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元正全神贯注地起草春运工作方案,此时,水州市海事局侯局长的电话骤然响起:“季元,省局对我们山水市渡运安全非常重视,计划在山水开展‘以奖代补’,对非水网地区标准客渡船进行改造试点,后续将在全省推广。要求春运前完成试点船舶的验收,虽说时间紧迫,但这体现了省局领导对你们的重视与信任,你们务必把试点工作落实到位!”
“感谢省局和侯局长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只是,省海事局对于标准渡船改造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验收时需达到怎样的条件,又能给予多少补助资金呢?”季元尽量以讨好的口吻回应着这位侯局长,毕竟上次自己对他发了脾气,而侯局长并未计较,这让季元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季主任,省里给了两艘船作为试点,具体该如何推进,我心里也没底。总之,一定要把试点工作做好,为咱们非水网山区的海事机构争得荣誉。另外,你们海事综合楼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抓紧,这可是大事,得全力以赴。我觉得你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抓好标准船改造,二是推进综合楼开工准备,其他工作就让小范他们去负责吧!”侯局长以商量的语气对季元说道。
挂断电话后,季元思索着,标准船改造必须立足适用与实际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渡口需有县市人民政府的设渡批文,客渡船应设备齐全、设施完善、颜色协调统一、标记清晰且证照齐全。在季元看来,当下标准船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获取市人民政府的设渡批文。山水市共有50道渡口、50条渡运线路,长久以来,这些渡口都是由所在地老百姓自主设置的。季元从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多年,却从未见过此类批文。市政府想必不会专门为这几个渡口发文,那怎样才能让市政府批复呢?他拿出纸和笔,亲自设计了山水市渡口设置呈报表。该表由渡口所在乡镇申报,海事处、交通局依次签注意见,最终由市政府审批。表格设计完成后,季元唤来薛松,让他通知范江平、高贵开会,还特意邀请了从事房屋装饰的郭师傅以及几位船员代表参会。
季元向大家传达了省局的试点情况以及海事综合楼的建设准备情况,鼓励同志们发表意见、畅谈想法。众人听后都很欣喜,纷纷就标准船的外观设计、乘客舱室与驾驶舱室的装饰改造各抒己见,郭师傅也从房屋装修的专业角度提出了看法。季元则从安全适用、协调统一、经济效能以及补助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标准船建设的意见初步确定后,郭师傅和船员代表在海事处又闲聊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去。
季元留下范江平、高贵、薛松以及新来的何大厦继续开会。会上,初步拟定了一个标准船建设的实施方案。其一,明确了标准船建设的重大意义;其二,确定了验收要求;其三,宣布了补助资金的安排,船舶达到验收标准后,每艘补助2000元以及10件救生衣。
季元对近期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高贵、薛松分别负责这两艘船的改造工作,务必尽早实施,确保一次性通过省里验收。同时,薛松和高贵还要兼顾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认真排查隐患。范江平在交通学院学的是港航工程,便让他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相关事宜;季元自己则负责全面协调。薛松和高贵就近期工作阐述了具体实施办法;范江平针对工程设计、土地征用、招标等工作谈了自己的想法。
散会后,季元将设计好的渡口申报表交给何大厦,让他去外面印制。待一切工作安排妥当,季元拿起办公桌上装满茶叶水的杯子,叫上范江平、薛松和高贵,一同向码头走去。今天是星期三,水城镇虽是冷集,但码头上依旧人来人往。季元热情地与熟悉的人打招呼。
季元数了数,从各村到港的船舶仅有8艘,码头上长期待租的快艇有13艘。他信步走到最边上的山水15号客渡船上,薛松又把05号、11号、18号、26号船的船主喊了过来。众人围坐在山水15号客渡船甲板的椅子上,季元向他们了解经营状况、航道上的安全隐患,顺便将省局整治隐患以及标准客渡船试点的情况告知了几位船员,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18号客渡船的船主余学忠说道:“要说这船上的生意,我看是做一天算一天,每天挣的钱也就够糊口,有时连糊口都难。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投资搞标准船,钱从哪儿来呢?上面的补助有限,验收后才按比例给一点,还不知道能不能兑现。季主任,你在这儿管了20多年,安全工作大家都清楚。你瞧,整个河里过去的小木船都换成了大铁船,船是变大了,可库区周围在建公路,很多老乘客都弃水走陆,人比过去少多了。除了学生放假那阵子有点人,平时哪有人啊?我说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安安稳稳睡大觉,不会有事的!”
15号船主向国海赶忙拦住余学忠:“余师傅,安全才能行得万里船,谨慎点总归是好的,出了事可就一切都晚了。关于标准船这事,我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反正我也打算改造船,把船弄漂亮点,咱们开船的舒心,坐船的也满意。季主任,我第一个报名,到时候可别把我忘了!”
季元说道:“上面有这样的政策,谁有积极性谁就来搞,名额有限,咱们山水市能争取到2艘就很不错了。下午我跟大市局的领导联系下具体情况,今天先给大家透个风。过几天我们准备召集船主开会,你要是有积极性,就拿你当试点,回去和老婆商量好,要搞就搞出个样子来!”
“好,好,好!”向国海满口答应。
“国海,你这个‘妻管严’,别在这儿逞强了。回去跟老婆请示好了再说!”余学忠打趣道。此话一出,众人都笑了起来。
“怕老婆有啥不好,怕老婆有饭吃。”向国海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此刻他红着脸回应道。
第二天,季元安排高贵、薛松召开船员会议,传达了相关精神。根据船员的报名情况,经范江平、高贵、薛松商议,确定了三艘船进行改造,并将一艘船舶作为候补验收船。这三艘船分别是水城镇15号客渡船,船主向国海;桃花乡13号客渡船,船主黄享全;关帝庙镇29号客渡船,船主刘大江。为确保时间进度,季元请示并获得侯局长同意,一边办理渡口批文,一边推进船舶改造工作。
季元将设计情况和渡口审批工作向章局长和黄副局长做了详细汇报,两位局长均认可设计方案,对省局在山水进行标准船试点一事颇为满意,要求抓紧落实。
章局长当着黄副局长和季元的面,就标准船试点工作向季副市长做了认真汇报,将争取到试点的过程描述得极为不易。在黄副局长和季元的印象中,章局长此举实属罕见。季元暗自思忖,章局长莫非真的要调走了,才会这般一反常态。
章局长还安排季元和黄副局长一同前往市政府汇报渡口审批工作,季副市长亲自接待了他们。季副市长让政府办公室的李主任通知相关乡、镇政府领取表格,并按要求填报。
整个山水市50道渡口,从表格发放到乡镇政府,再到集中收集起来交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完毕,仅用了5天时间。这其中,还多亏章局长开恩安排车辆到各乡镇收集表格。交通局的意见主要参考海事处的意见,市政府的意见又参照交通局的意见,50道渡口的表格该填的都填了,该盖的公章也都盖了。季元觉得自己完成了海事工作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市政府的批文办妥后,季元立刻吩咐薛松将所有批文复印一份,把市政府的批文原件存入档案,将复印件送至大市海事局侯局长处。在办理批文的同时,三艘标准船的改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高贵始终在改造现场指导,薛松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船舶的彩图供大家参考,季元也到现场提出了一些想法。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三艘船舶焕然一新。船名牌、乘客定额牌、航行线路牌、载重线标记一应俱全,船舱里的乘客座椅换成了沙发座椅,救生衣、灭火器整齐地放置在座椅下方,彩色写真的乘客须知张贴在船舱舱壁上。船舶停靠在码头上,吸引了不少乘客驻足观望。望着改造后的船舶,三位船主笑得合不拢嘴,满心自豪。
季元看后也颇为满意,随即向水州市海事局的侯局长汇报,并将船舶改造后的照片通过网络发送至省局,请求省里安排时间验收。省里的冯处长查看照片后,很快给侯局长回复,初步将验收时间定在“春运”前两天。
季元算了算时间,距离“春运”还有13天,他当即对高贵、薛松说道:“你们一是跟三位船主讲清楚,省里会在‘春运’前来验收。这三艘船就在水城镇停泊一个星期,刚修好的船,投入使用后恐怕会影响验收。你们多做做思想工作,要是通不过验收,不仅拿不到补助,还会影响试点,辜负省局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二是马上就到‘春运’了,船舶专项检查要立即开展,争取在‘春运’前形成一份检查情况的文字材料。三是该张贴的标语要尽快贴到墙上,营造安全氛围,省得省里检查时看到到处都是新标语,像是特意准备的。还有,这三艘船上要用彩旗装饰一番,争取省里一次性通过验收!”
装饰一新的三艘标准客渡船全部停泊在码头最里边,三位船主另外借用了其他停航的船舶运送本航线的旅客,只等省里验收后投入使用。
这几日,天气晴朗,无风无雪,但气温持续偏低,水城城区三公里范围内一直大雾弥漫。街上行驶的汽车都打开了黄色车灯,车速缓慢。站在陈林水库的大坝上,肉眼可见浓雾迅速从眼前飘过。大坝前一条人口密集的小街上,最多只能看清十米以内的人和物,十米之外便人影模糊,只能听到集市上嘈杂的人声。在人烟稀少的水库大坝中央,雾气更为浓稠,站在那里,五米之外便什么也看不清。置身雾海,伸开双臂,仿佛要飞起来一般。浓密的雾气很快会打湿外衣和裸露的皮肤,头发和眉毛上也会沾满白色小水珠,看上去宛如古装戏里的老者。若不来一阵风,这里的大雾要到上午10点才会完全消散。有时雾气不大,从水面往上仅有一米高,此时站在水库岸边,脚下全是雾,仿佛在半空中飘荡,远处的群山、楼宇露出雾外,宛如海市蜃楼。尽管法规和海事处规定船舶不准在雾中航行,季元昨天也用手机短信向所有船主发送了禁止雾中冒险航行的要求,但仍有一些船舶在雾中摸索前行,雾中不时传来隆隆的柴油机声。
转眼间,距离春运还有10天,今天是星期四,按照惯例,这是水城二中学生放例假的日子,二中有438名在校学生需要乘船回家。
季元7点40分就来到办公室,只见地上满是烟头,想必是薛松昨晚在电脑上玩游戏留下的。他用抹布擦拭了办公室的座椅,又用拖把拖了拖电脑附近的地面。等一切收拾妥当,他听到外面办公室里范江平边打电话边翻抽屉找东西的声音。范江平打完电话,季元便把他叫进里间办公室,仔细询问了学生放假运力安排的情况,对范江平的安排,季元感到较为满意。
季元叫上范江平一同前往码头,高贵左手拿着一块馒头,右手端着一杯热豆浆,边往办公室走边吃。
今天凌晨的风力超过了三级,风早已将水库上空的雾气吹散,但水面上仍不断有新的雾气升腾。新出现的雾气随着水库的波浪由北向南翻滚。水城码头坐南朝北,北风裹挟着雾气和波浪向码头上扑来,波浪撞击码头,溅起一米多高后又无力退下,退下的波浪又随着新的波浪开始新一轮的冲击,周而复始。波浪不知疲倦、顽强地冲击着,码头则始终坚守阵地。季元和范江平站在码头上,北风裹挟着雾气袭来,脸上和手上凉飕飕的,耳朵冻得生疼,鼻子红红的,多功能海事制服也难以抵御这股寒气。范江平把检查记录和空白处罚文书夹在腋下,双手插进衣服口袋,在码头上不停地走动、跺脚。远处,船舶主机的隆隆声透过波浪拍打码头的哗哗声传了过来。迎着风望去,一艘船舶正穿过薄雾,破浪向码头上驶来,船上站立之人的轮廓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在这艘船后面,还有几个黑点由小变大,满载着库区乘客的船舶即将陆续抵达。
多数乘船的人是来上街购物的,距离农历新年只有二十几天了,农村库区不像城市购物那般方便,一家老小过年所需的物品都要在年前备齐。有的人顺便把家里的鸡、鸭带来售卖;有的人则是在家无事,来上街游玩。
季元、范江平和海事处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船舶到达前在码头上等候,清点来船的乘坐人员,核对救生设备是否放置在指定位置、数量和质量是否达标,还要查看是否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他们一艘艘地检查、督促、登记;指挥船舶依次停靠,防止插队;阻止商贩在船未停稳时飞身上船抢购乘客从库区带来的农副产品;及时查处顺便载客的自用船。等这一系列程序完成,多数海事人员嗓子喊哑了,腿也跑酸了,时间已到上午十点。此时,雾气早已消散,天空变得晴朗起来。
每年腊月,从船舶到来直至全部返航,码头上始终嘈杂忙碌。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催促让道的喇叭声、吆喝声、大人唤孩子的喊叫声以及买卖鸡鸭鸡蛋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不到下午三点,码头上难以清净下来;越是临近年关,船舶运输就越发繁忙。
10点一过,来上街购物的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人群拖着大包小包和整车货物又开始上船了,海事人员在办公室刚喝完一杯茶,就得再次来到码头现场,重复之前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下午3点,海事人员无法离开码头,中途也没有休息时间,午饭常常变成了晚饭。一天下来,腿脚都变得僵硬了。
距离“春运”还有一个星期,季元要准备接待各路各级领导的检查,向他们汇报工作问题和做法。别看平时无人过问海事处的工作,无人关心海事处职工的生活,可每年春运,各级领导便接踵而至。他们来了,大致了解情况、发号施令后便离去。季元每年都向各级领导汇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却从未有人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留下的只有季元早已熟知的责任以及新增加的招待账单。季元最怕这些年终来走马观花、录段录像的领导,在他看来,这些人看似关心水上安全、关心群众疾苦,实则是来推卸责任的。他们一来,后面跟着一大群官员,指手画脚。有些人简直是瞎指挥,心中没数却胆子大,情况不明却点子多,看似出了好主意,实则一条都行不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然而今年情况大为不同,不仅为库区争取到两艘标准船,使船舶面貌即将得到提升,季元心里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