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黄帝内经百姓版 > 第9章 (2)黄帝岐伯论天度气数,揭示生命之源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这不仅仅是对数字的一种简单堆砌,而是蕴含了古人对宇宙秩序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六六三十六,被视为天数之小成,象征着天道的循环与变化;九九八十一,则象征着大地的稳固与广博,是地数之大成。这种数理结构,反映了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想状态。

“天有十干,代表十日”,这里的“十干”即是我们所熟知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它们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了六十甲子循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基础。而“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指的就是六十甲子的一个完整循环,即六十天,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人对天文观测的周期性认识相吻合。

至于“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则体现了古人对一年时间的朴素认识。虽然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一个标准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22天,但古人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得出了较为接近的一年天数估算,即360天,并通过“周甲重复六次”的方式加以表述,体现了其独特的智慧与创造力。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们便深谙“天人合一”之道,将生命之根本归结为与天气的相通相融,这确实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哲学智慧。当说到“天之阴阳”,它不仅是自然界中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的象征,更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盛衰消长的内在动力。

地的九州,作为华夏大地的广阔疆域,其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无不受到天气阴阳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人的九窍,则是我们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重要通道,呼吸之间,阴阳之气在体内流转,维系着生命的律动。

至于“天衍生五行”,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形态,更蕴含了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深刻哲理。它们与天之阴阳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宇宙间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

阴阳有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这可以理解为阴阳二气在变化过程中,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三分态势。这种三分,可能是指阴阳在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太阳初升时的微阳、正午时的盛阳、日落时的衰阳,都是阳气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同样,阴气也有其类似的变化规律。

自古以来人们对天气阴阳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简单描述,更是对生命本质、宇宙规律的一种深刻洞察。这种洞察,让我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我们来聊聊“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这句。在这里,“三气”或许可以理解为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或力量,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天与地。这种观念,与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宇宙生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气合而成人”,则进一步将这种宇宙生成论引入到了人体生命的层面。人的诞生,也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的共同结果,这既包括了物质层面的遗传信息、环境因素等,也涉及到了精神层面的意识、情感等。在这个意义上,“三气合而成人”可以视为对人体生命奥秘的一种高度概括。

“三三而合成九气”,这里的“九气”可能是对前面“三气”概念的一种深化和扩展。九,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一个极数,代表着圆满、完整。因此,“九气”或许可以理解为宇宙间最为完整、最为和谐的力量体系,它们在地面上表现为“九野”(即九州的划分),在人体内部则对应着“九脏”。

其中,“形脏四”可能指的是以物质形态为主的脏器(如心、肝、脾、肺),而“神脏五”则包含了与精神、意识活动密切相关的脏器或系统(如肾藏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等)。

“以应天气”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天地的形成、人体的构造,还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运行,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这些规律和法则又与天气(即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自然与人体的奥秘。自然与人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可能并非现代科学的直接表述,但它们却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揭示了人类对于生命、宇宙和自然的不懈探索与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