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七十章 摊牌要条件了,开黑木耳加工厂!

很快来到了施家的耳场。

许承安正和施家两姐妹采收着春耳,发现周建国并不意外.

今天黑土屯的木耳园正式采收第一天,是他让老支书邀请周建国过来参观视察的。

得展现下自己的成绩嘛,让领导亲眼看到比画大饼都有说服力。

周建国主动打招呼:“许知青,忙着呢?”

许承安拿块布擦了擦手,走了过来:“呵呵,不忙,我们的种植园今天开始采收,几位领导还请多指点啊!”

陈元中打趣道:“许知青,我哪敢指导你这位专家啊,刚才我们农技站的王学昌王站长还夸着你们的栽培技术呢,说是去了省内那么多地方,没一个地方的木耳品质和产量能比得上黑土屯的种植园!”

许承安连忙谦虚:“王站长过奖了!”

和周建国陈元中都是老熟人了,不过农技站站长王学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下双方简单地认识了下,随后王学昌便扯着许承安聊了起来,聊的都是和黑木耳栽种技术相关的话题。

很快地,许承安对这位农技站站长就有了一些了解。

他很懂得揣摩身边每个人的性格,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大人物。

周建国属于有远大抱负,一心想着把阳平镇的经济搞起来,让民众过上好日子的人。

陈元中现实点,既想搞经济也想抓住机会往上爬,但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个好领导。

这个年代的领导基本就没哪个差的,大多数都是名副其实为人民服务的父母官。

王学昌就更纯粹了,一开口就能看出是个狂热的技术员,人情世故反而不太懂,这种人在80年代是能当农技站站长的,后世可就难了。

随便一聊,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周建国和陈元中了解王学昌的性格,也都颇有耐心地在一旁等着。

直到王学昌终于意识到自己让两位镇政府的领导等太久了:“哎呀,你瞧我这人,一和人说话就忘了时间,真不好意思啊,让周书记和陈镇长久等了,也妨碍许知青你们采耳了!”

周建国哈哈大笑着摆了摆手:“没事,老王你那性子我还能不懂嘛!”

陈元中也没有任何不耐烦。

这年代的领导上山下乡属于家常便饭,他们是真的想了解情况,而不是走个过场,完成任务拍几张照片就赶着撤,这次来黑土屯的木耳种植园视察连个帮拍照的随行人员甚至都没有。

许承安也笑道:“不妨碍,我家耳场不大,采收还是很快的!几位领导,要不待会中午去我家坐坐,顺便吃个便饭,也尝下我们种植园的木耳味道如何?”

“许知青,我正有此意,那就不和你客气了啊!”

周建国正好想和许承安谈怎么把黑木耳项目在全镇范围搞大的事,去他家吃个午饭顺便谈了。

陈元中和王学昌也没推辞,今天上午他们的行程安排就是视察黑土屯的木耳种植园,没有其他事了。

在上百个耳场转了一圈,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周建国心中感慨,许承安提出的这个项目,应该能给黑土屯的每家每户都带来不少收入,还真的是造福了所有村民啊!

三人随机问了下有些耳农的情况,许承安则拿出他那个海鸥相机给几人拍照。

黑木耳正式采收第一天,那么重要的日子自然是得用胶卷记录下来的,正好顺便也给领导们拍几张,他们还不会后世那一套。

“咔嚓!”

“咔嚓!”

“咔嚓!”

看到许承安拍照,陈元中还给某个耳农摘木耳做做样子,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他和周建国的性格不一样,实际上此人后世还当过沧城的副市长,只不过是很多年后的事了。

这个黑木耳项目一旦做起来,他这辈子的高升应该能比前世更快。

近中午时分,各家各户符合采收标准的木耳也都采得差不多了,木耳是陆续长发的,有一段的采收期,并非两三天采完。

带着周建国三人和赵卫民来到家里,施秋晴和施秋玲两姐妹就忙着下厨做饭了。

许承安则泡上一壶茶,在客厅里边喝边聊,这样直到午饭做好,施秋玲叫众人过去吃饭。

今天主打的不用说就是木耳了,炒了两大盘子。

一盘用腊肉炒,另外一盘则加鸡蛋,让口味更丰富些,另外还加了两个小菜。

几碗饭已经添上,各自就座。

许承安指着两盘木耳:“领导,来,尝尝这木耳咋样!”

“行,我来试一块!”

三人拿起筷子,各自夹起一块木耳放进嘴里。

下一刻,他们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你们这木耳,有股野生木耳的鲜味!”

“很爽脆,口感一点都不像春耳,真的比得上秋耳了!”

“这木耳味道和口感都绝了,品质没的说啊!”

“……”

三人赞不绝口,一起把两大盘木耳都给吃完了,施秋晴本来还想再去炒一盘,不过三人声称吃饱了,不用麻烦,于是也就作罢。

吃饱喝足,回到厅堂,也到了聊正事的时候。

周建国主动开口:“许知青,你们屯子木耳种植园的丰收,说明了种黑木耳脱贫致富是可行的,这种农副产品能成为村民们很好的收入来源,你给大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功劳很大啊!”

陈元中和王学昌两人也出言夸了句。

许承安在表示谦虚的同时,也知道周建国想主动推黑木耳项目,把事情搞大了。

他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也看到了希望,这条路子一片光明。

“既然黑土屯能种木耳,咱阳平镇还有很多有山林资源,气候条件差不多的屯子也能种!”

“许知青,种黑木耳的想法是你提出的,你有技术有经验,我希望你能主动推动这个项目,让黑土屯那些有条件的屯子都能种上黑木耳,并让这种农副产品成为咱阳平镇农业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甚至把我们阳平黑木耳的名堂打出沧城,卖到全省,甚至是省外去!”

其实这就是许承安当初和他说的产业链计划,然而陈元中和王学昌是不知道的,于是周建国站在他的角度简述一遍。

另一方面,也是在陈元中和王学昌面前表达自己对这个项目有多么看好和重视,他们以后自然也会尽力支持。

陈元中和王学昌的目光都落在了许承安脸上,两人都相当关心这个问题。

黑土屯的木耳高质高产的优势,除了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菌种和培育技术了。

这是许承安研究出来的,他愿不愿意拿出来是另一回事,毕竟其他屯子也种上同样好的木耳的话,就和黑土屯形成竞争关系了。

这事不能强迫,只能别人自愿。

当然他们的担心是多虑的,许承安早和周建国达成共识。

这番话是说给他们听的而已。

既然领导主动开了口,那也到了摊牌要条件的时候。

许承安微微一笑:“周书记,要我推黑木耳项目没问题,我也可以努力去打通各种销售渠道,然而这件事我不能以个人名义来做,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说到这里,他缓缓地道:“我希望能开个黑木耳加工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