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立培训中心,奠定龙头老大的地位!

在这年代,开厂可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得有不少资金,光厂房就得不少钱。

就在家里建套小砖石房都得一千多,那么多大厂房得投多少可想而知,此外还有各种设施。

而且许承安要么不搞,搞的话绝对不会是小作坊,至少得丢个几万下去的那种。

钱对于许承安不是问题,他现在手里就有好几万块了,如果需要更多的话,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随时向农行那边多贷个十万八万。

关键得让政府批。

虽说改革开放了,也陆续有人开了私营企业,然而没个正儿八经的项目和人脉背景,政府那边很难批下。

就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最常见的纺织厂,几乎就都是以前国营服装厂上面那批高层的家属做的,这个就是正儿八经的项目,只是没关系的涉足不了。

其他人的话,除非你这个项目特别有潜力,政府特别看好,否则连小作坊都不好开。

这就是许承安搞黑木耳项目的更大目的,让村民们挣到钱的同时,自己也有了个开厂的名目。

对于许承安提的要求,周建国也没感到意外。

别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把自己的黑木耳栽培技术拿出来拱手给人,还帮你东奔西跑打通销售渠道,自己肯定也得有利益,这才热情积极。

无私奉献那一套是五六十年代的,早就过时了。

大锅饭时期没私人利益都有很多人磨洋工呢,更何况都改革开放几年了。

“黑木耳采摘下来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干!”

“比如分拣清洗,去除泥沙杂质和不合格品!”

“还有木耳品质分级、干燥处理、包装存储和质量检测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

“如果想把阳平镇的黑木耳打出沧城,卖到其他城市,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也相当重要,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加工厂和团队就成不了事!”

“……”

周建国点了点头:“加工厂是必须得有的,专业的事得专业人来干,同时可以推动木耳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陈元中随即表态:“我也赞同,这个加工厂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王学昌则道:“这样一来的话,耳农只需要专心种耳就行,省心省事!”

这个加工厂没人有异议,也在许承安意料之中。

但是许承安需要的不只是镇政府批,还得往大了批。

开厂的土地,得镇政府出面帮忙才行,这个可不是许承安有钱就能随便买的。

改革开放后,上面逐步放宽了对农村和地方经济的控制,鼓励地方自主发展经济。

于是,私营企业和厂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要开企业或建厂,那就得用地。

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土地被征用用于开厂,尤其1984至1986年期间出现了第一轮土地征占高峰,同时乡镇企业也开始崛起,这些企业通常由村集体或农民个人创办,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

不过,现在才1983年,要办乡镇企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许承安要搞个大项目,镇政府才会批并给你征地。

加工厂能开是板上钉钉的,许承安如今要争取把这工厂的规模批大点,地也征收多点。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得有更多的名目才行。

“感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我厂子里开一个黑木耳技术培训中心!”

三人惊讶:“培训中心?”

许承安点头:“对,王站长平时事忙,得搞各种农作物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在黑木耳上,我也希望能替农技站分分忧,所以我打算开个培训中心,只要是想学习黑木耳栽种技术的人,我都欢迎随时过来接受培训课!”

这次王学昌率先赞成:“许知青这想法好啊,你这黑木耳栽培技术比我高多了,如果你能亲自上课的话,一定能教出最好的学员,就是让你费事了!”

技术不如人,他也没什么不敢承认的,毕竟自己也不是专门研究黑木耳栽种,不是啥丢脸的事。

相反许承安这么做还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否则这黑木耳项目一推广,很多屯子的人都得学,农技站这边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不费事,这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加工厂,以及阳平镇农业经济发展尽点微薄之力嘛!”

许承安笑了笑,继续说道:“我还打算在培训中心里建学员宿舍和学员食堂,毕竟这培训课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得花上一周左右时间学习,而有些村屯离镇子比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来来回回也麻烦,还浪费了时间!”

说到这里他大手一挥:“这些学员们的食宿,加工厂给他们包了,培训期间全部免费,让他们把所有精力投入学习,心无旁骛,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黑木耳栽种技术!”

这话一出,周建国三人高兴无比。

“免费上培训费,还包食宿,许老板真是大气啊!”

这下领导们连称呼都改了,用上了尊称。

许承安的这个决定,可是解决了学员的大麻烦。

每天来回确实太费事了,在镇上招待所住也麻烦。

如果某个屯子组织村民一起过来学习,政府的招待所都未必能接待那么多人,村民们还得每天花钱。

如今许承安给他们包食宿免费培训,可想而知想过来上课的村民会有多积极,黑木耳栽种技术一定会飞快普及!

他们都觉得这位万元户实在是太有格局了!

当然,许承安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私心。

要建这个培训中心,有宿舍有食堂,镇政府不得给加工厂多划点地?

此外,等黑土屯的黑木耳打响了名堂,沧城其他有条件搞黑木耳产业的乡镇甚至都会跑来自己加工厂的培训中心取经。

所有的黑木耳技术人员都是从自家培训中心走出去的。

无形之中,我就奠定了地方黑木耳产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且这个地位几乎是无可撼动的!

游戏规则,由我来制定!

政府还得感谢我,表彰我呢!

包学员食宿那么点小开销,在这么大的好处面前不值一提。

还能赢得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