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一章    归来

小楼珠玉寒 第一章    归来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风明月春秋梦,魂泪英雄途、红顔暮。

五都宫阙金玉,醉中黄袍尽收去。

小楼帝王客、西窗诉。

笙箫不闻旧音,是谁教唱?

袖舞尽悲欢,疾鼓震。

烛光人面斜影,寒殿温酒乱雪纷。

星斗牵机变,南北恨。

一一一寄〈春草碧〉·南北恨·

建隆元年五月初三戍时,相州城东一处宅院内,厅堂中坐有三人,正中主位坐的是方常胜,客座上落坐的赫然是岀海年余的楚南风夫妇(详见拙著〈拂水龙吟凤梧扬〉)

当楚南风听完方常胜讲述自己岀海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后,沉言不语,良久之后长叹一声,道,“是楚某不慎,害了君贵与江师弟他们。”

“楚先生莫为自责,此事想来是冥冥中早为注定之数。”方常胜言道。

此时,有位汉子行进厅内,“帮主,酒菜已为备好,可以请贵客移步了。”

“好,你去窖中将我存的那坛酒取来。”

“遵命。”

“楚先生、楚夫人请。”

方常胜先行引路将楚南风夫妇带到左厢房内,只见房中已是摆上一桌酒菜,三人落座后,那汉子也将酒取来,方常胜将酒坛接过,言道:“楚先生,你应该看出这酒的出处吧?”

楚南风一见到酒坛的外观形状,已然看出是‘归来醉’,微微点了点头,“好久没有闻到‘归来醉’香味了。”

“那楚先生今日就好好品尝一番。”方常胜言语中已将封口打开,顷刻间将三人面前酒碗斟满,然后举起酒碗又道,“这年余时日让楚先生与夫人受苦了,方某敬上一碗…”

楚南风与马希兰互视一眼,举起酒碗喝了一口。

“翁长老他们曾岀海寻找先生,却终是无功而返……先生究是被困在海上何处?”

楚南风叹了一口气,言道:“那次乘船岀海约航行有十天左右,便遇上了海啸,那时我与内子正在船舱静坐,突然船身一阵剧动,紧接着海水便涌了进来。

我心知不妙,便运转气机携内子冲破船舱而岀,身在半空中时,一道巨浪袭卷而来,将我与内子淹没其中,随之落身而下,谁知整个身子竟掉入海中,但知乘船已为下沉,情急之下,用手拍打水面,借力拔身而起,未料一阵飓风袭来,竟将我二人卷起,那飓风之力却非人力可挡,所幸那时我二人相拥一起,不若恐是…”

楚南风言语一顿,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接着言道:“恍惚中只觉身在空中只有数息之数,落身而下的却是风平浪静的海面,想是被飓风一刮数百里之远。”

“竟是如此厉害?”方常胜大为吃惊。

马希兰接言道,“事发之时昏天暗地,落身之处虹霞可见。”

楚南风点了点头,又道,“我二人皆不谙水性,海面无从落脚,只得仰仗气机在海面行走,环望四周,大海茫茫,目极无边。心知若无漂浮物借力,恐是难以持久行走,定会葬身鱼腹,万幸之中,寻到一块漂浮在海面上的木板,才有了暂时缓气的机会。

海难突然,随身的兵刃也不及携带,鱼类之物便难以捕杀,只得凭借元婴丹神出其不意捕捉些海鸟充饥,还好海上真是风雨莫测之处,时有下雨,却是使我二人不至受渴。

如此漂浮寄生有近十日,终是看到了一座海岛。到了岛上,我心急中原大事,一边捕杀海鱼,将它晒干以便携带,一边伐树作筏,以作航行为用,又在海滩寻到一些漂浮而来的瓷罐接蓄雨水,二十日后,一切就绪,便与希兰乘筏而行。

我不知如何航船,但想当日出海之时朝日出方向而行,回中原之地应是向日落之处。于是以日落方向为目标而行,行有半月时日,眼前依是茫茫大海。

而所备食物已为不多,又时有风浪侵袭,便想返回海岛再为打算,于是照着自认为是返回海岛的方向而去,亦航行有半月之数,岂知却再也寻不到那海岛是在何处,无奈之下,只好任木筏漂流。

那时食物全无,所幸是有瓷罐可以接蓄雨水,又有做好的木叉,可以捕杀一些鱼类充饥……大约漂流有二十余日,终是又发现了一座海岛。

登岛之后,依是一边捕鱼晒干,一边加固木筏,此次只用十天时日,便准备好了两个月的食物,于是又与希兰乘筏离岛,寻中原之地而行。”

楚南风言到此处,摇了摇头,苦笑道,“此行实为匪夷所思,航行有月余,竟是又回到了那海岛之处。未为甘心之下,我又想准备食物再为岀发,希兰便为相劝…”

此时马希兰站起身子与楚南风添酒,放下酒坛后,接言道:“第二次发现的海岛上有个岩洞,里面有过生火的迹象,还有火折子,我心猜应是渔船或商船在此岛停留过,便劝南风多停留一段时日,或会遇上过往船只。

南风认同我的看法,便在那海岛停留下来,期间南风用心研究水流的变化,时有行筏到海中观察,费了半年时光,终是让南风对海水流向有些心得,于是南风便决定再为岀航返回中原。

我见这半年时光未有见船只过往,也就依从南风决定,皇天不负有心人,此次航行虽是偏离了中原,一个月后,却让我二人到了三佛齐之地。”

言到此处,马希兰言语一顿,望向楚南风,掩嘴浅笑。

楚南风顿然脸显尴尬之色,摇头苦笑道,“未料我竟在三佛齐之地做了我生平从未做过的事…”

“何事?”方常胜奇道。

“做贼。”

“做贼?!”方常胜一愣。

“我二人上岸之后,才发觉要用银子,但那时身无分文,只得行此手段,唉,日后定要加倍奉还他们。”

“日后?!楚先生还想去三佛齐?”

楚南风尚未作答,马希兰笑道,“若不将那一块金锭还与主人,南风难以安心。”

楚南风望了一眼马希兰,微微一笑,言道,“待取了金锭,在城中寻了一处客栈落脚,购了一些衣物置换,便向城中的汉人打听回来中原的船只航程,恰好所问之人两天后就往吴越之地购买茶叶,于是与他相约同行。

乘了近月时日,船只于五日前到了吴越,一下船我便打听中原朝堂情况,得知赵匡胤兵变篡位,那时我心想逍遥或是还未营救出来,穆先生、明无大师应会在青龙山,于是与希兰连夜赶往青龙山,却未见到穆先生他们。

无奈之下往开封而去,想是会寻上裴管事,岂知裴管事所居之处已为易主,本想赶往房州,昨日出城之时,见到路边有行乞之人,心头便是想到了帮主,于是就寻来此处。”

“楚先生未寻去青青的郡主府?若为寻去或会遇上明无大师”

“哦?!郡主府犹在?”

“赵匡胤这厮未敢把事做绝,将留下保护符太后、小皇帝的神虎营卫宿营安在郡主府。明无去寻智光,但曾与我有言,若为回来,会落脚在郡主府。”

楚南风但想裴管事都已离去,青青的郡主府想必也是易人而居,是故未曾前去打探。

方常胜接着又道,“楚先生,情况你已知晓,赵匡胤这厮你打算如何处置?”

楚南风默然无语,端起面前的酒碗昂首一饮而尽,脑海中浮现着武望博、穆道成、郭荣、江秋白等人的身影,心下大为感伤,良久之后言道,“明日进宫会会这厮。”

一一一一一一

开封城,五月端午日亥时将至,月昏云暗中,楚南风夫妇、方常胜三人从高平郡主府中掠岀,向大内皇城疾纵而去。

三人对皇城内外布防自然极为熟悉,避过巡城司宿卫,掠过护城河,快如疾风般纵上城墙,向大内延禧宫潜入。

当身形刚落在延禧宫正殿前路道上,廊道上便迎下六名宿卫,望向楚南风,皆眼眶泛泪,“见过楚先生…”

楚南风点了点头,“太后可是休寝了?”

“不曾,戍时程六进宫告知先生会来宫晋见,太后她便在殿中等侯先生…”其中一位神虎营卫应道。

此时‘吱嘎’一声,殿门缓缓打开,随着开门的两个宫女后退,符太后的身形岀现众人眼前。

楚南风等人趋步上前,躬身见礼,“草民楚南风携内子马希兰参见太后。”

“草民方常胜参见太后。”

符太后掩唇低泣中点了点头,片刻之后,方是恢复激动的情绪,用香帕拭了拭眼角,言道,“楚先生与夫人安好,我就放心了,请进殿一叙…”

楚南风三人闻言点了点头,举步踏入殿中。

殿中央置有一张长约五尺的长案,左右两边各置有两张逾三尺长的案桌,符太后行到正中的长案前,吩咐三人入座后,方转到正中长案后面的绣墩落座,此时便有宫女将茶奉上,待宫女将茶放好,符太后就着令她们退下。

待宫女行去之后,符太后言道:“不知先生是何时归来?”

“七日前抵至吴越之地。惊闻朝堂有变,草民先为寻到青龙山,未见穆先生诸人,又寻来开封,亦未寻到可以问询真相之人,是故赶去相州寻访方帮主。”楚南风略一顿言,又道,“草民无能,累先帝蒙难,实是罪该万死…”

“先生莫如此作言,实乃赵逆险恶,百官贪生。”符太后摇了摇头,幽幽一叹,伸手从袖中掏出一封火漆封缄的信件,言道,“先帝临终有托,让我将此信交与先生,赵贼篡国,我只道难以幸免,本欲将此信托与常山转与先生,未料我得残喘,常山他们却遭不幸…”

楚南风略为惊讶后站起身形,行到符太后长案前,接过密信,退回落座,旋而将封口打开,只见信纸上写道:

朕受识书院,得大贤教诲,知抱负所向,是为百姓先。幸得位至尊,当造福兆民。然命数应劫,恐难违天意。

倘宗庙有变,国运无改,当百姓为重,与其生路;若大统有失,利刃刺之,辅朕子孙,太平于民。

郭荣遗诏的意思实也是楚南风的心思,他已从方常胜口中得知赵匡胤篡位,虽使国祚年数有损,但天下一统大运未变,此下赵匡胤是为杀不得。

楚南风百感交集之际,只听符太后言道,“国丈曾两度欲进宫见我,我当时恨他未为发兵勤王,故抱恙不与见面,后来他使人与我一封密信,信上言…先帝有令,若宗庙有变,唯江大夫、楚先生是曕。国丈信中相托,望先生与他一见。”

符太后言中‘国丈’正是其生父符彦卿,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封赐其太师爵位,但符太后心中自不认可赵匡胤,故而依然对符彦卿以国丈相称。

楚南风此下方为明白何以拥兵数十万的符彦卿,在赵匡胤兵变夺位时未为起兵勤王。而符彦卿托言让自己与他见面,无非是见询自己要如何对付赵匡胤。

思索之中,又听符太后言道,“先生此次归来应该会去寻赵逆吧?”

“正是。”

“那先生想如何处置赵逆?”

楚南风心头暗自一叹,符太后用‘处置’措词,分明是对自己能恢复大周宗庙抱有莫大的信心,但猜她是从符彦卿来信后才怀有此念,只因符彦卿仍手握重兵,而他又得郭荣遗诏,唯自己、江秋白是从,江秋白已死,眼下只要自己一为发话讨伐赵匡胤,想必符彦卿会立马起兵行事。

符太后见楚南风沉吟未答,又道:“接到国丈密信后,我便着人去往扬州,告知李重进先帝遗诏内容,嘱他待机而动。而昭义军节度使心怀先帝隆恩,此下已为起兵,只要先生点头,国丈、李重进便会立时起兵讨伐赵逆,陕州韩通旧部、河西折家军定然响应,届时当可光复先帝宗庙。”

符太后所言自非虚妄,中原诸节镇亦有对郭荣忠心之人,赵匡胤兵变之后,那时只要符彦卿起兵讨伐,便不乏有人响应。可惜符彦卿受郭荣遗诏束缚,迟迟不肯起兵勤王。而拥兵数十万的当朝国丈、小皇帝亲外公的符彦卿都不举兵勤王,那些想勤王的节镇兵马自也寒心退却。

楚南风闻言心头大震,他去往相州途中,已为听闻昭义军节度使李均起兵讨伐赵匡胤,倘若自己发话让符彦卿起兵,中原会立时大乱,将应验天下会延后几十年才会太平的局面,而以方常胜转述明无推断,国运年祚亦会减损。

望着眼前郭荣的遗诏,饶是楚南风才智过人,一时间却不知如何措词以对。

见到楚南风迟迟未为作答,符太后心下惊疑,“难道楚先生不想光复先帝大业!?”

楚南风心知非答不可,叹了一声,“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不能?!”符太后心头一凉,大失所望之下珠泪顿然滑落,哽咽道,“先生…可否相告这、这是为何?”

楚南风等人保护龙脉的行举,诸多兵卫与符太后皆为知道,却不知其中的真正原因所在,而知道佛劫事由的皆是不会出卖洛逍遥之人。

楚南风此下自不能实情与告,万一传为人知,将陷洛逍遥于危境。只因若使天下一统,南汉、北汉、蜀地、江南、吴越、荆南诸朝国将不复存在,诸朝国皆想将自家宗庙传承下去,一为知道真相,必会想方设法击杀洛逍遥,何况还有虎视北地的辽国。

楚南风心念急转之中,突听符太后言道:“先生可否将先帝所留密诏一观?”

楚南风点了点头,起身将密诏呈上,返回座位之后,向马希兰传音道:“我与方帮主去寻赵匡胤,夫人留下劝慰太后,她此下心念光复大业,万不可真相与告,且以先帝不愿让中原百姓再陷兵祸之苦劝之。”

楚南风身困海岛之上,平时亦修习武学,却让他悟了‘天耳通’神通。而‘天耳通’若得大成,不仅能听见千丈之外声音,也能用密语传音,即使他人相隔咫尺,亦是不能听见。

看见马希兰点了点头后,楚南风转而便向方常胜使了眼色,二人同时起身,楚南风道,“草民与方帮主去寻赵匡胤,太后若有疑惑,当可询问内子…”

符太后未置可否,反是言道,“我问先生一事?”

“太后请讲…”

“何谓大统有损?是天下不能一统吗?”

楚南风心知她极为聪慧,看了郭荣遗诏,亦会猜出一些端倪,便点了点头,“正是。”

“如此看来,先生是认为赵逆他可以做到天下大统…而先生辅佐宗训便是不可!?”

“草民非是此意。”

“那是何意?!”

“容草民寻了赵匡胤后,再与太后解惑。”

“先生即不肯杀他,去寻他作甚?”

楚南风听得符太后语气趋冷,知她心中对自己已为生隙,暗自一叹,“草民意难平。”

“意难平?”符太后惨然一笑,摇了摇头,言道:“先生去吧。”

楚南风与方常胜互视一眼,齐为躬身告退。

二人一岀延禧宫,便纵身跃上殿顶,紧接着便向赵匡胤寝居之处万岁殿而去。

几个起落便纵到与万岁殿相隔不远的偏殿顶上,只见万岁殿院井正中路道两侧石灯犹亮,望眼可见殿廊上站值着八名营卫,二人互视一眼,疾纵而起瞬间便落身在院井路道正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