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首诗,感受一下这风云变幻的节奏:
天运循环就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任你机关算尽,有时候也没啥用。这边刚想着和平解决问题,那边又吵吵着要派兵去干架。这命数啊,就像老天爷写好的剧本,人力想改可不容易,时机一到,那剧情发展得比鬼神还让人捉摸不透。从古到今,那些叛逆的家伙,最后都没啥好下场,就算你有把天扳回来的本事,也没辙。
话说黄元帅眼睁睁看着比干一声不吭,跟丢了魂似的直接出了午门,心里那叫一个担心啊,赶紧命令黄明、周纪:“你们俩赶紧跟上,瞅瞅老殿下到底要去哪儿。” 黄明和周纪得令,麻溜地就追了上去。
再看比干,骑着马跟飞起来似的,耳边只听见风声“呼呼”作响。大概跑了五七公里远吧,就听见路旁有个大妈,提着个筐篮,扯着嗓子叫卖:“无心菜嘞,卖无心菜咯!” 比干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勒住马,凑过去问:“啥?你这咋叫无心菜啊?” 大妈瞅了他一眼,说:“我卖的就是无心菜呀。” 比干又追问:“那人要是没有心,会咋样呢?” 大妈随口就回:“人要是没了心,那可不就死翘翘了嘛。” 比干一听,“嗷”地大叫一声,直接从马上栽了下来,“噗”的一腔热血溅在了尘土里。嘿,这事儿也有诗为证:
御札传来实在令人悲伤,妲己设计陷害忠良。比干倚仗昆仑山的法术,占卜的兆头怎知就在路旁。
那卖菜大妈见比干突然落马,吓得脸都白了,也不知道咋回事儿,撒腿就跑。
这边黄明、周纪骑着马,一路风风火火赶出北门,就看见比干直挺挺地死在马下,地上一大滩鲜血,把衣袍都染红了,他仰面朝天,眼睛紧闭,没了动静。这俩哥们儿当时就懵了,完全不知道咋回事儿。其实啊,这是姜子牙之前留下的简帖起了作用,上面画着符印,比干把符烧成灰,溶在水里喝下去,护住了五脏,所以才能强撑着骑马出北门。碰到卖无心菜的,比干一问,大妈说“人无心就死”,要是大妈回答“人无心还活”,说不定比干还真能不死。比干取出心之后,下台上马,血没流出来,那都是姜子牙符水的神奇功效。
黄明、周纪一看这情形,赶紧飞马回到九间殿,向黄元帅报告:“元帅,我们看见比干…… 就这么死了。” 把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微子等百官一听,那叫一个伤心啊,心里都在骂这昏君。这时候,有个下大夫气得不行,扯着嗓子大喊:“这昏君没事儿居然杀自己叔父,这纲纪都被他败坏光了!我得去见驾,找他算账!” 这官员就是夏招,说完扭头就往鹿台去,也不等宣召,直接就上了台。
纣王刚把比干的心拿去给妲己做羹汤,想给她治病呢,就瞧见夏招气冲冲地跑上来了。纣王出来一看,哟呵,这夏招竖着眉毛,瞪圆了眼睛,见了君主也不参拜。纣王就问:“夏招,没旨意你跑这儿来干啥?” 夏招毫不客气地说:“特意来杀你这昏君!” 纣王一听,乐了,笑着说:“从古到今,哪有臣子杀君主的道理啊?” 夏招气得跳脚:“你还知道没这道理!那世上哪有无缘无故侄子杀叔父的事儿!比干可是你亲叔父,帝乙的弟弟,你就听那妖妇妲己的馊主意,把比干的心挖了做羹汤,这不是杀叔父是什么!臣子杀昏君,那是为了维护成汤定下的法规!” 说完,夏招“唰”地一下把鹿台上挂着的飞云剑抽在手里,朝着纣王就砍过去。
纣王好歹也是文武全才,哪会怕夏招这个书生,身子一闪就躲开了,夏招扑了个空。纣王这下火了,大喊:“武士们,给我拿下!” 武士们得令,正准备上去抓人。夏招大声喊道:“都别过来!昏君杀叔父,我就该杀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可武士们还是围了上去。夏招一看,心一横,“嗖”地一下,直接从鹿台上跳了下去。哎呀,可怜呐,摔得粉身碎骨,就这么丢了性命。这事儿也有诗称赞:
夏招愤怒生气应当嗔怒,只因为君王行为不仁。不惜残躯拼死直言劝谏,可怜血肉已经成为尘土!
忠心自然应该留传千古,赤胆应当知道重过万钧,今日虽然投身台下死去,美名常和太阳一样崭新!
这边夏招死在了鹿台之下,那边文武官员们听说夏招为了尽忠,在鹿台壮烈牺牲,又赶紧去北门外收敛比干的尸体。世子微子德披麻戴孝,拿着丧杖,见了百官就拜谢。在场的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一个个伤心不已,悲痛万分。大家把比干用棺椁停放在北门外,还搭起了芦棚,扬起纸幡,算是给比干安安定定魂魄。
正忙着呢,忽然探马风风火火地来报告:“闻太师打了胜仗,凯旋回朝啦!” 百官们一听,赶紧都上马,跑去十里外迎接。到了辕门,军政司跑去报告太师:“百官都在辕门迎接您呢。” 太师下令:“让百官先回去,在午门等着我。” 众官一听,又赶紧往午门赶去。
闻太师骑着他那墨麒麟,往北门进去,老远就看见纸幡在那儿飘啊飘的,心里奇怪,就问左右:“这是谁的灵柩啊?” 左右回答:“是亚相比干的灵柩。” 太师一听,吃了一惊。进城之后,又瞧见那高耸入云的鹿台,那叫一个气派。到了午门,看见百官在路旁恭恭敬敬地迎接。太师下了麒麟,笑着问:“各位老大人啊,我远征北海,这都离开好多年了,感觉城里的变化可真大啊。”
武成王接口说:“太师啊,您在北方,有没有听说现在天下大乱,朝政荒废,四方诸侯都起兵反叛啦?” 太师说:“这消息年年都有报告,月月都有通知,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两边,可北海那边实在不好平定啊。多亏了天地保佑,皇上的威福,总算是把北海的妖孽给收拾了。我天天都恨自己没长双翅膀,能一下子飞回都城,面见君主,把这些事儿弄个明白。”
说完,众官就跟着太师来到九间大殿。太师一进去,就瞧见龙书案上落了一层灰,冷冷清清的,心里一阵凄凉。又瞅见殿东边有个黄澄澄的大柱子,奇怪地问执殿官:“这黄澄澄的大柱子,咋放殿上了?” 执殿官赶紧跪下回答:“太师,这个大柱子啊,是新弄的一种刑罚工具,叫炮烙。” 太师又问:“啥叫炮烙啊?”
这时候,武成王站出来说:“太师您听我说啊,这炮烙是用铜做的,有三层火门。要是有谏官忠心耿耿,一心为国,阻拦政事,指出天子的过错,说天子不仁不义,就把这人用铁索绑在这烧得通红的铜柱上,从左右两边裹过去,没一会儿四肢就烧成灰烬了,那味道,在殿前都能熏死人。就因为搞了这个刑罚,好多忠良之士都吓得躲起来了,贤能的人都不干了,有本事的人都离开国家了,忠心的人都为了节义丢了性命。”
闻太师听完,气得脸都红了,三只眼睛直冒火,中间那只神眼“唰”地一下睁开,白光射出一尺多远。他大声命令执殿官:“赶紧敲响钟鼓,把皇上请过来!” 百官们一听,心里都乐开了花,可算有人能治治这昏君了。
话说纣王正拿着比干的心给妲己做汤呢,嘿,还真把妲己的病给治好了,俩人正在台上你侬我侬,卿卿我我呢。这时候,当驾官跑过来启奏:“陛下,九间殿敲响钟鼓啦,是闻太师回朝了,正请您登上大殿呢。” 纣王一听,脸一下子就僵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传旨:“安排銮驾,去大殿。” 车御、保驾等官员一听,赶紧簇拥着天子,登上了九间大殿。
百官们赶紧行礼朝贺。闻太师也上前参拜,高呼万岁。完了之后,纣王拿着玉圭,假惺惺地说:“太师啊,你远征北海,这一路可辛苦了,鞍马劳顿的,筹划战事也没个空闲的时候。如今凯旋而归,这功劳可不小啊。”
太师赶紧拜伏在地,说:“这都是仰仗天威,多亏了陛下的洪福,才能消灭妖怪,斩杀叛逆。我这一征伐就是十五年,一直想着捐躯报国,不敢辜负先王的期望。我在外面就听说内廷乱成一团,各路诸侯反叛,心里那叫一个着急,恨不能马上飞回来面见君主。现在见到陛下,不知道这情况是不是真的啊?”
纣王说:“姜桓楚想篡位杀我,鄂崇禹作恶放纵,还起兵反叛,我已经把他们都杀了。可他们的儿子太不像话,不遵守国法,到处捣乱,搞得关隘骚乱,简直太无法无天了,实在让人痛恨!”
太师上奏说:“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这事儿有啥证据吗?” 纣王一下子就愣住了,哑口无言,不知道咋回答。
太师又往前走了一步,上奏说:“臣进城的时候,看见那高耸入云的建筑,是啥地方啊?” 纣王说:“我到了夏天,热得没地儿休息,就建了这么个地方,用来享乐,顺便登高望远,也免得耳目闭塞,这地方叫鹿台。”
太师听完,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大声说:“如今四海一片荒凉,诸侯纷纷反叛,这都是陛下您对不起诸侯,才招来这些背叛的麻烦。您看看现在,也不施行仁德之政,就知道荒淫作乐,这么多年下来,朝纲大变,国家体制都没了。我天天在边疆累死累活,就好比在朽木上搭燕巢,这能安稳吗?陛下您好好想想吧!我现在回朝了,自然有治国的办法,容我之后再详细向您陈述。陛下您先回宫吧。”
纣王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无言以对,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