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14章 不能开天窗

江海潜寻 第14章 不能开天窗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台风“曼丽”预计在三天后登陆,强度为九级。

这种等级的台风,对于水下工作者来说,强度极大极危险。无奈,项目组只能望江兴叹,等待风和日丽之日。

而就在等待期间,盗捞者葛俊被逮捕归案。根据他的供述,确实有一艘沉船,是在东海一座不知名的岛屿之下。至于沉船深度,大概在三十米之下,整个船倒扣在海床之下。

接到这一消息,匡有为立刻在“沉船项目组”群中发公告,要求今晚八点每个人都需要参加线上会议,不得缺席。

本来,如果项目推进顺利,这个群应该被命名为“长江口四号项目组”,但这不是八字还没一撇嘛!

晚八点,郭超仁、任燃各坐一个房间,老早就进了会议室。阳台上狂风怒号,把玉兰花刮得七零八落,漫天横飞,堪称毒辣摧花手,看得郭超仁心里一紧。

不过不用担心,对于早有经验的上海人来说,沙包是必备之物。重压之下,放在阳台上的物件都似有了主心骨,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一个团队也要有主心骨。不过,很遗憾,郭超仁也是刚刚才知道,赵函数身体抱恙在住院。郭超仁马上打电话问候了这位研究所的最高领导。

电话中,赵函数说,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暂由王逸少接管,要他们与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管理局、上海海洋科技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上海打捞局等部门的成员精诚合作,有什么意见要敞亮着说,不能开天窗。

郭超仁知道,老赵对他的能力很认可,但对他“想一出是一出”的性格总是不放心。

大四时,因为导师王逸少的原因,郭超仁参加了“长江口二号”后期的发掘工作,得到项目组的一致认可。毕业后,郭超仁也顺理成章地来到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工作。

两年后,郭超仁就遇上了一个大项目,在一次文物普查中,位于长江口入海处的明代沉船被发现,命名为“长江口三号”。

这艘沉船在水下十三米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开展探摸工作并不困难。

借助水肺潜水装备、水下电视和相机,郭超仁和搭档陈安宇,在水下完成了探方布设、测量绘图、拍照摄影等工作。这之后,便要结合所绘制的平面图,制作一个模型,以便于进行复原和研究,对船体构件进行拆解。

所有流程都走得很顺利,但谁都没想到,在郭超仁这里居然出了状况。

原来,项目组研究之后,得出一个初步判断:“长江口三号”断代为明嘉靖年间,是一艘中等大小的福船,因为剧烈的撞击和撞击后的火情,船体受损极为严重,文物也散落各处,因此这艘沉船既不适宜打捞,也不必多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郭超仁当即表示反对,理由听起来似乎很充分:原址保护,会投入大量经费,反正都是花钱,还不如把钱花在研究上。万一在碎得稀烂的文物里,同样能读取出不一般的信息呢?

祁北川的眼风,从郭超仁扫到了王逸少脸上。王逸少明白那意思是,管好这小子的嘴!

实际上,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沉船都并不是非捞不可。

就拿“南澳号”来说,我国在2012年夏天将这艘沉船的出水文物载离,由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全程护送驶往广州。但他们没有带走“南澳号”沉船。

从这一刻开始,这艘沉船的守护工作,继续由边防官兵负责。偌多年来,他们通过雷达监测系统,对沉船的海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保护,数次驱离可疑船只。

经过两次讨论后,项目组终于下了定论:原址保护。

郭超仁这次没有再说话,但他和潜伴陈安宇,却闷声做出了一件大事。未经允许,他们在打捞瓷器碎片时也顺手把一个颅骨拿出了水面。

据郭超仁自己解释,他摸着这颅骨是一个襁褓婴儿的,若是不打捞沉船,婴儿也得不到安葬,怪可怜的,不如“日行一善”,体现一下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吧!

此事虽然无伤大雅,但在讲究“高度服从”的项目组里,两个后生的私自行动未免太过奇葩。再加上,正好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卢主任,正驻扎在项目组里。发生了这种事,卢组长顿时怒气上涌,一张脸比乌鸦还黑,两片嘴比刀子还利。

眼见大领导动了真火,祁北川也不能护犊子。

当着众人的面,祁北川狠狠批评郭超仁、陈安宇一顿,又让他们停工作、写反思。此事对郭超仁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素来脸皮厚、能屈能伸;但陈安宇却表示受不了这个委屈,一气之下竟离开了研究所,拉黑了所有同事的联系方式。

也包括郭超仁。也许,郭超仁的“能屈能伸”,遭到了陈安宇的鄙视。总之,陈安宇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彻底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直到如今,想起陈安宇这么好的潜伴,郭超仁都忍不住惆怅,也忍不住隔空腹诽那个卢主任,当年若不是他揪着不放,研究所的人睁只眼闭只眼,也就“原谅”他和陈安宇的奇葩行动了。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更遗憾的是,不知是否因陈安宇的离职受了刺激,祁北川在那之后总有些精神恍惚,最后竟然因避让不及横遭车祸。

事后想来,有些事未必有关联,但人们总是认为偶然之中有必然,结果之前必有因。郭超仁虽自诩为“阳光开朗大男孩”,有时也不免陷在回忆的苦涩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