的管道,最畅通的管道。所以当你听到佛的音声的时候,你就是忆佛念佛,你就是去佛不远。这样解释比较简单。就是你跟佛陀接触,必须要靠音声当桥梁。

问:这样的话,日常修行当中,要怎么样忆佛念佛才会去佛不远?

答:那就是你自己要创造一个音声,就是你要跟佛陀感应,你一定要把佛陀现前,你要把音声创造出来,然后你内心当中对这个音声是一种顺从,一句佛号顺从本愿。先创造音声,你说我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那么阿弥陀佛在哪里呢?肯定在音声当中。

所以念佛是一个基本功。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因为你佛号不现前,你跟佛陀中间就没有桥梁,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桥梁。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有距离的,佛、菩萨、阿罗汉、人,所以我们凡夫法界,跟佛是差了四个槛。如果你今天只有善根力,没有把佛号音声现前,你是不可能感应,因为这个念佛创造音声是基本功。你怎么跟阿弥陀佛感应,就是把音声先创造出来,这是基本功,然后对这个佛号顺从本愿,一心皈命。

所以善导大师的感应道交是两块:第一个提起佛号;第二个顺从本愿。事修跟理观,佛号是事修——基本功,你必须要让你的心跟佛的心先搭上桥梁。有些人说:那我具足善根,我有往生的愿望就好,我根本不想创造音声。不可以执理废事!你想要往生,你要想办法跟佛陀搭上线,你连佛的音声你都不念,你怎么跟佛陀搭上线呢?你说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在哪里?所以创造一个佛号的音声,是净土宗往生的基本功夫。不是说念佛就一定往生,但是这是必要条件。你创造音声,你才有可能对它顺从,是先事修再理观。事修就是创造音声;理观——就是你自己要有调伏力、安住力、引导力,面对这句佛号要有一种善根皈依的心,要有往生愿力,你不能夹杂有生死的业力。

诸位!我们前面“基础篇”比较偏重在善根,到了最后“念佛篇”“往生篇”,再告诉大家怎么去创造佛号,怎么对这个佛号修皈依,那是后半段。但是前面先把我们无始劫来留下的生死问题处理,这一块我们到了“念佛篇”“往生篇”再来谈。但是,诸位要知道创造音声是很重要的!这个是你一定要把自己跟佛陀先搭上一个桥梁,你才有办法去顺从。所以事修不碍理观,理观不碍事修。

你还有问题,再给你问一次。

问:师父,那个禅宗的源头,拈花微笑这个公案,两千六百年前世尊拈一朵莲花,然后百万人天不知所云,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请教师父,释迦牟尼佛到底大概讲什么?能不能棒喝棒喝?

答:他主要是靠这个莲花的因缘让你回光返照,看到你的真如是这个意思,让你回光返照。禅宗是不可思议,心心相印。他这个是师父跟徒弟之间的互动,他在传法,但是这个是很特别的。我们一般都是以法来传法,他是以心来传法,以心印心,这个很特别,这个我们就不谈,禅宗这一块是特殊的个案。谢谢!

问:请问师父,我可以问两个问题吗?

答:好,你说。

问:第一个问题:师父说阿罗汉的功德只能自受用,那如果阿罗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他受用利益众生的能力马上就出现?第二个问题,我们修念佛是不是最后也会入华严三昧呢?

答:好,请坐。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请坐。阿罗汉如果要往生净土,他必须要回小向大,要先发菩提心。因为净土宗,这个净土当然有很多净土。有些净土是三根普被,但是对不起!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不摄受二乘人,极乐世界的净土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所以你不发菩提心,西方净土不摄受你,因为它没有二乘人。那么没有二乘人,阿罗汉里面,在《阿弥陀经》有很多的大阿罗汉是怎么回事?那是回小向大,但是他一时改不过来,这个是特殊的。所以说你一定要回小向大。那至于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怎么修学就各凭本事。

反正他提供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你也可以待在极乐世界,你也可以用你的神通力去亲近十方诸佛,那就是各人的规划了。至少阿弥陀佛创造一个很好的果报体,他给你一个非常好的正报,色身庄严,寿命久远,具足神通,相对娑婆世界,它的功能强大多了。你到娑婆世界你一尊佛都没办法亲近,你哪都去不了。到了极乐世界,你亲近十方诸佛,不可思议!他那个果报体,那个神通力,强大到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个不可思议。

一个大阿罗汉,不是一般的阿罗汉,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三明六通八解脱大阿罗汉,他的神通力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你到了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到了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你就知道阿弥陀佛那边的果报体,有多么强大的功能。所以你亲近十方诸佛,你就很可能成就华严三昧、真如三昧、楞严三昧,什么三昧都可以成就。你想想看,你不是亲近一般人,你亲近佛陀啊!你想想佛陀有广大的方便力啊,他马上知道你的根机,就把你给带上来。

所以到极乐世界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它本土的因缘就很殊胜了,就算你哪儿都不想去,在极乐世界因缘就很殊胜了,你还可以亲近十方诸佛。我觉得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规划已经到了圆满的境界,你很难再规划更好的东西出来。所以有人说,在《弥陀要解》里,说十方世界这么多,你一定要到阿弥陀佛的地方去,你是不是心胸太狭隘了?蕅益大师回答说你搞错了!生西方即生十方,因为你这个果报体功能太强大,这个神足力、神通力不可思议!你吃一顿饭的时间就可以亲近十万亿佛,你看哪一个国土、哪一个佛陀给你这么好的果报体?不可能。

当然更重要是什么?更重要不是极乐世界殊胜,更重要对我们来说它的标准比较低,我们凡夫可以去,可以带业往生。你看看其他十方世界的佛,几乎没有带业往生,你有本事自己来,没有一尊佛说,我来这边接你。你去莲因寺忏公师父会来这边接你吗?不可能!阿弥陀佛亲自来接你,这是很大的荣耀。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你读到这经文很感动了!你知道吗?作为佛陀亲自来接你啊,开示慰导,让你保持正念。所以极乐世界的好,不但是它的果地功德好,关键是它的因地的标准订得特别低,它对我们凡夫是一个很大的加被。你说这个地方再好,你去不了,那你也是空欢喜。当然,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我觉得有些人把带业往生讲得太简单了,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带业往生,是这个意思。

好,我相信你慢慢地学习,你对临终的正念会有一个概念。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明天还有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