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麦听明白了,难怪刚才陈力张开口激动地说了三个“大卖,”感情是羽绒服太走俏了。
不过这正好,她们就怕不走俏呢,既然好卖,后续的作坊就好开起来。
刘礼秋和刘小冬端了两盘子包子和稀饭进来,给陈家兄妹两人吃。
这还多亏了赵来英今天早上起得早,不然晚起一会,这兄妹俩也是一口热的都吃不到。
既然羽绒服好卖,这一批刚赶出来的,就直接数了数包装起来搬上车了。
上一批羽绒服赚的钱,陈力张还没来得及算清,不过账目倒是随身带着,递给了刘礼秋。
杜贞念走后,房家洼羽绒服一应事务都是刘礼秋在管理,她接过账本仔细看了一眼,说出了两处错误,就把账本还给陈力张,然后又把上次自己记着的账目跟他说了一下,两项一对,加上陈力张说的在端阳府的售价。
果不其然,这账本有两处是算错了的。
不过刘礼秋也说了,这次整体都比较赶比较急,出错是难免的,反正这羽绒服来去她都有记录,做了多少,拉走多少,卖了多少,售价多少,他们都有商量。
陈力张点头应是,说争取下次不出错。
其实他作为生意场上的老手,这些事情原本信手拈来,但这次还是因为羽绒服太火爆了,又是自己亲力亲为,所以忙中出错在所难免。
毕竟他想赚钱是一,想借着房家洼的这股羽绒服起步又是一。
他有些焦急啊。
好在经过这次的市场检验,他原本焦灼的心反而在激动之余慢慢静了下来。
钱财都是慢慢积累的,所以这羽绒服,他要好好经营,等作坊建下来,开起来,生产线熟起来,他陈力张,不,麻陈镇陈力张,就不再会是依附四宝县陈家主家讨饭吃的小门户了。
只是这些心里话,陈力张不能对外人说,只得自己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慢慢消化。
这回他虽然赶来得急,但生意人不走空的本事他还是做到了的。
两架马车,一车鸭绒鹅绒,一车杀好的鸭子和鹅。
房家洼要鸭绒和鹅绒可以理解,为啥要把杀掉的鸭子和鹅拉过来呢?当然,陈力张也有他的考量。
因为他觉得,房家洼做的鹅块和卤鸭口味非常不错,既然买了这么多鸭绒鹅绒,卖家一时又处理不掉更多的鸭子和鹅,他就毫不客气地收下,拉到这里来,送给了房家洼,送给刘家。
对,是送,不是卖,也不是用羽绒服的销售额来抵扣。
刘树和王冬麦都不可置信,这么多鸭子和鹅,买也要花不少银子,他们哪里会收下,不过陈力张坚决要送,陈力真又在后面煽风点火,最后恨不得吵起来,把房家洼人全都吵了过来。
然而,这么多人都没讲得过陈力张,他那张嘴,简直比机关枪还要厉害,说得大家晕头转向,最后乖乖收下了这一车鸭子和鹅。
刘小冬被这一整个场面整晕乎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民间辩论赛?
陈力张不愧是个老生意,说得全场每一个人能招架得住,这份口才,简直比后世新闻里传销洗脑还要牛。
刘小冬算是正式见识到了这个时代口才好的人的厉害之处了,并且她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跟陈力张多接触,从他身上偷师!!!
这一车鸭子和鹅就送给了房家洼,房家洼众人又开始处理鸭子和鹅了。
一部分腌起来,一部分卤起来,一部分做盐水,一部分做酱口味,再一部分吃新鲜的。
这天这么冷,老鸭姜汤最是暖身。
房家洼人虽然被陈力张说服,收下了这一车鸭子和鹅,但刘礼秋和王冬麦跟大家商量以后,还是决定等这批羽绒服卖过之后,陈力张过来算账,就把这份银钱剪掉。
他们房家洼人不能平白无故收人这么重的东西。
寻常行礼往户大家都没有二话,只是这一车鸭子和鹅还是太贵重了。
收礼不是这么收的。
众人无有不应,都说刘礼秋办事讲究,还趁势把她夸了一顿。
刘礼秋虽然才十三岁,但今年,进私塾读书学习,又跟着杜贞念亲自学管理,学算账,这一年的锻炼,让她成长不少。
杜贞念不光教她算账和管理知识,还教她人情世故,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要知道,杜贞念教的人情世故,那都是对上京中富贵勋爵们的手段,房家洼哪里有人能接触到呢?
就是刘小冬这个后世的成年人,也不如大周本土人杜贞念经验丰富。
陈田田,刘笑,石小年如今也跟着刘礼秋学习,这对她们几个姑娘都是受益匪浅的。
年后,刘礼秋还打算再选 几个女孩子培养。
房家洼人这段时间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又忙又开心。
有得忙比没得忙好,有得忙才有盼头。
谁能想到,去年冬天,他们因为不想吃亏,跟着刘家学做柿饼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原想着,这些钱只要省着花,定是能让他们过上比原来好上好几倍的好日子的。
但没想到的是,今年一年,他们陆陆续续做了这么多的事。
腐乳,变蛋,蜡烛,柿饼,羽绒服,这一件件事,不光给了他们底气,也给了他们更多的钱财。
而最最主要的事,就属私塾了。
没想到刘家竟然能请来举人老爷进他们这个破落村子教书,而且还得到了县令的青睐,县令夫人更是跟她们关系亲近。
这一桩桩一件件,说出来,去年的他们都不敢信,也从没有人敢这么想过。
但今年的他们确实一件件地经历着。
而现在,吃着新鲜鸭肉,做着羽绒服,看着自家孩子练字读书,再看看家家户户的新房,这简直像是一场美梦。
真实地能让人甜掉牙的美梦。
众人私下商议了一下,觉得这美梦都是刘家带来的,要是他们当时不跟着刘家学摘柿子,刘家看到后亲自教他们晒柿饼,又跟着学开荒。
他们就不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刘家人的所作所为,跟宋夫子说的那种大公无私的人是一样一样的。
既然刘家人都这么大公无私了,那他们房家洼其他人,也不能做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于是,大家一商议,准备就着这次机会,办一个邀请宴也是答谢宴,来感谢刘家人无私地带着他们一起发家致富的行为。