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122章 科技·实物·模型·海神

江海潜寻 第122章 科技·实物·模型·海神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透过“水晶宫”的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考古现场。

萧方说:“从‘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的制订、论证到最终的实施,足有四年之久。在这四年里,水下考古、文物保护、海洋打捞、岩土力学、水下工程、海洋环境、水温气象等学科专家,一直密切合作,不仅确保了整体打捞的成功和文物的安全,还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环节的创新和突破。”

沉船被拖载回来后,起初,参观者能看到的是考古工作者的现场发掘;发掘结束之后,残船便被一道一道钢板牢牢夹住,进行加固;现在,残船已经陈列出来了。

透过联排的玻璃门,大家都可以一览无余地观赏到它的各个部分。

任燃、郭超仁在玻璃门外,时而驻足,时而欣赏,不禁感慨丛生。

郭超仁注意到,机器喷淋不时进行着,这是为了保持船体的湿润,继续模拟一个拟水环境。他记得,从打捞之日起,考古工作者就已经这样操作了。不单是机器喷淋,有时人工也要发力。

“萧老师,我有个问题,”任燃虚心求教,“我看残船伤痕累累,已与原本的模样相去甚远。为什么,不对它进行修复还原呢?”

萧方微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不是每一件文物都有必要修复、复原的。如果需要一个复原件,供人们观摩、欣赏,也可单独做一个。你们注意到,海面上漂着的那艘复原的福船了吗?”

任燃、郭超仁都点头:“看到了。很新。”

“也不是。我们在2023年到2024年之间,就对这艘复原的福船进行了修缮。当时,它就搁浅在海岸边,师傅们花了很长时间。”萧方笑起来,“修缮是很必要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至于残船本体,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原生态展示。”【注】

任燃不是做文物保护的,更不是做展馆策划的,但萧方说得很清楚,任燃也豁然开朗:“原生态的展示,从文保层面来说,能呈现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观众层面来说,又能体现一种沉浸感。对吗?”

“对!这正是我们的初衷。”

残船经历了风浪,罹受了灾难,如今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昭示着海洋的危险与壮丽。船体上的每一个疤痕,每一处腐蚀,都是它曾经的冒险和经历的见证。而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展览馆中,等待着人们去解读它的故事。

过了一会儿,郭超仁指了指“南海一号”发掘现场,说:“我们想进去看看。”

“可以的,但今天不行。经过发掘和加固,现在对残船的保护已经进入保护阶段,规章制度更严格。负责这一块的叶老师外出学习了,我也进不去。明天他应该就回来了。”

“行!”

“我们上二楼吧。”

如果留心去看,每个参观者都会发现,二三楼被连在一起,做成了船的造型。特别是二三楼之间的旋转梯步,让人沉浸其中,感觉自己从甲板攀上了船舱。

参观之时,郭超仁对二楼“第六章节‘遗珍’”部分很感兴趣。

他特别留意了一下展板上的解说词:经济与贸易是一切社会文明发育的基础,海洋经济活动同样也是古代沿海各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王朝统治者倡导“江海求利,以资国用”,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东南瓷器、丝绸、茶叶、金属物品等船货的生产与海外输出,海上世界蕃货异物的登陆华南并流向内陆,构成一个巨大的贸易体系。“南海一号”沉船中的船货堆放有序,按类归置,属于外销的商品正是当时中国繁荣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

要进行贸易,须仰赖于科学技术。

在这个展示空间里,古代指南针、指南鱼、牵星板、现代船用指南针、船用警钟、焚香装置、测深锤等航海实物或模型,都拓宽着参观者的认知。

“爸爸,那是什么?”展厅中,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被一蓬鸡毛状的模型吸引住了。

他扯着爸爸的裤腿,直往一个展示柜冲过去。

“哦,很抱歉,爸爸也不认得这是什么东西,”这人一边看起了展签,一边念给孩子听:“五两模型。‘五两斜飞不暂停,长鲸吹浪晚冥冥。’——明代陈价夫《夜读琼海》。五两是古代航海木帆船用于识别相对风向的装置,将鸡毛编成羽片挂在高竿,其构造简单、移动方便。为了掌握风向,其重量必须在五两以上、八两以下,太重难以吹起,太轻则易于旋转。”

孩子认真听完之后,吐吐舌头:“我还以为是鸡毛,是假发呢。”

爸爸疼爱地抚摸他小脑袋:“小朋友不认得很多东西,很正常。爸爸也不认识呢,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呀!”

“爸爸,你说得对。我们老师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孩聪明伶俐,大人也实事求是,任燃、郭超仁不由对这对父子肃然起敬。

萧方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做考古和博物馆展示的人,最希望见到的就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能够在博物馆收获新知,开拓眼界。”

所以,现在的博物馆教育,尤其重视“公共”这个概念,它绝不是为少数人而生的。

继续往前看,在这个展示空间中,还有“海上信仰”这一部分。一些民俗器物,和南海神、妈祖的雕塑,都令人如临其境。

三人在两尊雕塑前伫立良久,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历史文化,想象着过去人们为祈航海成功,而进行的诸般努力。

萧方说:“出海前祭神,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当然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技术的发达,更是航海安全的守护神。”

【注】笔者去做采风的时候,复原的福船就搁浅在海岸边。很遗憾,没有看到它在海上漂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