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24章 大明新的军制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24章 大明新的军制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在得知了朱雄英打算用黄海的金矿作为改革军制的军费后,大家都很有默契的闭上了嘴巴,只有徐子卿不以为意的道:“既然军费有了着落,那这件事情就简单多了。”

简单多了?一群人看向徐子卿的眼神充满了怪异,怪不得是太孙殿下最信任的人,连皇上和皇后都倍感推崇的人物,是真天不怕地不怕啊。

看着众人的表情,朱雄英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当即道:“诸位大人不用担忧,虽然是将朝廷款项挪作他用,但是这件事情上,孤用心正大,没有丝毫私心,就算此事日后泄露了出去,有什么问题孤一会一力承担,和各位大人没有关系。”

听到朱雄英说的如此直白,在场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朱棣在一旁打着圆场道:“英儿,这话就见外了,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自然当精诚竭力,什么一力承担,出了事谁都跑不掉。”

这话说的就很明白了,众人只能纷纷点头。

对此朱雄英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看向徐子卿示意他继续说。

“目前我大明有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湖广,广西,云南,浙江,福建,北平,广东,辽东,黄海,漠北,山南,山北,阿尔泰十九个行省,一个宣北自治区,还有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三个名义上占有的大片土地,能改革军制的只有十九个行省,目前来看,山南,山北,阿尔泰三省会组成新的北境防线,辽东和黄海两个行省主要负责牵制奴儿干都司,另外,安定卫,哈密卫,瓜州卫三个卫所是抵御东察合台汗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不太好变动。”

徐子卿的一番话,几乎将整个大明的形势都剖析清楚,让众人直接就抓住了重点。

蓝玉沉吟了一番后,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接过话茬道:“那也就是说这次军改,辽东的武东军和黄海的平安军都不动,将镇北军和天策军的防线前移,其余各省的屯田军组成各自行省的新军,统一归各地都司调遣?”

朱雄英点了点头,有些赞许的道:“舅姥爷不愧是沙场老将,不过边军和府军还是要有所不同,边军要时刻保持自己完整的战力,改革军制后,大明的军队分为边军,地方军,京营三大块,边军保留自己独立的番号,例如镇北军,天策军,靖安军,地方军则以地域命名,北平都司辖制的军队就是北平军,湖广都司辖制的军队就是湖广军,另外直隶已经有京营了,就不必再设置地方军了。”

朱棣皱着眉头问道:“英儿,你的意思是,北境三省除了驻扎边军外,还有自己的地方军?”

朱雄英继续道:“没错,以地方军为例,改革军制后,各省的地方军同样以五万人为上限,各省都司都是正三品,每万人设卫,卫设指挥使,正四品,每两千五百人设营,营设营长,正五品,每五百人设连,连设连长,正五品,每一百人设排,排设排长正六品,每二十人设班,班设班长,正七品。”

“边军则不同,以镇北军为例,边军以十五万人为上限,但是扩编前必须要经过朝廷的允准,目前的北境三省,镇北军入驻阿尔泰行省,天策军入驻山南行省,靖安军扩编后入驻山北行省。”

“边军与地方军的职责不同,地方军要负责维系各地治安,还要参与日常训练,闲暇时可以司职生产,但是边军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不停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战力,等到大战起时,能够直接上阵杀敌。”

“至于京营嘛,以二十万人为上限,分为四军,分别为禁军,羽林军,神武军,鹰扬军,四军分设大将军,直属御前,平日里同样是负责训练,还有拱卫京师之责。”

“如此一来,整个大明的军队部署就都清晰了,再也不用每次打仗之前还要抽调各个卫所的士兵了。”

王建国作为兵部尚书,听到新的军制后,整个人的眼睛都开始放光,下意识的赞叹道:“太孙殿下真乃神人啊,如此改革之后,地方军与边军就可以彻底分开,在保持边军的战斗力的同时,还不至于让士兵完全脱产,实在是妙啊。”

朱雄英也很无奈,现在大明的粮食产量虽然比之前高了不知道多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井喷。

现在玉米、番薯、花生、辣椒、烟草、马铃薯、木瓜、番茄、南瓜、向日葵、菠萝等农作物还没引进,根本无法让军队实现完全的脱产,看来是时候让郑和准备下西洋了。

一旦玉米和马铃薯引进大明,那百姓就完全不怕吃不饱肚子了,当然,眼下还是应该以改革军制为主。

朱雄英轻咳一声,循声问道:“诸位可对新的军制有什么异议?”

众人在沉思片刻之后,都纷纷在新的军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讨论,终于将一些存在的小问题都解决掉了之后,新的军制也彻底形成。

从此之后,五军都督府只负责边军与水师,地方军则归兵部节制,京营直属御前,自此兵部的权柄大大增强,但是王建国的脸上没有丝毫兴奋,只有淡淡的紧张感,毕竟全国有十九个行省,每个省的都司有五万人那就是将近一百万大军,这个数字实在是有些惊人。

回去之后,他就要遴选各省都司的指挥佥事,每一个都是正三品的武职,而且手握大权,容不得半点马虎啊。

朱雄英也知道他现在的压力,没有让他继续参与北境防线的部署,而是让他先行返回京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军制改革身上。

至于北境三省的三支新军嘛,镇北军自然是交给朱棣,天策军则是继续交给傅友德,靖安军的建制已经被打残了,目前还没有新的合适的人选,朱雄英只能将目光看向李景隆道:“九江,现在靖安军的建制已经被打残,需要一名主心骨重新将靖安军组织起来,你可愿意担起这份职责?”

李景隆从朱雄英穿越过来开始就一直跟在身边,几乎从来没有分开过,所以将他留在北境朱雄英心中也是万般不舍。

但是目前根本就没有够的上品级的将领能够执掌靖安军,李景隆现在是曹国公,而且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军功也足够应酬,所以他是不二的人选。

李景隆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红着眼眶道:“殿下放心,末将一定带好靖安军,在最短的时间内,重现靖安军的战斗力。”

朱雄英欣慰的点了点头,众人这才散去。

第二日一早,朱雄英也没闲着,与孔士行一起将北境防线的想法落实,既然北元有个所谓的七城防线,孔士行就以阿尔泰城和赛音山达为基线,在这片土地上另起十座城池。

十二城互相呼应,前后有序的坐落在草原上,不给北元人一丝突破防线的机会。

两人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一时之间心中都有些感慨。

朱雄英看着孔士行布满书生气的侧脸道:“实在是很难相信,你这个衍圣公会在军事上有如此才华。”

孔士行闻言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声音散漫道:“也很难想象您一个长在深宫中的太孙殿下不止能够在文学上开宗立派,在军事上也是天马行空,说实话,我从来不相信会有天生圣人,没有后天的努力,就算再有天赋也是枉然,但时您所取得的成就真的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说到这里的时候,孔士行的语气已经变的很困惑,甚至不解,随后苦笑一声:“说来不怕殿下笑话,在遇到殿下之前,在下自诩是天下第一天才,但是见到了殿下之后,才始知天外有人,人外有天啊,就连您身边的黄海侯,才华也绝对不在我之下啊。”

朱雄英听着孔士行的感慨,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自己如果不是带着前人的数千年智慧,绝对做不出如今的成绩,而徐子卿更是传说中的人物鬼谷子的关门弟子,所学更是博观古今,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才华能胜过孔士行的实在不多,但是都被他遇到了。

经过了这场战事,他对孔士行的态度也完全改观,所以出言调笑道:“我说衍圣公,你现在是朝廷的布政使,和孤说话的时候,要自称下官知道吗?如果你觉得不够尊敬的话,自成一声奴才也不是不行。”

孔士行耸了耸肩,有些慵懒的道:“虽然与殿下接触时间不长,但是也知道殿下不是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之人,不过看这几日殿下的安排,是打算回京了?”

朱雄英也跟着坐在孔士行的身边,叹了口气道:“该回去了,如今大明百废俱兴,不回去终究是放不下啊,等到解决了倭国的麻烦后,大明就该进入绝对的休养生息之中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雄英顿了一下,笑呵呵的问道:“对于孤将你留在北境,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孔士行面露苦涩,无奈的道:“没办法啊,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我回去了,天下的儒生就不会安定,还是留在北境好,没那么多的纷争。”

朱雄英点了点头,站起身承诺道:“你能理解就好,相信我,未来,大明会有你孔士行的一席之地。”

说完,就头也不回的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