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1章 浴火重生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241章 浴火重生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郭凌峰话音刚落,原本还沉浸在喜悦和激动中的众人,此刻仿佛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议论声嗡嗡响起,如同炸开了锅。

坐在前排的几位旧学派代表,脸色肉眼可见地阴沉下来。他们交头接耳,神情严肃,偶尔还带着几分愠怒,目光时不时地扫向郭凌峰,仿佛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坐在中央的朱熹,原本带着欣慰的笑容也逐渐消散,他眉头紧锁,深邃的目光落在郭凌峰身上,仿佛要将他看穿。沉默了片刻,他缓缓起身,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声问道:“敢问郭大人,这精英教育体系究竟是何章程?难道我大梁沿袭数百年的教育制度,在您眼里竟如此不堪,需要全盘推翻重建吗?”

朱熹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般在众人耳边回荡。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无法忽视。

郭凌峰早料到会遭到旧学派的阻挠,却没想到朱熹会如此直接地发难。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答道:“朱老先生德高望重,晚辈钦佩不已。我并非要全盘否定现有的教育制度,只是想在其基础上,选拔出真正的人才,给予他们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为国家效力。”

“哼,说的好听!”坐在朱熹身旁的一位老学究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谁是人才,谁又不是人才,难道全凭你郭大人一张嘴说了算?这岂不是乱了纲常,坏了规矩?”

“不错,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才得以金榜题名,难道就不是人才吗?”另一位学官也站出来附和道,“你这精英教育体系,说白了就是为了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铺路,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永无出头之日!”

一时间,附和声此起彼伏,原本还算平静的会场顿时变得嘈杂起来。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子和教书先生,看向郭凌峰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怀疑和不满。

感受到气氛的变化,郭凌峰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这场改革触动了旧学派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解释,却见朱熹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事情比你们吃过的盐还多。”朱熹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失望和无奈,“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长远的发展。郭大人所提的精英教育体系,或许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我大梁的未来着想。”

“先生……”

“你们都给我闭嘴!”朱熹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难道老夫说的话,你们也不听了?”

众人被朱熹的气势震慑,顿时鸦雀无声。朱熹这才缓缓转头看向郭凌峰,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缓缓说道:“郭大人,你想必已经有了详细的方案了吧,不妨拿出来,让老夫也开开眼界。”

郭凌峰心中一喜,知道这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时刻,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掏出一本薄薄的册子,朗声道:“这是我连日来整理的方案,还请朱老先生指点。”

朱熹接过册子,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翻阅起来。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朱熹,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朱熹终于看完了整本册子。他缓缓摘下老花镜,浑浊的双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抬头看向郭凌峰,一字一句地说道:“你,可知这份方案一旦实施,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郭凌峰迎着朱熹的目光,心中波澜起伏,但他语气坚定:“学生明白,但这惊涛骇浪,我决心掀起!”

会场内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朱熹的最终决定。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寂静。

“荒谬!简直是荒谬!”一位身着锦衣的少年猛地站起身,将手中的书本狠狠地摔在地上,怒目圆睁地瞪着郭凌峰,“我大梁以儒学立国数百年,岂容你如此轻视践踏!”

这位少年名叫赵宇,是国子监的天才学生,年仅十五岁便已熟读四书五经,文章写得更是锦绣华章,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奇才。他向来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如今见郭凌峰竟要推翻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传统教育制度,心中自然愤愤不平。

“赵宇,不得无礼!”学政见他如此放肆,连忙出声呵斥。

“我说的难道不对吗?!”赵宇却毫不畏惧,他指着郭凌峰的鼻子,大声质问道,“你口口声声说要选拔人才,难道我们这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人就不是人才了吗?你所谓的精英教育,不过是为了那些出身名门的纨绔子弟铺路罢了,你这是在摧毁我大梁的根基!”

赵宇的话语如同火上浇油,瞬间点燃了那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子和教书先生心中的不满。他们原本就对郭凌峰的改革心存疑虑,如今见连赵宇这样的天才都站出来反对,心中更是动摇起来。

“是啊,我们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就是为了给那些权贵子弟让路吗?”

“这改革对我们不公平!”

“我们反对精英教育!”

一时间,附和声、质疑声、谩骂声此起彼伏,原本还算平静的会场再次变得嘈杂起来,甚至比之前更加混乱。

坐在角落里的几位贫苦学子,原本眼中还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此刻也渐渐黯淡下去。他们握紧拳头,低下头,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

“我……我还是回去继续温习功课吧……”一位面黄肌瘦的学子喃喃自语道,眼中充满了苦涩。他本来对郭凌峰的改革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现在看来,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他站起身,默默地离开了会场。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格外漫长……陶夭夭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秀眉微蹙。她轻盈地走到郭凌峰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柔声说道:“凌峰哥哥,我看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不如今天就先到这里吧,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

郭凌峰转头看了她一眼,陶夭夭眼中的担忧让他心中一暖。他知道,她说的有道理,现在这种情况,再说下去只会激化矛盾。

“诸位!”郭凌峰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音,“改革之事,并非一蹴而就,今日大家畅所欲言,我已知晓各位的顾虑。但请诸位相信,改革是为了我大梁的未来,是为了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他的语气诚恳,态度坚决,但效果甚微。反对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开始将手中的书本扔向他,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满。

郭凌峰没有躲闪,任凭那些书本砸在自己身上。他知道,这些书本代表的不仅仅是愤怒,更是那些寒门学子心中深深的不安和绝望。

夜幕降临,喧嚣的会场终于安静下来。郭凌峰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改革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击。他也知道,那些寒门学子并非真的反对改革,他们只是担心自己会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是我太心急了吗?”郭凌峰喃喃自语道。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来自现代的先进理念和陶夭夭的帮助,推行改革应该会相对顺利。但他忽略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根深蒂固,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行为都会遭到巨大的阻力。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郭凌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闪烁的万家灯火,心中渐渐坚定起来。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不能轻言放弃。

“看来,我需要换一种方式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转身对门外守候的侍卫吩咐道:“备车,我要去拜访……一个人。”

夜色深沉,郭凌峰的马车却一路疾驰,向着城外的一处幽静宅院驶去。

陶夭夭坐在他身旁,秀眉紧蹙,担忧地问道:“凌峰哥哥,这么晚了,你要去哪里?难道是去找……”

郭凌峰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道:“放心,我心中有数。我准备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或许他能为我指点迷津。”

陶夭夭虽然心中疑惑,但见郭凌峰如此坚定,便没有再多问。

马车很快抵达目的地,郭凌峰走下车,抬头望向眼前的宅院。夜色中,匾额上的“紫阳书院”四个大字隐隐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

这里,正是当今理学泰斗、旧学派领袖朱熹的住所。

郭凌峰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举步迈入院内。

守门的童子见是当朝红人郭大人深夜来访,不敢怠慢,急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朱熹的关门弟子、紫阳书院的院长从内堂走出,将郭凌峰迎入书房。

书房内,朱熹正伏案读书,听见动静,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郭凌峰身上,深邃的眼眸中似有精光闪过。

“老夫久闻郭大人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年少有为啊。”朱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郭凌峰不敢托大,恭敬地行了一礼:“学生郭凌峰,见过朱老先生。”

“不知郭大人深夜造访,有何贵干啊?”朱熹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灼灼地盯着郭凌峰。

郭凌峰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瞒不过这位目光如炬的老人,于是开门见山地说道:“学生此番前来,是想向老先生请教关于……”

他的话音未落,朱熹突然轻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你是想问老夫,为何要反对你的改革之举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