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6章 勇往直前,纷纷支持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246章 勇往直前,纷纷支持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翌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去,郭凌峰便带着几名工匠和随从,再次来到了文华书院。残垣断壁间,杂草丛生,昔日的朗朗书声早已被风吹散,只剩下几声乌鸦的哀鸣,更显荒凉。

“大人,这书院破败不堪,要修缮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一名老工匠看着眼前景象,忍不住摇头叹息。

“是啊,工程量确实不小。”郭凌峰环顾四周,心中却燃起熊熊斗志,“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来,把图纸拿来,我们先勘察地形,规划布局。”

众人按图索骥,仔细丈量着每一寸土地,记录着每一处需要修缮的地方。郭凌峰一边倾听工匠们的意见,一边在图纸上勾勾画画,力求将书院改造得实用又美观。

“这间屋子采光最好,可以改建成教室。”郭凌峰指着其中一间屋子说道,“窗户要扩大一些,桌椅要重新打造,还要添置一些书架和黑板……”

“这片空地可以用来建一个操场,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可以锻炼身体。”陶夭夭指着书院后方的一片空地说道,“还可以种些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妙啊!”郭凌峰眼前一亮,“夭夭,你的想法总是这么周到。”

几天的实地考察和讨论后,一份详细的改造计划新鲜出炉。修缮破损的房屋、增添必要的教学设施、开辟新的功能区域……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资金问题是改造工作最大的难题。陶夭夭充分发挥了她的人脉关系,积极奔走于各大商会和富商之间,向他们阐述郭凌峰的教育理念和改造计划,最终成功争取到了一笔不菲的赞助。

“郭大人,我早就听说您要改造文华书院,为寒门学子提供读书的机会,这份善举令人敬佩!这点银两不成敬意,还请笑纳。”一位富商将一箱银子送到郭凌峰面前,慷慨解囊。

“是啊,郭大人心系天下,我等也愿尽绵薄之力,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其他商人也纷纷表示支持。

有了资金的支持,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工匠们日夜赶工,原本破败不堪的文华书院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眼看着书院即将完工,郭凌峰却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朱熹的亲笔信……

信纸泛黄,透着淡淡的墨香,朱熹的字迹苍劲有力,却透着一丝担忧:“闻君欲重振文华书院,此乃功德无量之事。然书院改造非同小可,需兼顾实用与传承,老夫不揣浅陋,愿遣几名学生前往协助,共襄盛举。”

郭凌峰读罢,心中感慨万千。朱熹作为一代儒学宗师,能主动伸出援手,实属难得。这不仅是对自己改造计划的肯定,更是新旧学派之间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数日后,几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来到了文华书院。他们是朱熹最得意的弟子,各个博学多才,谦逊有礼。为首的青年名叫沈括,年方二十,却已着书立说,在学术界小有名气。

“学生沈括,奉老师之命,前来协助郭大人改造书院。”沈括恭敬地向郭凌峰行礼道,“老师还让我等带来了一些书籍和教具,希望能有所帮助。”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郭凌峰热情地接待了这些年轻人,“朱老先生能派你们前来,我感激不尽。书院改造需要各位的智慧和力量,请随我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括等人积极参与到书院的改造工作中,他们不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还将朱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书院的设计中,使之既保留了传统书院的韵味,又充满了时代气息。

其中,一位名叫方志远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意无限。他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觉得学习应该像玩游戏一样,充满挑战和乐趣。”方志远向郭凌峰和陶夭夭展示着他设计的教学道具,“你看,这个九宫格可以用来学习算术,这个转盘可以用来背诵诗词……”

“志远,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陶夭夭对这个年轻人的创意赞不绝口,“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你的教学方法的。”

郭凌峰看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华书院一定会成为一所培养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栋梁之材。

然而,就在书院改造接近尾声的时候,村口却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身影,他们挑着简单的行李,步履蹒跚地向书院走来……

“他们……是来做什么的?”陶夭夭秀眉微蹙,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身影,心中涌起一丝疑惑。

“他们是附近村庄的贫苦学子,听闻书院招募帮工,便结伴而来,希望能为书院尽一份力,同时也赚取一些生活费用。”郭凌峰看着那些步履蹒跚却目光坚定的年轻人,眼中充满了赞赏。

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赶来,他们惊讶地看着这些平日里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们,竟然挽起裤腿,扛起木头,加入到书院的建设中。他们搬运砖瓦,清理杂草,挥汗如雨,却毫无怨言。

“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啊……”一位老农看着那些瘦弱的身影,不禁感叹道,“为了读书,他们吃了多少苦啊!”

“是啊,真是让人敬佩!”另一位村民附和道,“他们不仅勤奋好学,还如此能吃苦,将来必成大器!”

沈括看着这些贫苦学子,心中感慨万千。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锦衣玉食,从未体验过生活的艰辛。而这些学子,为了求学,不惜付出一切,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

“郭大人,这些学子勤奋刻苦,令人钦佩。”沈括走到郭凌峰身边,诚恳地说道,“我们身为书院的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榜样。”

郭凌峰点了点头,深有同感。他看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宫廷教师们,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工匠们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诸位大人辛苦了!”郭凌峰向他们拱手致谢,“书院的改造,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帮助!”

“郭大人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位宫廷教师笑着说道,“能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到十分荣幸。”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村民们自发地为学子们送来热腾腾的饭菜,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眼中充满了慈爱。

“慢点吃,别噎着!”一位大娘看着一位瘦弱的学子,心疼地说道。

“谢谢大娘!”学子感激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郭凌峰和陶夭夭并肩走在回府的路上,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书院,心中充满了希望。

“凌峰,你看,书院的灯亮了……”陶夭夭指着远处,轻声说道。

“是啊,那是希望的灯光……”郭凌峰握住陶夭夭的手,目光坚定,“我相信,文华书院一定会成为……”

他的话还没说完,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慌张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

“郭大人,不好了!书院……书院出事了!”

郭凌峰和陶夭夭猛然回头,来人是书院的杂役老王,此刻他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神色慌张。

“老王,你别急,慢慢说,书院怎么了?”陶夭夭连忙扶住老王,柔声问道。

老王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今天下午,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人,把书院新建的校舍给砸了,还……还打伤了几个学生和工匠!”

“什么?!”郭凌峰脸色骤变,一把抓住老王的胳膊,“可知是什么人干的?!”

老王摇摇头,满面愁容:“那些人来势汹汹,二话不说就动手,我们也不敢上前,等他们走了才敢出来查看……”

“岂有此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大胆!”郭凌峰怒火中烧,他知道书院改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却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猖狂。

“凌峰,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我们赶紧去书院看看吧!”陶夭夭拉了拉郭凌峰的衣袖,冷静地说道。

郭凌峰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对老王说:“老王,你速去报官,就说有人蓄意破坏书院,打伤学生,请官府速速缉拿凶手!”

“是,郭大人!”老王不敢耽搁,转身就往城里跑去。

郭凌峰和陶夭夭也匆匆赶往书院。

赶到书院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触目惊心。原本即将完工的校舍一片狼藉,断壁残垣,瓦砾遍地,新建的桌椅板凳被砸得粉碎,到处都是一片混乱。几个受伤的学生和工匠正在接受简单的包扎,脸上满是痛苦和愤怒。

“是谁?是谁干的?!”郭凌峰强忍着怒火,一字一顿地问道。

“是……是城东的恶霸,赵三爷……”一个受伤的学生咬牙切齿地说道,“他们说……说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不让我们再建书院……”

郭凌峰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这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他原本想低调行事,息事宁人,却不想对方如此咄咄逼人。

“凌峰,现在怎么办?”陶夭夭看着满目疮痍的书院,心中充满了担忧。

“放心,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郭凌峰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转过身,看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学生和工匠,沉声说道,“各位,我知道大家都很气愤,但是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郭大人,我们相信您!”学生和工匠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知道,郭凌峰是真心为了他们好,为了书院好,为了大宋的教育事业好。

郭凌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自信。他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但他不会退缩,更不会屈服。他一定会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将书院建成,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经过数月的努力,在郭凌峰的带领下,克服了资金短缺、材料不足、人为破坏等重重困难,废弃的文华书院终于焕然一新。昔日破败不堪的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校舍、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树成荫的庭院,书声琅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当地教育普及的示范基地。

看着眼前的一切,郭凌峰和陶夭夭相视一笑。

“凌峰,接下来,我们……”陶夭夭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