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72章 礼部侍郎崔淼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72章 礼部侍郎崔淼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唐阙汗流浃背的跪在地上,经历过良久的思想斗争后,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有些苦涩的开口道:“不知道殿下打算如何?”

朱雄英拍了拍唐阙的肩膀,宽慰道:“唐大人放心,既然你选择了站在本王这边,那自然就是自己人,本王什么时候打过没有把握的仗?”

回想吴王殿下曾经的功绩,确实很让人心安,不过朱雄英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他的心提了起来。

“唐大人,你身为礼部尚书,可以奏表上书,弹劾儒家思想腐朽老迈,已经不适合作为科举的考试内容,只要你上书,刑部,御史台都会配合你,内阁也不会发表言论。”

唐阙顿时胆战心惊,急声道:“殿下,您就饶了下官吧,下官是真的不敢啊,如果下官敢如此行事,别说那些发狂的儒生,就是我唐氏的族人,也得把下官的皮扒了不可。”

朱雄英谆谆教诲道:“唐大人,你看你这就是欺骗本王了不是?刚才不是还说粉身碎骨呢吗?这就退却了?你以为你现在还有退路?只有跟着本王,你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唐阙无力的瘫倒在地,放弃了抵抗。

第二日的早朝,果然没有出现朱元璋的身影。

朱标一个人坐在象征着至高皇权的位置上。

就连昔日司礼监总管太监朴半城,也换成了东宫太监总管余德海。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自己的老爹临朝的第一天,朱雄英怎么说是也得给点面子。

“臣朱雄英有本奏,原信国公汤和所组建的水师,已经撤离福建沿海,改为黄海水师,驻守在黄海行省江陵道,现在福建海防力量缺失,所以臣拟订重新组建福建水师。”

这件事朱标也已经惦记了很久,毕竟黄海水师是要远征倭国的,所以暂时不能动,那福建就只能组建新的水师了。

“好,这件事就由你和内阁负责商议,尽快拟个条陈出来。”

内阁阁老杨思义上前一步道:“殿下,老臣也有本奏,今年的黄河水位比往年更高了一寸有余,臣与户部,工部合议过,今年恐怕还要动工,加深河堤。”

朱标沉思片刻后,缓缓道:“好,此事交由杨阁老主理,户部和工部配合。”

随后,各部官员纷纷提出自己的奏折,朱标在短短时间内全部给出处理方案。

这让群臣无不叹服,看着朝会已经进入了尾声,唐阙再也不能拖延,硬着头皮走了出来。

“臣礼部尚书唐阙有本奏,自汉以来,儒家思想就一直是天下读书人必读的经典,到了我大明,程朱理学更是被捧上神坛,就连科举的内容也都是出自程朱理学,但是如今,程朱理学已经腐朽不堪,连年来饱学程朱的学子,屡屡犯错,根本就无法匹配如此神圣的地位,所以臣请奏,废除程朱理学在科举中的地位,更换科举内容。”

唐阙的话说完,整个朝堂都寂静了,连落根针都能听得到。

朱标轻咳一声,低声道:“废除程朱?唐尚书,这是不是有些草率啊?”

事到如今,唐阙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只见他有些愤怒的道:“殿下,绝对不是微臣危言耸听,这些年来,通过程朱理学选拔出来的学子,贪污受贿,荼毒百姓无恶不作。”

唐阙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愤怒。

最后直接跪在地上,悲怆的道:“殿下,绝对不可妇人之仁啊,不废除程朱,不足以平民怨,不废除程朱,不足以安天下民心啊,殿下!”

这下轮到朱雄英懵了,这唐阙是个人才啊,说的现在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废除程朱是为民除害了。

朱标也没想到唐阙表演的这么投入,不由得出声打断他的表演:“那个,唐尚书啊,你先别激动,废除程朱,需要有一门新的学术流派替代,这可不是一时一日之功啊。”

这时内阁阁老刘三吾站了出来,沉吟道:“回殿下,老臣不才,曾经执掌国子监,早在洪武十五年,吴王殿下就提出了一门新学,这几年经过国子监的教习和学子们数年打磨,已经完全成熟,如果科举真的要更换考试内容的话,老臣认为新学便足够胜任。”

说完,就有禁军鱼贯而入,搬来一摞摞新学的教材与思想,让众大臣传阅。

这时朱标还是有些犹豫,不确定的问道:“这些年,通过程朱选拔出来的官员,真的多有不法吗?”

御史台的景清适时的站了出来,有些唏嘘的道:“回殿下,近几年通过科举录取的学子,大多在县里任县令之职,每年的政绩考核,确实不算太好,而且收受贿赂等行为也层出不穷,百姓们苦不堪言,虽然御史台全力整顿,但是依然会有漏网之鱼。”

刑部侍郎暴昭更是痛声道:“殿下,前礼部尚书钱用壬,是程朱理学的大家,却能做出死不悔改,当朝斥君的行为,可见用程朱理学来选拔官员,确实已经不太合适。”

朱标装作思考良久,最后为难的样子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废除程朱理学吧,诸位爱卿觉得国子监提议的新学如何?”

听到朱标同意废除程朱理学,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一些儒家老臣更是痛哭流涕的劝阻。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儒家思想传承千年,万万不可摒弃啊,《四书》,《五经》等儒学着作更是规范了我大明百姓的行为准则,对我华夏历史,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绝对不可弃之啊!”

“是啊,殿下,虽然有很多官员多有不法,但是那是官员之错,而非儒学之错,而且儒家的名臣数不胜数,难道都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可以因为数人之错,就否定儒家思想对我大明的贡献?”

“殿下,而且春闱将至,全国的学子都已经为此准备多年,如果在此时机更换科考内容,恐怕学子们会有被愚弄的感觉,如果有的老人家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被告知科举考试更换了内容,那他们会作何感想,恐怕会引起哗变啊。”

“还请殿下三思啊!”

说完,一大群臣子都不约而同的跪在了地上,大有朱标不收回旨意,他们就长跪不起的架势。

一时之间朱标也没了办法。

见到这些儒家老臣如此固执,朱雄英忍不住将目光投向崔淼。

后者心领神会的站了出来,慢条斯理的道:“诸位大人所言差矣。”

崔淼是朝堂上的新面孔,很多大臣都不认识他,不由得有些轻视:“你是何人?我等在商议国家大事,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出来置喙?”

崔淼不慌不忙的道:“本官不才,正是新上任的礼部侍郎崔淼,见到今日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引经据典却连基本的为臣之礼都忘了,岂不是贻笑大方?”

崔淼的话顿时引的一众老臣的不满,纷纷怒斥道:“哼,我等文臣风骨,岂是你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够理解的?简直有辱斯文。”

崔淼也不恼,只是淡淡的道:“科举自隋朝起,到唐中叶时期开始完善,科举的内容出现了数次变迁,唐时科考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也有时策论,帖经,杂文等等,难道唐朝巅峰时期不够强大?”

“宋朝科举考试也有进士,明经等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自从王安石入朝为相后,更是完全取消了帖经,墨义和诗赋的选拔方式,更改为经义,论,策取士,难道经过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没有因此而国力大大增强吗?”

“所以历朝历代的科举改革从来没有停止,那为何我大明一朝要改革的时候,诸位大人就开始横加阻拦,甚至用跪地不起的方式来逼迫殿下退让?”

“你们到底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你们儒家学派的利益?”

“难道逼迫君主,固守己见也是你们引以为傲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教你们的?”

崔淼的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怼的众大臣哑口无言。

就连朱雄英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不愧是徐子卿推荐的人选,果然是有大才啊。

竟然能怼的这些穷酸大儒们说不出话,实在是太快人心。

这时,鸿胪寺卿陈怀瑾慢慢走了出来。

其实如今的朝堂之上,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大臣,都是朱雄英和朱标精心挑选好的,都不是愚昧之辈。

所以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但是这个陈怀瑾,是儒学大家,鸿胪寺的位置也至关重要,一旦他反对,势必从者如云。

偏偏这位老人家还一心为国,从无任何错漏之处,又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实在是推行新学的一大阻力。

陈怀瑾站定后缓声道:“殿下,老臣明白,殿下要革新科举之心,但是儒家思想并无错啊,儒家思想同样重视学习和教育,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这才让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无过而废,岂不荒谬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