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68章 桃花马上请长缨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68章 桃花马上请长缨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打开手机看了下地图,秦凌雪突然发现一个地方-石柱县,二话没说直接开车走人。

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匆匆洗漱一番就上床睡觉。

第二天,秦凌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始科普直播,而是走在县城略显萧瑟的街道上。

【老祖宗们大家好,今天带领大家游览重庆市石柱县。】

古人们:???石柱县?这是哪,很有名吗?

【石柱县是土家族自治县,隶属于重庆市,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小县城,但是它因一人而出名。】

直播镜头一转,骑在骏马、手握长枪的女子雕像赫然出现。

众多帝王们集体懵逼。

李世民瞳孔微缩,口中呢喃:“难道这位也是像阿姐一样的巾帼女英雄?”

【我想大家也猜到了,这是一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巾帼女将军。

在介绍之前,我们先盘点一下历史上出名的女将。】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噙满泪水,‘阿姐............’

【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有史可查的首位女将。根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证实,武丁在位期间,她多次受命出征,击败周边20多个邦国,战功赫赫。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在政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她去世后被厚葬,谥号为“辛”,故又称“后母辛”。她就是武丁王后--妇好。】

【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是胆略丝毫不逊色她的兄弟们。长城着名的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我国整个封建历史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极尽哀荣。她就是大唐平阳昭公主。】

眼泪再也忍不住滴落而下,李世民双手捂住脸低声呼唤,群臣别过脸去慨叹,有人甚至用袖子拂去那溢出的泪水。

嬴政坐在咸阳宫中眉头微蹙,“哦!公主吗?李斯,多加派些人手出去,秦姑娘说的那些人才必须都给朕找到。”

【她是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亲为西凉国寒江关守将,后投唐。她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她就是大唐女将--樊梨花。】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她自小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一生审时度势,归附梁、陈、隋三代,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她就是冼夫人。】

【她是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她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她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她归隐杭州西湖。她就是南宋女将--梁红玉。】

【华夏历史五千年,出现过的女将何其多,今天我们说的主人公有所不同。

她是大明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四川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一品诰命夫人。】

朱元璋握笔的手一抖,不可思议的看着天幕,“这是我大明的女子?好、好、好样的。”

马皇后轻轻一笑,轻轻握着自己男人的手,这天下女子能让他称好的可不多。

徐达、汤和等武将都是目光灼灼,他们太明白一个女子能做到这些是何其不易。

【鸳鸯袖里握兵符,将军何必是丈夫,她是明末时期的火种,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列传的巾帼英雄,也是为唯一一个凭战功封侯的女将,训练的白杆兵威震天下,她就是古代第一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的父亲身为郡学贡生,不仅沉浸于学问之中,更对兵法深有研究,尤其偏爱《孙子兵法》。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秦良玉与她的三位兄长共同接受了全面的教育,他们既能精通经史、擅长文学,又熟悉骑射、深谙军事策略,个个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万历二十年,秦良玉嫁给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婚姻并未成为她追求的终点。

面对西南地区的频繁动乱,秦良玉着手组建了一支适应山地作战的精锐部队——“白杆兵”。

他们手持特制的白木长枪,配备钩刃与铁环,既能近战又能远攻,还能利用枪杆的钩环相互连接,便于山地行军作战。

这支军队中甚至包括一支由她亲自训练的女性亲兵队伍,个个英勇善战。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贵州播州的土司,掀起叛乱浪潮,联合七支生苗部落,行暴虐之事,图谋川地,志在自立为王。

朝廷应对迅速,委任前任都御史李化龙总督三省军务,统帅川、湖、贵兵马。

战役频发,一年间,交锋百次有余,李化龙部下八路兵马愈战愈勇,逐渐占据优势。

杨应龙不甘雌伏,策划夜袭川南营地,寻求逆转局势,却不知此举正将其引向覆灭之路。川南防线的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正是秦良玉夫妇率领的白杆兵。

据《明史》记载,秦良玉夫妇先敌察觉,即刻迎战,扰乱敌方阵脚。

白杆兵迅速行动,力挫敌军,迫使杨应龙从攻势转为逃亡。

秦良玉夫妇乘势追击,连克金筑关等七营,助他路官军攻克桑木关,杨应龙终致大势已去,自缢身亡。

夫妇二人,特别是秦良玉,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非凡胆识,赢得了川南路首功,被誉为“女中丈夫”。

然而,女性的荣耀之路,总是布满更多荆棘。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蒙冤狱中离世;天启元年,秦邦屏、秦邦翰两兄弟血洒浑河;天启四年,秦民屏牺牲于奢安之乱。

亲人相继离世,秦良玉承受巨大打击,但责任与使命驱使她继续前行。

她为夫申冤,同时接掌土司职责,维系地方安宁。浑河战后,白杆兵虽损失惨重,秦良玉毅然统兵六千五百人奔赴山海关,确保所到之处纪律严明。

面对奢崇明的叛乱,她拒受重贿,断敌后路,奇袭水师,焚舟破敌,最终凯旋。

因此功绩,秦良玉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授予从三品都督佥事及总兵官衔,声名远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历史的篇章翻开了沉重一页。

后金势力突破山海关防线,永平府四城相继陷落,皇太极率领的十万雄师如洪水般涌向京城,威胁着明王朝的心脏。

此时,年逾知命的秦良玉,面对勤王诏书毅然决然变卖所有家产充作军费,带领她的白杆兵,跨越千山万水,火速奔赴前线。

他们抢先一步在宣武门下扎营,与随后而来的皇太极大军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

在那个危急关头,其他援军或是迟疑不前、或是尚在途中,唯有秦良玉,勇冠三军,率先冲锋,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次日,大将军袁崇焕的援军及时赶到,联合各地兵马,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化解京城的危机。

崇祯皇帝深为秦良玉的英勇无畏所感动,特赐其蓝缎绣蟒袍及黄缎绣蟒凤衫,以彰其功。

情感激荡之中,皇帝亲自挥毫,题诗四首,颂扬其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尽管后金暂时退却,但国家四周的动荡并未平息。

鉴于秦良玉及其部队展现的卓越能力,崇祯帝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间,频繁委任秦、马两家将领为总兵,以应对各地频发的叛乱。

步入晚年的秦良玉,不得不面对又一次痛失亲人的打击——侄子秦拱明、儿媳张凤仪、儿子马祥麟,皆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上。

马祥麟临终遗言掷地有声:“我誓与襄阳共命运,望母亲勿忧我安危!”秦良玉阅毕,赞声连连:“好!好!真乃吾儿本色!”

她不再仅仅是沙场上的将领,更化身为心怀天下的国之栋梁。

舍弃小家,以身许国,她承受的牺牲超乎常人想象。

她挺身而出,非外界所迫,而是深知国不安,家何以存?于是,自愿赴汤蹈火,即使末路在望,亦坚守正义,毫不动摇。

崇祯十七年,四川危如累卵,多城陷落,唯秦良玉孤守阵地不动摇。

她对麾下严词宣告:“吾一弱女子,受国恩二十年,今虽时局艰难,岂能以残年侍奉逆贼?凡投敌者,严惩不贷,株连九族!”

彼时,秦良玉虽已届古稀,威望犹存,令叛军首领绕道而行,不敢近其防区半步。遗憾的是,明朝国运已如风中残烛。

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军顺势入主中原,朝代更迭接踵而至。

南明两帝,隆武与永历,相继册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及“镇东将军”,寄望她能扭转乾坤,荡平乱世。

无奈,英雄已近暮年。

七十五岁那年,秦良玉因病逝世,随她而去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家国岁月,但她的英名被永远镌刻于史册之中。】

天幕之上,四首诗缓缓显现: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